生态文明背景下丽水发展低碳经济研究[XXXX-05-10].docx
《生态文明背景下丽水发展低碳经济研究[XXXX-05-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背景下丽水发展低碳经济研究[XXXX-05-10].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送阅件 总第14期中共丽水市委党校主办 2010年4月26日 签发人:陈子民领导批示领导同志有批示,请及时转告本编辑部 电话:2296458生态文明背景下丽水发展低碳经济研究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约束而出现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它既是西方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顺势推出“绿色新政”、实施“再工业化”和实现“绿色复苏”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为化解30多年来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低成本资源高强度投入和外部需求的积弊、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和实现经济战略性转型的重要载体。勿容置疑,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世界开启了低碳时代。在工业化“补课与赶趟”进程中,
2、丽水如何顺应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紧紧把握“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的契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地方发展优势?显然,发展低碳经济是其创新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突破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有效实践。一、发展低碳经济:丽水的现实基础(一)优越的生态环境是丽水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为有利基础和潜在优势丽水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优势,其境内森林、水能、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均高居全省首位,素有“秀水丽山、浙江绿谷”和华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之称。从森林湿地资源现状及生态效益情况看。200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0.7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林业用地面积达146.24万公顷,湿地面积
3、为12.79万公顷,森林、湿地生态效益总和约为2229.1亿元。生态林业,当之无愧已经成为丽水“绿色聚宝盆”,2008年全市林业行业总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近五分之一,全市农村林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接近60%,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林业纯收入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超过40%。从生态环境质量看。2008年,全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5.5%,饮用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气达360天;全市人均碳排放量、万元GDP综合能耗(如图1所示),分别为0.86吨(全省最低)和0.74吨标准煤/万元(全省倒数第三);另据省统计局的调查结果,丽水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居全省之首,生态
4、环境状况指数稳居全省第一。图1: 2008年全省与各市(部分)单位GDP综合能耗、人均碳排放比较 (二)CDM资源的初步开发与利用为丽水发展低碳经济积累了不少经验初步统计,丽水潜在的CDM(“清洁发展机制”的英文简称)资源每年约合5547万欧元(每吨二氧化碳8.5欧元,以景宁小水电碳汇价格为参考),其中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甲烷回收利用、造林和再造林方面都拥有很大的潜在效益。据初步测算,丽水每年潜在资源价值水电项目2281.4万欧元,太阳能项目448.0万欧元,垃圾填埋项目178.6万欧元,户用沼气项目62.4万欧元,大型畜牧场沼气项目51.4万欧元,生态公益林项目2561.0万欧元。当前,以
5、小水电CDM为主的项目开发进展迅速,全市共有34个打包项目(共计109个水电站)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年减排温室气体约132万吨,经济效益每年约合人民币1.1亿元。另外,当前丽水生态公益林有785万亩,其中在建的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595万亩,年吸收二氧化碳301.3万吨,即能够为丽水每年赚到301.3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三)生态文明建设为丽水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自撤地设市以来,丽水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主线,在总结实践基础上,把生态建设提升到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并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初步形成了丽水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为生态优势的进一步巩固
6、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发展低碳经济:丽水的困境与挑战虽然丽水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着诸多的有利条件,但是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程,即便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英国,其目标也只是到年建设成低碳经济社会。而从现实情况看,短期内丽水发展低碳经济还面临诸多的困境与挑战。(一)碳排放量增长呈“倒U”态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较高近年来,伴随着丽水经济的迅猛增长,能源消费需求增长快速,据统计,2008年丽水能源消费量达到334.03万吨,约为2003年的2倍。与能源消费增长相对应,碳排放量增长也增长较快,如图2所示,碳排放增长速度呈现“倒U”之势,即:从2004年起,碳排放增长速度首次超过GD
7、P增长速度,2006年达到峰值的21.3%,而2007年、2008年又回落至GDP增长速度以下。与全省比较看,如图3所示,全省碳排放弹性系数在2003-2008年一直处在“下降通道”,2008年全省碳排放弹性系数为0.4,这表明全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已经步入“相对脱钩”阶段;而反观丽水,虽然2008年丽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步入“相对脱钩”区间(系数为0.45),但是丽水的当前阶段性特征,决定了“相对脱钩”的基础并不稳固。图2:丽水市GDP、碳排放增长速度比较 图3:丽水与全省碳排放弹性系数比较 由于电力一直以来是丽水能源消费的主体(图4为2008年丽水市能源消费结构),而且电力消费的数据相对科学、
8、准确、完整,因而笔者抽取了丽水市1980年至2008年的电力消费(用EC表示)与GDP的数据样本,实证分析了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相应的经检测通过的ECM模型如下:DLOG(GDP)t=0.175007*DLOG(EC)t-0.138247*LOG(GDP)t-1-1.26590*LOG(EC)t-1 上式表明,从长期均衡看,电力消费每增长1%,GDP增长1.266%,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约为0.79, 因而可以说明丽水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还处于相对高位,节能降耗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二)能源消费在重化工业比重偏高,能源效率提高难度较大2008年丽水市三次产业之间的比重大致为10.9:
9、48.6:40.5,能源在一产、二产、三产、生活方面的消费比重大致为3.4:68.5:15.4:12.7(如图5所示),这种“匹配失调”现象主要是近年来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化学工业比重偏高的缘故(如图6所示)。在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如图7所示),能源消费占据前六位的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塑料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 图6: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变化轨迹 图7:2008年规上工业分行业能源消费前六位占比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融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特别地,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能源消费占了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21.4%,是全市的第一能耗“大户”,此类行业的
10、单位能耗一般在1.2吨标准煤/万元左右,大大超过全市0.74吨标准煤/万元的平均水平,由于涉及到中小企业的自身实力、工艺装备等因素,要彻底淘汰相关落后产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还尚需时日。(三)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对资源与环境带来不少压力2009年丽水市城市化率为41.8%,虽与全省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但近几年来其城市化水平每年大约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推进,属于城市化加速扩张期,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带有传统城市化的惯性,这给作为欠发达山区的丽水带来不少资源和环境压力(如图8所示):图8:2003-2008年 丽水市政公用事业(部分)及汽车拥有量变化情况首先,近几年来全市生活垃圾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
11、人口的增长速度,城市垃圾问题已成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其次,随着近几年丽水汽车的数量几乎每年以一万辆的数目大幅增加,大城市的“堵车”、停车难等城市病现象已开始向丽水市区、青田等中小城市蔓延,这不仅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而且也给城市管理也带来不少难度。再次,近几年城市房地产、基础设施等建筑施工面积增长迅速,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却还是在9.311.02平方米之间徘徊,这就直接影响了城市的“碳汇”能力以及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创建工作。(四)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低碳开发技术还面临不少困难目前,我国像上海、保定、南昌、深圳、武汉等城市已经纷纷开始“低碳”实践。但与国外相比,当前我国各地的“低碳”实
12、践主要还是带有零散性、尝试性的特征,国内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丽水的区位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决定了丽水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支持平台还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而不是“生搬硬套”已有的初步样本。另外,丽水当前低碳技术水平总体上还是处于中低端,前几年与国外CDM项目合作主要集中在碳排放权的“纯卖”阶段,通过CDM转让获得国外相对高端的低碳技术还只是“一厢情愿”,低碳技术自主开发的能力还亟待加强。三、发展低碳经济:丽水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不是时髦的概念,是可以落实到现实的行动。丽水发展低碳经济,顺乎潮流、合于市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应有一套清晰而又切实可行的阶段目标和发展路线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XX-05-10 生态 文明 背景 丽水 发展 经济研究 XXXX 05 10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12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