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一览表.docx
《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一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一览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一览表责任序号任务内容承担单位1.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组织管理1-1建全公共卫生管理机制医疗机构成立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共卫生职能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包括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肿瘤医院、口腔医院、眼科医院等)应设置独立的公共卫生科,其中三级医院配备专职人员不少于5人,二级医院配备专职人员不少于3人,其中至少1名具有公共卫生专业背景。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置独立的公共卫生科,至少配备1名专职公共卫生人员。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一
2、名兼职公共卫生人员。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床位数超过IOO张及以上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参照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执行;设置有住院病区,开放床位数少于100张的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公共卫生职能管理部门,至少配备1名专职公共卫生人员;其余社会办医疗机构至少配备1名兼职公共卫生人员。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独立设置公共卫生科。社会办医疗机构1-2建立平急转换机制与公共卫生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建立分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领导小组、应急办、应急队等组织体系和医疗救援、突发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医院感染等预案体系,制定信息报送、物资储备、应急值守培训演练等卫生应急制度,储备应急防护物资,开展
3、应急培训与演练。出现突发事件后,服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一调度,承担指定区域内重大疫情患者集中救治和突发事件中伤病员的医学救援,根据情况腾出场地或派出专业人员参与消毒、监测、调查、实验室采样检测等现场应对处置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3应急救援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设置独立的应急办,组建应急专家组和医学救援队。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正常运行。根据突发事件级别,按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令,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优先开展伤员接诊、收治工作,为伤病员提供医学救护和现场救援等专业服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4公共卫生设施设备运行维护规范发热门诊(
4、诊室)、肠道门诊(诊室)建设,做好测温设备、清洁消毒设施、疾病检测监测设备和传染病监测网络等公共卫生设施设备日常维护,保障机构内公共卫生工作正常运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强化医防协同2-1建立人员互通机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应聘任同级疾控中心,基层医疗机构邀请县级疾控中心分管负责同志兼任副组长,协调指导相关工作,参与医疗机构重大公共卫生决策。接受辖区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对公共卫生工作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工作考核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各级疾控机构机制同级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等公共卫生机构内的公共卫生类医师可以在本辖区内多点执业。公共卫生类医师可XX临床医师参与联合查房、不明
5、原因感染性疾病会诊、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等工作。公共卫生医师多点执业时所得报酬应由执业时所在机构支付,薪酬水平应不低于同机构内同年资临床医生水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各级疾控机构2-2建立双向培训机制疾控机构每年制定临床培训计划,医疗机构应按照疾控机构培训计划接收疾控机构推送的学员培训临床知识。医疗机构每年应定期组织临床医护人员开展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医院感染控制、生物安全、卫生应急管理、食源性疾病等公共卫生知识技能的全员培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各级疾控机构二级以上医疗内科类专业医师在晋升副高职称前,需到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不少于3个月的公共卫生能力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医师每
6、年应参加不少于15天的传染病监测、预警、报告能力进修培训,参加一次公共卫生机构组织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专业技能培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内公共卫生医师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医疗机构应在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食源性疾病、学生常见病、妇幼保健、基本公共卫生、免疫规划、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方面与疾控机构建立信息推送、数据共享渠道。疾控机构加强公共卫生信息汇总、分析和风险预警,并及时向医疗机构发布预警信息,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及时处置风险信息,同时接受医疗机构的建议和监督,形成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监督监管相互融合相互制约的机制。各
7、级各类医疗机构2-4建立资医疗机构实验室在确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应承担疾控机构下达的公共卫生有关监测和应各级各类源共享机制急检测任务。医疗机构对发现的不明原因疾病、聚集性病例等可能有传染性的异常病例要第一时间将标本送疾控机构检测,并接受疾控机构有关实验室能力建设与考核的指导、检查与督导。医疗机构卫生应急队伍应包含疾控机构卫生应急队员。在应急状态下应建立医疗队伍和疾控队伍联合办公的场所。医疗机构卫生应急设施、设备和物资的储备,需接受疾控机构的指导,满足应急状态下的调度。并共享疾控机构的应急设施、设备和物资储备。医疗机构3.传染病预防与控制3-1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8、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落实首诊负责制,依法开展传染病的诊断和报告;对本院所有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报告相关培训;提供疫情报告所需的网络设备,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2法定传染病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规划、监测方案、工作手册等,落实首诊负责制,依法开展法定传染病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报告的其他传染病的病原学检测、诊断和报告,符合转诊要求的及时转诊到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开展本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3重点传染病监测与报告根据国家、省级相关监测方案、工作
9、手册等,开展手足口病、流感、新冠肺炎、细菌性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D等疾病的病原学的哨点监测。重点传染病监测哨点医院3-1不明原因感染性疾落实首诊负责制,开展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等症状患者的流行病学史问询。定期组织临床与公共卫生医师开展流行病学查房,实行多病同查、应查尽查。及时报告实验室检验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病监测、报告和处置临床诊断中发现的不明原因感染性疾病,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消毒、隔离等应对处置措施。3-5医院感染控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开展医院感染风险监测。对院内感染性疾病开展病原学检验
10、检测、诊断、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省级监测点医院按照省级监测方案,开展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点医院4.预防接种4-1免疫规划规范实施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版)等,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社会宣传和冷链管理等工作。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2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与处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卫健委令第60号)、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2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机构 公共卫生 责任 清单 一览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1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