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前 言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从西至东横贯富饶的关中平原。渭河流域在黄河治理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作为西北经济发达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60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并采取蓄水运用,致使渭河下游河道淤积,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防洪问题以后,在不断对三门峡水库改建的同时,开展了对渭河下游的治理。1990年以后,来水来沙条件发生变化,渭河下游防洪问题更加突出,为此,进一步加强了渭河下游防洪工程和库区返迁移民防洪保安等工程的建设。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和防护建设,初步建立了由干、支流堤防与河道
2、整治工程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库区及渭河下游的防洪条件,促进了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然而,渭河的治理开发与三门峡水库的影响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渭河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地区出现了防洪形势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和水土流失治理缓慢等问题,迫切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流域综合治理。渭河治理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有关专家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01年12月,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渭河综合治理要列入重要议程,首先要充分论证,做好规划”。为贯彻中央领导批示精神,根据水利部的统一安排,2002年5月,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牵头,成立了由水利
3、部有关司局和流域内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参加的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规划编制组,开展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采取开放式工作和联合集中办公,多次进行了现场查勘、调研和征求各方意见;规划协调领导小组于2002年5月、8月和2003年7月分别在郑州、西安召开了三次工作会议,研究解决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问题,征求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的意见。水利部对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部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做出重要指示。水利部规划计划司还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咨询。2003年10月,水利部组织召开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专家座谈会。由于渭河治理的复杂
4、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根据专家意见,水利部决定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修改为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03年12月,水利部召开部长办公会议,专门研究了渭河治理规划等问题。此后,国务院曾培炎副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听取了水利部关于渭河治理、潼关高程控制和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以及引江济渭入黄等有关问题的汇报,指示要做好规划,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要和南水北调西线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渭河水资源短缺问题,要求水利部抓紧编制渭河治理规划报国务院审批。2004年3月,水利部在北京组织召开规划审查会,规划编制组根据审查意见对报告进行了补充修改。2004年4月,水利部以办函【2004】164
5、号文,就规划征求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委,以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意见。2004年9月,编制组根据反馈意见,对规划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2004年11月,按照国务院要求,水利部将报送国务院的关于请求批复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的请示送有关部门和省区会签。其间,国家环保总局对规划提出了一些意见,经反复沟通协调,水利部对规划再次进行了修改,并在本规划中纳入了国家环保总局意见。2005年7月4日曾培炎和回良玉副总理主持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农业部、环保总局、林业局和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
6、部门参加,专门听取了水利部的汇报。会议认为规划综合了各方面意见,比较符合渭河流域实际,提出的治理目标和措施基本可行。会议要求合理安排建设任务,坚持远近结合,区分轻重缓急有步骤实施,规划中关于水污染防治的内容可与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统筹考虑。加快水价改革,建设和管理并重。会议确定将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改为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根据会议意见,再次对报告进行了修改。101第一章 流域概况第一节 自然概况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域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在陕西省潼关县注入黄河。渭河流域面积13.48万km2,其中甘肃占44.1%、宁夏占6.1%、陕西占49.8%
7、。干流全长818km,宝鸡峡以上为上游,河长430km,河道狭窄,河谷川峡相间,水流湍急;宝鸡峡至咸阳为中游,河长180km,河道较宽,多沙洲,水流分散;咸阳至入黄口为下游,河长208km,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一、地形地貌渭河流域地形特点为西高东低,西部最高处高程3495m,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变缓,河谷变宽,入黄口高程与最高处高程相差3000m以上。主要山脉北有六盘山、陇山、子午岭、黄龙山,南有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m。流域北部为黄土高原,南部为秦岭山区,地貌主要有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土石山区、黄土阶地区、河谷冲积平原区等。渭河上游主要为黄土丘陵区,面积占该区面积的7
8、0以上,海拔1200m2400m;河谷川地区面积约占10%,海拔900m1700m。渭河中下游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海拔900m2000m;中部为经黄土沉积和渭河干支流冲积而成的河谷冲积平原区关中盆地(盆地海拔320m800m,西缘海拔700m800m,东部海拔320m500m);南部为秦岭土石山区,多为海拔2000m以上高山。其间北岸加入泾河和北洛河两大支流,其中,泾河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部为黄土高塬沟壑区,东部子午岭为泾河、北洛河的分水岭,有茂密的次生天然林,西部和西南部为六盘山、关山地区,植被良好;北洛河上游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游两侧分水岭为子午岭林区和黄龙山林区,中部为黄土塬区,下游
9、进入关中地区,为黄土阶地与冲积平原区。二、河流水系渭河支流众多,其中,南岸的数量较多,但较大支流集中在北岸,水系呈扇状分布。集水面积1000km2以上的支流有14条,北岸有咸河、散渡河、葫芦河、牛头河、千河、漆水河、石川河、泾河、北洛河;南岸有榜沙河、耤河、黑河、沣河、灞河。北岸支流多发源于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相对源远流长,比降较小,含沙量大;南岸支流均发源于秦岭山区,源短流急,谷狭坡陡,径流较丰,含沙量小。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河长455.1km,流域面积4.54万km2,占渭河流域面积的33.7%,泾河支流较多,集水面积大于1000km2的支流有左岸的洪河、蒲河、马莲河、三水河,右岸的汭河
10、、黑河、泔河。马莲河为泾河最大的支流,流域面积1.91万km2,占泾河流域面积的42,河长374.8km。北洛河为渭河第二大支流,河长680km,流域面积2.69万km2,占渭河流域面积的20%。集水面积大于1000km2的支流有葫芦河、沮河、周河。葫芦河为北洛河最大的支流,流域面积0.54万km2,河长235.3km。三、水资源(一)降水与蒸发流域处于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多年平均降水量572mm(1956年2000年系列,下同)。降水量变化趋势是南多北少,山区多而盆地河谷少。秦岭山区降水量达到800mm以上,西部太白山、东部华山山区达到900mm以上,而渭北地区平均541mm,局部
11、地区不足400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Cv值0.210.29,最大月降水量多发生在7、8月份,最小月降水量多发生在12、1月份。7月10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总量的60%左右。流域内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660mm1600mm,其中渭北地区一般1000mm1600mm,西部660mm900mm,东部1000 mm1200mm,南部700mm900mm。年内最小蒸发量多发生在12月份,最大蒸发量多发生在6、7月份,7月10月份蒸发量可占年蒸发量的46%58%。流域内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500mm左右,高山区小于平原区,秦岭山区一般小于400mm,而关中平原大于500mm。(二)天然径流量按照1956年2
12、000年45年系列计算,渭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100.40亿m3,占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580亿m3的17.3%。其中渭河干流林家村以上25.25亿m3,咸阳以上54.05亿 m3,华县以上88.09亿m3;支流泾河张家山以上17.23亿m3,北洛河氵状 头以上9.96亿m3。河川径流地区分布不均匀,渭河南岸来水量占渭河流域来水量的48%以上,而集水面积仅占渭河流域面积的20%。南岸径流系数平均0.26,是北岸的3倍左右。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大,Cv值0.300.60,最大年径流量218亿m3(1964年)是最小年径流量43亿m3(1995年)的5倍以上。75偏枯水年份和95枯水年份流域天然径
13、流量分别为73.54亿m3和50.34亿m3。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7月10月份来水量约占全年的60,其中8月份来水量最多,一般占全年的14%25%;1月份来水量最少,一般仅占全年的1.6%3.1%。(三)浅层地下水资源量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69.88亿m3,其中山丘区35.95亿m3,平原区42.29亿m3,山丘区与平原区重复计算量8.36亿m3。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35.71亿m3,其中山丘区2.57亿m3,平原区33.14亿m3。流域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渭河干流地区,占地下水总量的82.1%。地下水可开采量与地下水资源量分布情况相似,渭河干流地区地下水可开采量最多,占总量
14、的91.9。(四)水资源总量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10.56亿m3,其中天然径流量100.4亿m3,地下水资源量69.88亿m3,扣除二者之间重复量后,天然径流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不重复量10.16亿m3。75偏枯水年份和95枯水年份水资源总量分别为83.7亿m3和60.5亿m3。流域水资源基本特征值见表11。(五)径流量变化情况及成因分析90年代以来,渭河流域降雨量偏枯,加上国民经济耗水量的不断增加,河道径流量大幅度衰减。渭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不同时段实测径流量的对比情况见表12。表11 渭河流域水资源基本特征值表项目以水系划分以河段划分以行政区划分全流域渭河干流地区泾河张家山以上北洛河氵状
15、 头以上上游中游下游甘肃宁夏陕西面积(万km2)6.644.322.522.921.728.845.950.826.7113.48降水量(mm)632517507513702561503485644572天然径流量(亿m3)73.2117.239.9625.2528.846.3532.834.7262.85100.40地下水资源量(亿m3)57.378.743.7711.7624.0734.0515.672.4651.7569.88地下水可开采量(亿m3)32.81.251.661.8913.7820.042.580.0033.1335.71水资源总量(亿m3)82.6017.999.9727
16、.3330.7952.4435.314.7370.52110.56天然径流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不重复计算量(亿m3)9.390.760.012.081.996.092.480.017.6710.16注:渭河干流地区指渭河流域扣除泾河张家山以上和北洛河氵状 头以上的部分,下同。渭河主要水文站不同时段实测径流量对比表表12 单位:亿m3时段水文站195619701971198019811990199120001956199019562000干流北 道17.3313.4112.875.8314.9412.91林家村29.0014.5618.206.0621.7918.29咸 阳60.1634.154
17、6.7419.1948.9042.29华 县93.8555.6181.5539.4579.4170.53泾河雨落坪4.774.364.394.554.554.55杨家坪9.857.006.634.508.127.31张家山17.4711.4513.7411.2114.6913.91北洛河氵状 头8.035.677.335.337.156.75渭河干流林家村水文站90年代年平均实测径流量只有6.06亿m3,较90年代以前平均值21.79亿m3减少了15.73亿m3,不足90年代以前平均值的1/3。90年代以来入黄水量(华县+氵状 头实测径流量)平均仅44.78亿m3,较90年代以前平均值86.5
18、6亿m3减少了41.78亿m3。造成渭河干流实测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有:1、降雨量偏少林家村以上1956年1990年和1991年2000年平均降雨量分别为542mm和459mm,两者相比降雨量减少了15%。降雨量的变化导致林家村断面实际来水量减少8.22亿m3,占90年代实际来水减少量15.73亿m3的52%。渭河流域1956年1990年和1991年2000年平均降雨量分别为591mm和509mm,两者相比降雨量减少了14%(其中汛期减少18%)。降雨量的变化导致渭河入黄水量减少20.37亿m3,占90年代实际入黄水量减少量41.78亿m3的49%。2、国民经济耗水量明显增加林家村以上90年代
19、平均国民经济耗水量9.99亿m3,与90年代以前平均耗水量5.62亿m3相比,增加了77.8%。据分析,国民经济耗水量增加导致林家村断面实测径流量减少3.07亿m3,占90年代实际来水减少量的20%。渭河流域90年代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量中,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增幅最大,地下水用水量快速增长。流域国民经济平均耗水量42.63亿m3(其中地表水20.50亿m3,地下水22.13亿m3),与90年代以前平均耗水量27.93亿m3(其中地表水23.83亿m3,地下水4.10亿m3)相比,增加了52.6%。耗水量的增长主要表现在地下水耗水量大幅增加,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影响到了地表径流,也成为地表径流减少的主要
20、原因之一。据分析,国民经济耗水量增加导致渭河流域入黄水量减少8.64亿m3,占90年代实际入黄水量减少量的21%。3、水土保持用水量增加渭河流域90年代以前水土保持平均每年利用径流量1.16亿m3,90年代达到了3.0亿m3,与90年代以前平均值相比增加了1.84亿m3,占90年代实际入黄水量减少量的4%。此外,排水蒸发及河湖库蒸发和潜水蒸发损失等造成的非用水消耗量的增加、气温升高导致蒸发能力的增加、集雨工程蓄水等因素,对于实测径流量的减少也有一定的影响。四、泥沙渭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来沙量6.09亿t,其中泾河3.06亿t,北洛河1.06亿t,干流咸阳站1.97亿t。由于水土保持作用以及降雨条
21、件的变化,1970年2000年系列渭河流域多年平均来沙量为4.57亿t,其中泾河2.46亿t,北洛河0.85亿t,干流咸阳站1.26亿t。渭河流域泥沙的主要特点有:1、输沙量大、含沙量高多年平均输沙模数3000 t/km2 a7000t/km2 a,含沙量50 kg/m3,中值粒径0.017 mm0.029mm。1956年2000年多年平均实测入黄泥沙4.43亿t(以华县+氵状 头计算),占黄河流域的35%(以龙门+华县+河津+氵状 头计算),其中90年代平均入黄泥沙3.46亿t,含沙量达77 kg/m3。2、水沙异源渭河径流主要来源于南岸,而泥沙主要来自北岸,尤其是泾河和北洛河,分别占渭河来
22、沙量的53.8%和18.6%。3、来沙量地区分布相对集中渭河泥沙主要来自泾河、北洛河和渭河上游,其中泾河泥沙主要来自马莲河,其集水面积占泾河流域面积的41%,来沙量占泾河泥沙的55%;北洛河泥沙主要来自刘家河以上,来沙量占北洛河泥沙的88%,集水面积仅占北洛河流域面积的29%。 4、来沙量年内分配相对集中,其中,汛期沙量占年沙量的75%94%。五、洪水洪水主要来源于泾河、渭河干流咸阳以上和南山支流。渭河流域洪水具有暴涨暴落、洪峰高、含沙量大的特点。每年7月9月为暴雨季节,汛期水量约占年水量的60%。历史上渭河曾发生过多次大洪水,1898年(光绪24年),渭河咸阳段发生特大洪水,咸阳、华县洪峰流
23、量分别为11600m3/s、11500m3/s;1911年,泾河发生特大洪水,张家山洪峰流量14700m3/s;1933年,华县洪峰流量8340m3/s;1981年8月华县站发生了5380m3/s的洪水。进入90年代以后,洪水特性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洪水次数减少、发生时间更加集中,高含沙中常洪水频繁发生,同流量水位上升、漫滩几率增大、漫滩洪水传播时间延长等。例如,日平均流量大于1000m3/s 天数,90年代以前平均14天/年,90年代只有2.6天/年;大于3000 m3/s的洪水,1960年1990年共发生了25次,90年代仅发生3次。六、天然水质渭河流域天然水质主要受气候、降雨径流
24、、土壤植被、地质地貌等自然环境影响,流域大部分地区天然水质良好。渭河干流矿化度从上游至下游呈递减趋势,泾河入渭后,矿化度又升高,矿化度在500mg/L700mg/L之间,属软水和中等硬度水。部分山区、干旱区有微咸水、高含氟水。微咸水区主要分布在石川河一带,含有较高的氟化物及硫酸盐,水质咸涩;高含氟水主要分布在礼泉、蒲城、大荔部分地区。渭河流域潜水水化学特征与地貌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有密切关系。黄土高原的黄土丘陵区,多为低矿化度的重碳酸盐型水;关中盆地多为矿化度小于1g/L的重碳酸盐型水;渭河以北、泾河以东局部地区地下水矿化度较高,为3g/L5g/L或大于5g/L。七、水土流失渭河流域
25、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的特点,一是面积广,水土流失面积10.36万km2(其中渭河干流地区4.47万km2,泾河3.95万km2,北洛河1.94万km2),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76.9%;二是土壤侵蚀强度大,全流域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2a的强度水蚀面积4.88万km2,占黄土高原地区同类面积的25.5%,多沙粗沙区面积1.87万km2,占黄土高原地区同类面积的23.8%;三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导致地表植被严重破坏、林线后退和大量弃渣,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增加较快。第二节 经济社会概况一、人口及其分布渭河流
26、域包括陕西省的宝鸡市、咸阳市、西安市、铜川市、渭南市及延安市,甘肃省的定西地区、平凉地区、庆阳地区、天水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等,共涉及84个县(市、区)。截止2000年,流域总人口3251万人,人口密度241人/km2。城镇人口964万人,城市化率29.7%。流域人口分布以关中地区最为密集,占流域总人口的65%,人口密度444人/km2;流域南北边缘的秦岭山区和黄土高原区,人口分布稀疏。二、土地利用流域总土地面积20220万亩,其中山丘区占84%,平原区占16%,平原区面积的99%集中在关中地区。现有林地面积5940万亩,占流域总土地面积的29.4%,其中甘肃、宁夏和陕西林地面积分别占总
27、林地面积的33.5%、3.2%和63.3%。流域内现有耕地面积572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8.3%,农村人均耕地2.5亩,其中渭河干流地区3698万亩,泾河1819万亩,北洛河206万亩,分别占流域总耕地面积的64.6%、31.8%和3.6%;关中地区耕地面积2014万亩,占流域总耕地面积的35.2%。现状流域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76.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9.3%,农村人口人均灌溉面积0.7亩,其中渭河干流地区1520万亩,泾河133万亩,北洛河23万亩,分别占流域总有效灌溉面积的90.7%、7.9%和1.4%;关中地区有效灌溉面积1372万亩,占流域总有效灌溉面积的81.8%。三、工农业
28、生产渭河流域历史上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和工业生产基地之一,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487亿元,人均GDP为4574元。渭河流域经济社会主要指标见表13。表13 渭河流域2000年经济社会主要指标表项 目单位以水系划分以行政区划分全流域渭河干流地区泾河北洛河甘肃宁夏陕西1、总人口万人26405288393710922053251其中:农村人口万人17584626782610313582287 城镇人口万人882661611168479642、土地面积万亩1042566753120892612351005920220其中:林地面积万亩2682168
29、01578199218837605940 耕地面积万亩36981819206306645921985723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1520133232374213971676 实际灌溉面积万亩1040125222373291811873、粮食产量万t779198432672472910204、棉花产量t2394216042023916239585、油料产量万t22.88.21.214.4017.832.26、大牲畜万头222.4106.116.5176261433457、小牲畜万只971282574133786013108、工业产值亿元1499175192356145216939、农业产值亿元3
30、17541793728838810、国内生产总值亿元131612843215141258148711、人均GDP元4985242451812295128457054574农业以种植业为主。200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195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占91.5%。作物以小麦、玉米、杂粮、棉花、豆类、油菜、瓜果为主,粮食产量1020万t,棉花产量2.4万t,油料产量32.2万t,人均占有粮食314kg。大牲畜345万头,小牲畜1310万只。农业总产值388亿元,农村人均农业总产值1697元。工业主要集中在西安、宝鸡、咸阳、天水、铜川等城市,拥有机械、航空、电子、电力、煤炭、化工、建材和有色金属等工业,是
31、我国西北地区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基地。近年来,高科技、高新技术工业发展很快,在关中已形成西起宝鸡、东至渭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在渭河北岸有以铜川为中心的煤田,是著名的“黑腰带”地区;在甘肃庆阳地区也形成了以能源为主的产业开发带。2000年工业总产值169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1%。关中地区,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称,城市集中、经济发达、交通方便、旅游资源丰富、教育设施先进,在渭河流域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00年粮食产量680万t,占全流域的66.7%;工业产值1433亿元,占全流域的84.6%;农业产值271亿元,占全流域的69.8%;GDP为1214亿元,占全流域的81.6%。渭河流
32、域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前沿地带,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预计到2010年,渭河流域总人口将达到3519万人,城市化率可达36.3%,GDP将达到3167亿元,人均GDP为9000元。第二章 治理开发状况第一节 治理开发现状一、防洪减淤渭河流域现状防洪工程主要有干支流堤防和河道整治工程、三门峡库区防洪保安工程、“二华”(华阴、华县)地区排水除涝工程等。60年代初,三门峡水库蓄水运用初期,库区淤积严重,淤积末端不断上延,渭河下游洪水位抬升,为此,在渭河下游先后修建了堤防。60年代中期,为了保护堤防的安全,并结合改善河势,开始修建河道整治工程。截止目前,渭河下游共建有干流堤防192k
33、m;河道整治工程58处,工程总长度121km。随着渭河下游干流防洪工程的建设,南山支流也修建了部分工程。目前,渭南以下南山支流共有堤防146km(其中335m高程以上堤防83km),堤防护坡18km,防渗斜墙4.4km。“二华”地区修建排水站13座,排水干沟10条,长120km。三门峡库区有返迁移民10多万人,自1985年以来,国家为返迁移民逐步建设了防洪围堤、撤退道路、避水楼等公用设施。目前,共有防洪围堤88km,撤退道路12条,避水楼9000余座。渭河中游干流现有各类堤防270km,护基坝2895座。上游干流兴建砌石护坡堤防63km,丁坝61个,浆砌石护岸58.7km。支流泾河中下游现有堤
34、防2km,丁坝22座、磨盘坝20座;上游有护岸44.6km。北洛河下游现有堤防74km和部分护岸工程。2000年渭河流域主要防洪工程见表21。表21 渭河流域现状主要防洪工程表河 段堤防(km)整治工程护岸(km)渭河下游19258处/121km三门峡库区移民围堤88渭河中游270坝2895座渭河上游63坝垛61座58.7主要支流南山支流146护坡17.9泾河2坝42座44.6北洛河74二、水资源开发利用(一)工程建设现状渭河流域发展水利事业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兴修了郑国渠引泾河水灌溉农田。新中国成立前,已建成泾、洛、渭、梅、黑、涝、沣、泔等灌溉工程,被称为“关中八惠”,初步形成200万
35、亩的灌溉规模。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不仅改造扩建了原来的老灌区,而且兴建了巴家嘴、宝鸡峡、冯家山、石头河、交口抽渭、羊毛湾、石堡川、桃曲坡等大中型水利工程。90年代以来又先后建成了一批城镇供水工程,包括冯家山水库向宝鸡市供水、马栏引水桃曲坡水库向铜川市供水、石头河水库向西安市供水以及引冯济羊等工程,地下水也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流域内形成了以自流引水为主、地表水和地下水相结合的灌溉供水网络。目前,正在建设的重点工程包括关中9大灌区节水改造、黑河金盆水库、三原县西郊水库、宝鸡峡引水枢纽改造和东雷二期抽黄等。 截止2000年,流域共建成大中型及小(1)型水库302座,总库容27.3
36、亿m3(其中兴利库容15.5亿m3),引水工程2631处,提水工程6578处,机电井13.5万眼。 各类水利工程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676.3万亩,现有节水灌溉面积370.5万亩。在提供农业灌溉用水的同时,各类水利工程还承担着渭河两岸城乡生活和工业基地的供水任务。(二)现状供水及用水量2000年渭河流域各类水利工程总供水量62.7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28.7亿m3,地下水供水量33.8亿m3,污水再生利用和雨水利用0.2亿m3,其中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53.9%。地表水供水量中,引水工程占53.7%,是主要的供水方式,其次是蓄水工程和提水工程
37、,分别占地表水供水量的25.3%和20.1%。甘肃、宁夏和陕西三省(自治区)的供水量分别为9.8亿m3、1.1亿m3和51.8亿m3,陕西省各类水利工程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82.6。2000年渭河流域国民经济总用水量为62.7亿m3。总用水量中,农业灌溉用水占64.5%,工业用水占21.3,城乡生活用水占14.2。(三)现状耗水量2000年渭河流域国民经济耗水量为42.93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18.74亿m3,地下水耗水量24.19亿m3,分别占总耗水量的43.7%和56.3%。总耗水量中,农业灌溉、工业及城乡生活分别占74.1%、11.6%和14.3%。甘肃、宁夏、陕西耗水量分别占总耗水量
38、的16.4%、2.2%、81.4%。主要耗水部门为农业灌溉,主要耗水地区为陕西关中地区。2000年渭河流域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及耗水量见表22。当考虑河湖库蒸发损失、排水蒸发损失以及潜水蒸发等非用水消耗量后,2000年渭河流域总耗水量为47.11亿m3。渭河流域2000年国民经济用水及耗水量表表22 单位:亿m3分区各部门用水量国民经济耗水量城乡生活工业农业灌溉总量合计其中地下小计其中地下小计其中地下小计其中地下小计其中地下按水系渭河干流地区8.204.9711.468.9036.7918.4356.4532.3038.6622.64泾河1.130.311.740.352.420.445.281
39、.103.591.10北洛河0.190.120.170.090.650.201.000.410.690.30按行政区甘肃1.990.982.590.895.240.899.812.767.052.14宁夏0.140.030.050.010.940.071.120.110.920.09陕西6.804.0510.738.4334.2718.4651.8030.9434.9621.95其中关中6.593.9310.568.3433.5818.2650.7330.5334.1720.32全流域8.925.0613.369.3340.4519.4162.7433.8042.9324.19注:表中耗水量仅
40、为国民经济用水消耗量,未包括非用水消耗量4.17亿m3。三、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渭河流域现有水质监测站点32个,现有水质监测系统基础薄弱,已不能适应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需要。水质监测站点分布情况见表23。渭河流域现状水质监测站点分布情况表表23 单位:个分区测站总数水资源质量站省地(市)界站水利工程监测站按水系渭河干流地区1174泾河181521北洛河33按行政区甘肃161411陕西16115合计322561截止2004年8月,流域内已有城市污水处理厂4座,日处理污水能力43.5万t,污水再生利用5万t;在建城市污水处理厂9座,日处理污水能力67.3万t;在建垃圾处理厂4座,日处理能力4700t
41、。现状污水处理厂情况见表24。表24 渭河流域现状污水处理厂分布情况表建设性质省(自治区)项目名称规模(万t/d)已建陕西西安市邓家村污水处理厂16.0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处理厂15.0宝鸡市十里铺污水处理厂一期9.0铜川市污水处理厂3.5小计43.5在建甘肃秦城污水处理厂6.0平凉城区污水再生利用工程5.0西峰城区污水处理厂2.0陇西城市污水处理厂0.8小计13.8陕西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10.0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25.0咸阳市污水处理厂一期10.0渭南市污水处理厂一期6.0杨凌污水处理厂一期2.5小计53.5合计67.3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渭河流域是我国最早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地区之一,各省(
42、自治区)很早就设立了水土保持机构,并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80年代以来,通过制订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推行多种形式的治理承包责任制,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减少入河泥沙、带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至2000年底,水土流失初步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3.65万km2,其中兴修基本农田2464.7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草2775.6万亩。建设淤地坝4367座,其中骨干坝186座,中小型淤地坝4181座。塘坝、水窖、蓄水池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13.4多万处。现有治理措施年均可增产粮食14.6亿kg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70年代以来,水
43、土保持措施年均减少入渭泥沙约0.69亿t,占渭河多年平均来沙量的15.6。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渭河流域存在防洪形势严峻、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质污染日趋加剧、水土流失治理进展缓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渭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中下游防洪形势严峻(一)洪灾频繁,损失严重渭河的洪水危害主要在中下游,防洪保护区涉及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市(区),面积1084.6km2。区内耕地95.54万亩,人口约243.2万人,有陇海铁路干线、310国道和宝鸡至潼关的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洪水一旦决溢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洪水决溢后,水退沙存,河渠淤塞,良田沙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渭河中下游的洪水灾害频繁,1898年、1911年和1933年洪水,均造成大范围灾害。1981年洪水,林家村、咸阳、华县站洪峰流量分别为2420 m3/s、6210 m3/s、5380m3/s,宝鸡市渭河堤防决口17处,多处桥涵路基、房屋被冲毁,陇海铁路中断,农作物受灾面积10.7万亩,受灾人口8.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31亿元;渭河下游临潼南屯堤段决口,淹没耕地1.7万亩。90年代以来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洪水灾害增加,“92.8”、“96.7”、“2000.10”和“2003.10”等洪水均造成渭河下游受灾,经济损失较严重。“96.7”南山支流和渭河干流(华县站洪峰流量350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10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