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红树林发展规划(定稿新)(DOC39页).doc
《深圳红树林发展规划(定稿新)(DOC3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红树林发展规划(定稿新)(DOC39页).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 言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陆域位置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深圳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西部为滨海平原。境内最高山峰梧桐山,海拔最高点943.7米。深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为23.7,最高气温为36.6,最低气温为1.4,无霜期为355天。年日照时数1975.0个小时,太阳年辐射量为每平方米5225兆焦耳,
2、年平均相对湿度72.3%。每年5至9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608.1毫米。夏、秋两季偶有台风。深圳海岸线长257.96公里,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东部从沙头角、大鹏湾到大亚湾约160公里,中部从深圳河口沿深圳湾至蛇口约15公里,再往西沿珠江口约80公里的海岸线形态以海湾为主。目前,港口、机场、城市发展及工业项目、渔业养殖已用去部分海岸线。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或乔木植物群落, 因植物组成以红树科植物为主,富含丹宁,木材显红色,树皮可提取丹宁作红色染料,因此得名红树林。红树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起到抵御风浪、保护海岸、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又是鱼虾蟹
3、贝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观赏价值。 红树林生态系是世界上最富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之一。枝繁叶茂的红树林不仅为海洋生物和鸟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栖息环境,而且以其大量的凋落物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深圳南亚热带的气候、绵延的海湾、海岸地貌以及土壤等自然条件都适宜红树林的生长。目前本市仍然保存着169.7公顷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红树林面积84.5公顷,在生态保护、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城市海岸生态防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印度洋海啸和越来越频繁的海岸自然灾害突显的滨海生态问题日益引起了我国政府部门的高度重
4、视。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生态恢复、保护和发展更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沿海防护林在改善和优化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特别是抵御台风暴潮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保护沿海社区、帮助人类恢复生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贯彻国家林业局关于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省级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修订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改善和优化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把深圳市建成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和国际大都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深圳市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红树林保护管理力度,提高
5、红树林质量、扩大红树林面积,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红树林防灾减灾,降解污染、净化环境的多种功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红树林的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保护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沿海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生态安全和生活安定的环境。第一章 红树林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一、红树林资源现状(一)基本情况根据调查,我市现有的红树林林地面积为169.7公顷,其中成熟的天然林地面积为66.7公顷,成熟的人工造林林地面积100公顷,人工幼林为3公顷。人工造林中以本地种源造林面积为90公顷,以外来种源如海桑(Sonneratia c
6、aseolaris)、无瓣海桑(Sapetala)、红海榄(Rhizophera stylosa)等树种造林面积约10公顷,其中主要用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无瓣海桑(Sapetala)作为人工种植的种源种植在宝安沙井、西乡、福田三个地方,现已发展成明显高于本地红树林群落的成熟林。其它外来种源仅作为引种试验,一般仅为几株或几百株成活,并没有形成群落景观。全市红树林宜林地或准宜林地面积为150公顷,全部宜林地恢复营造红树林,则全市将有319.7公顷红树林(表1)。我市现有的红树林主要集中在东部龙岗区的葵涌、南澳,中部的福田区、南山区,西部的宝安区西乡、沙井及福永等地。
7、(二)红树林种类和群落结构我市自然分布的红树植物有7科8属8种,分别是红树科的木榄(Bruguiera gynnorr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马鞭草科的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紫金牛科的桐花树(Aegiceras coniallatum)、爵床科的老鼠簕(Acanths ilicifolius)、梧桐科的银叶树(Hetiera litorali)、大戟科的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卤蕨科的卤蕨(Acrostichum aureum)等。从海南等地引种的红树植物4科5属9种,它们分别是海桑科的海桑(Sonntratia ca
8、seolaris)、无瓣海桑(S.apetala),红树科的海莲(B.sexangula)、尖瓣海莲(B. var. rhynchopetala )、小花木榄(B.parviflora)、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红海榄(R.stylosa)、棕榈科的水椰(Nypa frutlcans)、玉蕊科的玉蕊(Barringtonla racemasa)等。在深圳,红树林群落类型较为贫乏,天然群落主要是由乡土树种秋茄、桐花树、白骨壤、银叶树为优势的4个群落,分别是(1)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群落: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龙岗区东冲河口,群落发育成熟,树龄较老,人为干扰少,白骨壤位
9、于群落上层,树高45米,胸径可达18厘米以上,覆盖度大于50%,秋茄的数量不多,但生长较好,高可达4米,与白骨壤位居群落上层,桐花树位居本群落的第二层,树高多在2-3米,丛生,覆盖度约为30%。(2)秋茄+桐花树+老鼠簕群落:主要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宝安西乡、沙井等地的高潮线内,成为密灌丛,群落上层为秋茄,下层为桐花树,并有大量的老鼠簕均匀散布其中,少数植株有鱼藤攀援其上,覆盖度达90%。(3)桐花树群落: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龙岗区东冲河口、宝安西乡,零星分布于海滩前缘,桐花树密度较大,生长较好,基本为纯林。(4)银叶树群落:位于龙岗区葵涌坝光村,面积约为5.3公顷,是目前我国大陆发现
10、的林龄最大的银叶树群落,超过500年树龄的银叶树有一株,100岁以上的银叶树有27株,整个银叶树林林相完整,树冠浓密整齐,植株高大,一般12-19米,最高可达20多米,树杆挺直,胸径一般都有80厘米以上,最大的有130厘米,板根特别发达,最大的板根高及2米,银叶树群落内零星分布有其它红树植物如秋茄、白骨壤、桐花树、海漆、木榄等数千株,另有几十株金叶树、石斑木、海檬果、黄桐、香果树、银柴等高大乔木。人工林群落主要有两个类型,一是秋茄+桐花树群落:主要分布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宝安区西乡,是1994年以来先后种植的,树高3-4米,上层主要是秋茄,下层为桐花树。二是无瓣海桑+海桑群落:位于福田红树林保
11、护区、宝安西乡、沙井,最大树龄为15年,多为7-9年龄的树,群落分化为两层乔木层,第一层乔木层高度为15米以上,以海桑和无瓣海桑占优势,第二层高度为4-6米,主要是秋茄,伴有少量的桐花树,下层有灌木层和幼苗层。(三)红树林和宜林滩涂地的分布面积我市红树林及滩涂的分布面积见表1。从表中可见,深圳市仍可人工营造红树林宜林地185公顷。将这些滩涂全部种植红树林,全市将有红树林504.7公顷。表1 深圳市红树林及其宜林地分布面积统计单位(分布地所在的区)土地权属红树林面积(公顷)主要红树植物种类宜林地面积(公顷)拟造宜林地(公顷)宝安区(西乡、福永及沙井)国有73.4秋茄、木榄、无瓣海桑、海桑、桐花树
12、、海漆等5170南山区(滨海大道南侧沿海滩涂)国有3秋茄、木榄、桐花树、海漆、老鼠勒、海刀豆等1250龙岗区(葵涌、南澳)国有8.8白骨壤、银叶树、秋茄、木榄、桐花树、海漆等15福田区国有0000盐田区国有0000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国有84.5白骨壤、秋茄、木榄、无瓣海桑、海桑、桐花树、海漆等515全市合计169.7150185二、 红树林保护管理及建设现状(一)现有红树林湿地类型保护区情况深圳市现有红树林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一个,即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面积为367.64公顷,其十年发展总体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1、环境及资源状况广东内伶仃福田自
13、然保护区建于1984年,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由内伶仃岛猕猴自然保护区和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两部分组成,总面积921.64公顷。其中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面积367.64公顷;内伶仃岛猕猴自然保护区面积554公顷。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湾东北岸,面积367.64公顷,由深圳市政府出资征用鱼塘、洼地湿地,交由保护区统一保护管理。区内有红树林面积84.5公顷。有高等植物170多种,其中,红树林植物9科17种。有鸟类194种,其中黑脸琵鹭、黑嘴鸥等23种为珍稀濒危物种。广阔的福田红树林滩涂湿地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完整的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是候鸟南迁
14、北徙的越冬地或中途栖息地。2、机构编制及人员状况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科研室,下设内伶仃岛管理站、福田管理站、生态公园管理站和苗圃场6个部门,编制人数为28人(另有临时工27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人员为5人,科研人员3人,巡护人员8人(另有临时工10人)。经费由省、市财政给予解决。3、管理情况近几年来,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建设工作,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路子,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二)红
15、树林资源建设情况我市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红树林人工造林和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1993年开始在天然林的前缘试验区滩涂用从海南引来的种苗海桑和无瓣海桑造林,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引种优良树种作为前缘先锋树种,后缘配置本地乡土树种,取得了红树林造林的成功经验。现在深圳的宝安西乡、沙井、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等地营造海桑类人工林共计10公顷,营造秋茄、桐花树、木榄等红树林90公顷,均已成林。(三)红树林管理现状我市红树林管理由深圳市农林渔业局主管。由于深圳市海洋局与深圳市农林渔业局是同一机构、两块牌子,管理体制比较顺畅。具体工作由深圳市农林渔业局及各区政府的农林渔职能部门负责,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
16、理。深圳市政府针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城市中心区,受到周边社区影响较大的实际情况,于2002年2月9日颁布了深圳市内伶仃岛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以加强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力度。三、国际重要湿地及湿地公约履行情况我市目前没有分布在红树林区域的国际重要湿地。本来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是符合条件申请加入拉姆萨尔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的,但目前仍没申请。四、 红树林科学研究、资源调查与监测我市红树林方面的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进行,主要进行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资源调查。1993-1994年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第一次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全面
17、调查,出版专著福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研究。1997年国务院重新调整了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的红线范围,加之福田保护区周边环境的变化较大,2000-2001年重新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状况、生物动态变化的情况做了详尽了解和分析研究,并于2002年出版了专著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持续发展。二是开展环境监测。主要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植物、底栖生物、鸟类及水质方面进行生态监测,目前鸟类监测已经进行了15年,植物和底栖生物的监测进行了6年,今年又开始了对水质的监测,多年的监测数据为保护区管理局的决策、深圳市的城市
18、规划、保护区周边开发项目的环境评价提供丰富的资料和科学决策的证据。三是专题研究。根据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题研究。近5年来,先后从国家林业局、广东省林业局、广东省科技厅、深圳市科技局和深圳市福田区科技局争取到专题研究课题20多个,代表性课题有:国家“八五”及“九五”红树林攻关课题“沿海红树林恢复与发展技术(96-007-03-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树植物海桑种群生态场的研究”、深圳市科技局项目“深圳湾红树林持续发展技术研究”等等。以上各项目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发表
19、论文70多篇,其中水平较高的10多篇论文被SCI收录。五、红树林利用现状我市红树林的主要效益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即海岸防护的生态功能,主要用作科普与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之用。经营利用上主要是海上田园风光景区通过种植红树植物,在水产养殖塘净化水质、改善环境,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圳市的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因其拥有美丽的红树林景观、优美的海岸风貌、成千上万的候鸟,每年吸引了300-400万人次的市民来观看红树林、观看鸟类,推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增加了海滨生态公园的旅游价值,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六、取得的经验和主要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市在红树林保护、管理、造林及合理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
20、明显的成绩,主要经验是:(1)加强宣传教育,以引起政府各部门高度重视是搞好保护工作的根本;(2)重视科学研究,把红树林保护区作为科学研究的基地,将各个大学、科研机构引入到保护区开展合作科学研究,可以提高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并解决保护区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3)处理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滨海养殖业与海岸防护林建设的矛盾,解决好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我市红树林造林和保护与管理方面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下列问题:(1)红树林湿地的土地资源受围垦养殖、修建工厂、道路、甚至房地产以及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海上石油的污染而受到破坏,面积越来越少,生态质
21、量不断下降。保护区内鱼塘虽被政府征收,但有大部分仍未交到保护区管理局,仍未实行生态管理,而是实行商业管理,严重影响红树林生态系统正常生态功能的发挥。(2)由于红树林周边生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如建码头、道路、乱搭乱建、三无人员聚居,破坏了陆生生态环境,特别是陆生植物,使红树林失去天敌,病虫害频发,红树林面临被毁灭的危险。(3)由于长期受人类活动干扰,天然红树林群落结构退化,种群单一;人工造林树种、结构也单一。因此群落稳定性差,生态功能下降。需要种植或恢复多品种、多层结构的红树林群落,以增加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4)外来有害物种的生态入侵或危害日益严重,如薇甘菊、大米草、藤壸、病菌、虫害
22、或鼠害等严重威胁红树林的生长和延续,需要引起有关部门注意,给予研究和防治。(5)虽然国家颁布了与红树林湿地相关的法律法规有18部,广东省所颁布的与湿地有关的地方法规也有16部,但缺乏湿地保护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严重制约红树林的保护管理。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布局、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圳是我国红树林天然分布较为北缘区域,红树林种类虽少但凸显重要。红树林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广阔的福田红树林滩涂湿地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完整的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是候鸟南迁北徙的越冬地或中途栖息地。此外,深圳毗邻港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要建成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大都市,要提高深圳市的城市品味和现代文明的水平,搞
23、好红树林的保护发展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地位。由于深圳市特殊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红树林类型具有特别的代表性,因此深圳红树林如何发展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友人的高度关注。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在认真贯彻“全面加强建设和保护海岸生态环境,改善和优化滨海生态景观,维护滨海生态安全,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总方针的基础上,科学处理好养殖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与生态安全建设的关系,尽快实施以红树林为主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加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高度重视湿地资源保护,充分利用我市沿海滩涂开展红树林人工种植,做到红树林的发展和规划建设坚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圳 红树林 发展规划 定稿 DOC39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10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