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课件.ppt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复习提问,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什么?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调查一块农田中某双子叶植物、某田鼠、蚜虫和蚯蚓的种群密度,分别采用什么方法?3.样方法的适应范围及调查步骤?4.标志重捕法的适应范围及计算公式?,2,1、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B目前的年龄组成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B,巩固练习,3,2.在田野的不同地点施放性引诱剂,最直接的效应是( )A.害虫死亡率增高B.害虫种群密度下降C.害虫出生率下降D.害虫种群性别比例失调,D,4,3.分析图中ABCD四个时间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如果用时间做横坐
2、标,种群数量做纵坐标,试着画出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A:增长型B:增长型C:增长型D:稳定型,5,种群数量的变化,必修三:4.2,6,学习目标,1、通过对“细菌的数量增长“实验分析,概括出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2、通过实例1、2,分析并总结种群数量增长J型曲线出现的条件以及特点3、通过“高斯实验”,分析并总结种群数量增长S型曲线出现的条件以及特点,7,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变化是怎样的呢?,思考,8,问题探讨1:1、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72h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N=2n,N=2216,3.在一个培养基中,
3、细菌数量会一直这样增长吗?如何验证你的观点?,4、你还能用哪些数学形式概括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9,n代细菌种群数量可用表达式表示:,N=2n,在培养基中不可能一直这样增长,可以做实验证明。,优点:精确,优点:直观,10,问题探究:P65页“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什么是数学模型?2.以细菌繁殖产生的后代数量为例,探 讨如何建构数学模型?,11,1.定义: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2.表现形式:,数学方程式,曲线图,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思考: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有哪些优缺点?,曲线图:更直观(不够精确)数学方程式:更精确(不够直观),数学模型,12,数学模型的
4、建构步骤:,13,问题引领,1、自然界中是否存在理想条件下的J型数量增长模式?有哪些实例大致呈J型增长?2、实现“J”型增长数学模型的条件?3、“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及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课本66页,14,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型。,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该曲线体现了达尔文的什么思想?,过度繁殖,15,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实例1: 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华盛顿州的一个海岛。19371942年间数量增长,16,实例2:澳大利亚野兔,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7,1、产
5、生条件:,理想状态食物和空间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2、种群 “ J ”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3、适用情形: 实验室条件下、当一个种群刚迁入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的最初一段时间。,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增长率-1不变),方程式,Nt=N0 t,曲线,1,如果=1,种群数量如何变化?1呢?,18,问题引领,1、分析归纳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的原因。2、结合高斯实验说明什么是“S”型曲线3、解释什么是环境容纳量,自主探究:课本67页,19,高斯(Gause,1934)把5个大草履虫置于0.5mL的培养液中,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数据,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如下:,高斯对大草履虫种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种群 数量 变化 曲线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10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