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
《涪陵区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涪陵区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涪陵区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涪陵区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船舶工业是发展水运和开发海洋工程的重大装备制造业,是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外向度高。发展船舶工业有利于拉动内需,增加就业,扩大出口,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承造船舶大型化、批量化。承造大型船舶的比重提高。造船完工量中,7万载重吨及以上的大型船舶(含3000TEU集装箱船及以上)占46.9%;完工船舶的平均单船吨位提高到1.1万载重吨;新承接船舶订单中,大型船舶所占比例提高到67%;批量接单明显增多。部分骨干船厂的主力船型实现批量化。骨干船厂造船周期明显缩短。在造船总量增长的同时
2、,骨干船厂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造船周期不断缩短。如去年承建的5668TEU大型集装箱船3号船的船坞周期已由146天缩短为112天;地方船舶工业蓬勃发展。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地方船舶工业蓬勃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作出的船舶工业发展战略部署,船舶修造为被列为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为积极有序地推进涪陵区船舶工业发展,把涪陵打造成为长江上游中小型特种船舶生产基地和重要的船舶配套产业基地,特制定本规划。编制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是我区发展船舶工业的一个新起点。本规划旨在通过对国内外船舶工业发展情况的分析判断,结合涪陵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提出涪陵船舶工业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为全区
3、船舶工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性原则和意见。第一章 规划编制的依据及原则1.1 规划名称涪陵区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1.2 规划编制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重庆市船舶工业发展意见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07年涪陵区船舶行业工作要点1.3 规划编制原则编制本规划重点坚持四个原则:一是船舶工业产业布局与港口布局相协调的原则,保护和发挥岸线资源;二是相对集中的原则,通过整合来改变“低、小、散”的现状,同时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三是基础设施合理配套的原则,有效利用现有的交通、通信、港
4、口等基础设施,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投资;四是适度超前的原则,适应发展趋势,并具有一段时期内的控制性。1.4 规划范围及期限范围:涪陵区船舶工业期限:20072015年第二章 全国及重庆市船舶工业发展状况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船舶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技术、标准、设施工艺、管理、贸易等方面与国际全面接轨,已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造船大国。在世界造船企业排名中,外高桥造船公司、大连船舶重工、江南长兴分列第4、第6和第10位,有5家造船企业进入世界前20强。中、日、韩三足鼎立的世界竞争格局初步显现。“十五”期间,我国造船产量年均增长28,近4年平均增速37。2006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452万载重吨,增长
5、20;新承接船舶订单4251万载重吨,增长150;手持船舶订单6872万载重吨,增长73。按我国和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见表一),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三,与韩国、日本的差距大幅缩小;新承接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30,位居世界第二;手持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24。表一:2006年三大造船指标比较单位:万载重吨造船指标中国(A)世界(B)2006年中国份额(A/B)2005年中国份额完工量145274401917新订单量4251141603023手持订单6872304262418但是,我国造船技术水平、船舶产品品种、生产效率等
6、方面的竞争力不强;船舶配套业严重滞后,大型船用配套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不足,没有建立完整的售前售后技术服务体系;造船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数量明显不足,有经验的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外包工队伍很不稳定。总体看,中国船舶工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时期,尚需在提高船舶工业素质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重庆具有较完备的船舶产业门类和生产体系,现有船舶工业企业116户。船舶生产企业分布在万州区、涪陵区、丰都县、忠县、江北区、南岸区、长寿区、江津市等区县。船舶配套企业分布在永川、江津、万州和大足。形成了以中央在渝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体,以民营船舶企业为补充,综合配套,优势互补的产业群。2006年我市船舶工业总产值
7、46.9亿元,出口1.8亿元。重庆船舶生产企业主要以建造内河船舶为主,包括集装箱船、滚装船、液货船、普通货船、客船、钢质内河驳船等船舶。近年来生产的海洋船舶有不锈钢化学品船、成品油船、散货船、兼用船、杂货船等。重庆船舶工业目前存在造船技术水平落后、造船企业管理粗放、造船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内河航运市场需求下降、长江水道(葛州坝船闸限高18.5米)通过能力限制等问题。第三章 涪陵区船舶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3.1 指导思想以“工业兴区、工业强区”战略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船舶工业发展意见、重庆市关于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进一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决定,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托区位优势
8、与产业基础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涪陵船舶工业的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与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服务国内、出口导向、修造并举”的方针,采取外引内联、高起点、大投入、快产出、高收益的策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船舶工业企业上规模和船舶产业集聚发展,推进船舶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船舶工业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3.2 发展方向坚持高起点。重点培育若干按现代化的总装造船厂模式运作的核心企业,采用现代造船模式,以统筹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成组技术原理,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船舶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实行高效、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延伸产业链。修
9、船方面主要是实现修船专业技术维修站的集聚;造船方面主要是形成船舶舾装件、管子清洗、表面处理、船舶下水件(舵叶、轴系等)、机械加工、舱口盖、电缆切割配送、拖轮及重件吊运、除锈涂装油漆等专业化协作单位的集聚;配套方面主要是零部件供应企业的集聚,以及围绕生产过程的铸锻热处理工艺协作的集聚。依托信息化。船舶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战略创新,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造船,这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创新。新型船舶工业集信息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于一体,通过信息化改造传统造船厂,使信息技术与产业技术充分结合形成核心竞争力;二是绿色造船,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以清洁生产工
10、艺建造绿色船舶;三是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的战略创新。发展船舶工业应采取适度先进的技术方针,引进、培养优秀的研发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使人才结构更合理,使劳动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3.3 基本思路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全区船舶工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坚持服务国内、出口主导、以造为主、修造并举、错位发展的方针,加快产业升级。按现代造船模式的要求,将川东造船厂打造成为以生产中小型特种船舶为主的总装型龙头船厂,聚集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以一批重点船厂新建、迁建项目改造来提升现有船舶修造企业。同时,重视发挥各种资本对船舶工业的投资欲望,
11、以对岸线的总体规划、投资项目的审批以及船舶生产许可证的发放为手段,引导中小型船舶修造企业兼并联合,提高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形成区域聚集,发展船舶修造特色园区、船舶配套业基地和船舶产品交易市场,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船舶工业体系,把涪陵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小型特种船舶生产基地和重要的船舶配套基地。3.4、基本原则3.4.1 综合协调原则。有效利用和保护岸线以及后方陆域资源,综合考虑道路交通、市政配套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全局性的统筹船舶工业布局,并协调各企业实现配套生产、优势互补。3.4.2 集约布局原则。选择一些区位、资源、基础配套条件较好的区块作为船舶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块
12、。在项目选择上,首先要确保一些大集团的选址需求和骨干企业选址意向,并以此为依托,促进企业、产业集聚发展。鼓励现有船舶企业通过整合、迁移,向区块集聚。3.4.3 可持续发展原则。布局注意保护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综合协调发展。对拆船、洗舱业采取高度集中、严格监管的方针,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3.4.4 产业互动原则。在造船总装厂及大中型修造基地布局时,考虑船舶配套加工基地建设,船舶交易市场发展以及其他和船舶制造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3.4.5 适度超前原则。布局规划有前瞻性、超前性,在一定时期内有控制性、适应港口业和船舶工业发展趋势。3.5 产业定位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抓住在我
13、区建设重庆市船舶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川东造船厂的优势,以一批重点船舶制造和船舶配套生产企业为主体,发展船舶修造特色园区、船舶配套业基地和船舶产品交易市场,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船舶工业体系,把涪陵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小型特种船舶生产基地和重要的船舶配套基地。3.6 发展战略目标3.6.1 近期(2007-2008)到2008年形成船舶建造能力30万载重吨/年,具备建造9000吨级特种化学品船的能力,建造完工船舶23万载重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船舶配套产业5亿元,实现利税0.5亿元。3.6.2 中期(2009-2011)到2011年形成船舶建造能力60万载重吨/年,具
14、备建造10000吨级特种不锈钢化学品船的能力,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船舶配套产业20亿元。3.6.3 远期(2012-2015)到2015年形成船舶建造能力100万载重吨/年,具备建造LPG船、玻璃钢游艇等高性能、高附加值特种船舶的能力,建造完工船舶80万载重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船舶配套产业50亿元。第四章 涪陵区船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与趋势预测4.1 涪陵区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概况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92.27亿元,增长17.6;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9:54.1:34.0;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1.1,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当年人
15、均GDP为18952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增长24.8。2007年末全区社会从业人员为64.1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0.18万人;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24.1万人、16.6万人和23.4万人。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5.6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8.21亿元。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6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8。有效控制在4.3。4.2 涪陵区船舶行业发展现状涪陵共有船舶修造企业26家,其中民营企业24家,国有企业2家。造船能力30万载重吨。2007年完工各类钢质船舶16.51万载重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6.21亿元;实现利润3647万元。全区目前有8座船坞,其中2000吨级以上船坞1座;有36
16、个船台,其中正规3000吨级以上船台10个。随着造船设施的不断完善,造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区最大单船建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技术较复杂船型的建造种类也不断增加。现已建成的最大船舶是7000载重吨干散货船、3400载重吨不锈钢化学品船、军用潜艇,其他类型的船舶主要为集装箱船、干散货船、无限航区化学品船(附件一)。4.3 涪陵区船舶行业资源状况4.3.1 交通物流资源。水运业的发展与船舶修造两者相生相伴、唇齿相依。造船业是水运的基础,水运是造船业的支撑。涪陵水运企业从2000年的5家发展到2006年的65家(其中民营企业56家),民营企业公司化经营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公司化率达到85%。截止20
17、07年底,全区水运企业拥有种类营运船舶399艘,运力60余万载重吨,是2000年的7.5倍,占全市水运运力总数的20.23%,其中:油品、化学危险品运力13万吨,占全市化危品运力的83%。2007年全区水运企业上缴税金超过4000万元,从业人员近10000人,极大拉动了船舶修造业的发展。4.3.2 良好的产业基础:一是船舶设计制造水平较高,区内有6家船舶设计单位,26户造船企业,具有设计制造干散货船、干液两用船、干集两用船等多功能内河船舶、特种化学品船、潜艇以及江海直达船舶的能力。川东造船厂凭借良好的品牌、精良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优势,逐步形成了特种船舶、集装箱船用舱口盖、大形锅炉空气预热器以及
18、大型钢结构为主的产业结构。此外,涪陵最先完全消化并广泛运用内河双尾船型;最先将海洋球鼻艏线型广泛应用到内河;最先改造出1600吨180摄氏度高温保温沥青船等。二是船舶主机功率与受载能力搭配比较合理,能够发挥最大效益。目前涪陵所造船舶1千瓦功率承载货物约9吨,比外地建造同类船舶多3-4吨。三是船舶航速高,缩短了船运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2001年我区建造的普通货船速度为15 KM/H,目前已提速至20 KM/H。四是船舶设计的载重吨位大,适应了市场需要,走在了市场前列。4.3.3 岸线资源:涪陵地处长江和乌江的交汇处,长乌两江横贯全境,岸线总长江为242KM,随着三峡工程逐步蓄水到175水位,将
19、进一步优化我区船舶下水环境,提高船舶制造所需的岸线质量。4.3.4 人力资源:川东造船厂、原地区船厂、三峡轮司船厂等老牌船舶修造企业为涪陵初期船舶修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技术、人才基础。经过近几年涪陵船舶工业的高速发展,又培养了一批技术管理人才;培养了一大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据统计全区有造船技术工人10000余名,常年在涪陵造船工人就超过4000名。4.5 涪陵区船舶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4.5.1 行业竞争会十分激烈。船舶工业是典型的国际性、高风险产业,随着船价的提升,造船能力可能会超出人们的预测迅速扩大,国际、国内船舶工业企业间的竞争会十分激烈,日、韩两国及欧盟都想尽可能的占有更大的市
20、场空间,我国沿海地区大量投入造船业,这对急剧扩张的全区造船业是个严峻的挑战。4.5.2 船厂“低、小、散”的问题突出。现在全区具有一定规模的一级造船企业只有1家,仅占造船企业总数的3.4%,60%以上企业的固定资产在500万元以下,设施设备简陋。这种状况继续下去,要在技术与质量层面上取得更大的发展,实现价格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化是极为困难的,并最终可能丧失竞争力。4.5.3 行业缺乏自律。目前涪陵仍未成立船舶行业协会,没有组织进行信息、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沟通,规范企业间的竞争行为,协调行业的发展,造成为争夺同一份订单,各企业相互压价,出现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局面。4.6 涪陵区船舶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21、2007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1.5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04.6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87.01亿元。2007年,涪陵区造船工业总产值16.21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7%,根据各船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预计2008年产值将达到约20亿,到2011年全区船舶工业总产值将达100亿。第五章 涪陵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优势分析51 涪陵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511 产业落差与国际船舶市场机遇目前,中国整体造船水平大致相当于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当前我国的船型开发和设计满足不了市场扩张的需求,不少技术复杂的船,包括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石油气、天
22、然气船、豪华旅游船等尚处于开发阶段和成长时期,发展空间广阔。从生产效率来看,据测算,如果日本生产效率为1,韩国为2/3,中国则只有1/71/5,中国船台利用率仅为日本的20%30%,人均造船产量为日本的8%,韩国的17%,生产效率提升的潜力大。从市场机遇来看,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正值世界船舶更新换代时期,世界造船业正在并将继续经历30年不遇的市场高峰期,未来10年国际船舶市场的年需求量将在45005000万吨左右,高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市场需求量。随着我国海运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内船舶需求旺盛,各航运公司对新船的年需求量预测达到300万吨。中国贸易量2004年排名世界第4,但中国进口石油中,9
23、0%由外国轮船载运,令中国石油安全性受制于人(日本进口石油80%90%由日本船东负责运输);中国集装箱年吞吐量世界第一,应可支持中国造船业成为全球首位。在“国油国运、国轮国造”发展规划下,2005年开始计划建成能够运输5000万吨进口原油大型远洋运输船队,2010年建成能运输7500万吨进口原油船队,2020年建成1.3亿吨进口原油船队。世界造船业内,中国与日、韩等先进造船国的差距正在缩小。据日本日刊工业新闻报道,韩国产业银行对日韩中三国造船技术竞争力的比较显示,如果把韩国视为100,日本就是106,中国则为69.9,韩国领先于中国7年。但是,到2010年,中国将提高到94.4。这表明,目前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涪陵区 船舶工业 中长期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10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