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微生物发酵机理 课件.ppt
《第六章 微生物发酵机理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微生物发酵机理 课件.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讲:鲍成满,第六章 微生物发酵机理,微生物发酵机理:是指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产物的内在规律。代谢控制发酵:人为地改变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使有用中间代谢产物过量积累。,第一节 微生物基础物质代谢第二节 厌氧发酵产物的合成机制 第三节 好氧发酵产物的合成机制,第一节 微生物基础物质代谢,淀粉、纤维素等,最重要的葡萄糖。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葡萄糖分解方式和途径也不一样:厌氧分解:酒精、乳酸、丙酮和丁醇等好氧分解:柠檬酸、谷氨酸和抗生素等,一 微生物对培养基中碳源的代谢,氮源: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无机含氮物,分子态氮。过程:蛋白质被肽酶分解生成氨基酸,经脱氨作用生成有机酸,
2、脱羧作用生成氨类。,二 微生物对培养基中氮源的代谢,物质代谢,微生物能量代谢:把最初能源转换成生命活动能使用的通用能源ATP。,三、微生物的能量代谢,日光 (光能营养菌) 最初能源 有机物(化能异养菌) ATP 还原态无机物(化能自养菌),微生物能量的获取方式,1 微生物的厌氧发酵 ATP生成靠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生成的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它们可以不经电子传递链,而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反应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EMP途径将一分子葡萄糖转变成两分子丙酮酸;产生2分子ATP和2分子NADH。HMP途径将一分子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1分子3-磷酸甘油醛
3、,3分子CO2和6分子NADPH。ED途径将1分子葡萄糖转变为2分子丙酮酸,1分子ATP,1分子NADPH和1分子NADH。PK途径将1分子葡萄糖转变为1分子乳酸、1分子CO2和一分子乙醇或乙酸。,葡萄糖的分解途径主要有: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和PK途径等四种。,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ATP,ADP,(1),果糖-6-磷酸,ATP,ADP,Mg2+,(2),果糖-1,6-二磷酸,(3),甘油醛-3-磷酸,二羟丙酮磷酸,(4),(5),2Pi,(6),1,3-二磷酸甘油酸,2ADP,2ATP,(7),3-磷酸甘油酸,(8),2-磷酸甘油酸,2H2O,Mg2+,(9),磷酸烯醇式丙酮
4、酸,2ATP,2ADP,(10),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乳酸,(11),2CO2,乙醛,+2H+,(12),(13),2NAD+,2(NADH+H+),+2H+,乙醇,(14),糖酵解全过程(EMP途径),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EMP途径,GTP,三羧酸循环反应过程,磷酸戊糖途径(HMP),电子载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又称辅酶 (Co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又称辅酶 (Co )黄素单核苷酸
5、FMN,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生物化学功能:主要使饱和酰基衍生物脱氢形成,-不饱和酰基衍生物。,辅酶 A用HSCoA表示;其乙酰 化产物:CH3COSCoA,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调节者,也可以看作是新陈代谢的钥匙,在生物化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2 微生物的呼吸 将电子交给NAD(P)或FAD(或FMN)等点子载体,通过电子传递链,经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最终电子受体。,电子传递链 O2 有氧(好氧)呼吸 除O2外的无机物或延胡索酸 无氧 呼吸,1NADH-3ATP1FADH-2ATP,FADH2,根据代谢物脱下的氢的最初受体不同,分为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3 光能微生物的能量代
6、谢 光合细菌中存在菌绿素 通过环式光合磷酸化作用产生ATP。4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无机物氧化获得ATP和NADH或NADPH,第二节厌氧发酵产物的合成机制,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 6-二磷酸果糖,二羟丙酮磷酸,甘油醛-3-磷酸,1, 3 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Hexokinase,Phosphoglucoseisomerase,Phosphofructokinase,Aldolase,Triosephosphateisomerase,Glyceraldehyde3-phosphatedehydrogenas
7、e,Phosphoglyceratekinase,Phosphoglyceratemutase,Enolase,Pyruvate kinase,Lactate dehydrogenase,NADH NAD,NADH NAD,ATP,ATP,ATP,ATP,ADP,ADP,ADP,ADP,2Pi,C6H12O6+2ADP+2Pi+2NAD+ 2CH3COCOOH +2ATP+2NADH2,己糖激酶,变构抑制,磷酸果糖激酶,抑制,丙酮酸激酶,分解,ADP,AMP,抑制解除,ATP,产物激活,糖代谢的调节,1.酵母菌的乙醇发酵:,一 乙醇、甘油发酵,C6H12O62CH3COCOOH 2CH3CHO
8、 2CH3CH2OH,NAD,NADH2,-2CO2,EMP,2ATP,丙酮酸脱羧酶,乙醇脱氢酶,C6H12O6+2ADP+2Pi 2CH3CH2OH +2ATP+2CO2,葡萄糖生产乙醇的总反应式:,概念:有氧条件下,发酵作用受抑制的现象(或氧对发酵的抑制现象)。,通风对酵母代谢的影响,巴斯德效应,现象:,酵母菌乙醇发酵中的副产物,影响:消耗糖分,带来杂质,提高或降低产品质量。,酵母酒精发酵,主产物:乙醇、CO2,副产物,醇类(杂醇油) 醛类(糠醛)酸类(琥珀酸)酯类,杂醇油:C原子数大于2的脂肪族醇类的统称;高沸点、颜色呈黄色或棕色,具有特殊气味。酒类风味物质,质量指标。杂醇油的产量一般为
9、0.3一0.7 。,2.细菌的乙醇发酵:,葡萄糖,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3-磷酸甘油醛 丙酮酸,丙酮酸,乙醛 乙醛,2乙醇,2CO2,2H,2H,+ATP,2ATP,菌种:运动发酵单胞菌等途径:ED,酵母菌(在pH3.5-4.5时)的乙醇发酵 丙酮酸脱羧酶 乙醇脱氢酶 丙酮酸 乙醛 乙醇 通过EMP途径产生乙醇,总反应式为:C6H12O6+2ADP+2Pi 2C2H5OH+2CO2+2ATP 细菌(在pH5时)的乙醇发酵通过ED途径产生乙醇,总反应如下: 葡萄糖+ADP+Pi 2乙醇+2CO2+ATP,3.甘油发酵,别名:丙三醇,分子式: CH2OHCHOHCH2OH,用途:1
10、 医学方面,用以制取各种制剂、溶剂、吸湿剂、防冻剂2 食品中用作甜味剂、烟草剂的保湿剂3 工业汽车和飞机燃料以及油田的防冻剂,甘油发酵机制:,酵母菌中的乙醇脱氢酶活性很强,乙醛作为氢受体被还原成乙醇的反应进行得很彻底,因此,在乙醇发酵中甘油的生成量很少。,如果采取某些手段阻止乙醛作为氢受体时,磷酸二羟丙酮则替代乙醛作为氢受体形成甘油,这样发酵转为甘油发酵(酵母型发酵)。,亚硫酸盐法甘油发酵 NaHSO3可作为抑制剂:,乙醛 + NaHSO3 乙醛亚硫酸氢钠,2ATP,2ADP,2ADP,2ATP,CO2,NaHSO3,NAD,NADH+H,NADH+H,NAD,H2O,Pi,葡萄糖,1.6-二
11、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丙酮酸,乙醛,乙醛HSO3,-磷酸甘油,甘油,碱法甘油发酵酒精酵母在碱性(pH7.6以上)的条件下,发酵产生的乙醛不能作为受氢体,而是分子乙醛之间发生歧化反应,相互氧化还原,生成等量的乙醇和乙酸。此时,由磷酸甘油醛脱氢生成的 NADH+H+用来还原磷酸二羟丙酮,并进而生成甘油,2C6H12O6+H2O,+C2H5OH+CH3COOH+2CO2,碱法甘油发酵的产品有甘油、乙醇、乙酸,不产生ATP ,所以此法只能在酵母的非生长情况下进行发酵。,二 乳酸发酵,2-羟基丙酸;-羟基丙酸;丙醇酸分子式: CH3CH(OH)COOH 用途:1 食品工业保鲜、调味剂2
12、 医学方面,乳酸蒸汽消毒、防腐剂、聚乳酸手术缝线3 其它工业,控制发酵PH、清洁去垢等。,乳酸菌能利用葡萄糖及其他相应的可发酵的糖产生乳酸,称为乳酸发酵。同型乳酸发酵:在乳酸发酵过程中,发酵产物中只有乳酸;(经EMP途径)异型乳酸发酵:发酵产物中除乳酸外,还有乙醇、乙酸及CO2等其它产物的。(磷酸酮解途径),葡萄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2( 1,3-二-磷酸甘油酸),2乳酸 2丙酮酸,2NAD+ 2NADH2,4ATP,4ADP,2ATP 2ADP,Lactococcus lactis(乳酸乳球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植物乳杆菌),EMP途径,2NAD+
13、2NADH2,1 同型乳酸发酵:,乳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木酮糖,3-磷酸甘油醛,乳酸,乙酰磷酸,NAD+ NADPH2,NAD+ NADPH2,ATP ADP,乙醛 乙酰CoA,2ADP 2ATP,-2H,-CO2,乙醇,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肠膜明串珠菌),NAD+ NADPH2,NAD+ NADPH2,2 异型乳酸发酵:,葡萄糖,6-磷酸葡糖酸途径,1分子乳酸,一份子乙醇,6-磷酸果糖解酮酶转二羟基丙酮基酶转羟乙醛基酶5磷酸核糖异构酶5磷酸核酮糖3差向异构酶5磷酸木酮糖磷酸酮解酶乙酸激酶,双歧途径:两歧双歧杆菌,第三节 好氧发酵
14、产物合成机制,柠檬酸发酵机制氨基酸发酵机制,GTP,TCA循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柠檬酸,顺乌头酸,衣康酸,异柠檬酸,草酰琥珀酸,酮戊二酸,谷氨酸,琥珀酰辅酶A,琥珀酸,延胡索酸,葡萄糖,苹果酸,草酰乙酸,乙醛酸,乙酰辅酶A,1,2,3,3,16,4,5,15,6,7,8,9,10,12,11,14,13,反馈抑制,CO2,参与嘌呤和嘧啶的合成,脂肪酸,天冬氨酸,参与蛋白质合成,参与蛋白质合成,物质代谢,柠檬酸是目前世界上以生物化学方法生产,产量最大的有机酸。我国是柠檬酸的第一大生产国,估计年产约50万吨欧洲是柠檬酸的第二大生产地,产量约30万吨 美国柠檬酸年产量约25万吨
15、,柠檬酸发酵,用途1 食品:配制各种水果型的饮料以及软饮料,各种肉类和蔬菜在腌制加工时,加入或涂上柠檬酸可以改善风味,除腥去臭,抗氧化;2 化工纺织:可作化学分析用试剂,用作实验试剂、色谱分析试剂及生化试剂;3 化妆品:用于乳液、乳霜、洗发精、美白用品、抗老化用品。,黑曲霉,分生孢子头,葡萄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乙酰CoA,CO2,柠檬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实现柠檬酸积累:一、设法阻断代谢途径,实现柠檬酸的积累二、代谢途径被阻断部位之后的产物,必须有适当的补充机制,CO2,ATP,ADP,CO2,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顺乌头酸酶,阻断,柠檬酸的发酵机制,总反
16、应式:2C6H12O6+3O2 2C6H8OH+4H2O,柠檬酸合成的代谢调节,第一个调节酶是磷酸果糖激酶,柠檬酸和ATP对该酶有抑制,生产菌需要解除该抑制作用,AMP、无机磷以及NH4+对该酶有活化作用,NH4+有效解除柠檬酸和ATP对该酶抑制 ,故生产上通过添加铵盐来提高柠檬酸产量,Mn2+的影响:,Mn2+缺乏,可能干扰蛋白质合成,导致蛋白质分解,NH4+水平升高,减少柠檬酸对该酶的抑制,第二个调节点:CO2固定的酶活力高,保证草酰乙酸的供应,第三个调节点:TCA环上调节,顺乌头酸酶:,理论上此酶失活,TCA环阻断,积累柠檬酸,顺乌头酸酶需要Fe2+,故在发酵液中添加黄血盐络合Fe2+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章 微生物发酵机理 课件 第六 微生物 发酵 机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1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