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docx
《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新阶段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起步较早,总体水平较高,先后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发统筹阶段(2002年以前)。主要是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自发性地推进城乡统筹工作。第二阶段为决策准备阶段(20022004年)。按照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按照中央“五个统筹”的要求,在全国率先制订出台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以下简称
2、纲要),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工作任务。第三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2005年开始)。根据纲要精神,全省各地纷纷编制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制订了实施意见,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有组织、有步骤地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为了有效落实纲要精神,客观反映我省各地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省发改委会同省统计局研究制定了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并把纲要出台的2004年作为评价的基期年,把纲要全面实施的2005年作为评价的起始年,对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分四大类采用20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一、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入基本统筹阶段2005年度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
3、价得分为61.87分,比2004年度57.59分增加了4.28分(见附表1、图1)。按照初步统筹阶段(45分以下)、基本统筹阶段(4565分)、整体协调阶段(6585分)、全面融合阶段(85分以上)个阶段的划分,2005年我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基本统筹阶段。(一)四大领域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发展进程基本平衡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统筹城乡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四大领域的评价结果看,2005年目标实现度分别为67.60%、62.38%、58.88%和58.39%(见图2),分别比2004年提高了2.81个、3.42个、2.72个和11.14个百分点,发
4、展水平总体提高,进程基本平衡,特别是统筹生态环境领域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二)多数指标实现度稳步提高,个别指标出现逆向变化从20项指标得分情况看,我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呈稳步推进趋势。与2004年相比,有18项指标的实现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项指标出现逆向变化。从各项指标的阶段实现度看,目标实现度65%85%的指标有14项,占70%;目标实现度45%65%的指标有2项,占10%;实现度45%以下的指标有4项,占20%(详见表1)。从各项指标的年度增长情况看,增幅在10%以上,处于高速增长的指标有5项,占25%;增幅在5%以上,处于较快增长的指标有7项,占35%;增幅在5%以下,处于平稳增长的指标有
5、6项,占30%;出现逆向变化的指标有2项,占10%(详见表2)。从逆向指标变化情况看,出现逆向变化的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倍数”和“城乡人均生活用电支出比率”2项指标。200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从2004年的12.39倍扩大到12.45倍,实现度降低了1.87个百分点。2004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缩小,主要是各级政府支持“三农”力度较大,政策效应集中释放的结果。2005年“城乡人均生活用电支出比率”实现度39.19%,比2004年下降1.58%,主要原因是2005年部分地区对城市居民用电实行阶梯式电价,受政策性因素影响,指标实现度出现逆向变化。(三)预计2010年我省将初步进入全面融合
6、期根据2004、2005年度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实际进展情况,我们对“十一五”时期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了认真的预测分析,预计2010年我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将达到80.15分,加上全面实施城乡统筹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10年将初步进入全面融合阶段(见附表2、图3)。2020年将如期完成纲要的各项目标任务,进入全面融合阶段,并向更高层次迈进。二、个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稳步提升评价结果显示(详见附表3、附表4、图4),2005年全省11个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较2004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宁波、杭州、嘉兴、绍兴4市的目标实现度已超过65%,进入整体协调阶段;舟山、湖州、台州、金华、温州、衢
7、州6市的目标实现度均在45%以上,进入基本统筹阶段;丽水市的实现度为43.51%,处于初步统筹阶段。杭州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有5项指标居全省第一;但“财政支出中用于三农的增幅和比重”和“环境质量综合评分”两项指标得分较低。宁波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全省第一,各项指标进展平衡。温州市“城乡信息化水平”等3项指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但客观上城乡差距较大,目标实现度低于全省水平。嘉兴市四大领域发展较为均衡,有6项指标居全省第一;但增速较慢,“环境质量综合评分”得分较低。湖州市增速较快,比全省平均高1.64个点;但综合经济实力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不够乐观。绍兴市各项指标平稳推进,四大领域进展较为
8、平衡;但领先指标较少。金华市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支出中用于三农的增幅和比重”指标得分比较领先;但目标实现度偏低。衢州市发展进程加快,增速全省第二,比全省平均高3.31个点;但由于基础较差,多数指标处于中下水平。舟山市有5项指标评价得分全省第一,加之海岛环境和渔业生产的特点,目标实现度较高;但“农业科技人员相当于农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得分较低。台州市增速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高3.65个点;但由于城乡差距较大,目标实现度较低。丽水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起步,进程加快,增速比全省平均高1.43个点;但限于客观基础条件,仍处于初步统筹阶段。三、60个县(市、区)城乡统筹发
9、展水平参差不齐按一级财政结算体制,我们对58个县(市)和萧山、余杭2个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如下:(一)12个县(市、区)处于整体协调阶段评价结果显示(见附表5、图5),有12个、占20%的县(市、区)综合评价得分在65分以上,处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协调阶段。分别是:绍兴、慈溪、萧山、余姚、海宁、义乌、余杭、平湖、海盐、桐乡、嘉善、诸暨。与2004年相比,新进入的有5个县(市),分别是:义乌、海盐、桐乡、嘉善、诸暨。(二)40个县(市)处于基本统筹阶段评价结果显示(见图6),有40个、占67%的县(市)评价得分在45分以上,处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统筹阶段。其中,得分在60分以上,开始由基本统筹
10、转向整体协调阶段的有富阳、嵊泗、宁海、德清、临安、上虞、玉环、奉化、温岭、桐庐、岱山、安吉和嵊州等13个县(市)。与2004年相比,有12个县(市)新进入了基本统筹阶段,分别是:龙游、天台、开化、云和、三门、兰溪、磐安、苍南、仙居、龙泉、平阳、永嘉。评价结果显示(见图7),景宁、遂昌、泰顺、文成、庆元、松阳、青田和缙云等8个县由于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实力等原因,尽管各项指标比2004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评价得分低于45分,仍处于初步统筹阶段。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充分显示: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进入全国百强的30个县(市、区),有12个进入了城乡统筹发展整体协
11、调阶段,17个进入了城乡统筹发展基本统筹阶段。凡是区域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如嘉兴市毗邻上海,又是平原地区,各县(市)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水平较高,进展均衡。凡是政府重视、政策有力、措施得当的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相对较好。如绍兴、萧山、余姚、义乌、桐乡等县(市、区),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工作,既编制规划,又出台政策,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较好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提高。四、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问题从评价结果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农村基础薄弱1. 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偏低。我省人多地少,规模农业面积不大;农村科技人员偏少,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较低;与我省整体经
12、济发展水平相比,农业生产率水平仍然偏低。2005年,全省农业劳动生产率为11336元/人,只有目标值25000元/人的45%。2. 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较差。近年来,我省虽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但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基础较差,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改变面貌。数据显示,“千人执业医生数”和“参加社会保险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等指标的实现度比较低。3. 农村生态环境压力较大。近几年,我省加快生态省建设,农村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程。2005年数据显示,环境质量综合评分实际值为4.86分,仅比2004年的增加了0.16分;农村垃
13、圾仍以简单的收集为主,落实根本性的处理措施难度较大。(二)区域差异明显评价结果显示,由于地区间客观条件和经济实力的差异,无论市与市之间,还是县与县之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县与县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评价得分最高的宁波市与最低的丽水市差距为27.63分,评价得分最高的绍兴县与最低的缙云县差距高达37.06分。(三)制约因素较多1. 农民增收难。农村农民人均资源少,经营农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农民增产增收难;农民文化素质低,转移就业难度较大,城乡收入差距难缩小。2. 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模式难。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双重发展任务,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快城市化、工业化进程
14、,又要城乡统筹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双重任务受制于经济实力和要素资源紧缺的制约,特别是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如何创新发展思路,选择科学的发展模式,是欠发达地区面临的一大难题。五、加快推进我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根据我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处于基本统筹阶段的实际,结合评价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突出问题,下一步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是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地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加大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着力提高城乡统筹发展的水平。(一)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我省城乡统筹
15、发展水平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但区域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各项指标之间差异较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1. 进入整体协调阶段的地区要转模式、上水平。这些地区要把转换发展模式,注重社会公平,把实现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重点来抓,全面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2. 进入基本统筹阶段的地区要抓重点、促平衡。这些地区要对照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要求,因地制宜抓重点,围绕统筹促平衡,着力攻克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突出抓好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社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工作,力求平衡发展。3. 处于初步统筹阶段的地区要创新思路、快速发展。这些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
16、路,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作为工作着重点;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一条各具特色、城乡联动、统筹发展的新路子。(二)突出重点,解决薄弱问题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各级政府是主体,必须突出重点,解决好以下薄弱问题:1. 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的支农力度,提高现代农业先进技术与装备水平,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支持“三农”的主导作用;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体系,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建设以高效生态为内涵的现代农业。2.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坚持公共服
17、务城乡均衡共享的原则,以“强化农村教育、改善医疗卫生、完善社会保障、丰富文化生活”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3. 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只有转移农民,才能富裕农民,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各地要把培训农民、转移农民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基本统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较强专业技能和较好文明素养的新型农民。4. 大力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坚持把培育发展中心镇作为城乡统筹发展、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
18、略节点,把中心镇培育建设成为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资源集约、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三)创新思路,建立长效机制1. 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机制。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扎实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农村住宅产权登记交易制度;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建立稳定的公共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加强村企合作,建立和完善以工促农的反哺机制,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2. 强化监测,
19、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制度。建议省政府出台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发布年度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报告,对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价,为各地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虽经广泛征求意见,多次讨论修改,专家评审形成。但由于此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成功经验借鉴,加之数据采集的难度,部分指标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还难以全面精确地反映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我们将在今后的年度评价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提高。报告仅供各地决策参考。统筹四川城乡发展监测评价体系研究 20
20、09-01-21 四川农普分析 第2期内容提要:统筹城乡发展是十六大提出的全新战略思想。十七大强调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正确认识四川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和不足,本文对统筹城乡发展各要素关系展开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统筹城乡发展进程进行动态监测。测算结果表明,过去3年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稳步推进,按2020年的奋斗目标,2007年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69.8%,比2005年提高7.6个百分点。但是,受发展的基础条件、内在动力、客观规律等影响,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发展重点和内容不尽相同,统筹城乡发展进程存在阶段性发展特征
21、,当前是发展较快的时期。经测算,通过艰苦努力,到2010年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进程可望接近80%,2020年可基本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一、统筹城乡发展基本内涵和任务十六大以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全国上下关心、关注的一个焦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基本内涵。让城乡居民共同过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基本内涵是突出以人为本,使城乡居民共同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统筹解决城市与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公平配置资源,向农村居民提供与城市居民大致相当的社会公共产品。主要任务。按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统筹城乡发
22、展就是要通过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带动农民收入提高,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一)设计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发展公平问题、发展协调问题、成果合理分配问题,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和发展性原则。1科学性原则。城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包括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监测指标体系既要尽可能的全面,又要力求精炼,突出重点。要能立足于省情、全面准确反映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科学地评价和正确衡量统
23、筹城乡发展的进程。2系统性原则。监测指标体系要能真实反映城乡各方面,各指标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还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监测指标体系相匹配,要体现让城乡居民共同过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3可行性原则。监测指标要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使对监测对象变化情况可以通过量化的方法进行比较,同时,要对监测指标统一口径,以便正确反映和评价。此外,监测数据要能够准确、便捷地进行搜集,所选取指标具有综合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4发展性原则。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社会经济原有的一些差异将缩小甚至消亡,同时在一些新的方面可能会产生差异。因此,统计指标体系要立足核心指标设置,要针对变化的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城乡 统筹 发展 水平 综合 评价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10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