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行业的运行及发展阶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行业的运行及发展阶段.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目 录第一部分 2007年行业运行分析及预测1第一章 2007年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2第一节 2007年水电行业资源状况分析2第二节 2007年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4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4二、需求结构变化和2006年需求特点分析5(一)分产业结构5(二)分行业结构分析6三、2007-2010年需求预测(用经济模型来预测)8(一)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特征与未来增长趋势判断8(二)“十一五”电力需求预测:二次产业用电随投资减缓,三次产业用电随消费加速,一次、居民呈内生式增长10第三节 2007年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13一、装机容量增长情况分析13(一)发电装机总量发展趋势13(二)水电装机规模增长趋势分
2、析13(三)2006年基建新投产水电971万千瓦14二、发电量增长情况分析15三、2007-2010年供给预测17(一)发电装机总量预测17(二)水电装机规模预测18第四节 2007年供需平衡分析19一、供需平衡分析19二、供需平衡预测20第二章 2007年行业市场竞争分析及预测22第一节 行业竞争特点分析及预测22一、行业发展阶段评价22二、行业技术水平和能耗水平评价23三、行业垄断性分析23(一)企业产品产量集中度23(二)总资产集中度分析23四、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24第二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及预测26一、供应商分析及预测26二、购买者分析及预测26三、替代品分析及预测26四、潜在竞争者
3、分析及预测27五、产业内竞争者分析及预测27第三节 行业市场竞争综合评价28第三章 行业投资与效益分析29第一节 行业投资状况分析及预测29一、投资总体状况:水电投资占电力生产投资的26%29二、水电投资中内资占绝对主导地位30三、水电投资中地方政府占主导地位30四、资金来源中企业自筹与国内贷款占相当规模31第二节 当前水电投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32一、水电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32二、水电发展中的移民问题33三、综合利用、统筹开发程度较低33第三节 2007年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34一、效益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34(一)成本结构分析及预测34(二)相关行业影响分析及预测34二、行业总体经济运行分析3
4、5(一)销售收入及资产变化分析及预测35(二)利润总额变化分析及预测37三、行业运行效益分析37四、2007年行业效益预测38第四节 2007年水电建设重点项目情况分析39一、大唐龙滩水电工程成功下闸蓄水39二、我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39三、四川锦屏一级水电站成功截流39四、国投锦屏二级水电站获得国务院核准40五、三峡总公司启动开发我国第三座超千万千瓦级电站40六、三峡右岸电站即将投产发电41七、怒江流域水电开发启动41八、西藏在建最大水电站投产发电42九、三板溪水电站成功实现下闸蓄水43十、乌江梯级水电开发力争2010年全面完成43第四章 2007年行业环境特征评价44第一
5、节 经济环境特征评价44一、经济周期与行业发展关系44二、经济发展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预测44第二节 政策环境特征评价47一、宏观政策影响分析评价47(一)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47(二)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48(三)宏观调控49二、财政货币政策影响分析评价49三、产业政策影响分析评价50(一)电力工业“十一五”规划50(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53(三)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54(四)“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500万千瓦54(五)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54(六)关于制止无序开发进一步清除“四无”水电站的意见56(七)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
6、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57(八)抽水蓄能电站发展规划58(九)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59(十)小水电增值税将降低至3%59第二部分 行业细分分析及预测60第五章 细分地区与行业分析61第一节 行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及预测61一、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及预测61(一)资源分布特征61(二)装机分布特征61二、行业经济区域分布分析及预测62第二节 湖北省水电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65一、区域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变化65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65三、区域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分析66第三节 湖南省水电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69一、区域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变化69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70三、
7、区域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分析71第四节 福建省水电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73一、区域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变化73二、区域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73三、区域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分析75第五节 西南地区水电行业发展分析77一、西南地区水电行业发展前景77二、西南地区重点区域水力开发规划78三、西南地区水力投资建设主体分析78四、西南地区水电建设的社会效益79五、西南地区水电建设前景分析79第三部分 企业分析80第六章 企业综合分析81第一节 领先企业集中度分析81第二节 前二十名企业经营状况分析82第七章 典型企业分析84第一节 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分析84一、企业总体情况与行业地位84二、公司经营情况84(一)发
8、电量完成情况84(二)收购进程85三、企业财务运行状况分析85四、公司发展前景预测86五、2006年重大发展事项及启示86第二节 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分析89一、企业总体情况与行业地位89二、公司经营情况90(一)主营业务情况90(二)投资收购情况91三、企业财务运行情况分析91四、公司发展前景预测92五、2006年重大发展事项分析92第四部分 行业风险提示及信贷投向建议94第八章 2007年授信风险提示及总结95第一节 经济环境风险95第二节 政策风险96第三节 上下游产业风险97第四节 相关行业风险97第五节 电力供需风险97第九章2007年信贷建议98第一节 2006年行业总体特点及总量
9、控制建议98一、2006年行业总体发展特点与授信额度建议98二、2006年行业资金需求特点授信期限建议98三、2006年行业竞争特点及客户结构授信建议98第二节 2006年地区发展特点及授信建议99一、区域对比及发展特点总结99二、区域市场授信建议99第三节 2006年不同规模企业发展特点及授信建议100一、不同规模企业对比及发展特点总结100二、不同规模企业授信建议101附 表表12006年全社会用电量、分产业用电量完成情况6表22006年1-11月不同行业用电量增长情况7表3近年来中国投资、消费、贸易增长趋势9表4“十一五”宏观经济主要指标走势预测10表52007-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增
10、长预测12表62006年投产的主要10万千瓦及以上水电站15表72006-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预测17表82010-2020年我国水能资源开发规划18表92007-2010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预测结果21表102006年1-8月我国水电行业发电量集中度分析23表112006年1-8月我国水电行业资产集中度分析24表122003-2006年水电行业企业数与平均固定资产规模24表132006年1-8月全国前十名水轮发电机企业产量及集中度分析26表142006年1-8月我国主要水电企业发电量完成情况27表152005年火电、水电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对比29表162005年水电行业资金来
11、源中不同渠道分布情况31表172005-2006年水电行业效益水平分析37表18近年来中国投资、消费、贸易增长趋势45表19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电力行业相关要点47表20“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50表212010-2020年各类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53表22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55表23小水电无序开发对环境的影响56表24小水电开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56表25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要点57表26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状况58表272006年1-12月不同地区水电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对比63表282006年1-12月不同地区水电行业经营绩效状况对比64表
12、292006年湖北省水电装机情况65表302006年湖北省水力发电量完成情况65表312006年湖北省水电行业经济运行情况66表322006年湖北省水电行业经济运行情况66表332006年1-8月湖北省主要水电企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67表342006年1-8月湖北省主要水电企业财务指标完成情况68表352006年湖南省水电装机情况69表362006年湖南省水力发电量完成情况69表372006年湖南省水电行业经济运行情况70表382006年湖南省水电行业经济运行情况70表392006年1-8月湖南省主要水电企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71表402006年1-8月湖南省主要水电企业财务指标完成情况72表41
13、2006年福建省水电装机情况73表422006年福建省水力发电量完成情况73表432006年福建省水电行业经济运行情况74表442006年福建省水电行业经济运行情况74表452006年1-8月湖南省主要水电企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75表462006年1-8月福建省主要水电企业财务指标完成情况76表47未来几年全国主要流域水电开发情况79表48水电行业企业集中度分析81表49水电行业前20家企业2006年1-8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82表50水电行业前20企业2006年1-8月主要指标完成情况83表512006年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85表522004-2006年长江电力主要财务指
14、标分析86表532006年末桂冠电力旗下发电资产一览89表542006年桂冠电力主要指标完成情况90表552004-2006年桂冠电力主要财务指标分析91表56桂冠电力股权分置改革方案93表572006年不同规模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对比100表582006年不同规模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101附 图图1水利资源蕴藏量、已开发情况对比2图21993-2006年中国电力消费、GDP增长趋势4图31997-2006年中国电力消费、GDP增长趋势5图42005-2006年全国用电量月度累计增速变化趋势5图52005-2006年三次产业及居民用电累计增速月度变化趋势6图62006年1-11月重点行业用电增长趋
15、势对比7图72001-2006年GDP增速变化9图8“十一五”期间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预测11图9“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预测11图10“十一五”期间第一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预测12图111993-2006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趋势13图121993-2006年中国水力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趋势14图131993-2006年中国水电、火电发电装机比重变化趋势14图142006年1-12月各月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5图151990-2006年全国水力发电量变化情况16图161990-2006年全国水力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比重变化16图172006年水电发电量月度变化趋势17图181980-200
16、6年利用小时数与装机容量增长趋势对比19图192006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月度变化20图202003-2006年水电行业固定资产规模增长趋势24图21建国以来水电、火电投资所占份额变化趋势29图222005年水电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投资额分布30图232005年水电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投资额分布31图24主要省份大型水库蓄水量与多年同期比较35图25主要江河来水量与多年同期比较35图261996-2006年中国水电行业销售收入变化36图271996-2006年中国水电行业资产总额变化36图281996-2006年中国水电行业利润总额变化37图291993-2006年水电发电量与GDP增速变化趋势对比4
17、4图302001-2006年GDP增速变化45图312005、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比49图32各主要地区水电资源及开发情况对比61图332006年末我国水电装机分布情况62图342010-2020年水电建设发展规划96 第一部分 2007年行业运行分析及预测水电在中国能源供应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装机、经济可开发装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在全国能源剩余可采储量中,水电占比44.6%。而目前中国水电已正开发规模仅占技术可开发量和经济可开发量的24.2%和32.6%。因此,中国水电产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能源供应体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据全国水力资
18、源复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复查成果:中国大陆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及以上的河流共3886条,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年发电量为60829亿千瓦时,平均功率为6944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164万千瓦,年发电量24740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40180万千瓦,年发电量17534亿千瓦时。截至2006年末,我国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达12857万千瓦,比05年末增长9.53%。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6年我国水电发电量达到41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根据发改委07年公布的电力工业“十一五”规划,我国水电经济可开发容量为4亿千瓦,现有装机1.17亿千瓦,实际利用不到三分之一
19、,目前在建的水电项目有8000万千瓦。到“十一五”末期,我国水电装机要达到1.9亿千瓦,这只是比较保守的数字,综合判断预计2010年我国水电装机将达2.1亿千瓦,包括建设一部分抽水蓄能电站,其中重点项目包括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等流域的开发。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国有大型流域公司在水电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投资水电开发。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亿千瓦。根据各方信息综合判断,预计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将达3.7亿千瓦。第一章 2007年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第一节 2007年水电行业资源状况分析水电在中国
20、能源供应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装机、经济可开发装机规模均居世界首位;在全国能源剩余可采储量中,水电占比44.6%。而目前中国水电已正开发规模仅占技术可开发量和经济可开发量的24.2%和32.6%。因此,中国水电产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能源供应体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据全国水力资源复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复查成果:中国大陆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及以上的河流共3886条,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年发电量为60829亿千瓦时,平均功率为6944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164万千瓦,年发电量24740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40180万千瓦,年
21、发电量17534亿千瓦时。截至2004年底,已开发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年发电量3310亿千瓦时。与1980年的普查成果对比,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略有增加,技术可开发量和已建、在建开发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现理论蕴藏量和技术可开发量按装机容量分别增加了6.7%和43.1%,按发电量分别增加了6.7%和28.6%。图1 水利资源蕴藏量、已开发情况对比资料来源: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从我国水力资源的分布情况看,72集中在西南地区,主要的河流有金沙江、岷江、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红河等,这些河流坡度陡,水流急,落差大。金沙江全长2670公里(宜宾以上),约为长江长度的一半。总落差4800米;占长江总落
22、差的95左右。这些河流不仅落差大,而且水量多,所以水力资源特别丰富,仅怒江在我国境内一段的水力资源就超过了黄河。除西南地区外,黄河、长江(宜宾以下)、珠江、闽江和东北水系也蕴藏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从流域分布情况看,全国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最丰富的三省(区)的排序为:四川第一、西藏第二、云南第三。全国江河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排序前三位为:长江流域25627.3万千瓦,雅鲁藏布江流域6785万千瓦,黄河流域3734.3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47%、13%和7%。第二节 2007年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中国电力消费的增长与宏观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总体来看,电力消费与宏观经济增
23、长趋势相似,但波动性更高。1996-2006年间,中国电力消费复合年均增速为10.3%,GDP复合年均增速为9.1%,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1.13,其中1998年是电力消费增速的最低点,当年全国用电量增速仅为2.78%;随后的几年中,受宏观经济景气度逐步回升的影响, 中国电力消费增长逐步被带动起来,2001-2006年复合平均增速达14.06%。图2 1993-2006年中国电力消费、GDP增长趋势资料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世经未来整理从21世纪初期开始,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了工业化进程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对电力消费带来了显著影响,从单位GDP电耗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中可以看出这种趋
24、势。图3 1997-2006年中国电力消费、GDP增长趋势资料来源:中国电力年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进入2006年后,电力消费增速在年初明显趋缓,随后逐月回升;全国用电量累计增速在年初时(1-2月)曾下降至11.7%,至9月份已回升至13.7%,1-12月用电量增速达到14%。综合来看,宏观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以及电力供需紧张缓解后潜在用电需求的释放是带动用电量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图4 2005-2006年全国用电量月度累计增速变化趋势资料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二、需求结构变化和2006年需求特点分析(一)分产业结构2006年1-12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282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
25、比上年同期下降0.2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中,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最高,达14.7%,第二产业用电增速达14.3%,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表1 2006年全社会用电量、分产业用电量完成情况指标名称1-12月用电量增幅份额全社会用电量2824814%100%第一产业8329.9%2.95%第二产业2135414.3%75.59%第三产业282211.8%9.99%居民生活324014.7%11.47%资料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分产业看,电力消费回升主要受第二产业用电增长的拉动。其中,各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增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产能增长、非电成本下降都带动了相关行业的用电增长。图5 200
26、5-2006年三次产业及居民用电累计增速月度变化趋势资料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二)分行业结构分析从不同行业情况看,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设备制造等重化工业代表性行业用电增长是带动全社会用电量保持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这些行业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居前列,体现出明显的重化工业特征。重点行业中,除化工外其他行业用电量增速均高于全社会用电量,有色金属、设备制造业用电增速在20%以上。图6 2006年1-11月重点行业用电增长趋势对比资料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世经未来表2 2006年1-11月不同行业用电量增长情况累计同比增长结构增长贡献率全社会用电量总计25627.49 14.15%1
27、00.00%100.00%各行业用电分类22672.09 14.09%88.47%88.14%一、农、林、牧、渔业750.24 9.71%2.93%2.09%(一)农、林、牧、渔服务业464.56 11.54%1.81%1.51%其中:排灌353.43 13.96%1.38%1.36%二、工业19116.18 14.62%74.59%76.75%a)轻工业3701.52 10.34%14.44%10.92%b)重工业15414.67 15.70%60.15%65.84%(一)采矿业1268.80 8.26%4.95%3.05%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92.66 5.28%1.92%0.78%2.
28、石油及天燃气开采业264.62 3.74%1.03%0.30%(二)制造业13928.92 15.80%54.35%59.82%1.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轻)482.65 9.06%1.88%1.26%2.纺织业(轻)937.03 13.63%3.66%3.54%3.造纸及纸制品业(轻)406.84 11.11%1.59%1.28%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82.21 10.66%1.10%0.86%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185.69 12.04%8.53%7.39%其中:电石328.23 27.58%1.28%2.23%肥料制造644.88 12.95%2.52%2.33%
29、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603.27 13.98%2.35%2.33%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65.41 14.61%5.72%5.88%其中:水泥制造771.43 17.80%3.01%3.67%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756.72 18.98%10.76%13.84%其中:铁合金冶炼558.39 16.73%2.18%2.52%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696.00 24.04%6.62%10.35%其中:铝冶炼981.59 23.92%3.83%5.96%10.金属制品业551.33 20.23%2.15%2.92%11.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543.17 13.73%2.12%2.
30、06%12.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890.57 24.08%3.48%5.44%(三)、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918.47 12.70%15.29%13.90%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704.92 12.97%14.46%13.39%其中:电厂生产全部耗用电量1823.84 17.95%7.12%8.74%线路损失电量1654.69 10.24%6.46%4.84%三、建筑业240.36 13.63%0.94%0.91%四、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426.74 7.86%1.67%0.98%1.交通运输业351.87 8.27%1.37%0.85%五、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
31、软件业128.14 20.66%0.50%0.69%六、商业、食宿和餐饮业771.71 12.48%3.01%2.70%1.批发和零售业470.64 14.32%1.84%1.86%2.住宿和餐饮业301.07 9.71%1.17%0.84%七、金融、房地产、商务及居民服务业500.92 11.26%1.95%1.60%八、公共事业及管理组织737.80 11.67%2.88%2.43%资料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世经未来注:本表中所列行业为用电量份额在1%以上的行业三、2007-2010年需求预测(用经济模型来预测)电力需求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速和经济增长方式紧密相关,下文以十一五”期间中国宏
32、观经济增长预测为基础,结合经济增长方式变化对电力需求的影响,预测“十一五”电力需求增长趋势。(一)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特征与未来增长趋势判断1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经济快速增长,但问题较多,可持续性值得忧虑200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逐步提升,05年出现小幅减速后,06年经济增长继续加速,上半年GDP增速高达10.9%,全年增速高达10.7%。2006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远超出了以往“平稳回落”的预测。投资反弹、贸易顺差攀升和消费增长加速是推动中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图7 2001-2006年GDP增速变化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表3 近年来中国投资、消费、贸易增长趋势单位:亿元GDP
33、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净出口增速当期增速当期增速当期增速200410.1%7047726.8%5950113.3%266827.5%200510.4%8877426.0%6717712.9%8374213.9%200610.7%10987024.0%7641013.7%1384574%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2006年快报注:净出口根据人民币美元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投资方面,200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比05年全年增速回落2个百分点,投资占GDP比重升至52.5%。虽然投资增速趋缓,但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却有所扩大,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能否持续值得忧虑。国务院
34、总理温家宝在06年中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特别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在2007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提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矛盾突出”。消费方面,2006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7%,比05全年略有提高,尽管如此,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低消费/GDP比例是中国经济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外贸易方面,2006年我国出口仍保持快速增长,强劲的外部需求是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活跃的对外贸易和汇
35、率竞争性的增强导致贸易顺差不断攀升,全年净出口增速高达74%。2“十一五”宏观经济增长的特征:消费增长,投资回落根据“十一五”规划,未来几年内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将从过分依赖出口和投资逐步向着以内需、消费增长为动力的模式转变,政府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控制效率低下、破坏环境的投资项目和出口项目,同时将采用城市化、增加公共教育和医疗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手段刺激国内消费。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还将受到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综合来看,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投资增长将有较明显回落,GDP 增长将更多地来自内需,对出口的依赖将有所下降。表4 “十一五”宏观经济主要指标走势预测200
36、62007200820092010GDP增速10.5%9.5%9.0%8.5%8.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7.0%25.0%18.0%13.0%10.0%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3.5%13.5%13.4%13.6%14.0%贸易顺差占GDP比重5.5%5.5%5.5%5.1%4.5%资料来源:世经未来整理(二)“十一五”电力需求预测:二次产业用电随投资减缓,三次产业用电随消费加速,一次、居民呈内生式增长对“十一五”期间电力需求增长的预测,采用分产业预测加总的方法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第二产业用电需求增长,消费带动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的增长,而第一产业及居民用电则表现为一种在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
37、以及城市化进程等因素影响下的内生式增长。1二次产业用电增速将明显回落二次产业用电增长主要受投资影响。“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明显趋缓,从而带动二次产业用电增速回落。与此同时,在产业升级、节能降耗等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二次产业用电增速与投资增速之间的弹性系数逐年下降,“十一五”期间这种趋势仍将继续,受此影响,二次产业用电增速下降幅度将比投资增速下降幅度更大。采用外推法预测弹性系数的下降走势,并依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测结果,可得二次产业用电“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为8.7%,“十一五”末降至4.1%,2010年二次产业用电量达27941亿千瓦时。图8 “十一五”期间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预测资
38、料来源:世经未来2三次产业用电增速随消费提升三次产业用电增长主要由消费拉动,随着消费增长的加速,三次产业用电增速也将有所提升。近年来三次产业用电增速与消费增速之间的弹性系数上下波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上升下降趋势,因此用多年平均值作为“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用电弹性的预测值。依据对消费增长的预测结果,可得三次产业用电“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为14.5%,“十一五”末达16.01%,2010年三次产业用电量达5173亿千瓦时。图9 “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预测资料来源:世经未来3一次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内生式增长一次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增长相对刚性,受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较小,是一种内生式的增长,采
39、用趋势外推的方法预测一次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增长。“十一五”期间,城镇化进程有利于促进居民生活用电的快速增长,因此对居民用电采取相对激进的预测。据此,2010年我国一次产业及居民用电将分别达到937和5674亿千瓦时。图10 “十一五”期间第一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预测资料来源:世经未来4“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复合年均增速10%,2010年用电量达39800.7亿千瓦时根据以上对各产业及居民用电增长的预测,汇总得到对2007-2010年用电增长的预测结果。2007-201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分别达到12.1%、9.6%、7.8%和6.9%,“十一五”期间复合年均增速10%,2010
4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39800.7亿千瓦时。用电量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缓,而消费增长带动的第三产业用电以及居民生活用电增长加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二次产业用电增速趋缓的影响。表5 2007-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预测2007e2008e2009e2010e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31502.434524.937222.839800.7同比增长12%9.6%7.8%6.9%资料来源:世经未来第三节 2007年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一、装机容量增长情况分析(一)发电装机总量发展趋势从2002年中国电力工业进入供需紧张开始,全国电源建设进入了一个爆发性增长阶段。2003-2006年均
41、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636万千瓦;是1993-2002年均新增规模的3.5倍。图11 1993-2006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趋势资料来源:中国电力年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二)水电装机规模增长趋势分析与火电项目相比,水电建设的周期比较长,在电力紧张阶段,电源建设投资更多的投向了火电行业,因而2002年以来水电装机增长较慢。2003-2006新增电源项目中,水电项目规模不足20%,2006末水电装机比重降至20.7%。截至2006年末,我国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达12857万千瓦,比05年末增长9.53%。图12 1993-2006年中国水力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趋势资料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图13 19
42、93-2006年中国水电、火电发电装机比重变化趋势资料来源:中国电力年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三)2006年基建新投产水电971万千瓦2006年1-12月,我国基建新投产水电装机达到971万千瓦,占装机投产总容量的9.6%。从投产时间看,6、7月份以及年末的11、12月是水电发电能力集中投产的阶段。图14 2006年1-12月各月新增水电装机容量资料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06年我国新投产的主要水电站情况如下表所示。表6 2006年投产的主要10万千瓦及以上水电站地区投产项目总规模(万千瓦)装机构成(万千瓦)06年投产(万千瓦)主要10万千瓦以上水电机组青海中电投公伯峡水电站1505301
43、50贵州中电投三板溪水电站100425100新疆国电集团新疆吉林台一级水电站46411.546四川华能硗碛水电站243816青海中电投黄河苏只水电站22.537.515四川紫兰坝水电站10.233.46.8陕西大唐喜河水电厂183618云南大唐国际崖羊山水电站122612四川华能小天都水电站243824贵州华电乌江索风营水电站6032020资料来源:世经未来整理二、发电量增长情况分析水电发电量变化主要产能增长以及气候与来水因素影响,受供需形势影响不大。总体来看,1993-1995以及2000-2002年间是水力发电量增长比较快的阶段,21世纪初期的水电发电量增长主要受三峡工程投产发电的影响。2006年我国水力发电量增速有所下降,一方面是产能增长较慢,另一方面与来水不佳有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6年我国水电发电量达到41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图15 1990-2006年全国水力发电量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多年以来我国水电发电量在全部发电量中所占比重变化如下图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水电发电量总体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20%以上降至21世纪初的16%-18%,再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0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