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软件科技园发展策略论述.docx
《某软件科技园发展策略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软件科技园发展策略论述.doc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n南海市软件科技园发展策略(征求意见稿)南海市软件科技园发展策略课题组二OO一年十一月第一章 国内外软件科技园发展分析一、科技园的定义从历史上看,科技园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工业园区(Industrial Park)。进入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各发达国家开始注重企业的新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并将其作为评价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准。企业目标也从生产过程的高生产率,转向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这样一来,工业园区也以技术创新为目标来运作,大学、研究机构的科研与产业活动的密切协作,就在一些国家的科技园区开展起来。如美国60年代以硅谷为代表的研究园区,英国70年代以剑桥科学园区为代表的科学园区。美国的研究园区初期阶段是以
2、州政府或民间为主体,大学仅仅支援其研究开发。从英国的科学园开始,大学开始作为主体来参与,对研究开发成果的产业化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工业园区只是生产基地,第一代研究园区和科学园区则已经转化为有明确的创新意识的产业开发基地(科技园区)。进入80年代,研究园区与科学园区进化到第二代,其标志性特征为孵化器职能的生成。实际上,孵化器在设立之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发自于民间以创立风险型企业为目的的;另一种是公共机构为了创造就业机会而设立的。不以技术为依托的“新事业孵化器”(NBI),通过向科学园区及研究园区转化的形式,或以创新中心的形式,进化为以技术创新为目的的技术导向型“技术孵化器”(TIC)。目前,世界
3、上有1000个以上的孵化器,由于其所处的不同国情,其开发与运营的状况也是不尽相同的,也并没有全部转向技术导向型。总之,科技园区是在工业园区的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它与各国及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密切联系,从而其目标、结构与职能也各不相同,因此对科技园区各形态的定义也是各种各样。从这不同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科技园区的一些基本要素。1、美国NBIA(National Business Incubation Association)对实业孵化器的定义。在向新企业提供便宜而具有灵活型场所的同时,通过提供各种支持服务,为管理、技术、融资援助牵线搭桥,提供与其他企业家和专家的交流机会等,从而达到促进企业成长与发
4、展的目的。孵化器的主要目标,就是创造出财务上独立的合格企业。2、美国AURP(Association for University Research Parks)对“大学研究园区”及“技术孵化器”的定义。具备私立或公立的研究开发设施、高技术或科学技术导向型的企业、以支持性服务为目的而开辟的土地及建筑物。拥有大学及其他高等研究教育机构,或是在与大学及其他高等研究教育机构正式协作下运营。为了支持新兴风险企业的成长和促进经济开发,必须具有促进产业界与大学间共同研究开发的作用。具有支持的大学与入驻企业间技术和经营诀窍转移的作用。3、英国UKSPA(United Kingdom Science Park
5、 Association)对“科学园区”的定义。与大学、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或主要的研究机构正式协作,来进行运营。以促进知识集约型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为目标。具有灵活的技术和经营诀窍转移功能。4、国际科技园协会(IASP)对科学园或技术园定义为一个物业发展项目,具体如下:与大学、研究中心和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由紧密的联系;以鼓励知识型产业或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作为目标;有一支稳健的管理团队积极参与将科技和业务推介给园区企业。二、科技园区的设立目的与国外的经验(一)设立目的根据日本科学技术厅的调查分析,英国和德国设立科技园区的目的,第一位是创立高技术企业,然后是扶植中小企业,而日本则表现出完
6、全不同的特点。英国科技园区有61%是把创立高技术企业作为自身的一个目的,以扶持中小企业为目的占51.2%。德国也表现出同样的倾向,比例分别为82.4%和54.9%。日本科技园区的设立目的集中在扶持中小企业和吸引高技术企业上。而在亚洲广大发展中国家,各国设立的科技园区也都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培育建立具有硅谷精神的国内公司。同时,他们都在竞相吸引国际高科技巨人来投资巨额的资金和支付高额的租金。每个新的园区的开放都让那些采取扩张战略的大型高科技企业有更多的选择,政府也在一直寻求来自国外科技巨人的直接投资。对于一些小企业,科技园能设法使他们与潜在的合作伙伴挂上钩并且从附近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中获益,虽然目
7、前许多亚洲的科技园都倾向于吸引跨国的企业多于新企业。(二)科技园区建设的主要方面1、与研究机构的协作。研究机构的加入与联系,是发挥科技园区基本作用的前提条件。与研究机构的联系越是紧密,科技园区促进研究开发、创建高技术企业、推动技术产业化的功能就越强。所以,同研究机构联系的紧密程度,是衡量科技园区发展与成熟程度或者发展方向和理性的一个重要指标。2、人才流动。科技园区拥有较多的有利于研究交流和共同研究的设施,而且其周围也分布了众多的大学和公立研究机构,但是,这些机构的存在仅仅是作为一种硬环境,内外各种机构之间应有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通过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的密切协作,才能构筑一个将科学技术资
8、源产业化的系统。但在实际中,由于存在着多种障碍,阻碍了这种交流的顺利进行,因此构筑一定的体制与制度安排对于充分实现科技园的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人才交流不仅应包括研发人员的交流,还应包括管理、法律等人员的交流,而这种交流的实现往往是通过形成人员网络实现的。3、研究开发与管理支持机能。促进与支持研究开发活动,是科技园区的一个重要职能。园区的这种机能是通过为入驻者(企业、研究机构或有可能成为企业家的个人)提供场地(研究室、办公室、会议室等)、设备(计算机、通讯设备、试验设备等)、资金(资金扶持、金融服务及信用担保等)、技术信息(数据库、图书馆等)和研究人员(派遣研究人员、研究指导、共同研究等)方
9、面的服务,满足入驻者研究开发的各种条件来实现的。4、经营与投资主体。科技园区的形成有着社会、经济、技术和区位等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和条件,尽管如此,它为较为自发形成的经济中心产业带等相比,在成因上仍然存在着差异。一般来说,科技园区更多的体现了一定的政策意志,往往是产业政策的产物。由于这种原因,科技园区的组织结构和形式就会表现出非盈利色彩和公共性质,经营主体多半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混合体,民间单独的相对较少。三、软件科技园的国际经验(一)软件产业的战略地位与我国软件产业现状软件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灵魂,是信息技术竞争的一个重要制高点,成为带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因
10、素,软件产业将成为21世纪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重要增长点。到2000年,全世界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产值将达到6000亿美元。目前,各国的政治家和一切有识之士都有这样的共识:一个国家软件产业的兴衰成败,将决定她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格局。没有强大的软件产业和广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个国家就会失去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资格。正因为软件产业是IT产业的基石,软件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竞相发展的重点产业。但在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存在先天不足。1997年我国软件产业国内销售额为112亿元,出口刚突破1000万美元;重硬轻软问题严重,软件和硬件的市场销售比例为9:1,而美国为41:59,国际上平均比例为4:
11、6;其次,企业规模小,绝大多数是50人以下的集体或个体小公司;软件开发人员偏少,仅有10万名左右,与美国的280万名相去甚远。未来信息产业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2000年销售额将达9000亿美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将达5400亿美元,也就是说信息产业中的“软”而非“硬”会成为主要部分。因此,软件产品在未来有着巨大的市场容量与发展空间,是带动未来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世界各国无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扶持与促进发展。(二)印度软件科技园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和其它国家相比,印度软件业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从80年代中期开始,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印度软件业一直保持惊人的高速稳步增长,尤其是出口市场,19861
12、987年度印度软件业产值才不到3亿卢比(1千万美元),而19971998年度达到1千亿卢比(27亿美元),如果加上许多大型商业和公司最终用户的内部开发活动,则可达1千5百亿卢比(38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均在50%以上,其中最近5年年增长率均在50%以上,其中最近5年年增长率为53%,出口增长更高达57.44%。即使扣除卢比贬值因素,出口产值也达到了25%的年增长率。印度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推动印度软件产业的繁荣,其中软件技术园区计划就是其中的措施之一。印度电子部于1987年发起了“软件技术园区”计划,在促进软件产业成长和出口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目前技术园区软件出口已占到全国软件出口总额的85
13、%。从1991年第一个软件技术园区在印度班加罗尔建立以来,至今已分别在班加罗而、海德拉巴、普纳、特里凡得琅、布巴内斯瓦尔、甘地拉加和新德里设立了七个国家级软件技术园区,以及在斋浦尔、加尔各答的两各邦级设立软件技术园。政府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极为优惠的条件,如政府投资建设中央计算机系统、高速卫星数据通信系统;单一窗口办理软件出口企业的手续;在企业开始经营的头八年,可选择一个5年时段免除所得税;允许免税进口;国内采购资本货物可免除货物税;允许建立独资软件企业等等。这些措施方便了园区内企业,降低了企业成本,据统计,园区内企业平均成本比园外低30%40%,从而吸引了许多软件企业进入园区,目前园区内软件企业
14、已占全国软件企业总数的约70%。1997年印度政府进一步放宽外贸优惠政策,将原先为印度100家出口型单位和出口促进区内企业所制定的特别优惠扩大到软件技术园区及电子硬件产业园区。在1997年8月出台的“外国投资和技术合作政策”中大大放宽了对外资的限制,扩大了投资领域,除了国防、原子能等战略部门外,其余工业及金融服务领域同时向外开放,并提高了外资的参股率。承诺在软件产业领域,外资直接投资比例捕超过51%时,印度储备银行保证其自动批准。这些优惠政策的采取,极大促进了印度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四、软件科技园区在我国的发展与分析(一)软件科技园区在我国的发展目前,国内软件园呈现了蓬勃的发展趋势,从97年的
15、东大软件园成立至今,一大批软件园在全国各地陆续建立起来,他们的成立方式各有不同,有以高校为依托的东大软件园,以开发区为起点的齐鲁软件园,由风险投资者建立的深圳赛博韦尔软件园,以及一些由各地政府规划或者民营自主形成的软件园,现在国内软件园已经超过了30家。到2000年通过国家火炬中心验收的软件园达到了14家。其中,东大软件园占地面积5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万多平方米。大连软件园占地2.98平方公里,至今为止入驻企业52家,年软件销售收入3.5亿元人民币,软件出口1500万美元。去年,该软件园新启动了6大建设项目,投资总额达7亿元人民币。作为福州市软件产业信息开发、生产和推广的“孵化器”福州
16、软件园,是继北京中关村、东北阿尔派等软件开发区之后的第九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福州软件园由软件中心和软件产业基地两部分组成,位于王凤山的产业基地规划用地一千亩、主要功能是作为软件企业生产基地,配备有软件产业检测中心、管理中心和服务中心。福州软件园,分为软件中心和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中心由主楼和群楼组成,主楼设置了中央计算机系统,卫星高速数据通信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软件质量测试中心。中心还设置了50200人的大,小会议室。圆形的群楼作为计算机和软件的专业市场与展示。软件园内的南海中望、以色列华景、华融电子、顶点电子以及产业基地管理中心等五家企业举行了开工典礼。中国科学院软件集团、国际环境信息交流网中
17、国福州分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等单位签订入园协议。恒锋网络软件公司、奥威电子公司也有进园意向。杭州高新软件园,总规划400 亩,其中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三期正在规划设计当中。二期工程位于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江科技工业园,占地144 亩。园内将建设施主要包括会议中心、留学生创业大厦、酒店式公寓、高层写字楼和软件研究用房等,还将铺设高速、宽带通讯网络,总投资约1.2 亿元人民币。上海浦东软件园于2000年3月正式开园以来,截止2001年3月底,落户园区的国内外企业已超过660家,占上海软件企业的1/3,技术人员近万名。2000年园内实现销售收入近10亿元,其中软件出口500多万美元。这个
18、数字与上面提到的东大软件园有一定的差距,这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也是目前中国软件园存在的普遍问题,即软件出口数量较小。苏州工业园区软件产业群建设也初显成效,目前已有家软件开发企业进入区内,总投资超过万美元。这些软件企业来自内地及英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和台湾,主要从事计算机、通讯、商品交易、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开发,同时涉及多媒体产品、电子商务等领域。为加快吸引软件开发项目的进入,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制定了以建设软件产业为主的“国际科技园”发展计划。这个科技园规划面积公顷,首期工程预计在2001年底完成。届时将提供万平方米的适用于软件研究和开发的用房。(二)我国软件科技园分析我国国内大多数软件科技园
19、的建立来源于政府发展高科技的努力。在软件科技园建立的初期,一些政府部门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中国现行的体制下,政府部门对推动软件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有着其他主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多数地区的软件科技园平台和运作条件是由政府负责建立和帮助完善的。总的来说,我国科技软件园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发展迅速,效果显著我国的软件科技园经过孕育和起步阶段,从1997年至今,短短几年时间内内已经具备相当规模,正如上文介绍所看到的,软件科技园正在成为我国软件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新基地,也已成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的重要基地,在构筑区域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带动作用也日益明显。其次
20、,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许多地方建立软件科技园的初衷就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以及提升产业层次结构水平作为重点,在为传统产业注入高新技术的同时,也使科技园区逐步形成了自身的优势。科技园区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经验。开发区积极进行产权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并带动融资体系、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这为探索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计划与市场的结合以及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2、政策特点。世界各国的科技园区,基本上都是政府产业技术政策的产物。也就是说
21、,各软件科技园区是产业政策集中倾斜的区域。从政策内容来看,单纯性的优惠多,对企业从入驻的审核到园区运作的监控与支持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政策关注较少。如果从政策上规定,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才有资格进入,那么科技园区入驻企业的组织制度就可以建立在一个较高起点上。我国国内现有的大多数软件科技园是由政府划拨土地,并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大量的资金专门兴建的,硬件设施完备,收费低廉,提供基本的服务支持。但国内的大多数科技园并未意识到将中介服务,如技术交流,创业投资与管理,信息咨询,市场策划,企业设计,专利代理等结合到软件科技园的运作中。软件科技园的管理人员还未意识到这些属于他们提供服务的范围,政府工作的背景使他
22、们在运用税收优惠等政策杠杆上驾轻就熟,具体的企业管理不是他们的长项。因此,重视硬环境的建设,而忽视软环境的建设在我国软件科技园建设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3、运作主体。从日本的情况看,科技园区的经营主体,一个是国家与私人共同出资的股份公司(日本称之为第三部门),再一个就是同样是作为独立经济实体的财团法人,单纯政府直接经营的只有1/5。但又一个问题需要澄清,那就是日本以及欧美科技园区的入住企业基本上是私人企业,或者是并不归属于谁的企业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谁来经营,都可以通过对入驻企业或企业家进行扶持,实现或是孵化企业,或是扶持中小企业,或是创造就业机会的目标。在我国,我国软件科技园区的入住企业
23、有相当部分是国有的或是集体的,这当然也包括内外研究机构与大学,许多入住软件企业的组织制度仍然是未经改造的,产权问题并不清晰。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形成,外部环境使园区内以一种彻底的市场机制来运作,那么由政府来直接管理园区似乎是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园区政府直接介入的行为过多,必然会影响到园区内独立的企业人格的形成,同时也占用了政府有限的精力和资源。此外,政府由于不可能具备发明新技术和管理企业内部复杂过程的能力,因此政府不可能成为承担园区内企业风险的主体。而且,政府部门不再拥有直接的投资权,手中掌握的资源和希望达到的产业发展目标存在差距,需要其他主体参与软件园经营以弥补资源和管理能力的不足。
24、而在经营目标上,一些软件园所在地政府部门实际上仍然排斥其他经营主体的诉求,例如由政府背景的管理人员希望在经营目标上符合政府部门的产业发展要求,不愿向企业的盈利目标倾斜,结果政府和其他主体很难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妨碍了软件科技园的发展。而一些地区的政府官员逐渐开始运用各种杠杆,采用政府引导为主,开始趋向积极与各种主体的协作,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因此,尝试让民间力量来参与软件科技园区的经营,应当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客观要求。就目前内软件园的运作形式来看大连软件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它实行的是官助民办体制。所谓的官助民办体制是指,在政府领导下,由大连亿达集团投资进行软件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软件 科技园 发展 策略 论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0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