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机床行业深度报告:多因素共振国产机床有望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docx
《2022机床行业深度报告:多因素共振国产机床有望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机床行业深度报告:多因素共振国产机床有望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机床行业深度报告:多因素共振,国产机床有望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1.工业母机: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求机床向中高端发展1. 1.机床行业简介机床又被称为“工业母机”,是用于制造机器的机器。由于机器设备都是需要通过机床对金属或其他材料的坯料进行加工制造出来的,因而机床又被称为“工业母机”,是一个国家所有制造的精度、效率、品质的总起点。国家的工业制造能力就是依靠机床这样的先导性产业、机器来保障和提升的,当前我国制造业要转型升级,机床作为最基础的加工机器也必须要向中高端发展。机床种类众多,狭义的机床即指金属切削机床。机床种类众多,按加工方式的差异可划分为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木工机床和其他机床。
2、金属切削机床是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泛,因此狭义的机床即指金属切削机床。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机床消费国和生产国,2020年金属切削机床市场规模近千亿。自建国以来,我国机床行业伴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而快速崛起,2002年和2009年我国先后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床消费国和第一大机床生产国,并保持至今。2020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为213.1亿美元(按当年汇率折合人民币约1470亿元),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消费额138.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57亿元)占比65.1%,金属成形机床消费额74.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13亿元)占比34.9%o1.2. 以史为鉴:我国机床工业发展历程由于
3、机床“工业母机”属性,机床行业的发展除了受自身替换周期影响之外,更多则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相关。机床的常规使用寿命为6-10年,主要与其使用环境以及维护次数有关,同时通过大修也可适当延长机床的使用年限。通常在经济发展环境较好的阶段,机床替换周期可能会由于设备的更新升级而缩短。因此在我国机床行业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机床行业的替换周期在较长时间维度来看表现并不明显,阶段性的波动更多是与行业当时所处的经济发展背景相关。机床的发展伴随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几乎没有作为导致我国机床工业基础薄弱。世界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加工需求推动机床的诞生与发展,原始形式的机床在15世纪就
4、已出现。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森发明的一种炮筒钱床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机床,它解决了瓦特蒸汽机的气缸加工问题,促进的蒸汽机的发展进而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到18世纪,各种类型机床相继出现并快速发展,为建立现代工业奠定了制造工具基础。由于我国在前三次的工业革命中几乎没有任何作为,这也导致了我国机床工业基础先天薄弱,起步发展都较晚。具体来看,我国机床工业的发展主要历经以下几个阶段:1.2.1. 1949-1958年:起步奠基阶段我国现代机床工业的基础源于国民经济恢复期和“一五”时期(19537957)。在1949年以前,我国并没有真正的机床工业,只在上海等地有少数工厂能够制造简易的皮带机
5、床。1952年中央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工具机会议才为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定下基调,而同年美国已经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此后在苏联帮助下,我国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期间,通过对部分机械厂的改扩建和新建,初步建立起我国的机床行业。其中确定的18家骨干企业被称为“十八罗汉厂“,这十八家国有机床厂在此后我国机床行业的发展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1958年,我国制造出第一台数控机床,仅比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晚6年。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产业基础较差,从实验室样机到工业大规模应用仍有极大距离。1.2.2. 1958-1978年:大规模建设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开展的三线建设中,我国机床工业得
6、到大规模的规划建设。1958年在中苏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我国展开了大规模工业迁移一“三线建设”。同时,由于国内机床工业无法满足高精度机床需求,我国也开始发展高精度精密机床。I960年国家成立高精度精密机床规划领导小组,此后编制了56个高精机床品种发展规划,制订了从样机试验到工艺攻关以至电机、轴承等配套件和原材料供应的成套措施,并进口一批高精度机床及测试仪器装备了有关研究所及骨干厂。这也使中国的精密机床制造上了一个台阶,形成了上海机床厂、昆明机床厂等高精度机床制造基地。此阶段,美国将机床产业重心放在对高精尖机床技术的研究上;德国的数控机床则在六七十年代开始逐步领先世界;日本在1978年实现机床产量
7、超过美国,并开始进一步加强科研和高性能数控机床的发展;而我国的数控机床研制工作则受制于国内外形势处于半封闭状态,技术更新发展有所停滞。1.2.3. 1978-2000年:市场化转型阶段1978年随着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中国机床工具工业也迎来了市场化大转型。1977-1980年我国对机床工具工业进行了恢复性整顿,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机床行业走向市场化奠定基础。1980年后,我国数控机床进入稳定发展期,通过引进数控系统和主机研发技术,及与国外公司联合设计,我国制造出了自己的数控机床。1983年一机部提出的“扩大服务方向”的相关政策开始试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产品全部敞开,从此走向
8、市场化。期间,随着国家对机床工具企业技术改造投入逐年增多,行业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也得到了较大加强。此阶段,西方发达国家的机床工业已经全面进入数控机床时代,而我国的机床行业仅能生产技术相对简单的少数品类机床,数控技术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中西差距明显拉大。1.2.4. 2001-2020年:高速发展+转型升级新阶段2001-2011年高速增长:2001年之后,随着中国加入WTO开始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中国制造业规模在全球比重也迅速上升。这个阶段中国机床行业以每年20-40%的速度高速增长,机床产值产量以及消费额快速提升,并分别于2002年和2009年达到世界第一,并保持至今。2012年我国机床消
9、费额达到近年顶峰,全年机床消费额392亿美元,占全球机床消费额比重达46%o2012-2020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2012年以来,受国际市场变化以及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影响,国内机床行业也开始由低端过渡到中高端,行业进入产量下降、结构升级阶段。此阶段行业低端机床需求量快速下降,行业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中高端机床则面临欧美、日韩机床较大的竞争压力。以“十八罗汉”为代表的国有机床企业普遍都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创新研发,产品结构得不到更新、转型升级效果并不理想。但同时,也有例如海天精工等一批新兴的民营机床企业抓住机遇,成立之初便定位中高端机床,在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10、到2020年,国内前十大机床上市公司中已基本都是民营企业。2.我国机床行业规模全球第一,但“大而不强”中国机床行业规模全球第一,但面临“大而不强”的尴尬处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床行业历经多年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从生产量和消费量来看都是全球第一。但我国机床行业“大而不强”,单一国产机床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备竞争力。目前国内中低端机床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但是高端机床仍依赖进口,主要是因为机床产业环境、技术水平仍与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 1.中低端机床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但与进口产品仍存在差距可靠性差是当前国产机床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国内应用客户加工需求越来越复杂多样,对机床产品的要求越来也
11、越高,其购买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可靠性、性价比、售后服务等。根据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开展的“数控机床可靠性”调查数据显示,精度和稳定性差是客户认为国产机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国产机床在使用过程中精度和稳定性下降较快);另外国产机床故障率较高,其中漏水、漏油问题尤为明显(国产机床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仅2000-6000小时,德日进口机床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20000-30000小时);16.5%的调查对象认为国产机床耐用度较低(平均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的原因在于国产机床设计加工及装配质量差、关键零部件质量差。“数控机床可靠性”调查数据显示,认为设计加工及装配质量差是导致国产机床可靠性差的最大原因的占比
12、46%,认为是关键零部件质量差的占比43%,另有11%认为体现在其他方面。同时,在对国内机床企业在提高机床可靠性时的主要障碍的分析中,调查对象认为主要原因是企业不够重视的占比最多达39%;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不重视的占比为28%;认为成本高见效慢的占17.5%;认为不知道如何提高的占9.5%;认为是其他因素的占比为6%o透过调查数据,设计加工及装配质量差、关键零部件质量差反映的是中国机床行业人才短缺以及机床工业基础薄弱。相比于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来说,我国机床行业在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需要行业长期积累沉淀的,无法依靠短期大量的资本投入快速见
13、效。具体来看:(1)我国机床行业人才缺少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我国目前需要大量的三种层次数控机床技术人才:精通数控机床结构设计以及数控系统电气设计、能够进行数控机床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的数控技术人才;熟悉数控机床机械结构及数控系统软硬件知识,同时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的人才;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及加工工艺、懂得机床维护、能够进行手工或自动编程的操作人员和装配人员。这三类人才的缺少影响了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企业都在各尽其能培养人才,但企业人才平台的建设更多停留在用工制度、薪酬制度等层面,聚焦解决的主要还是企业个体层面的问题。(2)行业基础技术能力较弱制约国产机床性能提高。由于行业技术人
14、才短缺,我国机床设计基础能力弱,围绕客户、行业、零件等的创新设计严重不足。目前我们虽然在高速高精技术、复合加工技术、电主轴技术、各类功能部件等有所突破,但距离商业化还有较长距离。这也制约了我国在卧式加工中心、各类五轴数控机床、高度复合化数控机床、数控磨床、制齿设备等高端数控机床方面的发展。(3)以数控系统为代表的基础及核心功能部件与国外差距较大。数控机床更多先进功能必须通过数控系统功能体现出来,由于国产数控系统技术水平无法满足更高端的使用需求,而国外数控系统对中国机床主机厂开放水平有限,数控系统已发展成为制约我国机床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国产导轨、丝杆、主轴轴承等基础核心部件主要差距体现在精度
15、、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得到客户认可还有较长过程。2.2.高档机床产业规模较小,综合技术水平亟待提高与普通机床相比,高档数控机床具有高速、高精、多轴联动、智能、复合、网络通信等特征。目前国内对机床档次划分还未有明确标准,我们综合行业相关上市公司招股书披露的划分标准以及相关学术文献对数控机床技术水平划分,除了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外,部分对性能指标要求很高的高精高速复合数控机床以及重型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也属于高档机床行列。高档数控机床是实现我国产业升级的必需设备。以高档数控机床的代表性产品一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为例,其主要用于加工复杂曲面,是生产飞机叶轮叶片、船用螺旋桨、重型发电机转子、汽轮机转子、大型柴油机
16、曲轴等高端装备部件的核心平台,是我国实现向高端制造升级的必需设备。国内高档数控机床产业规模还非常小,有待近一步突破。虽然近几年国产数控机床在产品数量和品种上都取得了较大进步,同时产品技术与质量也得到较为明显的加强。但整体来看,受限于我国机床工业基础薄弱,我国高档机床整体规模还非常小,与我国全球第一大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地位并不匹配。以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为例,20162019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年均消费额超千亿,而国产五轴加工中心产值仅分别为5.3/7.5/10.3/12.8亿元,国产五轴机床产值仅占我国机床消费额的1%左右。其在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中的占比则更小,2019年仅占总产量的0.21%o
17、部分国产高档机床静态出厂精度与国外领先水平接近,但动态性能和精度保持还存在差距。以五轴立式加工中心为例,科德数控、纽威数控、沈阳机床研制的一系列五轴立式加工中心机床定位精度5-8UrT1,重复定位精度2.5-3m与国外第一梯队厂商产品相当。但在动态性能和精度保持性上,国内机床和同类型的进口机床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国产机床精度往往下降较快;国产的数控系统、功能部件等不能满足长期使用要求;各部件四配度较差,部件质量及寿命问题较大;产品环境适应性普遍不佳,受温度变化引起的精度波动较大。国内机床企业普遍较小,行业集中度低、规模化能力弱进一步影响了国产高端机床的研究开发。目前国内数控机床企业规模
18、普遍较小,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龙头企业营收规模也仅在30-50亿之间,与国际一线机床厂商相比差距较大。规模化生产研发能力弱也进一步影响了国内企业对高端机床的研发生产和制造装备的投入。2 .3.未来我国主要金属切削机床需要达到的制造水平目前受国外禁运等因素影响,我国还有大量高端机床需要攻克。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从建国初就长期面临严峻的“卡脖子”风险,西方国家的“巴统协定”及“瓦森纳协定”等都对向中国出售的高端数控机床及相关的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实行不同程度的出口管制,机床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也一直被美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垄断。虽然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在这些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有大
19、量高端机床需要攻克。具体来看,我国五轴数控机床、大型/重型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高度复合化数控机床、数控磨床、制齿设备等各类高端数控机床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未来还需重点攻关。3 .细分品类机床市场规模及变化趋势金属切削机床可进一步分为车床、磨床、铳床、钻床、专堂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刨床、拉床、电加工机床、切断机床和其他机床12类。加工中心是指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加工方式(如车铳复合加工中心)、通过程序能从刀库自动换刀的数控机床(按是否使用数控系统可分为数控机床和非数控机床)。细分品类金属切削机床市场规模:目前市场对细分领域市场规模还未有明确的划分,2019年我国金属切削机
20、床消费额141.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76.57亿元),其中车床作为金属切削机床最重要的一大分类,通常在金属切削机床中占比约为20%-35%o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以及浙海德曼招股书(2019年浙海德曼车床营收3.45亿元,在车床行业市占率1.43%),预计国内车床行业市场规模在200-250亿元左右(其中数控车床市场规模100亿元左右)。另外根据2020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以及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测算2019年磨床市场规模为84.50亿元,加工中心市场规模250亿元左右(其中:立式加工中心130亿元左右,卧式加工中心80亿元左右,龙门加工中心和其他加工中心40亿元左右)。近几年以新能源
21、汽车、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崛起,对高精、高速、自动化、智能化、复合化特征的各类机床需求迅速增加,带动了我国机床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除了创造新的设备需求之外,也加快了制造业新旧产能的替换,释放出与金属切削机床相关的新的需求空间。此外,疫情影响海外机床进口也加速了我国机床国产替代的进程,国产机床在近几年迎来快速发展期。整体来看,目前国产数控车床、立式加工中心等机床产品已经具备同国外同行同台竞技的实力,进入主动竞争阶段,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国产磨床、制齿设备、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各类五轴数控机床、高度复合化数控机床等高端数控机床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国产品牌占有率较低。3.1.数控
22、车床:市场规模超100亿,目前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车床是机械制造与修配工厂中使用最广的一类机床,在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值中占比大约为20-35%o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主要用于加工轴、盘、套和其他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在车床上还可以用钻头、较刀、板牙等进行相应加工。目前数控车床是我国车床行业的主流产品,国产数控车床已实现主轴、刀塔、尾座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生产,具备与国外同行竞争的实力,性价比优势明显。车床产销变化整体与机床行业发展趋势相似。由于车床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机床品类之一,需求与下游制造业景气高度相关。2011-2019年数控车床行业产量、产值整体下降,基本与我国机床行业发
23、展趋势相似。但在市场需求总量下降的同时,也伴随着需求结构升级的调整。在2011-2014年行业下行期间,车床数控化率从2011年的43%提升至2014年的56%(2019年65%左右),助力数控车床产销总体增长。此后,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机床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数控车床行业也不可避免她处于下行周期中。数控车床进口规模整体下降。近年数控车床进口数量整体下降,2019年数控车床进口数量只有2011年一半左右,但进口金额降幅远小于数量降幅,表明我国对进口高端数控车床需求具备韧性,还未实现完全替代。国内车床行业竞争相对激烈,高端数控车床进口替代持续推进。“十三五”末期与“十二五”末期相比,国内
24、数控车床单台均价整体小幅下降,平均价格在16-17万左右的水平。在当前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大背景下,国产数控车床均价小幅下降也体现了我国车床行业竞争仍然相对激烈。而进口数控车床在数量、金额均下降的背景下,均价仍呈现增长趋势,表明我国数控车床在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上取得了不错的进步,正在逐渐替代进口高端数控车床。整体来看,2019年国内数控车床市场规模107亿元,目前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2019年国内车床市场规模200-250亿元,其中数控车床市场规模107亿元。近年由于国内持续淘汰落后产能,中低端数控车床产销持续下降,国产数控车床产值已从2011年的141亿元快速下降至2019年的63亿元。同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机床 行业 深度 报告 因素 共振 国产 有望 迎来 一轮 上行 周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04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