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课件.pptx
《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课件.pptx(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提纲,一、职业病防治法有关内容二、行业特点三、主要职业病危害及其控制,一、职业病防治法有关内容,职业病防治法立法目的,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职业卫生保护、劳动法规定健康保护拒绝从事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知情权,索取职业健康档案急慢职业病医治及费用支付孕妇、哺乳期的女工,有权拒绝对胎儿和婴儿、本人有害的作业享受适当的岗位津贴、疑似职业病的告知、诊断和鉴定职业病的待遇和工伤社会保险、医疗和生活保障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和破产时应妥善安置职业病人变动工作单位时,职业病待遇不变民事赔偿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
2、定,职业病防治法框架,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前期预防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第五章 监督检查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职业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法定职业病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列入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前提条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控制最主要、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接触粉尘、放射性、有毒有害作业按照职业病名单实施管理适用于产生职业危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用人单位)理论上说,不包括没有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前期预防,立法意图:控制危害产生源头主要内容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新建、改建、扩建
3、工程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国务院对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实行特殊管理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职业病危害防治概述,包括前期预防与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两部分。前期预防: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职业病危害防治概述,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用人单位应当
4、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前期预防(续),建设项目管理,可行性论证,初步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职业危害预评价,三同时,政府监管,建设项目业主,职业危害严重的项目,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立法意图明确劳动过程中职业病防治要求明确用人单位在用人过程中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法定义务和责任明确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5、权利有关组织和社团的职责,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续),主要内容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责任制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作业场所危害控制制度作业场所危害监测评价、危害警示标志、危害控制措施劳动者健康监护制度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健康体检规定紧急情况下应急体检规定,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续),作业管理制度原材料和设备使用管理、内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对粉尘、放射性、急性职业危害的特别规定控制职业危害转移的规定,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续),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本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落实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要求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条件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检测
6、和评价配备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控制依法、如实向劳动者告知职业病危害 组织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与报告依法处置职业病危害事故,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续),用人单位,权利: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知情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批评、检举和控告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民主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立法意图体现保护受害者和职
7、业病患者权益理顺职业病诊断、鉴定程序,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与现有医政管理法律法规衔接与现有职业病待遇规定和社会保障立法相衔接,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续),职业病诊断诊断机构条件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医疗卫生机构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诊断人员执业医师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三人以上集体诊断一级诊断劳动者有选择诊断地的权利,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续),诊断原则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诊断证明书诊断医师共同签署诊断机构审核盖章,诊断争议鉴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专家库诊断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受理鉴定申请两级鉴定,省级
8、鉴定终结回避原则用人单位举证责任提供诊断所需的现场危害监测资料提供劳动者健康监护资料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续),保障方面的规定疑似职业病人获得诊断保障职业病人待遇保障就医、治疗、康复、工作安排经济补偿费用承担责任用人单位变更时职业病人的安置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义务,法律责任,管理相对人(用人单位、卫生服务机构)行政法律责任罚种:责令限期改正、警告、罚款、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责令关闭、责令限期治理、没收违法所得、取消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格等等处罚额度最高达到50万元刑事责任民事责任 承担健康损害赔偿责任监管部门的法律责任(行政部门)行政处分刑事责任,二、行
9、业特点,点多、面广、连续作业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高风险长时间、低浓度、多因素联合作用主要产品:原油、天然气各类添加剂:成分保密,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控制,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职业卫生,是指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职业卫生伴随劳动、生产过程而存在,企业规模愈大,工艺愈复杂,使用的原材料愈多,职业卫生工作也就愈显重要。现阶段,我国工业经济门类较为完备,生产规模日益状大,职业卫生工作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
10、国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卫生事宜进行了明确规定,在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中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和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较多,所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因而职业病并不仅限某一种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总称。按照国际惯例,凡是经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患者依法享有特定的补偿待遇。法定职业病划定范围的大小,世界各国并不完全一致。各个国家主要依据本国经济条件、技术水平和对职业病的认识来确定。我国现行法定职业病分10大类132种。,职业病发病规律与临床表现特点,职业病由生产中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故病因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各种方式接触,
11、作用于人体,到达靶器官,在一定剂量(强度)范围,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不同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各不相同,因此职业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可涉及全身各主要器官和系统。个体差异与职业病的发病及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即在相同作业环境中,有的人发病,有的人不发病,有的人受害较重、有的人受害较轻。 职业危害因素还是工作有关疾病的病因之一,但不是这类病的唯一病因。,职业病的预防,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一级预防 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范围内。二级预防 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
12、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三级预防 对已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 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落实三级预防的基本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从工艺上改进、防止有害因素逸散,推广运用低毒,无毒的材料或技术,实现机械化、管道化、密闭化,加强机械通风,改善采光照明设施,治理“三废”;保健措施a、定期监测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浓度)b、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性检查。c、已确诊的职业病人要及时脱离工作岗位,轻者在家休息或集中疗养,重者治疗康复。急性中毒者,在组织现场抢救的同时送医疗机构进一步抢
13、救、治疗。做好职业病人的诊断、治疗等管理工作。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概述,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措施的策略,危害消除,加强职业危害源头控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所有存在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依照规定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做到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指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
14、健康的设备、设施、装置、 构(建)筑物等的总称。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根本方法。是建设项目三同时的重要内容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竣工验收,并将验收情况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要求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尽可能消除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工作场所中职业危害因素并使之降低在国家
15、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之内。控制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控制直接作用人体的有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控制接触时间。包括单次接触时间和累计接触时间。,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选用原则(1)遵循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的优先顺序,实施综合治理。以无毒代替有毒,低毒代替高毒,优先采用无危害或危害较小的工艺和物料。改良生产工艺与作业方法,减少有害物质的泄露和扩散。尽量采用生产过程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装置。采用自动监测、报警装置和连锁保护、安全排放等装置,实现自动控制、遥控或隔离操作,尽可能避免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接触产生有害因素的设备和物料。 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采取防尘、防毒通风措施控
16、制其扩散,使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达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2)提出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工程控制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应优先考虑从源头上防止劳动者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改善可能引起健康损害的作业环境(工作场所),其中工程控制是从源头防治职业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粉尘、化学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应从工程控制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工程控制措施的设计是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中最重要的内容。,职业危害防护技术措施,防护措施等级顺序直接 职业危害防护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应当具有职业危害防护性能。 间接 职业危害防护技
17、术措施: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警示性 职业危害防护技术措施: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示等措施。 安全卫生规程、教育、培训和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措施,选择控制措施的原则消除-使作业环境不存在有害因素,实现本质安全。预防 减弱-部分消除作业环境的有害因素,使危害程度降低。隔离 连锁 警告 个体防护,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措施,总体布局(一),平面布置:1. 明确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2. 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 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
18、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总体布局(二),3. 产生严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远离产生一般有害因素的其他设施;车间按有无危害、危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浓度(强度)分开。4. 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高温车间的纵轴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受条件限制时,其夹角不得45。 5. 建(构)筑物现状、拟建建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等应符合 GB 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总体布局(三),竖向布置1. 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或者在建筑物的高层。如必须布
19、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工作环境。2.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或在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 3. 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各类管道不宜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若需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以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逸散至室内。,设备布局,1. 噪声较大的设备应尽量将噪声源与操作人员隔开。2.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或在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3. 毒物易逸散的工业作业,应设单间;可能发生剧毒物质泄漏的设备应有隔离措施。4. 放散不同有害物质的设备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
20、,毒性大与毒性小的应隔开。5. 在多层建筑物内,散发有害气体的生产设备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源头控制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空气。,建筑构造(一),间距、朝向、采光与照明、采暖与通风和主要建筑(单元)的内部布局 1. 厂房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二者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 2.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 门的面积之和。热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宜高于1.2m。 3. 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厂房侧窗上方设置遮阳、遮雨板(棚),避免阳光
21、直射,方便雨天通风。 4. 车间办公室宜靠近厂房布置,但不宜与处理危险、有毒物质的场所相邻。应满足采光、照明、通风、隔声等要求。,建筑构造(二),5. 产生剧毒物质的车间,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的表面,应采用不吸收、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车间内应有冲洗地面和墙壁的设施,车间地面应平整、光滑,易于清扫。6. 为了保证车间内良好的通风和自然换气,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作场所不宜过于狭窄,如为厂房,其高度不低于3.2m,人均面积不少于 4.5m2,人均占有体积不小于15m3为宜。7. 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车间最好设计成多层建筑,底层布置抽气管道,过滤器及通风设备等以及泵房、排
22、水贮槽及化学品库等。8. 空调厂房及洁净厂房的设计按 GB5007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等有关现行国家标准执行。,常见防护控制措施,取代 用较安全的物料取代较危险的物料、粒状物料代替粉状物料改变生产工序 利用新的生产方式、减少工人面对危害 采取隔离、封闭、遥控操作的方式 洒湿法 湿式作业方法,尤适用于粉尘作业通风,常见防护控制措施,通风稀释性通风/整体换气换气方式的利用室内温差产生空气对流之自然换气方式 利用风扇之强迫换气方式局部排气通风利用局部排气通风系统,从污染物的源头,将污染物实时抽走 在有害物尚未扩散前,将之排出优点:大大减低工人曝露于污染物的机会,适合控制毒性较高的物质 捕集(捉)风
23、速要足够,常见工程控制技术,粉尘控制技术 毒物控制技术 噪声控制技术 振动控制技术射频电磁场控制技术 电离辐射控制技术 紫外辐射控制技术 不良气候因素控制技术,管理控制措施,减少暴露的时间 - 缩短工作时间(轮班工作)加强工人的教育和训练 分析作业危害型态,制定各种预防措施,标准作业方法 加强厂房整理打扫作业环境的整顿,注意个人卫生 实施物料卷标制度,危害信息系统 建立作业场所危害监测制度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特别是上岗前的健康检查。,粉尘控制措施,“革”是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水”是湿式作业;“密”是密闭尘源;“风”是通风除尘;“护”是个人防护;“管”是加强管理,建立各种制度;“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 危害 预防 控制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0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