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机械性损伤(概论钝器伤锐器伤)课件.ppt
《第四章1机械性损伤(概论钝器伤锐器伤)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1机械性损伤(概论钝器伤锐器伤)课件.ppt(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机械性损伤,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外力、致伤物、人体组织与损伤的关系及其多变性、多态性。熟悉钝器伤、锐器伤、火器伤基本形态,分类及主要特征。掌握损伤鉴定基本内容、评定与运用损伤鉴定结论的知识。,第一节概述一损伤及机械性损伤定义(一)损伤:人体组织结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称为损伤(injury)。 外力:物理性外力:机械力,电能,电磁波,高温,低温,异常气压,射线,光波,声波等作用。化学性外力:物质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变化,造成毒性或化学能作用。生物性外力:动植物毒素及机械作用。机械力: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即为力,能使物体发生相对位移的力即为机械力。,(二)机械性损伤:机械力作用,致机
2、体组织细胞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称为机械性损伤(mechanical injury) 。 (三)机械性损伤三要素致伤物外力人体组织,(四)机械性损伤的形成因素及其机制1、机械力的强度(影响机械力强度的因素)2、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特征3、致伤物的性质和特征 致伤物凡造成机械性损伤的物体即为致伤物,包括钝器、锐器和火器4、人体受伤时所处的位置及状态,二、外力是形成机械性损伤的关键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一)力的大小:(1)力与速度(2)力与物体质量(3)力与冲击时间(4) 力与接触面大小,(二)力的作用方向力的作用方向:指作用于组织的力轴方向。(1)一物单向运动(2)致伤物相对
3、静止,人体组织加速运动,(3)相向运动。(5)加速运动(6)致伤物在一直线上相向运动,人体组织在中间受两个方向来的动能共同作用、挤压严重变形。组织向力轴垂直方向延伸,常常出现撕裂伤。(7)动能产生的冲击波,震动人体组织,造成损伤。(8)外力作用,9,运动的致伤物打击相对静止的人体,如犯罪嫌疑人用棍棒或斧锤打击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受害者头部;,10,运动的人体撞击静止的物体,如撞击地面、墙壁、树干或电线杆等;,20070919,第五章机械性损伤概论,11,运动的致伤物与运动的人体相撞,如运行的汽车撞击行人。,(三)力的作用点即损伤的碰击点。力作用于致伤物或人体组织的点,致伤物与组织接触时的力点中心
4、,对损伤均有直接稳定的影响。,(四) 力的传导扩散:力从作用点向周围、深部、对侧传导扩散,力的冲击震荡,即力波作用,可形成多种形态的损伤。,三、 致伤物致伤物是形成损伤的工具。1锐器:有尖端或刃口并以此形成损伤的物体称锐器。2钝器:非尖端及刃口作用,而是较大面积接触成伤的物体,在分析此伤时称钝器。3火器:产生高压气体推动物体高速运动的枪弹,以及炮弹、雷管、炸药爆炸装置等。,四、人体组织1人体表面形态不同。2人的性别、年龄、体质不同,对外力作用的应变性能不一样。3人体表面皱折、沟缝使局部形成多面体。4缓冲性能不同。5组织韧性不同。6颅脑结构特殊。综上所述,外力、致伤物、人体组织三要素的多变性、多
5、态性直接影响损伤的形成、形态、程度,切不能用一种模式去分析损伤,鉴定损伤。,五、机械性损伤的分类(一)按致伤物的性状钝器伤: 徒手伤、咬伤、棍棒伤、砖石伤、积压伤、高坠伤锐器伤:切创、砍创、刺创、剪创火器伤: 枪弹创、散弹创、爆炸伤,(二)按损伤形态、部位分表皮剥脱,皮下出血,挫伤、创伤,骨折脱臼,内脏损伤,肢体躯干断离。(三)按损伤性质 自杀伤 他杀伤 意外或灾害伤,18,(四)按损伤对生命及健康的影响程度致命伤、非致命伤、精神折磨伤。(五)特殊类型损伤 交通损伤 高坠伤 颅脑损伤,六、机械性损伤致死原因(一)内脏破裂(二)生命重要器官受压迫(三)急性大出血(四)外伤性休克(五)窒息致死(六
6、)栓塞致死(七)感染(八)损伤诱发其他疾病死亡,第二节机械性损伤的检验,一、检查损伤的原则 1.客观、准确 2.全面、详尽 3.注意时间与空间的影响,二、检查尸体损伤的要求1应用体表的解剖学标志,叙述损伤的准确位置和相互关系。 2在完成文字描述,绘图、照相或摄像之后,才能进行取材。 3仔细检查衣服上留下的痕迹,并与尸体上的损伤相互印证4对开放性损伤,应寻找创内异物,采取血液和指纹。,三、尸体损伤检查的基本步骤 1在发现尸体的现场,除按现场勘查的一般要求进行外,对损伤的尸体要原位观察尸体位置、姿势与周围物品的关系,绘图和照相以后,解开死者衣服,先检查尸体外表的损伤,注意损伤与衣服上痕迹的关系及与
7、尸体周围的物体的关系;还要注意损伤与现场血迹的关系。,2脱衣后检查裸露尸体,记录尸体体表的损伤,并逐一照相。3清洗或抹净血迹后再检查尸体外表,对所有的损伤及瘢痕,予以记录、照相和绘图。4应将哆开创口的两创缘合拢检查,了解有无组织缺损,这对致伤物的推断亦有帮助,然后采取创口组织,作组织病理学检查。5尸体运到解剖室,在进行解剖前再进行一次体表损伤检查。因为经过了一定时间,有些原先不明显的损伤可能变得更明显。检查、记录、照相后,按正规操作程序进行尸体解剖。,四、查清损伤形态(一)损伤部位(二)伤痕形态(三)伤痕大小(四)伤痕数目(五)伤痕走向(六)伤痕颜色(七)外表与深部损伤异同(八)伤痕附着物,五
8、、检查损伤程度,明确伤情六、检查损伤种类即检查伤痕特征,从而确定钝器、锐器或火器伤。钝锐是相对而言,接触面积很小的,一般均归锐器类。冲击波,力传导扩散所致的损伤属钝器伤,有的称钝力作用伤。,七、推断致伤物的基本检查1检查伤痕形态特征,提供可分析致伤物接触面类型的材料,从而推断致伤物种类。2检查伤痕附着物,提供致伤物信息和与可疑致伤物进行比对检验的材料。3检查现场可能是致伤物遗留的痕迹。为推断致伤物提供参考材料或反映形象比对检材。4检查现场遗留的可疑致伤工具,与供认定客体进行比对分析。5检查可疑致伤物附着的人体组织、体液、分泌物、毛发(包括汗毛),并与受伤人体组织进行个人特异性检测。,八、检查伤
9、痕的生活反应暴力作用于活体时,损伤局部及全身皆可出现一定的组织反应,称为生活反应。出血、凝血、栓塞、炎症、愈合、吸入,九、检查伤后变化检查损伤原发性变化,继续性变化,包括有菌无菌炎症,并发症等。,第三节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 一、擦伤二、挫伤三、创四、骨折五、内脏器官破裂六、肢体断离,20070919,第五章机械性损伤概论,29,一、擦 伤 (一)擦伤的概念擦伤(abrasion)是钝性致伤物与体表摩擦而造成的以表皮剥脱为主要改变的损伤,又称表皮剥脱。擦伤多发生于钝器打击、坠落、交通事故等情况。,二、挫 伤挫伤(contusion),指由钝器作用造成以皮内或和皮下及软组织出血为主要改变的闭合性损
10、伤。广义的挫伤还应包括内脏器官如脑、心脏、肠及系膜、肝、肾等的出血性改变。,三、创 (一)创的概念及结构 创(wound)指较强大的暴力造成皮肤全层或内脏器官破裂的损伤。创属于开放性损伤从外到内,依次由创缘、创角、创口、创腔、创壁和创底构成。创口周边皮肤的边缘称创缘;两创缘皮肤交界形成的夹角称创角;组织破裂形成的皮肤及深部组织缺损称创口;因组织收缩在创口下形成的腔隙称创腔;创腔周围的组织断面称创壁;创腔深部未破裂的组织称创底。,A:创缘,B:创角,C:创口,创的结构示意图,创的结构示意图,D:创腔,E:创壁,F:创底,H:组织间桥,创口形态与纤维走向的关系,(二)创的分类1钝器创由钝性致伤物通
11、过撞击、砸压、撕裂组织造成的创称挫裂创。组织间桥没有断裂的神经、血管、筋膜等弹性较好的组织,连接于两创壁之间,形似桥梁,称组织间桥。,2锐器创由有锐利尖端或刃缘的致伤物通过切、砍、刺、剪方式造成的创称锐器创,其中又可细分为刺创、切创(或割创)、砍创、剪创等。3火器创 由发射的枪弹造成的创称枪弹创;爆炸时形成的创伤称为爆炸创。,四、骨、关节损伤 (一)骨折(fracture) 指骨组织解剖结构连续性和或完整性发生破坏。骨折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骨折有线形、凹陷、孔状、粉碎等多种形态。 (二)关节损伤 最常见的关节损伤是脱位。即组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对合关系,称为关节脱位或脱臼。外伤性
12、脱位常合并有骨折。高位颈椎脱位有时可致死。,五、内脏器官破裂内脏器官破裂(rupture of visceral organ)是指内脏器官从被膜裂入深部。 内脏器官破裂既可以由直接暴力造成,如锐器或火器直接造成器官的破裂伤或穿通伤;亦可为间接暴力,如钝性暴力作用于腹壁造成的腹内器官破裂。 内脏破裂常是机械性损伤的一种死因。,第四节钝器伤,钝器伤:外力作用,致伤物较大接触面(而不是尖端或刃口)致组织成伤,称钝器伤。常见钝器:作用形式:多为打击、碰撞、挫擦、挤压、重压、撕拉、扭转、剪切等。根据损伤的程度、形态及部位的不同,一般把钝器伤分成:表皮剥脱,皮下出血,挫伤,挫创,裂创,挫裂创,骨折脱臼,内
13、脏损伤,身体断碎。,一、表皮剥脱(擦伤)致伤物与皮肤挫擦,致表皮脱离真皮的损伤。(一)皮肤结构(1)表皮层:厚度一般为0.071.4mm。 (2)真皮层:紧贴表皮层,一般厚1-3mm, (3)皮下组织层:疏松纤维组织和脂肪,有较粗的血管和神经纤维,(二)表皮剥脱的形态钝面直接挫擦,其形态与致伤物作用面形态、运动状态有关。有点状、条状、片状及其他各种几何形状。其程度可糠皮状脱落,不完全性剥离,也可大片状、纸样剥脱。可仅角化层剥脱,也可伤及真皮。常伴真皮伤,如伤及真皮,活体上可有色素沉着。在尸体上的表皮剥脱称皮革样变。,(三)表皮剥脱(擦伤)的类型(1)抓痕(2)擦痕(3)撞痕(4)压痕,(四)表
14、皮剥脱的法医学意义1指示致伤物接触的部位。2有助于判断致伤物接触面的形状。3可分析作用力方向,有助于判定体位关系及自伤还是他伤4表皮剥脱的部位有助于分析施加暴力的意图。5有时可为认定致伤物及作案人提供检材。6帮助分析施加外力者与表皮剥脱处的位置关系及体位变化7帮助分析损伤经过时间。表皮剥脱的检验很重要,能从中获得一般人不注意的证据,甚至是关键的直接证据。,二、皮下出血 (一)皮下出血的形成真皮及皮下组织层血管破裂或变性,血球于管外聚集。直接、间接暴力、负压吸引力,均可致外伤性皮下出血。直接暴力作用部位或间接暴力作用,即非致伤物触点,由于力传导扩散,如受压缩、拉伸、力波震荡等,均可出现皮下出血。
15、打击、碰撞、挤压、挫擦部位的正压力作用可致皮下出血,吸附负压力作用亦可出现皮下出血。,(二)皮下出血形态1呈多样性多变性。一般有点状、斑疹状、条状、块状、片状及其他各种几何形态。2皮下出血形态与致伤物接触面形态的关系较为松散。如圆形皮下出血,致伤物接触面不一定是圆形,圆形物不一定造成圆形皮下出血。3中空性皮下出血一般为圆形、方形、二条痕平行形等。即周边或二侧有皮下出血,中间没有,甚至呈苍白色。古代法医学称竹打中空。,(三)皮下出血的颜色变化新鲜皮下出血量小部位浅的为鲜红色、暗红色,出血量较大的为青紫色。出血部位深出血量也大的数小时至一天后呈现灰紫色、暗紫色。23天后胆绿素作用下,皮下出血以绿色
16、为主,为青绿色,随着胆红质的产生,青色渐退。伤后56天变成黄绿色,一周左右为黄色,然后逐渐淡化,二周左右消失。,(四)皮下出血法医学意义1有皮下出血的部位不一定是损伤部位。2皮肤受伤皮下出血不一定是致伤物直接接触:3致伤物直接接触所致的皮下出血的形态与致伤物接触面形态亦有很大差别,不能作比对检验。4皮下出血量的大小一般不能证明作用力的大小。,5皮下出血不是生前伤所特有。6皮下出血颜色变化可供判断伤后经过时间。7中空性皮下出血能反映致伤物接触面的形态,但不能反映细微特征。8面部严重淤血所出现的皮肤出血斑,是血管内压增高及管壁变性所致,不是机械性损伤的皮下出血。,三、挫伤,(一)挫伤的形成挫伤指机
17、械力作用,出现皮肤全层未断裂成创的损伤。常伴有表皮剥脱皮下出血。钝器打击、碰撞、挫擦、挤压、牵拉、震荡等均可形成。如皮下软组织挫伤,内脏损伤。可有皮肤各层、肌肉、骨骼、内脏的损伤。轻微的仅有浅皮下瘀血,重的可有肌肉的广泛断碎出血。内脏的挫伤,危及生命。本节仅指皮下组织及肌肉的挫伤。,(二)挫伤的形态挫伤一般是致伤物接触面较大,压强相对较小,或致伤物不十分坚硬,或作用于皮下软组织较厚处,或致伤物与人体组织间有软物衬垫等情况下形成。常有皮下瘀血、肿胀、疼痛。挫伤一般有外轻内重的特点。皮肤弹性、韧性大,抗压抗扭抗拉性能好,而皮下疏松组织、脂肪、肌肉的抗力性能较差。外表看仅有皮肤挫擦伤、肿胀,但深层却
18、严重出血,肌肉、脂肪等挫碎,形成囊腔,甚至骨骼断碎、内脏粉碎等严重的闭合性损伤。这种伤多见于致伤物体大而重,与人体接触时有巨大冲击力,如高坠、行驶的车辆碰撞、挥动质量大的物体重击、或重复打击软组织厚或有较厚软物衬垫的部位。挫伤是多发性损伤,可发生在任何部位,没有特定的形态。,(三)挫伤检验要点挫伤极常见,挫伤轻重程度悬殊,重则死亡,或严重损害健康,亦可轻至伤者本人没有明显的不适和任何障碍。1查明表面变化。2查清深部伤情。检查时切不可仅看外表,特别是作用力很大,接触部位是头颅、躯干的一定要运用可用的医学临床验查手段。,3临床观察。有些挫伤,损伤当时体表没有明显征象,但经过一定时间,体表出现青紫肿
19、胀、麻木、剧烈疼痛,或出现全身性病理征,甚至生命体征不稳定等危象。4不要急于下结论。严重的挫伤治疗中的变化,医疗终结后的遗留障碍,都比较复杂。要待伤情稳定后,在全面检查分析基础上,作科学结论。,5挫伤致死的判定。严重的挫伤可直接间接致命。挫伤致死有多种原因,常见的有:疼痛休克,出血广泛量多、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吸收,自体中毒。挤压综合征。继发性病变感染、栓塞、大出血等。(1)大范围挫伤,严重的瘀血,可致失血性休克而死。(2)大范围严重挫伤,剧烈的疼痛,可致疼痛性休克而死。(3)并发挤压综合征致死。 (4)并发栓塞致死。 (5)挫伤处坏死溃烂感染致死。,(四)挫伤的法医学意义 1挫伤所在部位,标志
20、暴力作用点。2挫伤本身即是生前伤的标志,特别是出血多,浸润到组织间隙内者。 3根据皮下出血颜色的改变,可推测挫伤形成时间。 4根据皮下出血的分布、数量和形状,可推测凶犯的意图和犯罪过程中的某些活动。 5有时可根据挫伤,特别是皮内出血的形态,推断致伤物打击面或与体表接触部的形态。 6体内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如腹膜后、肠系膜周围、肌束间以及皮下组织内,有时可因损伤积聚大量血液,其总量多时可超过10002000ml。伤者可死于急性失血性休克。,四、挫创,(一)挫创的形成皮肤全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断裂成口谓之创。组织与致伤物碰撞剪切,皮肤全层组织挫断开口。致伤物钝面接触点的皮肤断裂成口谓之挫创。是
21、钝器作用,对皮肤形成挫磨、剪切、冲击、牵拉,致皮肤组织断裂。皮下软组织较薄,或有硬骨衬垫反作用力集中处较易形成。由于体表大都呈弧形凸起,钝面作用时,弧顶受力量较大,组织纤维首先超过弹性限度而断碎,其外围逐渐变轻,仅有皮肤挫擦伤。,(二)挫创的形态挫创由创缘、创角、创口、创壁、创腔、创底构形。创缘外围圈称为创周。1.创缘:皮肤被挫断成创,宏观创缘不整齐,有的呈锯齿状,蚕啮状,有翻卷、卷缩状。2创角:钝,往往有多个创角。有的为圆形创,无创角。3创口:不规则,常有组织缺损,不能合拢复原。4创壁:参差不齐。5创腔:形状不一。,6创底:一般为高低不平,深浅不一,往往比创口大。7创周:挫创周围可有挫擦作用
22、,形成表皮剥脱皮下出血,围绕着创缘,形似带状,称挫伤带,范围较大者称挫伤区。主要特征:创周常有挫伤带,创缘不整齐,创角钝,创口有组织缺损不能合拢,创腔有挫碎组织,囊状,有组织间桥,创底不平,创壁参差不齐。钝器创未断的组织连接二创壁,游离于创腔为组织间桥,钝器创的本质特征。创与挫伤带构成形态可供分析致伤物接触面形状。,(三)挫创的检验1创口形态的检查:应把卷曲或翻卷的皮肤复原后观察其形状,若有血块、组织碎块等应清除。2检查创角处、创腔的组织间桥。3对周围的挫伤带、挫伤区的宽狭应具体检查并描述。挫伤带与挫创构成的图形对分析致伤物接触面的形状及大小能提供轮廓性资料。4检查挫创的创腔斜度及挫伤带宽狭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机械 损伤 概论 钝器 伤锐器伤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02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