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培训幻灯终稿课件.pptx
《麻疹培训幻灯终稿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疹培训幻灯终稿课件.pptx(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市麻疹和风疹联合监测方案(2015版),免疫预防科张丽文2014年12月19日,主要内容,工作要点,麻疹,风疹,临床表现;工作方案;工作要点,临床表现;工作方案;工作要点,CRS监测,麻疹临床表现,非麻疹的皮疹,药物过敏,水痘,临床特征,发热:一般38-39高热,最高有40-41前驱期:发热、全身乏力、结膜炎、咳嗽、流涕、打喷嚏,与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岀疹:发热3-4天岀疹,红色斑丘疹,从头部(脸、前额、发线、耳后和上颈部)经躯干至四肢,约需3-4天,皮疹通常集中于面部和躯体上半部。退疹:随后3-4天,按照岀疹顺序开始消退,并遗留浅褐色色素沉着。疹齐(手心脚心岀疹)退热一般病程7-10
2、天,特征: 发热 高热 发热后岀疹 岀疹 岀疹顺序 疹出仍发热 柯氏斑:麻疹特有的一种粘膜疹,出现于皮疹前1-2天的颊粘膜处,也可持续至疹后1-2天。,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均具有传染性,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病毒性质:对热极不稳定,56,30分钟可完全灭活。对潮湿敏感,相对湿度68-70%,30分钟可迅速灭活。在室内空气保持其传染性2小时。麻疹病毒对紫外线敏感,在室外可见光照射,迅速灭活。对一般消毒剂均很敏感,流行过程基本环节,传染源:麻疹病人是唯一传染源。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增殖,含有病毒
3、的分泌物经过病人的呼吸、咳嗽、喷嚏排出体外并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麻疹病毒气溶胶。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排出的飞沫经口、咽、鼻部或眼结膜侵入易感者。密切接触者亦可经过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通过第三者或衣物间接传播甚少见。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未接种疫苗,麻疹防控历程发病来看,1965年开始使用麻疹疫苗,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人为唯一传染源,出疹前后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使胎儿受感染并可在出生后发生先天性风疹,患病新生儿也可作为传染源。,风疹临床表现
4、,风疹潜伏期为14-21天,临床以发热(低热或中度发热,1-2天)、 全身性皮疹(淡红色斑丘疹)、 淋巴结肿大(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或有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或关节炎) 极少数可引起脑炎,妊娠期3个月内感染风疹,容易引起胎儿流产、死产和各种先天畸形。,麻疹和风疹联合监测方案(2015版)方案背景,2012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12-2020全球麻疹和风疹战略计划,该计划提出2015年实现区域性麻疹和风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消除目标,2020年至少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五个区域实现消除麻疹和风疹目标2014年,根据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卫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
5、作的通知,国家疾控中心发布新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将风疹纳入麻疹监测范畴。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对北京市麻疹监测方案(2010版)和北京市风疹监测方案(2010版)进行修订,制定本方案。,麻疹和风疹联合监测方案(2015版),监测目的 及时发现病例(麻疹、风疹、CRS病例),采取措 施,预防控制疫情 掌握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 加强预测预警 了解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 评价预防控制效果,调整策略提供依据,麻疹和风疹联合监测方案,监测病例定义 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6、。分类实验室确诊病例 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者; 或从病原学标本中检测麻疹(风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风疹)病毒者; 恢复期血清麻疹(风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麻疹和风疹联合监测方案,分类临床诊断病例 流行病学联系麻疹(风疹)病例: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麻疹(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临床符合麻疹(风疹)病例: 具备发热、岀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伴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风疹)病例无流行
7、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麻疹和风疹联合监测方案,分类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有实验室依据 血标本检测麻疹和风疹IgM结果阴性,且无其他麻疹或风疹实验室检测阳性结果者。 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且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需在调查表的备注中注明最终诊断名称),监测病例分类流程图,麻疹和风疹联合监测方案疫情报告,发病时间和地点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散发疫情,暴发疫情,麻疹: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监测病例,或以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风
8、疹: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2周内发生5例及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风疹)实验室确诊或临床诊断病例。,麻疹和风疹联合监测方案报告时限,散发疫情,暴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小时报告;非直报单位6小时内报告至区疾控中心,在2小时内以电话逐级上报,2小时报告,疫情调查处理麻疹,散发疫情:接报后24小时到达现场,填写流调表,采样,开展应急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开展健康教育,8月龄-14岁儿童,15-45岁,5年内未明确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且无明确病史者,查漏补种,麻疹、麻风
9、疫苗3天接种率95%以上,接种范围:同家庭、同住、同吃、同活动、同单位。1例:全层、全院、全楼、全村、全单位、全校;2例(暴发及突发):全村、全单位、全校、全镇等,疫情调查处理麻疹,隔离传染源隔离至出疹后4天(岀疹当天为0天),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4天主动搜索: 对基层医疗单位、社区(村居);出现疫情的托幼机构和学校核查晨午检记录和缺课记录;对出现疫情的用工单位核查务工人员进出登记和健康状况等记录,切断传播途径 室内环境消毒、室内湿式扫除,开窗通风使病毒迅速排出室外 麻疹潜伏期7-21天(平均10天左右),集体单位医学观察期截至最后1例病例发病后21天,期间禁止集体活动,减少病毒的传播范围,
10、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收治麻疹患者的医院必须具备隔离条件,独立设区,病房内通风良好;认真落实消毒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避免发生麻疹的医院感染,疫情调查处理麻疹,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 对8月龄-14岁儿童,查漏补种; 对15岁-45岁、5年内未明确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且无明确麻疹病史者,应急接种,3天内达到95%以上。 在未做出实验室诊断前开展应急接种的,建议采用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接种时应掌握疫苗接种禁忌证接种调查: 在麻疹
11、疫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快速调查30名8月龄-14岁儿童的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情况(以接种证、卡、信息系统为准),评价常规免疫情况。开展健康教育多种形式;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疫情调查处理麻疹,主动监测: 一级以上(含一级)综合性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科室:易发现麻疹监测病例的科室,一般为:儿科、内科、传染科、皮肤科、急诊科等。应覆盖以上科室的门诊(包括专家门诊、特需门诊等)和病房方法:指定专人负责,每旬开展一次。监测人员到主动监测科室、查阅门诊日志、有诊断病名的门诊处方、出入院记录或病案,并于医务人员交谈,利用ICD编码查询麻疹病例,填写“麻疹监测病例主动监测旬访登记表
12、”,记录监测结果。发现漏报病例,立即报告数据报告:于次月3日前完成“麻疹主动监测旬访登记表”,评价指标监测系统敏感性和及时性,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10万(敏感性);麻疹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100%;标本采集后24小时内送到麻疹风疹实验室率达到100%;散发疫情病例实验室血清检测结果72小时内反馈率达到100%,暴发疫情病例实验室血清检测结果24小时内反馈率达到100%。完成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后,24小时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率达到100%。实验室检测完成后,24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率达到100%。,评价指标监测系统特异性,麻疹监测病例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麻疹 培训 幻灯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02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