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PPT模板课件.pptx
《高脂血症PPT模板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脂血症PPT模板课件.ppt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牛涛洪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而使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称为高脂血症。又称为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 )。,脂质异常血症,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也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因而,有人建议采用脂质异常血症(Dyslipidemia)的概念,也称为血脂异常,并认为这一名称能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的紊乱状态。由于高脂血症的概念使用时间长且简明通俗,所以仍然广泛沿用。,血脂异常的常用专业术语,
2、血脂异常的危害,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后果有:冠状动脉:心绞痛、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脑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塞、脑出血、脑萎缩等。四肢:下肢多见供血障碍,导致间歇性跛行,完全阻塞后形成坏疽。,血脂(blood-lipid),血脂是血浆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包括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各种脂类的作用: 甘油三酯(TG):参与人体能量代谢。 胆固醇(CH或C):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游离脂肪酸(FFA):机体主要供给能量的来源。,脂蛋白(lipoprotein),由于甘油三酯和
3、胆固醇都是疏水性物质,不能直接在血液中被转运,也不能直接进入组织细胞中。它们必须与血液中的特殊蛋白质和极性类脂(如磷脂)一起组成一个亲水性的球状巨分子,才能在血液中被运输,并进入组织细胞。这种球状巨分子复合物就称为脂蛋白。,脂蛋白的合成与代谢,脂蛋白绝大多数在肝脏和小肠组织中合成,并主要经肝脏进行分解代谢。位于脂蛋白中的蛋白质称为载脂蛋白(也称去辅基蛋白,Apo),它能介导脂蛋白与细胞膜上的脂蛋白受体结合并被摄入细胞内,在脂酶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代谢。因而血脂代谢就是指脂蛋白代谢。,脂蛋白分类,应用超速离心法将脂蛋白分为六大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
4、脂蛋白(LDL)脂蛋白(a) (Lp (a))高密度脂蛋白(HDL):HDL2和HDL3,脂蛋白的临床意义,CM:颗粒大,一般不致动脉粥样硬化,易诱发胰腺炎。VLDL: 颗粒大,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似乎不起主要作用。LDL:是首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脂蛋白。Lp(a):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并可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HDL:有利于促进外周组织(包括动脉壁)移除胆固醇,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被认为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按临床简易分型,为了方便指导治疗,提出了血脂异常的简易分型法。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混合型血脂异常: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低高密
5、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血脂异常的病因,原发性血脂异常: 由于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或遗传性缺陷)以及某些环境因素(包括饮食、营养和药物),通过未知的机理而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 主要继发于某种疾病(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以及饮酒、肥胖及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血脂高于同性别正常值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同性别正常值多伴有脂肪肝和肥胖可出现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可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血脂异常的检出,为了及时发现和检出血脂异常,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建议40岁
6、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均应进行血脂检查。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24小时内检测血脂。,血脂,来源,内源性:体内合成或脂肪动员(70%),外源性:食物消化吸收(30%),去路 在组织细胞氧化供能 构成生物膜 转变成其他物质 进入脂库,血脂的来源与去路,哪些人易得高脂血症?,有高血脂家族史者;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有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者;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40岁以上男性或绝经期后女性。饮食不当(高热量、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类的食物)、运动量少长期静坐
7、者;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者;长期吸烟、酗酒者。,我的血脂,我知道,饮食和运动治疗,3-5-7 运动原则 一天步行3公里(或5000 步) 一星期至少5次 运动心率小于(170-年龄)次/分钟,3-5-7饮食原则3 高 (高纤维、新鲜度、植物蛋白质)5 低 (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低糖及酒精)7 分饱,高脂血症的饮食原则,调脂药物治疗,临床上可供选用的调脂药物有许多种类,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1)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2)主要降低TG的药物。其中部分调脂药物既能降低胆固醇,又能降低TG。对于严重的高脂血症,常需多种调脂药联合应用,才能获得良好疗效。,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8、1、他汀类: 他汀类(statins)亦称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合成,继而上调细胞表面LDL受体,加速血清LDL分解代谢。此外,还可抑制VLDL合成。因此他汀类能显著降低血清TC、LDL-C和ApoB水平,也能降低血清TG水平和轻度升高HDL-C水平。,他汀类药物是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推荐将中等强度的他汀作为中国血脂异常人群的常用药物;他汀不耐受或胆固醇水平不达标者或严重混合型高脂血症者应考虑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注意观察调脂
9、药物的不良反应以降低胆固醇为主,目前国内临床上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如果应用他汀类后发生不良反应,可采用换用另一种他汀、减少剂量、隔日服用或换用非他汀类调脂药等方法处理。,不良反应,绝大多数人对他汀的耐受性良好,其不良反应多见于接受大剂量他汀治疗者,常见表现如下: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发生率约0.5%3.0%,呈剂量依赖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达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及合并总胆红素升高患者,应减量或停药。对于转氨酶升高在正常值上限3倍以内者,可在原剂量或减量的基础上进行观察,部
10、分患者经此处理后转氨酶可恢复正常。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他汀类药物应用禁忌证。他汀类药物相关肌肉不良反应包括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患者有肌肉不适和(或)无力,且连续检测肌酸激酶呈进行性升高时,应减少他汀类剂量或停药。,不良反应,长期服用他汀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危险,发生率约10%12%,属他汀类效应。他汀类对心血管疾病的总体益处远大于新增糖尿病危险,无论是糖尿病高危人群还是糖尿病患者,有他汀类治疗适应证者都应坚持服用此类药物。他汀治疗可引起认知功能异常,但多为一过性,发生概率不高。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他汀对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他汀类药物的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头痛、失眠、抑郁以及消化不良、腹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脂血症 PPT 模板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02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