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建筑学主要内容课件.ppt
《农业建筑学主要内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建筑学主要内容课件.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农业建筑学的特点,1、农业建筑学是一门研究现代工厂化农业养殖、种植、储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产性农业工程设施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的分支学科;2、农业建筑学与普通建筑学的联系和区别;3、研究对象:有生命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生产和储藏的农业设施和农业建筑;4、农业建筑的特点: a、常采用低层轻型结构;b、空调、通风等与工业民用建筑不同;c、考虑能源与环境问题。,1、设施农业:利用一定的设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微气候,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进行高效生产的农业; 2、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的高级层次。是指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集约高
2、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产方式,主要是利用先进成套的农业设施或综合技术,使种养业生产摆脱自然环境的束缚,实现全年性、全天候、反季节的企业化规模生产; 3、设施农业包括:设施栽培和设施饲养。一、设施栽培 又称“保护地栽培”,分为 塑料棚栽培、温室栽培和植物工厂栽培 三种不同技术层次。 1、我国设施栽培发展现状 历史悠久,经历了“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管理由粗放到集约”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苏联引进,简易设施,发展缓慢;20世纪60年代:北方大中城市,简单覆盖、风障、温室等保护性生产技术体系;20世纪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引入中国;20世纪80年代:日光温室、塑料大棚、
3、遮阳网覆盖,设施园艺长足进步;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引进联栋温室及配套技术,以超时令、反季节为主,迅猛发展;2000年以后:蔬菜栽培为主,已达210104hm2,绝对面积世界第一。,第二节 我国工厂化农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存在问题(1)总体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低,生产效益有待提高;(2)装备水平低。主要体现在硬件装备较为先进(国外引进),但生产管理和运行水平等软件方面远低于国外;(3)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低。人均温室管理面积与国外相比,只相当于日本的1/5、西欧的1/50、美国的1/300。具体包括:温室结构从国外原样引进或仿制,没有根据我国不同气候条件进行改造,不能达到引进水平;温室覆盖材
4、料以塑料薄膜为主,适光性、防老化、防尘性等都低于国外;缺乏温室栽培的专用品种;支农工业技术(能源、材料、制造等技术)研究开发较为落后。 3、设施栽培的发展趋势(1)开发新型温室结构,制定设施标准体系;“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益”;(2)开发设施内环境控制技术与设备;主要指温度、湿度、通风、光照、二氧化碳等控制;(3)新品种引进与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4)开发与应用设施生产机械作业技术;主要为适合国情的农业机械及器具的开发;(5)开展设施生产产业化体系及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6)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7)培养设施农业技术及管理的专业人才;,二、设施养殖 设施养殖业:凡在外界自然条件下不宜
5、于动物生长的地域或季节,采用特定建造的畜禽舍或水产养殖场(池)等人工设施,为动物创造和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在人为的控制和保护下进行高效养殖业生产的活动,都成为设施养殖业。 1、我国设施养殖现状 三个技术层次:a、塑料棚饲养;b、畜舍饲养;c、工厂化饲养; 2、设施养殖的发展趋势 (1)生产方式工厂化; a、设施养殖业高度集约化;b、饲养动物规模化;c、生产原料商品化;d、产品商品化;e、生产时间连续化; (2)生产目标标准化; (3)设施技术高科技化;第三节 农业建筑设计的内容 一、农业建筑设计的依据 1、农业建筑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和 设备设计; 2、主要依据文件:a、建筑工程设计
6、任务书;b、主管部门有关建设任务使用要求、建筑面积、单方造价、总投资等批文;c、国家有关部委或地方的有关定额和指标。,二、农业建筑设计的内容 农业建筑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对于大型的、较复杂的工程,在施工图设计之前增加一个“工艺设计”阶段。 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设计任务书 a、项目总体要求和说明;b、建筑物具体使用工艺要求、建筑面积以及各类设施面积分配等;c、项目总投资、单方造价以及各项费用;d、项目用地范围、大小、周围环境等;e、项目水、电、采暖、通风等方面的要求;f、项目设计期限和建设进程; (2)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数据 a、气象资料;b、地形、地质、水
7、文资料;c、水电等设备管线资料;d、设计项目的有关定额指标;e、建筑材料供应和结构施工等技术条件; 2、农业工程项目的生产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是技术人员根据上级有关精神而制定的建厂纲领,是进行农业建筑规划和设计的最基本的依据,也是建成后实施生产技术、组织经营管理、实现和完成预定生产任务的决策性文件。 3、初步设计阶段 一般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平面图)、主要设备材料表 和 工程概算;,4、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是把设计意图变成能施工的蓝图,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由 建筑结构水电暖通 等几个工种的图纸组成。 (1)主要任务:在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基础上,综合建筑、结构、设备各工种,相互交底,深入了
8、解材料供应、施工技术、设备等条件,绘出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图纸,做到整套图纸齐全统一、明确无误; (2)设计内容:确定全部工程尺寸和用料,绘制全套施工图纸,编制工程说明书、结构计算书和工程预算书; (3)施工图设计的图纸和设计文件 a、建筑总平面图(1:500);b、各层建前平面图、立体图和剖面图; c、建筑构造节点详图;d、各工种相应配套的施工图; e、建筑、结构、设备等施工图的说明书;f、结构及设备的计算书; g、工程预算书。 施工阶段需解决的问题:建筑尺寸的完善调整和标注、构造做法的确定、建筑装饰的选择、各工种之间的矛盾。 第四节 农业建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1、现代农业建筑学是农业及工程学
9、科的一门专业课程。2、培养目标:,a、了解农业建筑设计的一般原理,具备建筑设计基本知识,正确理解设计意图; b、掌握农业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了解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要求,弄清各不同构造的理论基础; c、能够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材料供应情况及施工技术条件,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构造设计, 熟练地识读施工图及绘制施工图。课后阅读文献:1、朱德文,陈永生,程 三,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农业装备技术,2007,33(1):5-72、刘淑珍,苗香雯,崔绍荣,设施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农机化研究,2004,4(10):16-193、王利军,王冬霞,刘成彦,几种先进实用的设施农业技术,
10、农村牧区机械化,2006,1(6):53-544、徐向峰,杨广林,王立舒,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6(4):520-5225、陈 歆,李萍萍,王纪章,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研究的技术,农业装备技术,2005,31(3)6、伍德林,安徽省设施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安徽农业科学, 2006,34(17):4412-44137、范海涛,世界设施农业发展现状,温室园艺,2003,18、安国民,徐世艳,赵化春,国外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现代化农业,2004,(12):34-36,第一节 概述一、工厂化养猪发展概况 1、养猪方式:分散养猪(户营为主) 和
11、 规模化养猪(集约化); 2、工厂化养猪场就是以同工业生产相类似的方式进行一定规模的集约化饲养与管理,以取得较高的生产效益地养猪场; 3、我国的工厂化养猪,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目前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养猪道路。二、工厂化养猪的特点 1、集约化饲养; 2、流水式均衡生产; 流水式作业:配种妊娠分娩哺育保育生长育成 3、全进全出; 同类猪舍的一个单元内的猪全进全出,以便于实现精确饲养和日常管理,尤其有利于疾病防疫。 4、饲养标准化; 5、早期断奶,高效管理;(34周龄断奶) 6、严格防疫,环保卫生。,第三章 工厂化养猪场,三、养猪对环境的要求 1、温度 猪
12、是恒温动物,健康猪的正常体温为成年猪3839.5,仔猪3840。 “大猪怕热、小猪怕冷” 温度主要影响猪的 日增重 和 繁殖。表3-1 不同年龄和不同类型猪的适宜温度 2、湿度 湿度大,猪体抵抗力减弱,发病率增高,易患疥癣和湿疹等皮肤病和呼吸道疾病,对生长发育和产仔都不利。表3-2 猪舍适宜的相对湿度,3、气流 猪舍内适宜的气流速度:0.10.2m/s 4、有害气体 CO2:150010-6; NH3:2610-6; H2S:1010-6 5、噪声 对猪而言,声音以不超过85dB为宜。 6、光照 适宜的光照可以提高猪的体制,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尤其对种公猪,充足的光照可以激发其旺盛的繁殖能力;但
13、过度的光照反而有害。 分娩舍:2030lx,其余:510lx 7、圈养密度 合理的圈养密度为:3035kg,0.45m2/头;5190kg,0.8m2/头。表3-3 不同猪群合理的饲养密度,第二节 生产工艺 一、猪场性质与规模 养猪场一般根据生产任务,分为:育种场、繁殖场 和 商品场; 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出现了下列的专业厂: (1)母猪专业场; (2)商品肉猪专业场; (3)自繁自养专业场; (4)公猪专业场; 现代养猪生产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流水线式的生产工艺。习惯上将100头基础母猪成为1个规模。猪场规模根据年出栏商品猪头数划分为:大、中、小 三种。 二、猪的饲养阶段划分 1、
14、种公猪;6月龄选种后称 “后备公猪”,8月龄后开始配种称 “成年公猪”; 2、种母猪; 空怀期母猪:仔猪断奶至发情(715d,平均10d)、配种并观察21d确定妊娠的母猪,饲养日为2836d; 妊娠期母猪:确认妊娠后直至分娩前7d的母猪(妊娠22107d),饲养日为86d; 3、哺乳仔猪;初生至断奶(028d或35日龄)的仔猪; 4、培育仔猪; 5、育成育肥猪或待售种猪;71180日龄的猪,饲养日110d。,三、养猪生产工艺流程 1、不同年龄、体重、性别 和 用途的猪,对饲料、营养、环境、设备及管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猪群的特点,将猪划分为:种公猪、种母猪、哺乳仔猪、培育仔猪、育
15、成育肥猪 及 后备种猪 等; 2、养猪的生产环节包括: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猪哺乳、育成和育肥 等; 3、现代养猪一般采取 “分段饲养、全进全出” 的生产工艺,常见流程如下: (1)限位四阶段饲养 母猪单体限位饲养, (2)半限位四阶段饲养, (3)限位五阶段饲养, (4)早期断奶(1020d)隔离,简称SEW(Segregated early weaning)工艺。 四、猪群结构与猪群周转 1、猪群结构:指按不同饲养阶段划分的各类猪的存栏数。 2、如果人为地确定一段时间,将该段时间内的各类猪分别作为一组进行转群,将 a、有利于猪群结构的计算;b、有利于养猪生产的流水作业;c、有利于圈舍的清
16、洗消毒和卫生防疫;d、有利于猪舍的规划设计。 人为确定的这段时间成为转群节律。一般为7d。 3、猪群结构的计算 计算猪群结构,首先要考虑猪场的规模和管理水平,设定转群节律天数,然后计算出完成本市场上市任务所需全年产仔总窝数和每个转群节律平均产仔窝数。,年产总窝数=计划上市任务数每窝上市猪数 =计划上市任务数(窝产活仔数哺乳期成活率培育期成活率育肥期成活率) 转群节律产仔窝数=(年产总窝数365)转群节律天数 4、猪群周转流程 猪群周转方式和流程的确定,须考虑猪群的划分、各猪群间的功能关系以及防疫要求等,一般应使功能和生产上有联系的猪群(猪舍)相互靠近,并按风向和场区地势顺序排列种猪、妊娠母猪、
17、产猪、培育仔猪和育肥(待售)猪。 五、养猪生产工艺的完成 流水式生产线是工厂化养猪工艺的灵魂和心脏。 1、空怀配种舍的工作任务 选种选配,母猪发情鉴定,日配两次,间隔8h以上。 2、妊娠舍的工作任务: 妊娠母猪的的管理。 3、分娩舍的工作任务:仔猪平均2835d断乳,成活率90%以上,体重78kg。 4、培育舍的工作任务:保育成活率97%98%,断乳前保育期35d,体重22.525.0kg。 5、育肥舍的工作任务 成活率97.5%,从出生到出栏180d,体重达到99100kg。,第三节 猪场建设 猪舍建筑必须体现各类猪对环境的不同需求。应满足:a、符合猪的生物学特性,具有良好的室内环境条件;b
18、、符合现代化养猪生产工艺要求;c、适应地区的气候和地理条件;d、具有牢固的结构和经济适用;e、便于实行科学饲养和生产管理等要求。 一、场址的选择 1、场址应位于干燥、地势平坦或稍有斜坡,朝向南或东南方,背风向阳的地方; 2、保证水、电供应方便; 3、交通方便,便于饲料、肥猪的运送; 4、靠近饲料产地或销售地,考虑建在大中城市周围。 二、猪场总体布置 猪场划分的原则:性质相同、功能相近、联系密切、对环境要求一致。 1、生产区 包括各种猪舍和与之配套的工作间、饲料贮存、加工调制建筑物等,是猪场的核心区域,也是卫生防疫的重点保护区。 2、生产管理、生活区 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畜产品加工、贮存
19、和农副产品加工建筑物以及职工生活福利建筑物与设施等。 3、隔离区:包括兽医实验室、病猪隔离室、死猪处理设施、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等。,图3.2 猪场分区关系,三、猪舍建筑的分类 1、按建筑外围护结构特点分: (1)开放式猪舍; 三面有墙,南面完全敞开。 (2)半开放式猪舍; 三面有墙,南面为半截墙。 (3)密闭式猪舍; 四面墙壁,结构完整。 (4)组装式猪舍。 采用方便拆装的建筑材料建造。 有利于猪舍内环境调控并易于实现猪舍建筑的商业化和规格化) 2、按舍内猪栏配置 (1)单列式; (2)双列式; (3)多列示; 3、按猪舍用途分:配种猪舍、妊娠猪舍、分娩猪舍、保育和育肥猪舍。,四、猪舍基本结构要
20、求 1、基础与地面 猪的躺卧和睡眠时间约占80%,且猪喜欢拱啃。因此,地面设计应做到:a、不返潮、少导热;b、易保持干燥;c、坚实不滑,有一定弹性,耐腐蚀,易于冲洗消毒;d、便于猪行走、躺卧;e、经久耐用,造价低廉; 2、墙体 总体要求:坚固耐久、抗震防火、便于清扫消毒,并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新型猪舍应优先采用装配式轻型钢结构和聚苯乙烯夹心板等材料。 3、屋顶 要求:结构简单、坚固耐用、保温良好、防雨、防火和便于清扫消毒; 逐渐采用彩色钢板和聚苯乙烯夹心板等新型材料。 4、门窗 外门设置应避开冬季主导风向。一律向外开启;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猪舍周围环境,确定窗户大小、数量和位置。 5、
21、粪尿沟 要求平滑、不透水,沿流动方向有1%2%的坡度。一般设在猪栏墙壁的外侧。,五、各类猪舍建筑构造设计,六、生产区附属建筑规划设计要求 生产区附属建筑设计主要包括:猪台、出粪台、污水处理、饲料间、兽医室、人员消毒、车辆消毒及道路等。应注意: 生产区最好只设一个出入口,并设人员消毒、车辆消毒及值班室; 出猪台和集粪池置于墙边,外来车辆不必进入生产区; 饲料厂若不再生产区,可在围墙边设饲料车间,饲料由生产区内车辆运至猪舍; 生产区内道路设人行道、饲料道和运猪、运粪道; 隔离区应远离生产猪舍,且处于常年下风或侧风向; 水源、电源应靠近猪舍,方便使用,较少浪费; 粪便污水处理应统一规划,结合实际条件
22、,充分利用。第四节 猪场设备 猪场设备主要包括:猪栏、地板、喂饲设备、饮水设备、清粪设备、环境控制设备以及运输设备等。 一、猪栏 根据养猪的类别,猪栏可分为 公猪栏、配种栏、母猪栏、妊娠栏、分娩栏、保育栏、育成育肥栏。,二、地板 现代养猪生产中,为保持猪场栏内卫生,改善环境,普遍采用在粪沟上敷设漏缝地板的方式, 常用漏缝地板有:水泥混凝土地板、钢筋编制网、工程塑料地板、铸铁及陶瓷地板。三、喂饲设备 人工喂饲设备和机械喂饲设备,都应满足:a、按时、定量、无损失地使每一头猪迟到额定饲料;b、排料均匀;c、饲料损失小;d、给料量易于调整,以适应猪的不同生长阶段;e、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便于操作和维护
23、;f、噪声小,寿命长,成本及运行维护费用低。 主要有:贮料塔、饲料输送机、加料车、食槽等。四、饮水设备 猪喜欢喝清洁的水,尤其喜好流动的水。因此,采用自动饮水器比较合理。 要求:满足水量、水质要求;系统稳定可靠,不漏水、渗水;坚固耐用、造价低廉; 常用的有:鸭嘴式猪自动饮水器、乳头式猪自动饮水器、吸允式猪自动饮水器、杯式猪自动饮水器。五、清粪设备 鉴于国情,人工清粪方式比较适合。常采用人工清粪车。本节设备可参考:http:/,第五节 附属设施一、消毒与防疫设施1、进场人员的消毒与配套设施 人员是猪的疾病传播中最危险、最常见也最难以防范的传播媒介。 具体措施: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室与消毒室,更衣
24、室内设置淋浴设备,消毒室内设置消毒池和紫外线消毒灯,每次照射510min;工作人员进入或离开每一栋舍都要清洗双手、踏消毒池消毒靴,尽可能减少不同功能区内工作人员交叉现象;谢绝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参观访问。2、进场车辆的消毒与配套设施 猪场大门入口设置大消毒池,消毒药使用2%烧碱或1%菌毒敌等,消毒对象主要是车辆轮胎。3、场内消毒与消毒设备 消毒设备主要有:高压清洗机、火焰消毒器、喷雾消毒器和冲洗喷雾消毒器。,二、环境调控设施 猪舍环境调控主要指采暖、降温、通风及空气质量的控制。 通风要求气流稳定、均匀,不形成 “贼风” ,无死角。,三、粪污处理设施 养猪场在考虑粪便运输与贮存问题时,大多遵循 减
25、量化 原则,“清污分流,粪尿分离”。 1、猪粪输送设备 (1)离心式粪泵;(2)螺旋式粪泵; 2、猪粪的存贮 (1)地下贮粪池;(2)地上贮粪池; 3、猪粪尿的处理方式 (1)好氧堆肥;(2)好氧发酵;(3)厌氧发酵;(4)综合处理;,四、死猪处理设施 对死猪的处理原则:对因烈性传染病而死的猪必须进行焚烧火化处理;其他伤病而死的猪可采取深埋法和高温分解法进行处理。 1、毁尸池 建于远离猪场的下风向,圆柱形(D:3mH:10m)或方形( L:34mH:6.5m )。做防渗处理,池内加NaOH杀菌消毒。 效果较好,一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2、深埋法 挖2m以上的深坑,坑底撒一层生石灰,放入死畜,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建筑学 主要内容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0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