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完整课件.ppt
《推拿学完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学完整课件.ppt(4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推拿学,主讲老师:吴传苗,苏州市明灯针灸推拿培训学校,.,总论,一、概念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应用手或肢体其它部分,在患者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施以特定的规范的技巧动作,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属于中医的外治法英文Massage 古代用:按跷、按杌、爪幕明代称:推拿,.,一、推拿适应症及应用范围,推拿治病的临床应用范围比较广,骨伤、软组织损伤,内、外、妇、儿科中均可应用,一般来说,推拿主要是用于慢性疾病,但对于某些疾病的急性期也有较好的疗效,比如急性腰扭伤、腰间盘突出、急性肌纤维组织炎、乳腺炎、小儿消化不良等等。,.,推拿的作用,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2)舒筋缓急,调利骨节。3)调理脏腑
2、,治病保健。4)美容养颜,延缓衰老,.,三、禁忌证:,1)饭前饭后一小时内或极度疲乏、饥饿时;2)剧烈运动后和极度疲劳者应休息一段时间后方可推拿;3)怀孕者,其腹部腰骶部一般谨慎用手法有些穴位如(合谷、肩井、三阴交)据记载可能引起流产,也不宜使用;4)酒醉者;5)恶性肿瘤,各种传染病,炎症的急性期如(急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等;,.,三、禁忌证:,6)化脓性关节炎、结核型关节炎、严重的冠心病、肾炎、精神病,出血性疾病或正在出血的部位;7)皮肤破损感染或有严重的皮肤病患者;8)骨折部位,但骨折后遗症或骨折康复期除外。,.,四、注意事项,1)精神要集中;2)操作要卫生;3)力度要适中;4)姿势要
3、得当;5)操作要有序;6)时间要灵活.,.,五、疗程:,急性扭伤一般35次慢性腰痛、神经衰弱等慢性疾病一般隔日一次,710次为1疗程。内科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可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1疗程,休息1周后再继续治疗。,.,六、推拿时间,推拿每次的时间长短,可依用力的大小,病程的长短,气候冷热决定。一般而言,旧病、久病手法宜重,时间宜长;新病,手法宜轻,治疗时间宜短,冬天推拿时间可稍长,夏季推拿时间可稍短;急性扭伤治疗一般在5到10分钟左右,全身推拿一般在15到30分钟左右。偏瘫等重病时间宜加长。保健推拿时间可依情况而定。,.,七、推拿手法的分类,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可分为六大类手法:摆动类、摩擦
4、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1)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 *法 *揉法 2)摩擦类手法:推法 搓法 摩法 擦法 抹法 3)挤压类手法:按法 点法 *拿法 捏法 捻法 *拨法 理法 插法 抓法 踩跷法4)叩击类手法:拍法 击法 叩法 啄法5)振动类手法:抖法 振法 颤法6)运动类手法:摇法 扳法 背法 拔伸法*为学习手法的重点。,.,八、介质,可加介质如滑石粉、油、葱姜水、白酒等。亦可不用。,.,九、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1)持久,指在是足够的时间内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间断、不变形、不乏力、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能够积累到临界点。2)有力,手法要有一定的力量,力量随着病人的体质,
5、病症部位等情况而言,忌用蛮力和暴利。3)均匀,即均衡量,其动作幅度频率和手法压力等都必须保持相对一致,幅度不可忽大忽小,频率不可忽快忽慢,用力不可时轻时重,需平稳而又有节奏。4)柔和,动作平稳缓和,手法变换时自然协调,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柔和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刚中带柔,柔中带刚,不可生硬粗暴。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领:“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谓手法也”。5)渗透,是指手法具备了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四项要求后形成一种渗透力,力量深达体内,使机体得气。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领:“盖一身之骨体,即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
6、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颈 椎 病,一、概念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中医学中虽然没有颈椎病的提法,但其相关认识散见于“痹证”“痿证” “项强”“眩晕”等病证。,.,二、病因病机1.病因(1)内因 肝肾不足、颈脊筋骨痿软是其发病的内因。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2)外因 颈部外伤、劳损及外感风寒湿邪等是引起本病的外因。由于颈项部日常活动频繁,活动度较大,易受外伤,因而中年以后颈部常易发生劳损,如从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会计、誊写、缝紉、刺绣等职业者,或长期使用电脑者,或颈部受过外伤者。
7、,.,2.病机由于年龄增长,肝肾不足,筋骨懈惰,引起椎间盘萎缩变性,弹力减小,向四周膨出,椎间隙变窄,继而出现椎体前后缘与钩椎关节的增生,小关节关系改变,椎体半脱位,椎间孔变窄,黄韧带肥厚、变性及项韧带钙化等一系列改变:椎体增生的骨赘,可引起周围膨出的椎间盘、后纵韧带、关节囊的充血、肿胀、纤维化、钙化等,共同形成混合性突出物。当此类劳损性改变影响到颈部的神经根、脊髓或主要血管时,即可发生一系列相关的颈椎病类型表现。3.分型颈椎病的基本类型有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若同时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者为混合型。,.,三、诊断要点1.神经根型(1)症状 大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
8、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上肢沉重,酸软无力,持物易坠落。部分患者可有头晕、耳鸣、耳痛、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无疼痛感觉。,.,(2)体征 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弱。颈56椎间病变时,刺激颈6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食指感觉减退;颈67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7神经根而引起食、中指感觉减退。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间孔挤压试验
9、阳性。(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颈椎正侧位、斜位或侧位过伸、过屈位片,可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或反角,轻度滑脱,项韧带钙化和椎间孔变小等改变。,.,2.脊髓型(1)症状 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走路欠灵活、无力,打软腿,易绊倒,不能跨越障碍物。休息时症状缓解,紧张、劳累时加重,时缓时剧逐步加重。晚期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2)体征 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上肢活动欠灵活。双侧脊髓传导束的感觉与运动障碍,即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3)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病变椎间隙
10、狭窄,椎体后缘唇样骨赘,椎间孔变小。2)CT检查:可见颈椎间盘变性,颈椎增生,椎管前后径缩小,脊髓受压等改变。3)MRI检查:可显示受压节段脊髓有信号改变,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3.椎动脉型(1)症状 主要症见单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视力减弱,耳鸣,听力下降,眩晕。可见眩晕猝倒发作。(2)体征 常因头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诱发或加重眩晕。头颈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最大特点。(3)影像学检查1)椎动脉血流检测及椎动脉造影:可协助诊断,辨别椎动脉是否正常,有无压迫、迂曲、变细或阻滞。2)X线检查:可显示椎节不稳及钩椎关节侧方增生。,.,4.交感神经型(1)症状 主要症见头痛或偏头痛,
11、有时伴有恶心、呕吐,颈肩部酸困疼痛,上肢发凉发绀,视物模糊,眼窝胀痛,眼睑无力,瞳孔扩大或缩小,常有耳鸣、听力减退或消失。可有心前区持续性压迫痛或钻痛,心律不齐,心跳过速。(2)体征 头颈部转动时,症状可明显加重。压迫不稳定椎体的棘突,可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症状,.,四、鉴别诊断1.颈型颈椎病应与落枕、颈肩背部筋膜炎等疾病鉴别。2.神经根型颈椎病应与尺神经炎、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等疾病鉴别。3.脊髓型颈椎病应与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等疾病鉴别。4.椎动脉型颈椎病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及脑部肿瘤等疾病。5.单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诊断较为困难,应注意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等疾病鉴别。,.
12、,五、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根据其类型、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来进行选择。理筋手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能使部分患者较快缓解症状,可配合药物、牵引、练功等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仅适用于极少数经过严格的、正规的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有明显的颈脊髓受压或有严重的神经根受压的临床表现者。(二)论治方法,.,1.理筋手法先在颈项部用点压、拿捏、弹拨、滚法等舒筋活血、和络止痛的手法,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然后用颈项旋扳法,患者取稍低坐位,术者站于患者的侧后,以同侧肘弯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托其后枕部,嘱患者颈部放松,术者将患者头部向头顶方向牵引,然后向本侧旋转,当接近限度
13、时,再以适当的力量使其继续旋转5 10,可闻及轻微的关节弹响声,之后再行另一侧的旋扳。此手法必须在颈部肌肉充分放松、始终保持头部的上提力量下进行旋扳,不可用暴力,旋扳手法若使用不当有一定危险,故宜慎用。脊髓型颈椎病禁用,以免发生危险。最后用放松手法,缓解治疗手法引起的疼痛不适,.,2.药物治疗治宜补肝肾、祛风寒、活络止痛,可内服补肾壮筋汤、补肾壮筋丸,或颈痛灵、颈复康、根痛平冲剂等中成药。麻木明显者,可内服全蝎粉,早晚各1.5g,开水调服。眩晕明显者,可服愈风宁心片,亦可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急性发作,颈臂痛较重者,治宜活血舒筋,可内服舒筋汤。,.,3.牵引治疗通常用枕颌带牵引法,枕颌牵引可以缓
14、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流畅气血、减轻压迫刺激症状。患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牵引,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可逐渐增大到68kg,隔日或每日1次,每次30分钟。4.练功活动做颈项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及前伸后缩等活动锻炼。还可以做体操、打太极拳、做健美操等运动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概念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以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本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因腰扭伤或劳累而发病,少数可无明显外伤史,是临床最
15、常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二、病因病机(一)病因1.内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在日常生活T作中,椎间盘不断遭受脊柱纵轴的挤压、牵拉和扭转等外力作用,使椎间盘不断发生退行性变,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失去弹性,继之使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或产生裂隙,形成腰椎间盘突出,这是其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下腰部是全身应力的中点,负重及活动度大,损伤几率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其中以腰4、5椎间盘发病率最高,腰5、骶1椎间盘次之。,.,2.外因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急性外伤史或慢性损伤史,腰椎间盘突然或连续受到不平衡外力作用时,如弯腰提取重物时,姿势不当或准备欠充分的情况下搬动或抬举重物,或长时间弯腰后猛然
16、伸腰,使椎间盘后部压力增加,甚至由于腰部的轻微扭动,如弯腰洗脸时、打喷嚏或咳嗽后,发生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后侧或后外侧突出。少数患者无明显外伤史,只有受凉史而发病,多为纤维环过于薄弱,肝肾功能失调,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腰部着凉后,引起腰肌痉挛,促使已有退行性变的椎间盘突出。,.,(二)病机1.引起腰腿痛的机理纤维环破裂时,突出的髓核压迫和挤压硬脊膜及神经根,是造成腰腿痛的根本原因。若未压迫神经根时,只有后纵韧带受刺激,则以腰痛为主;若突破后纵韧带而压迫神经根时,则以腿痛为主。,.,2.椎间盘突出的类型(1)侧突型 多数髓核向后侧方突出,单侧突出者出现同侧的下肢症状。(2)两侧突型 髓核自后纵韧带两
17、侧突出,则出现双下肢症状,多为一先一后,一轻一重,似有交替现象。(3)中央型 髓核向后中部突出,巨大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出现马鞍区麻痹及双下肢症状。,.,.,三、诊断要点1.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少数病例的起始症状是腿痛,而腰痛不甚明显。腰腿疼痛可在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腹腔内压升高时加剧,步行、弯腰、伸膝起坐等牵拉神经根的动作也使疼痛加剧,腰前屈活动受限,屈髋屈膝、卧床休息可使疼痛减轻。重者卧床不起,翻身极感困难。病程较长者,其下肢放射痛部位感觉麻木、冷感、无力。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其症状为会阴部麻木、刺痛,二便功能障碍,阳瘘或双下肢不全瘫痪。,.,2.主要体征(1)腰部畸形
18、。(2)腰部压痛和叩痛。(3)腰部活动受限。(4)皮肤感觉障碍 。(5)肌力减退或肌萎缩。(6)腱反射减弱或消失。(7)特殊检查阳性。,.,3.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 正位片可显示腰椎侧凸,椎间隙变窄或左右不等,患侧间隙较宽;侧位片显示腰椎前凸消失,甚至反张后凸,椎间隙前后等宽或前窄后宽。椎体可见休默结节等改变,或有椎体缘唇样增生等退行性改变。X线平片的显示,必须与临床的体征定位相符合才有意义,主要排除骨病引起的腰髄神经痛,如结核、肿瘤等。,.,(2)脊髓造影检查 髓核造影,能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具体情况。蛛网膜下腔造影,可观察蛛网膜下腔充盈情况,能较准确地反映硬脊膜受压程度和受压部位,以及椎间
19、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硬膜外造影,可显示硬脊膜外腔轮廓和神经根的走向,反映神经根受压的状况。(3)CT、MRI检查 可清晰地显示出椎管形态、髓核突出的解剖位置和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情况,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可加以造影。,.,四、鉴别诊断1.腰椎椎管狭窄症腰腿痛并有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卧床休息后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腰部后伸受限,并引起小腿疼痛,其症状和体征往往不相一致。X线片显示,椎体、小关节突增生肥大,椎间隙狭窄,椎板增厚,椎管前后径变小。2.腰椎结核腰部疼痛,有时晚上痛醒,活动时加重,伴有乏力、消瘦、低热、盗汗等结核症状,腰肌痉挛,脊柱活动受限,可有后凸畸形和寒性脓肿。X线片显示,椎间隙变窄,椎
20、体边缘模糊不清,有骨质破坏,有寒性脓肿时可见腰肌阴影增宽。,.,3.腰椎骨关节炎腰部钝痛,劳累或阴雨天时加重,晨起时腰部僵硬,脊柱伸屈受限,稍活动后疼痛减轻,活动过多或劳累后疼痛加重。X线片显示,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4.强直性脊柱炎腰背部疼痛,不因休息而减轻,脊柱僵硬不灵活,脊柱各方向活动均受限,直至强直,可出现驼背畸形。X线片显示,早期骶髂关节和小关节突间隙模糊,后期脊柱可呈竹节状改变。5.脊柱转移肿瘤疼痛剧烈,夜间尤甚,有时可出现放射性疼痛,可见消瘦、贫血,血沉加快。X线片显示,椎体破坏变扁,椎间隙尚完整。,.,五、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对于急性期、症状重的患者,应绝对卧硬床
21、休息3周。卧床休息可以减缓体重对病变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由于髓核突出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吸收和消散,从而减轻或消除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2.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牵引、药物、卧床及练功等方法,根据突出的类型、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来进行选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或完全消失。3.对病程时间长、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者,合并椎管狭窄、神经根管狭窄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可改为手术治疗。,.,(二)论治方法1.理筋整复手法(1)先用按摩、推压、法等手法1)按摩法:患者俯卧,术者用两手拇指或掌部自上而下按摩脊柱两侧膀胱经,至患肢承扶处改用揉捏法,下抵殷
22、门、委中、承山。2)推压法:术者两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手掌向下用力推压脊柱,从胸椎推至骶椎。3)滚法:从背、腰至臀腿部,着重于腰部,以缓解、调理腰臀部的肌肉痉挛。,.,(2)后用脊柱推扳法 可调理关节间隙,松解神经根粘连,或使突出的椎间盘回纳。推扳手法要有步骤、有节奏地缓缓进行,绝对避免使用暴力,中央型突出不适宜用推扳法。1)俯卧推髋扳肩:术者一手固定对侧髋部,另一手自对侧肩外上方缓缓扳起,使腰部后伸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再适当推扳13次。另侧相同。2)俯卧推腰扳腿:术者一手掌按住对侧患椎以上腰部,另一手自膝上方外侧将腿缓缓扳起,直到最大限度时,再适当推扳13次:另侧相同。,.,3)侧卧推
23、髋扳肩:在上的下肢屈曲,贴床的下肢伸直,术者一手扶患者肩部,另一手同时推髋部向前,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斜扳,使腰部扭转,可闻及或感觉到“咔塔”响声。换体位做另一侧。4)侧卧推腰扳腿:术者一手按住患处,另一手自外侧握住膝部(或握踝上,使之屈膝),进行推腰扳腿,做腰髋过伸动作13次。换体位做另一侧。,.,(3)最后用牵抖法、滚摇法1)牵抖法:患者俯卧,两手抓住床头,术者双手握住患者两踝,用力牵抖并上下抖动下肢,带动腰部,再行按摩下腰部。2)滚摇法:患者仰卧,双髋膝屈曲,术者一手扶两踝,另一手扶双膝,将腰部旋转滚动12分钟.以上手法可隔日1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2.药物治疗急性期或初期,治宜
24、活血舒筋,方选舒筋活血汤加减。慢性期或病程久者,体质多虚,治宜补养肝肾、宣痹活络,方选补肾壮筋汤等。兼有风寒湿者,宜温经通络,方选大活络丹等。3.牵引治疗主要采用骨盆牵引法,适用于初次发作或反复发作的急性期患者。患者仰卧床上,在腰髋部缚好骨盆牵引带后,每侧各用1015kg重量作牵引,并抬高床尾增加对抗牵引的力量。每日牵引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4.练功活动腰腿痛症状减轻后,应积极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可采用飞燕点水、五点支撑练功,经常后伸、旋转腰部,做直腿抬高或压腿等动作,以增强腰腿部肌力,有利于腰椎的平衡稳定。,.,颈椎病的常规手法,一、松解颈部肌肉:1.颈部肌肉放松:推
25、、拿、摩、擦、由上至下3-5遍2.穴位按揉:风池、缺盆、扶突、肩井、颈夹脊、天宗、天鼎、阿是穴等3弹拨斜方肌、胸锁乳头肌、肩胛提肌及颈部肌肉中痉挛、痛点4.拔伸状态下调整颈椎小关节错位.5.整理手法:拿风池,颈夹脊6.揉叩击搓法(结束手法),.,颈椎病的对症治疗,一、神经根型1、按揉穴位:肩髎、肩髃、肩贞、曲池、小海、合谷、极泉。2、推法:斜方肌3-5遍3、揉捏:胸锁乳头肌3-5遍4、抖动理指5、拿捏手三阴手三阳6、颈三以下微调7、搓揉手臂,.,二、椎动脉型1、点按揉:风池、风府、缺盆、头维、百会、四神聪。2、枕后分推法3、擦法:风府-大椎 风池-肩峰4、叩击百会穴5、下项线推拨法6、枕骨大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拿 完整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01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