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CT断层解剖课件.ppt
《头颅CT断层解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颅CT断层解剖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头颅CT断层解剖,.,2,头部水平断面常用的基线,1. Reid 基线 ( Reids base line, RBL), 即下眶耳线, 为眶下缘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头部断层标本多以此线为准,每层10 mm,分别向上、向下切割。2. 眦耳线(canthomental line, CML) 或眶耳线(or-bitomeatal line, OML) , 为外眦与外耳道中点的连线。颅脑水平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3. 上眶耳线(supraorbitomeatal line, SML) , 为眶上缘中点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此线与颅底平面大致平行,因此,采用 SML 扫描,可减少颅底骨结构的伪影
2、;有利于颅后窝结构的显示。,.,3,.,4,CT检查的常用术语,1、CT值:CT值表示组织或病变的密度;其单位是HU,水的CT值是0, 软组织20-50HU,钙化60HU以上,骨骼1000HU,空气-1000HU,脂肪-20-120HU,血肿一般50-90HU不会超过94HU。 2、窗宽和窗位:窗宽指所包含的CT值的数量和范围;窗位是窗宽的中点位置。观察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病变,要采用合适的窗宽和窗位。,.,5,颅底层面主要显示的结构,1、眼眶上部。2、筛窦和蝶窦。3、部分颞叶。4、颞骨岩部,包括内听道。5、后颅窝,包括延髓、小脑半球、小脑蚓部、第四脑室、桥前池、桥小脑角池等。由于后颅窝周围骨质较
3、厚,常形成放射状伪影,影响对颅底结构的观察。,.,6,颞肌,颞肌,蝶窦,鼻中隔,眼球,下颌头,外耳道,延髓,小脑半球,乳突小房,颈内动脉,颈内静脉,枕颞内侧回,颧骨,外直肌,视神经,内直肌,.,7,颅底层面,.,8,.,9,蝶鞍层面主要显示的结构,1、前方的低密度窦腔是额窦。2、额叶的一部分。主要是额叶直回。3、蝶窦。4、蝶鞍,前床突和后床突。5、鞍背。此处是脑动脉瘤的好发位置,但CT平扫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帮助不大。,.,10,额窦,海绵窦,枕颞内侧回,桥池及基底动脉,鼓室,听神经,脑桥,小脑半球,小脑蚓部,小脑扁桃体,第四脑室,乙状窦,颞骨岩部,颞肌,视神经,.,11,额窦,大脑纵裂池,视交
4、叉,垂体,三叉神经,乙状窦,脑桥,小脑蚓部,小脑延髓池,小脑髓质,第四脑室,外侧裂,颈内动脉,额叶直回,.,12,蝶鞍层面,.,13,鞍上池层面主要显示的结构,1、前方为额叶。2、两侧为颞叶。3、中间呈五角星、或六角星形的结构是鞍上池,它的毗邻关系是:前方为额叶直回,两旁是颞叶海马沟回,后方是大脑脚,外侧为侧裂池。4、鞍上池周边是基底动脉环(威尼斯环)。5、环池。6、后方是小脑半球。小脑幕平扫显示不清,有时呈“八”、“Y”、“M”形,这主要是扫描线与窦汇的关系形成。,.,14,额窦,外侧裂,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侧脑室下角,视束,环池,乙状窦,下丘,蚓锥体,中脑导水管,脑桥,小脑幕,海马,终
5、板池,.,15,岛叶,上丘,小脑幕,中脑导水管,四叠体池,小脑半球,横窦,海马,三脑室下角,背侧丘脑,第三脑室,豆状核,内囊前肢,尾状核,.,16,鞍上池层面,.,17,.,18,基底节层面主要显示的结构,呈形,前方是尾状核, 外侧是豆状核,(苍白球常见钙化)后方是丘脑。形成 内囊前支,内囊后支及内囊 膝部。两侧基底节中间前方 是侧脑室前角,中间是中脑导 水管和第三脑室,以及胼胝体的膝部和压部。豆状核外 侧是外囊,此层面常可见松 果体钙化。以及额叶、颞叶 和部分枕叶。,.,19,苍白球,侧脑室前角,尾状核头,内囊前肢,外侧裂池与岛叶,屏状核,苍白球,侧脑室下角,内囊膝,枕颞沟,窦汇,松果体,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头颅 CT 断层 解剖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0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