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讲课件.ppt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讲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主讲:高维杰,2,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锻炼理论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世界的物质性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教学难点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3,本讲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础,是其哲学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所以,学好本讲将对以后各部分的学习产生讲积极而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本讲内容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大家在课前做好准备、课中集
2、中精神、课后多作思考和复习。*,4,第一节 唯物论与辨证法的统一,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三、唯物辨证法及其基本规律。四、联系和发展及其基本环节。,5,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那么,什么是“思维”?什么是“存在” 呢?,6,意识与物质的关系,1.意识与物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2.意识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意识能否认识物质世界?),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7,对第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论和唯心论(Idealism)两个基本流派。,凡是承认物质是第一
3、性的,是本原或者本体,而意识或者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附于物质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 着的活火,赫拉克里特,8,凡是认为意识或者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或者本体,而物质或者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是由精神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旗动!,风动!,9,(一)意识与物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史上对此的探讨与大致划分: (关于唯物主义可分为)1.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现代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0,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基本阶段。,唯物主义,培根,11,1.古代朴
4、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是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虽然它肯定了世界的自然物质性,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原则上是正确的,并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之萌芽,但也存在着缺乏系统论证、感官直观性、猜测性等缺陷。,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1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是世界本原的思想,吸取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是从自然科学基础上产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在许多细节方面更加清晰准确了。不过它同样受到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状况的限制,存在着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等严重缺陷。,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和近
5、代唯物主义的优秀传统,又克服了它们的严重缺陷,把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在现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并在社会实践观点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革命变革。,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4,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黑格尔,贝克莱,15,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精神,即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的创造者,而客观物质世界反倒是这个主观精神的产物。,“存在就是被感知”,16,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是先于物质世界、独立于物质世界之
6、外而存在的,认为客观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或本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它演化产生的,并最后归结于这种外在于物质的精神。,美就是美本身的理念,柏拉图,17,(二)意识与物质的同一性问题,即是从认识论的立场上看,我们的意识能否对现实的物质世界进行正确的认识或者反映。(用马克思主义的话来说,就是“意识能否符合客观现实”的问题。)它可以有两个答案:世界可以被认识,或者不能被认识。,18,所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意识与物质世界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可分为不可知论和可知论。,休谟,康德,黑格尔,19,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
7、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20,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一)物质的概念(二)意识是什么?(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客观规律性与意识,21,(一)物质的概念,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你认为“什么是物质”?2.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的定义.,22,1.什么是物质?,(1)古代朴素唯物论的“原子论”和“元气说”。(2)近代唯物论中的物质:广延性和原子化的实体性(或者不可再分性)。(3)恩格斯:“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即“物质”是对各种实物共性的概括。,23,2.马克思主义的“
8、物质”定义,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该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概念最经典的定义。,24,列宁“物质”定义的重要意义(p57),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何谓“唯物主义一元论”?思维或者意识是不是“物质的”?坚持了辨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从而区分了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25,马克思主义的运动与时空观(略),运动的概念: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时空观:1.时空与运动的关系.2.时空的客观性.,26,(二)意识
9、是什么?,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本质。3.意识和人工智能。,27,1.意识的起源,马克思主义之前对意识起源的解释:(宗教神学 客观唯心论 主观唯心或唯意志论等)而马克思主义认为: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即对进化论的推广):2)人的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即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28,2.意识的本质,问题: 既然意识是物质的对立面,那么什么是意识呢?(请你尝试按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那么,什么是“能动的反映”呢?,29,(1)人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的生理基础)(2)
10、人的意识是在与意识对象的联系和互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客观环境条件和认识本质)而这里的“能动的反映”也就是“主观映象”得以产生的关键所在。这与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有关。,30,3.意识和人工智能,思考与讨论1)电脑或者人工智能有可能达到乃至超越人脑或人类意识吗?2)意识只能是人的专有之物吗?3)你认为将来人与人造智能机器的关系会如何?,31,(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客观规律性与意识(略),1.世界统一于物质.(“统一场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人类的精神和社会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2.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具有普遍客观性.3.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动的反映”
11、、“主观映象”)主观能动性的四个表现4.客观规律性与意识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略,32,三、唯物辩证法及其基本规律,(一)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33,(一)什么是“唯物辩证法”?,1.“辩证法”概念的起源和发展:2.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形态:3.形而上学的历史地位及其产生的根源.4.唯物辩证法就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方法论(略).,34,1.“辩证法”概念的起源和发展,(1)最初的含义(在苏格拉底那里)是一种在讨论问题时以揭露论断中的矛盾,从而探求真理的艺术或方法;也称为“思想助产术”。,35,(2)首先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作为对立的范畴来使用的是黑格尔。“形而上学”被作为
12、否认“矛盾”、否认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思维方法;“辩证法”则与之相反。,36,(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并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形成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恩格斯: 辩证法是从事物的联系、联结、运动、产生和消逝等方面来考察的;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则是将事物看作孤立、个别、固定、一成不变的东西。列宁: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毛泽东:“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而辩证法与之相反,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和方法来看世界。(p7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三点主要表现。,37,2.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辩证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原理 第二 讲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00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