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课件.ppt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二讲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一、立足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以实践为基础:社会科学首要的基本方法,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离开实践。只有把社会的认识置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才能确立社会科学方法的可靠性基础。 社会科学研究:面向实践、概括实践、回归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活动决定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环境,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实践活动是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面向实践),社会科学研究到底从哪里出发?是从观
2、念出发,还是从实践出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 是人类首要的基本的活动, 它不仅是人们认识的基础, 而且首先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 它在实践中产生, 又为实践服务, 并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 恩格斯称作“科学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就是因为它超越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为实践定位,并对其内容和本质作了科学的阐述。所谓科学世界观的“
3、萌芽”,除了说明那还是科学世界观的初始,更意味着科学世界观以及由此产生的整个理论建构,都是从实践开始,并且始终是来源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以及关于其他一些社会科学学科如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人类学、历史学、教育学等的研究,都是以对原有的各种思想理论的变革来实现的。实现这种变革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参加变革社会的实践,用实践检验以往的历史资料,并在实践中继承发展和创造新的思想理论。,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回答实践推出的种种问题。 马克思认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4、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 就在于它是 和各个国家的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问题的不会有真正的的理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说过:“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的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社会
5、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选择研究的问题,所谓“问题”,一般地说就是指尚待 解决的课题或矛盾。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这些尚待解决的课题或矛盾的真诚承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理论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重要的动力源,重要的方法论特征。问题意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推动力量,是社会科学创新的推动力量。,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 决不是哲学家 头脑中主观
6、自生的问题, 而是客观地存在 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中的问题。理论研究归根结底是对问题的研究。密切关注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是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能否理解、把握和切中社会现实问题,这就是一个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选择重大问题、根本问题,前沿问题。要真正把握住社会现实就要请教马克思主义。,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在其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讲,马克思的思想比一切历史学优越的地方在于,马克思是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那一度中去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萨特的存在主义都没有深入到那一度中去,而只有达到了那一度,才有资格跟马克思主义对话。 要请教马克思,就要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即社
7、会现实)一度中去。,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在解答当代中国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也是在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因而, 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首先必须从当代中国的实践出发, 实事求是地面向当代中国问题。,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人民群众和理论工作者的智慧结晶。,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概括实践),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邓小平:“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
8、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提出新的理论?”,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作为实践智慧的社会科学,实践智慧是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所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指一种实践的知识或明智考虑的能力。最早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里,实践智慧指知识和德性的统一,他们说“德性就是理性”,理性即知识,所以德性就是知识,简言之,实践智慧就是一种有德性的知识或有知识的德性。,作为一种实践智慧的社会科学, 其根本 使命不只是对“社会事实”的外在说明和描述, 而是要深入人类社会关系和社会境况中, 对“明智的”“行动逻辑”进行体悟与诠释。社会科学要发挥它的真正作为智慧的作用,就必须更深
9、刻地“介入”它所立足的社会生活实践, 在历史的境遇中把握大众或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理解人们的期望和理想,在客观性地理解现实或生活境遇的基础上,批判和超越现实。,马克思主义早已阐述过实践智慧的伟大意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句便是:“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特别是他在最后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时,就已经充分表达了实践的社会科学的本质特征。,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从实际出发,不同于“
10、价值中立” ,不是丧失立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 (恩格斯),一切从实际出发,“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面向工人阶级,如果说“实践智慧是一种有关实践或 行为的明智考虑的理性能力”,那么毛泽东的实践智慧就集中体现在关于中国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社会科学 方法论 实践 基础 研究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00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