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课件.ppt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2,古老的通货膨胀问题,1.在西方经济文献中,人们通常是把通货膨胀与现代经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2. 但在中国,通货膨胀作为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却是极为古老的: “交子”、“关子”、“会子”;“中统元宝钞”、“至元通行宝钞”和“中统元宝交钞”; “大明宝钞”,3,对通货膨胀概念诠释的演变,1. 苏联对通货膨胀定义的特点是:将金属货币流通下的货币必要量作为衡量纸币是否过多的标准;单纯与弥补财政赤字挂钩;断言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2. 改革开放后以后我国学者对通货膨胀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二:一种强调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区别;另一种认为将物价上涨和
2、通货膨胀这二者分开是非常困难的,二者可以等同使用。,4,西方对通货膨胀的一般界说,在西方教科书中,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地上涨。 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为考察对象; 强调“货币价格”,即商品、服务与货币的关系; 强调“总水平”,即普遍的物价水平波动; 强调“持续上涨”,即通货膨胀并非偶然的价格跳动,而是一个过程。 此外,还有其他的种种界说,5,通货膨胀的分类,1. 按市场机制是否直接起作用区分为公开型与隐蔽型;2. 按价格水平上涨速度区分为爬行、温和及恶性;3. 按是否能够预期区分为预期与非预期;4. 按成因区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进型、供求混合推进型、结构型与
3、体制型 作为理论研究,重点在于对成因的剖析。,6,集中计划体制下的隐蔽性通货膨胀,1. 隐蔽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工资水平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未提高,但居民实际消费水准却程度不同地有所下降。2. 由于市场供求规律客观存在,在严格价格管制下,供不应求的矛盾则是以非价格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如牌价与黑市价之间的巨大价差;价格不变而质量下降;实际供货数量低于名义交易量;索取价外的报酬;直到以种种借口拒绝供货,等等。3. 隐蔽性通货膨胀在前苏联及东欧各国,在中国都存在过;战时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有表现。,7,通货膨胀的度量,1. 无论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何不同,世界各国对通货膨胀程度的度量,实际都是使用物价指数。通
4、常说通货膨胀率多大,就是指物价指数上涨多少。2. 采用的指数主要有三: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CPI 批发物价指数 WPI 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 deflator 此外,还有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指数等。,8,核心价格指数,1. 在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中,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波动最大,而这两者价格的变化往往与社会总供求对比、与货币供应量增减之间并无紧密的直接联系。2. 因此,把剔除了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之后的物价指数视为核心价格,并用这种经过处理后的指数来度量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的程度 。,9,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10,需求拉上说,1.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
5、水平上涨,可以表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2. 对物价水平产生需求拉上作用的有两方面: 实际因素,如投资需求增; 货币因素,或货币需求减少,或货币供给增加过快。,11,需求拉上说,3. 这样的分析是以总供给给定为假定前提的。 如果投资的增加引起总供给同等规模的增加,物价水平可以不动; 如果总供给不能以同等规模增加,物价水平上升较缓; 如果丝毫引不起总供给增加,需求的拉动将完全作用到物价上。,12,需求拉上说,13,成本推动说,1. 这是一种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 2. 成本推动原因有二: 一是工会力量对于提高工资的要求(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论); 二是垄断行业中
6、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垄断价格(利润推进通货膨胀论)。,14,成本推动说,3. 成本推进理论模型在于论证:不存在需求拉上的条件下也能产生物价上涨。所以,总需求给定是假设前提。 既然存在这样的前提,当物价水平上涨时,取得供求均衡的条件只能是实际产出的下降,相应的则必然是就业率的降低。因而这种条件下的均衡是非充分就业的均衡。4. 这种理论也试图用来解释“滞胀”。,15,成本推动说,16,供求混合推动说,1. 这种观点认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原因究竟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很难分清: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 2. 当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存在时,就
7、业的难题往往会引出政府的需求扩张政策,以期缓解矛盾。这样,成本推进与需求拉上并存的混合型通货膨胀就会成为经济生活的现实。,17,供求混合推动说,18,中国改革以来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若干观点,1. 改革开放后,物价持续上涨的事实推动了对中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探讨。2. 提出了一些较有特色的假说:中国的需求拉上说;中国的成本推动为主说;结构说;体制说;摩擦说;混合类型说,等等。,19,中国改革以来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若干观点,3. 种种假说的共同点,是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注意到体制这个大背景的变化对物价持续上涨的影响和作用。4.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剖析,其意义主要不在于给出具体论断,而在
8、于开拓进一步探讨中国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复杂形成机理之路。,20,第三节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21,强制储蓄效应,1.这里的储蓄是指用于投资的货币积累。在通常情况下,政府的储蓄是用税收的办法筹集并用于投资,那么,这部分储蓄是来自家庭和企业部门的储蓄,从而全社会的储蓄总量不变。2. 如若政府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造成直接或间接增发货币,这就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储蓄总量,结果将是物价上涨。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强制储蓄的部分。,22,强制储蓄效应,3. 上面的分析是基于这样的假定,即
9、经济已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因此,用扩张货币的政策来强制储蓄会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如果尚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产要素闲置,这时政府扩张有效需求,虽然也是一种强制储蓄,则不会引发物价上涨。,23,收入分配效应,1. 在通货膨胀下,由于货币贬值,名义货币收入的增加往往并不意味着实际收入的等量增加,有时甚而是实际收入不变乃至下降。2. 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不相同,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人收入水平会下降,有人收入水平会提高。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24,收入分配效应,3. 依靠工资或薪金过活的,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时期,工资收入只有每隔一段时间才会调整; 货币工资的
10、增长相对于物价上涨的滞后时间越长,遭受通货膨胀损失相应地也就越大。,25,资产结构调整效应,1.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也称财富分配效应。2. 一个家庭的财富或资产由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构成。许多家庭同时还有负债,如消费信用。因此,家庭的财产净值是它的资产价值与债务价值之差。,26,资产结构调整效应,3. 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实物资产的货币值大体随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而或高一些或低一些的升降。 金融资产中的股票,它的行市是可变的,但绝非通货膨胀中稳妥的保值资产形式。 至于货币债权债务的各种资产,物价上涨,实际的货币额减少;反之,实际的货币额增多。 正是由于以上情况,每个家庭的财产净值,在通货膨胀之下,往往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课件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98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