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纵断面设计课件.ppt
《道路纵断面设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纵断面设计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 道路纵断面设计,3.1 概述,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开,然后再展开即为路线纵断面,3.1 概述,1 地面线 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地面的起伏与变化情况。2 设计线 它是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美学等诸因素之后,人为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的起伏变化情况。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3.1 概述,(1)直线(均匀坡度线) 直线有上坡和下坡之分,是用高差和水平长度表示的。(2)竖曲线 在直线的坡度转折处为平顺过渡要设置竖曲线,按坡度转折形式不同,竖曲线有凹有凸,其大小用半径和水平长度(曲线长度)表示。,3.1 概述,地面标高:中线上各
2、桩点的高程连线,反映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设计标高:所设计道路的标高,反映道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路基高度:纵断面上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之高差。,3.1 概述,路基设计标高的规定: 公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宜采用路基边缘标高。 城市道路:行车道中线路面标高或中央分隔带中线标高.,3.2 道路纵断面设计纵坡及坡长设计,一.坡度设计,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 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 (2).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3).纵坡设计应对沿线的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排水等方面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妥善处理.,一.
3、坡度设计,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4).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减少借方和废方,以降低工程造价和节省用地。(5).平原微丘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浅,池塘、湖泊分布较广,纵坡除应满足最小坡度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以保证路基稳定。(6).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隧道两端引线等,纵坡应小些,避免产生突变。路线交叉处前后的纵坡也平缓一些。 (7).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一.坡度设计,2、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指在纵断面设计中,各级道路容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它是路线设计中一项重要的控制指标。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它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用质量的好坏、行车
4、的安全、运输的成本和工程造价。,各级道路允许的最大纵坡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工程、运营、经济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合理确定的。,一.坡度设计,2、最大纵坡,一.坡度设计,3、最小纵坡,在挖方路段、低填方路段和横向排水不畅通的路段,为保证排水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 0.5%为宜。当必须设计平坡或纵坡小于0.3%时,边沟应单独作排水设计。在弯道路段,为使行车道外侧边缘不出现反坡,设计最小纵坡不宜小于超高允许渐变率。干旱少雨地区最小纵坡不受限制。,一.坡度设计,4、高原纵坡折减,规范规定:位于海拔30
5、00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应按下表的规定予以折减。折减后若小于4%,则仍采用4%。,高原纵坡折减值,一.坡度设计,5、合成坡度,合成坡度是指在有超高的路段上,由路线纵坡和超高横坡所构成的坡度。,一.坡度设计,5、合成坡度,式中: ih 合成坡度(%) ic 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 iz路线设计纵坡度(%),一.坡度设计,5、合成坡度,(1)、最大允许合成坡度值,(2)、最小合成坡度: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超高过渡变化处,合成坡度不应设计为0。当合成坡度小于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以保 证路面排水畅通。,一、坡度设计,6、平均坡度,在公路设计中,平均纵坡是指一定路线
6、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平均纵坡是衡量路线线性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坡度设计,6、平均坡度,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 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 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且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二.坡长设计最小坡长和最大坡长,1、最短坡长的限制,最短坡长的限制主要是从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要求考虑的 如果长度过短,使变坡点增多,汽车行驶在连续起伏的路段会产生增重与减重的频繁变化,导致乘客感到极不舒适,车速越高越感突出。,最短坡长是指纵断面上两个变坡
7、点之间的最小长度。,二.坡长设计最小坡长和最大坡长,1、最短坡长的限制,当坡度差较大时,还容易造成视线的中断、视距不良,从而影响行车的平顺性和安全性。 坡长太短,不能满足设置最短竖曲线这一几何条件的要求。 考虑上述因素,应对最小坡长加以限制。,二.坡长设计,1、最短坡长的限制,公路最小坡长,二.坡长设计,2、最大坡长的限制,道路纵坡的大小及其坡长对汽车正常行驶影响很大。纵坡越陡、坡长越长,对汽车影响也越大。主要表现在:上坡时使汽车行驶速度显著下降,需换较低排挡以克服坡度阻力,同时,坡长太长,易是水箱“开锅”,导致汽车爬坡无力,甚至熄火;下坡时制动次数频繁,易使制动器发热而失效,甚至造成车祸。因
8、此,为保证行车的正常与安全,应对陡坡的坡长加以限制。,二.坡长设计,2、最大坡长的限制,二.坡长设计,2、最大坡长的限制,三.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的长度超过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坡路段,用以恢复汽车上陡坡时已降低的车速。同时,从下坡安全考虑,缓坡也是需要的。根据实际观测,标准规定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不小于最短坡长。,三.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具体位置应结合纵向地形的起伏情况,尽量减少填挖方工程数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缓和坡段宜设置在平面的直线或较大半径的平曲线上,以便充分发挥缓和坡段的作用,提高道路的使用质量。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将缓和坡段
9、设于半径比较小的平曲线上,但应适当增加缓和坡段的长度。,一. 定义,3.2 道路纵断面设计竖曲线设计,竖曲线:纵断面设计线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的线型 。,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在使用范围二者几乎没有差别,在我国道路设计上:竖曲线一般采用圆曲线。,一. 定义,3.2 道路纵断面设计竖曲线设计,设变坡点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1和i2,它们的代数差用a表示,称为坡度差,也称为坡度角,即 ai2i1,一. 定义,3.2 道路纵断面设计竖曲线设计,0 凸形竖曲线 a= i2- i1 0 凹形竖曲线,上坡为正,下坡为负。,二. 竖曲线设计限制因素,3.2 道路纵断面
10、设计竖曲线设计,1、控制离心加速度,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时,其离心加速度为 (m/s2),离心力在凹形竖曲线上是超重;在凸形竖曲线是失重。离心加速度a=0.50.7 m/s2较为合适。,二. 竖曲线设计限制因素,3.2 道路纵断面设计竖曲线设计,1、控制离心加速度,但考虑到视觉平顺等的要求,我国标准规定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可按下式计算,相当于a=0.278 m/s2,即,或,二. 竖曲线设计限制因素,3.2 道路纵断面设计竖曲线设计,2、时间行程不过短,限制汽车在竖曲线上的行驶时间不过短。最短应满足3S的行程,即:,或,二. 竖曲线设计限制因素,3.2 道路纵断面设计竖曲线设计,3、满足视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 纵断面 设计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98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