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 CH8编码课件.ppt
《通信原理 CH8编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 CH8编码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信原理,第八章 差错控制编码,2/45,差错控制编码,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指标是有效性和可靠性提高可靠性的措施 针对加性干扰调制解调方式、增大发射功率、加强天线方向性、提高接收机灵敏度等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信道编码用适合信道传输的码进行传输,或对源码进行重编码,使不带规律性(或规律性不强)的数字信号变成带上规律性(或加强规律性)的数字信号信道译码器则利用这些规律性来鉴别是否发生错误,或进而纠错信道编码与信道的统计特性有关,在信息序列中加入监督码元,3/45,差错控制编码,信道根据加性干扰引起错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随机信道信道中错码是随机的, 且统计独立;(如高斯白噪声引起错
2、码)突发信道信道中错码成串集中出现;(如脉冲干扰引起错码)混合信道信道中同时存在随机错误和突发错码,且都不能忽略不计,常用的差错控制技术,检错重发,前向纠错,反馈校验法,不同类型的信道应该采用不同的差错控制技术,(典型为ARQ),检错删除,4/45,本章的主要内容,8.1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8.2 常用的简单编码8.3 线性分组码8.4 循环码8.5 卷积码,5/45,本章的主要内容,8.1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8.2 常用的简单编码8.3 线性分组码8.4 循环码8.5 卷积码,6/45,8.1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许用码组中,只要错一位(不管哪位错),就是禁用码组,故这种编码能发现任何一位出
3、错,但不能发现的二位出错,二位出错后又产生许用码。,其中的任一码组在传输中若发生一个或多个错码,就会变成另一信息码,接收端无法发现错误。,这样的码组也不能纠正错误,因为“晴”“雨”“阴”错一位,都可能变成“100”,若把8种组合(3位编码)中,只取2种为许用码,其它6种为禁用码,则可纠错,例:收到禁用码组“100”时,如认为只有一位错,则可判断此错码发生在第1位,从而纠正为“000”(晴),因为“111”(雨)发生任何一个错误都不会变成“100”。,信息位,监督位,这种将信息码分组,为每组信码附加若干监督码的编码集合,称为分组码。,信息位,监督位,7/45,8.1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几个重要
4、的参数,分组码一般用符号 (n,k) 表示,k是每个码组二进制信息码元的数目,n是编码组的总位数,又称为码组长度(码长)。n-k=r为每码组中的监督码元数目,称监督位数目。,码重:在分组码中, “1”的数目称为码组的重量,简称码重。,例如,码组(1 1 0 1 0),码长 n =5,码重为3。,码距:把两个码组对应位不同的数目称为这两个码组的距离,简称码距,又称汉明( Hamming )距离。,例如,码组(1 1 0 0 0)与(1 0 0 1 1)的距离为 3。,最小码距:码组集合中,全体码组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称为最小码距(d0)。,8/45,圆上离 B 距离最近的码组是A 。,8.1 纠错
5、编码的基本原理,分组码的检错、纠错能力与最小码距的关系,分组码能检测 e 个错码,所要求的最小码距 d0 ?,设有两个许用码A、B,它们的码距为d0。,若 A 发生 e 个错误,则得到的码组与A的距离为e,即该码组落在以A为圆心,半径为 e 的圆上。,若要译码器不将A 错判成B,必须有:,为检测 e 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d0 应不小于 e+1,9/45,8.1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分组码能纠正 t 个错码,所要求最小码距 d0 ?,设有两个许用码A、B,它们的码距为d0。,若 A 发生 t 个错误,则得到的码组与A的距离为t,即该码组落在以A为圆心,半径为 t 的圆上。,这时,离 B 距离最
6、近的码组是A 。,根据最大似然的译码准则,要想使译码器将A正确译成A,必须A 离A比离B近。,为纠正 t 个错码,要求最小码距 d0 应不小于 2t+1,分组码的检错、纠错能力与最小码距的关系,10/45,8.1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分组码能纠正 t 个错码,同时检 e 个错码,所要求的最小码距 d0?,设有两个许用码A、B,它们的码距为d0。,若 A 发生 e 个错误,则得到码组落在以A为圆心,半径为 e 的圆上。这时,离 B 距离最近的码组是A 。,A离B的距离必须至少为t+1,否则, A将进入B的纠错能力范围内,而被错纠为B。,为纠正 t 个错码,同时检测 e 个错码,最小码距 d0 应
7、不小于 e+t+1,分组码的检错、纠错能力与最小码距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要求对于出现较频繁但错码数很少的码组,按前向纠错方式工作,以节省反馈重发的时间。同时又希望对一些错码数较多的码组,在超过该码的纠错能力后,能检测出来,再按检错重发方式工作。这种工作方式称为纠检结合。,11/45,8.1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结论:分组码纠错、检错能力决定于最小码距d0,检错能力:,纠错能力:,能检一位错码,能检 2 位错码,能纠 1 位错码,12/45,8.1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纠错编码的效用,设随机信道中发送“0”、“1”时的错误概率均为 p (p1),则在码长为 n 的码组中有r 位发生错码的概率为
8、:,可见,采用纠错编码,即使仅能纠正(或检测)码组中 12 个错误,也可以使误码率下降几个数量级。,13/45,本章的主要内容,8.1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8.2 常用的简单编码8.3 线性分组码8.4 循环码8.5 卷积码,14/45,8.2 常用的简单编码,奇偶校验码,奇偶校验码分为奇校验码、偶校验码两种编码规则 无论信息位有多少,只有一位监督位,且对an-1 an-2 a1 a0的码组,有如下监督关系:,如:对信息码组 11001 进行偶校验编码,校验位,信息位,检错能力能检测奇数位错误。,1,15/45,8.2 常用的简单编码,二维奇偶校验码,行监督位,列监督位,检纠错能力能检测奇数位错
9、误及部分偶数位错误(如:4位错码构成矩形不能检测)当码组中仅在一行有奇数个错误时,能够确定错码的位置,从而实现纠错适于检测突发错误,又称方阵码,将奇偶校验码按行组成矩阵,然后在列方向增加第二维奇偶校验位。,16/45,8.2 常用的简单编码,恒比码,每个码组均含有相同数目的“1”和“0”。由于“1”的数目与“0”的数目之比保持恒定,所以称为恒比码。,例如,我国电传机传输阿拉伯数字时,用5位代码表示,每个码组的长度为5,其中恒有3个“1”,称为 “5中取3” 恒比码。,主要优点 简单,适于用来传输电传机或其它键盘设备产生的字母和符号。,检错能力 能检测所有奇数个错误和部分偶数个错误(除去“0”、
10、“1”对换外的偶数个错误都可检测)。,17/45,8.2 常用的简单编码,正反码,正反码的监督位与信息位数目相同。监督码元与信息码元相同或相反,由信息码中“1”的个数决定。,正反码是一种简单的能纠错的编码,长度为10的正反码具有纠正1位错码的能力,并能检测全部两位以下的错码和大部分两位以上的错码。,电报通信中的正反码,信息位段有奇数个1 1 1 0 0 1 1 1 0 0 1 (监督位与信息位重复),信息位段有偶数个1 1 0 0 0 1 0 1 1 1 0 (监督位是信息位反码),18/45,本章的主要内容,8.1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8.2 常用的简单编码8.3 线性分组码8.4 循环码8.
11、5 卷积码,19/45,8.3 线性分组码,基本概念,代数码和线性分组码建立在代数关系基础上的编码称代数码 可用线性方程组(代数关系)表述码的规律性的分组码称为线性分组码,编码与监督偶校验码在接收端实际上计算代数关系式 S = an-1an-2a0如果监督位增加到二位,就能增加一个类似于偶校验码的新的监督式两个监督式的两个校正子有4种可能的组合:00, 01, 10, 11。若用1种组合表示无错,其余3种组合就可以用来表示一位错码的3种不同位置。同理,r个监督式能指示一位错码的2r-1个可能位置。对于线性分组码(n,k),监督位数r=n-k,如果希望用r个监督关系式指示一位错码的n种可能的位置
12、,则要求,监督关系式,校正子,只能发现错误,不能指示错误位置,汉明码的诞生,20/45,8.3.1 汉明码,基本概念,线性分组码(n,k),监督位r=n-k,若满足n=2r-1,则称其为汉明码汉明码是能够纠正一位错码且编码效率最高的一种线性分组码。监督关系式的构造以(n,k)=(7,4)的汉明码(r=3)为例,现规定3个校正子的组合,监督位的取值应使: S1S2S3=000,所以监督关系式为,用码率R衡量,Rk/n,21/45,8.3.1 汉明码,编码原理,给定信息位后,根据监督关系可以算出监督位。,接收端收到码组后,先计算出校正子S1S2S3,再按规定判断有无错码或错码位置,最后纠正错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信原理 CH8编码课件 通信 原理 CH8 编码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98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