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与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第三次课2017课件.ppt
《进食障碍与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第三次课2017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食障碍与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第三次课2017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三:进食与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刘少鹏,学习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1.掌握:神经性畏食神经性贪食,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和护理2.熟悉:进食障碍和睡眠障碍的治疗原则3.了解:进食障碍和睡眠障碍的病因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进食障碍和睡眠障碍的特点,判断其所属类型;并能给予患者正确的护理指导。,03:15:16,进食障碍的护理,进食障碍:是与心理障碍有关,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并伴有体重明显改变和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精神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病因及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与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有关。,03:15:16,03:15:16,一、神经性厌食,
2、03:15:16,(一)概 念,神经性厌食:指患者有意严格限制进食,致使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或造成营养不良,此时患者仍然恐惧发胖或拒绝正常进食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障碍,如月经紊乱及躯体功能紊乱严重的甚至可出现恶病质状态、机体衰竭从而危及生命,03:15:16,(二)病因有发病机制,西方国家多见。好发于青春期女性,30多岁后发病者少见,围绝经期女性偶可罹及。经济水平高的人群患病率高,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国外报道1218岁女性患病率0.5l,我国尚缺乏流行学资料。,03:15:16,(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患者的同胞中同病率610,高于普通人群
3、。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55,明显高于双卵双生子5的同病率。 另有研究认为神经性厌食可能存神经内分泌在功能异常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2、瘦素(leptin)等神经肽及其受体在特殊脑环路的作用与控制摄取食物有关瘦素功能: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 抑制脂肪合成、抑制胰岛素的分泌。,03:15:16,(二)病因与发病机制,3、该症患者性格多具有自卑、拘谨、刻板、强迫的特点完美主义倾向,过度关注体形和体重,并以此来判断自我价值。有人认为厌食是青少年对情绪问题的回避及儿童期退行的表现。,03:15:16,(二)病因与发病机制,慢性精神刺激成情绪抑郁等均可使食欲降低,部分可发展成本症。工作学习过度紧
4、张新环境适应不良交友或家庭方面的挫折和打击造发病率上升与追求苗条的审美文化也有关。,03:15:16,(三)厌食的表现,1、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和对体型、体重的过度关注。l3的患者病前有轻度肥胖多数患者有严格的体重控制标准,且明显低于正常值。,(三)厌食的表现,2、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体重-患者大多严格控制包含-采取超负荷运动来避免体重增加。-部分患者采取催吐、服用泻药、减肥药等方式减轻体重。,03:15:16,03:15:16,(三)厌食的表现,3、生理功能改变消瘦、憔悴、皮肤干燥、苍白、毛发脱落,皮下脂肪减少。有的存在心动过缓、头昏、低血压、体温过低等。严重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女性闭经、男性性欲减退
5、或阳痿。如果发生在青春期前,可出现发育缓慢如体格矮小、乳房发育不良等。可因低蛋白血症出现皮肤水肿或因进食减少出现低血糖反应。有的因衰竭感染可致死亡,在住院的本症患者中死亡率约10。,03:15:16,(三)厌食的表现,4、精神障碍早期:多数感觉良好,行动活泼敏捷好动,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但随着饥饿的发展,精神表现渐发生变化失眠,以至整夜不眠常有抑郁、焦虑、恐惧,强迫表现为情绪低落、不稳,严重者可出现自杀行为多数患者存在体像障碍,即使十分消瘦仍认为自己过胖。患者往往不认为有病治疗的合作程度较差,常因闭经等躯体症状而就诊,03:15:16,(四)诊 断,1、生理方面进食量明显低于常人节食导致明显的体
6、重减轻,体重减轻的程度超过正常平均体重值的15或更低,或Quetelet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小于175kgm 2 ,或在青春期不能达到预期的躯体增长标准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2、心理及行为方面往往存在异乎寻常的害怕发胖的超价观念 故意造成体重减轻。常常通过自我催吐、排便、过度运动,服用厌食剂和利尿剂,回避自认为导致发胖的食物 常有下丘恼垂体-性腺轴的广泛的内分泌紊乱,03:15:16,(五)治疗,当病人体重极低或体重迅速下降以至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恶病质或有严重的自伤、自杀行为时,必须强行治疗,以免发生意外。治疗原则:支持治疗,药物,心理治疗。,03:15:16,1、恢复体重,原则:保证患者的
7、正常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促进食欲,逐渐恢复体重。可采用以下治疗:躯体支持治疗:供给高热量饮食,对于拒食者给予静脉输液或高静脉营养治疗;补足多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促进食欲:餐前肌注胰岛素可促进食欲,但要防止低血糖反应。,03:15:16,2、精神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锂盐、抗癫痫药、抗焦虑药物均可试用,常用的有舒必利200400mgd,对单纯厌食者效果较好;米帕明50200mgd阿米替林150mgd。对伴贪食诱吐者效果较好。,03:15:16,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纠正认知歪曲和其他相关因素如体像障碍、自卑、家庭问题等。认知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体像障碍,进行认知行为纠正。
8、行为治疗:主要采取阳性强化法的治疗原理,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达到目标体重便子以奖励和鼓励。家庭治疗:针对起病有关的家庭因素,进行系统的家庭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减少复发。要使患者重新产生进食的欲望。,03:15:16,二、神经性贪食,03:15:16,(一)概念和流行病学,神经性贪食:是指反复发作的不可控制的、冲动性的暴食,继之采用自我诱吐、导泻、利尿、禁食或过度运动来抵消体重增加为特征的一组进食障碍。女性患病率为l3。男性患病率约为女性的110,平均起病年龄1820岁。,03:15:16,(二)临床表现,1、频繁的不可控制的暴食是本症的主要特征暴食常在不愉快的心情下发生,发作时食欲大增,吃得又
9、快又多,甚至一次吃进常人食量的数倍,吃到难受为止。,03:15:16,23,(二)临床表现,2、避免体重增加的清除行为因恐惧暴食会带来的体重增加,患者常采取多种手段增加排泄,减少吸收或过度运动。如食后呕吐、导泻,服利尿剂、减肥药,减少食量或禁食。,03:15:16,(二)临床表现,3、精神障碍:贪者情绪障碍比畏食者更加严重暴食前:有抑郁情绪或强烈的进食欲望所带来的内心紧张 。暴食后:出现羞愧、自责、担忧有的为此而产生自杀观念和行为。发作频率不等,多数为一周内发作数次。发作间期食欲多数正常,仅少数食欲下降。多数患者能控制体重,体重正常或略增加,不足14的患者体重下降。贪食患者多有自伤、自杀等冲动
10、,03:15:16,(三)诊 断,存在反复发作的暴食(至少在3个月之内每周有两次);每次都在短时间内摄人大量的食物。持续存在进食的先占观念,对进食有强烈的欲望或冲动感。,病人试图以自我引吐。导泻,间歇禁食,使用药物如食欲抑制剂、甲状腺素制剂或利尿药等手段以消除暴食引起肥胖存在认为自己太胖的自我知觉,对肥胖有强烈的恐惧。,03:15:16,(四)治疗,治疗的目标在于营养状况的恢复和正常进食行为的重建,打破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躯体和心理后遗影响,以及所形成的持续进食障碍行为模式的恶性循环。治疗方案包括营养状况的恢复、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几个方面。,03:15:16,精神药物与心理治疗,1、抗抑郁药治疗
11、贪食症有一定疗效。阿米替林、氟西汀能减少贪食症状,改善焦虑及抑郁心境。其他SSRl类也有一定疗效。2、心理治疗的方法: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改变患者过分关注自己的体形及过分怕胖的极端化想法,对进食规则和体像障碍有正确认识行为疗法:常采用系统脱敏、暴露、阳性强化疗法等,使其每餐食量按预定计划得以控制。,03:15:16,三、神经性呕吐,03:15:16,(一)概念,神经性呕吐:指一组反复发作于进食后的呕吐,体重减轻不明显,无害怕发胖和减轻体重的想法,无导致呕吐的神经躯体疾病。本病作为唯一诊断者较少。缺乏患病率的报道。,03:15:16,(二)病因与发病机制,神经性呕吐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通常在紧
12、张或不快的情绪下发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为基础。患者个性多具有自我小心、易受暗示、易感情用事、好夸张做作等癔症样特点。,03:15:16,(三)临床表现,一般发生在进食后呕吐,无明显恶心及其他不适,以后在类似情况下反复发作。呕吐患者否认自己有怕胖的心理和要求减轻体重的愿望,对自身的健康很关心,常常在呕吐后进食,甚至边吐边吃,患者体重无显著减轻,体重常保持在正常体重的80以上。无内分泌紊乱等现象。,03:15:16,(四)诊 断,反复发生进食后呕吐,呕吐物为刚吃进的食物体重减轻不显著,保持在正常体重的80以上;无怕胖的心理和减轻体重的愿望无导致呕吐的神经和躯体疾病,03:15:16,(五)治疗,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进食 障碍 睡眠 患者 护理 第三次 2017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97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