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整体讲解(上课用)课件.ppt
《边塞诗整体讲解(上课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诗整体讲解(上课用)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军旅,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边塞诗,所谓“边塞诗”是以反映边界战争和征战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从南朝开始逐渐为世人所瞩目,到了盛唐,由于边塞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科举考试而进身容易得多,再加上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氛围,奇情壮彩的边塞征战诗便大大发展起来,成为诗歌大国的一朵奇葩。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盛唐边塞
2、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王维少年行四首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深知不能到边庭受苦,但是为了保卫国家而牺牲,即使只剩下一堆白骨,也带着侠气,发着香味,为国献身,必然流芳千苦。写不能搞边塞从军之苦,突出为国献身的崇高愿望和牺牲精神。),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意点:不同时代的边塞诗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同一时代的边塞诗也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中晚唐国势衰微,虽然诗
3、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卢纶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吹遍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范仲淹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
4、,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关于边塞诗,塞上听吹笛,高适,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后客居梁、宋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高适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待集。,走近作者
5、,(1)这这首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展开画面。,参考答案:描写了一幅和平宁谧、明朗开阔的画面。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晚,戍楼间响起了声声羌笛。,本诗后两句将梅花落拆用有何妙处?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是动人。将梅花落拆用,使全诗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诗人运用了通感、想象的手法,写声成象,这虚景又恰与前两
6、句明朗开阔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结合、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yi境。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有盛唐气象。,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约715770)江陵人,与 同是唐代 派的代表诗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 。有 (作品集)。曾两次入塞,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边塞诗,岑嘉州,岑嘉州集,高适,解题,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在唐代轮台以西的著名水道玛纳斯河,此河一到冬天就干涸,所以诗中有“一川碎石”之语。“奉”表敬称。“行”,古诗的一种行裁。
7、“出师西征”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感情基调。,背景简介,此诗是诗人在任长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青出兵西征,于是就写下了此诗为其送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概括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首先写出征的自然环境。,接着写出师的原因。,最后写诗人预祝封将军出师告捷。,整体感知:,然后写将士们半夜行军的情况。,由诗歌标题“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可知,这是将士出征前的壮行之诗,敌我尚未交战,但在诗歌结尾,诗人已料想封大夫此次出征定当旗开得胜。诗人对战争结果的预测是盲目乐观还是有凭有据?,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分析“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征讨来犯之敌,进行的是正义之战,匈奴进犯的底
8、气何在?,A.天时秋天,战马草料充足,B.地利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分析“君不见”至“随风满地石乱走”,前六句描绘了怎样的自然环境?使用了哪些手法?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沙尘暴,诗人描绘了一幅飞沙走石的绝域风沙图。白天,走马川、雪海边,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夜晚,轮台九月,狂风怒吼,走马川满川都是斗大的碎石,狂风吹得碎石满地乱滚。天地之间只剩下漫天黄沙、满地碎石和无所不在的狂风,苍茫险恶。诗人运用夸张、比喻、视听结合的手法极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出大军压境,激烈战斗即将展开时的紧张气氛,以景衬情,反衬唐军将士豪迈顽强、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分析“将
9、军金甲夜不脱”至“幕中草檄砚水凝”。,以上几句写出征行军的情况,1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表现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请结合此部分诗文加以分析。,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
10、行细致的刻画,以此细节,侧面烘托出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侧面烘托出天气的严寒,表现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必然无人能敌。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小结:通过这六句诗的描写,我们不难想象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 他们于恶劣的环境中半夜行军,不畏艰险,威武雄壮,将领身先士卒,部队纪律严明,这样的军队定能所向披靡,令敌人闻风丧胆。,军队勇猛顽强,一、边塞诗特征(1)从内容看特征-边塞风光之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11、等。(2)从风格看特征雄壮、豪迈、奇丽、苍凉、壮阔。(3)边塞诗常用手法写景:比喻、夸张、视听结合、渲染、侧面烘托;抒情:用典、反衬、借古讽今、直抒胸臆、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触景生情等。,二、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 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及人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 、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单于;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三、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一)
12、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或恶劣苦寒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白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征人怨柳中庸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
13、仲淹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园李贺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 白,(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 松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 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 适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 甫,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
14、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 穷兵黩武 家乡 思乡念亲 将士 艰苦的边塞生活、 报国豪情 友人 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四、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边塞诗 整体 讲解 上课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96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