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创建指南.docx
《某县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创建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创建指南.docx(1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沭县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创 建 指 南目 录第一章 政策篇第一节 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高效品牌农业的意见1第二节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建设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高效品牌农业的实施方案 13第二章 管理篇第一节 山东省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 22第二节 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31第三节 临沂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 34第四节 临沭县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 38第三章:技术篇第一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 411、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412、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及因素463、种植业质量安全
2、控制技术指南48第二节 生物质农业技术 621、作物秸秆还田技术622、秸秆反应堆技术67第三节 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751、山东新型日光温室的标准与建造752、日光温室无公害番茄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783、日光温室无公害黄瓜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824、日光温室无公害辣椒(甜椒)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875、大棚西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91第四节 临沂市主推蔬菜栽培管理技术 951、蔬菜泥炭营养块育苗技术952、滴灌管分节插接式滴灌系统应用技术963、内涂覆流滴消雾型功能膜应用技术974、频振式杀虫灯应用技术975、诱虫黄(蓝)板应用技术986、防虫网应用技术987、EM发酵堆肥应用技术99
3、8、番茄丰产剂应用技术 1009、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0110、有机蔬菜基地建设与生产技术10311、出口洋葱标准化栽培与脱水加工技术规程10612、出口胡萝卜标准化栽培与脱水加工技术规程11113、出口牛蒡标准化栽培与保鲜加工技术规程11614、无公害大蒜生产技术规程12115、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12416、有机韭菜生产技术规程127第五节 临沂市主推果茶栽培管理技术1301、果园贮水节水灌溉技术 1302、高密度桃园圆柱形整形修剪技术 1323、葡萄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344、果树设施栽培新技术 137 5、果园蚯蚓和EM应用技术规程 1386、优质茶叶生产技术 1397
4、、茶园越冬防护技术 140第六节 中草药和食用菌生产技术1421、金银花栽培管理技术 1442、平菇栽培管理技术 1453、香菇栽培管理技术 1504、杏鲍菇栽培管理技术 160第一章 政 策 篇中共临沂市委 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高效品牌农业的意见加快建设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高效品牌农业,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民生、保障民生的需要;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变数量优势为质量优势,再创农业发展新优势的需要;是顺应全球性“绿色浪潮”,把握
5、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和主动权的项重大战略举措。为此,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和我市实际,在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推行出口农产品区域化管理的意见(临政发200834号)、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推进出口农产品区域化管理的发展规划(临政发2008 46号)等文件的基础上,就加快建设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高效品牌农业问题,进一步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建设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高效品牌农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一)明确总体思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
6、“沂蒙优质农产品”为总体品牌形象,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环境、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产业特色化、产品品牌化,全面带动和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及运行质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高效型转变。(二)做大做强基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持基地建设与培育区域化优势产业相结合、与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相结合、与农业基础 设施和各类开发项目建设相结合,围绕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主导产品、优势产品,完善布局规划,配套推进相关工作,全面推进优质农
7、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做大做强做实以郯城、苍山、河东、沂水等为代表的优质专用小麦、玉米、稻米等商品粮生产和加工基地,以莒南、沂水、临沭、费县等为代表的优质花生生产和加工基地,以苍山、河东、沂南等为代表的优质蔬菜生产和加工基地,以蒙阴、沂水、平邑、费县、莒南、兰山等为代表的名优特色果茶、木本粮油生产和加工基地,以沂水、费县、沂南、蒙阴、平邑、临沭等为代表的优质烤烟生产基地,以平邑、郯城、蒙阴、费县等为代表的金银花、银杏、桔梗、丹参、黄芩等大宗中药材生产和加工基地,以临沭、郯城、莒南、河东等为代表的草柳编生产和加工基地,以罗庄、兰山、河东、郯城、费县、沂水等为代表的名优花卉生产基地,以沂水、莒南、沂南
8、、平邑、费县、蒙阴、兰山、河东等为代表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以郯城、沂水、蒙阴、费县等为代表的名优特色渔业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争取到2012年,全市新增市级以上名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50万亩,累计达到500万亩以上,全市50以上的农产品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其中新增“三品”认证基地面积60万亩,累计达到260万亩;市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场)500个,全市优质肉蛋奶产量达到70万吨,占比达到70以上;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50个、27万亩,产量10万吨;经济林标准化生产基地185个、290万亩。全市建成“一乡一业”生产专业乡镇5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000个。适应农产品出口的有
9、关规定,扩大备案农产品基地规模。2012年前,河东、临沭、苍山、吕南等四县区要通过省政府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三)着力打造品牌统筹把握好培育创新与整合提升的关系,结合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多方式、多渠道推进优质农产品品牌创建,大幅度增加品牌数量,提升品牌质量,加快推进由农业 大市向农业品牌大市的转变。到2012年,争取全市新创建 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品牌150个,累计达到450个,其中每个县区要新创出10个以上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 优质农产品品牌;新注册商标500个,累计达到2900个;新认证“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150个,累计达到500个以上。立足各
10、自特色优势,创建一批全 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县。二、搞好土地流转,促进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向规模化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搭建服务平台,畅通流转渠道。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三个不得”的前提下,鼓励农户依法采取徒垡、出塑、互换、转让、股登金终等多种方式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导土地优先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流转,优先向优质农产品基地流转,加快扩大优质农产品基地规模。(1)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将符合法律规,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全部发放到户。按照中央“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年内完成费县、蒙阴两个试点县的林权改
11、革,2010年底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明确经营主体的任务。有条件的县区要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所,促进农村要素市场资本化。(2)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以县区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乡镇级土地流转服务大厅(或服务窗口)及村级服务点建设为重点,今年县区一级全部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和信息平台,50的乡镇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大厅,2010年底前全面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一体、规范运转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3)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以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为载体,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依法建立规范化的流转管理制度和规程,规范流转关系和利益关系,对信息登记
12、发布、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档案管理等实行规范操作。建立纠纷调解机制,妥善解决土地承包和流转中的矛盾纠纷。积极协助龙头企业等流转主体做好流转“插花田”的调整置换工作,促进优质农产品基地连片种植。(4)统筹促进土地流转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正确处理好土地流转过程中国家粮食安全、土地承包户权益及经营者收益三方面的关系,高度关注和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多方式多渠道为失地农民开辟就业渠道,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流转土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在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型农业经营公司、农产品生
13、产经营大户和专业批发市场等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其在基地和品牌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做大做强龙头,加强资源整合,通过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规模优势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名牌。1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和完善企业与优质农产品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资金支持、市场开拓、组织生产、精深加工、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头服务作用,统一标准,统一服务,提高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质量档次。2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推动作用。要围绕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动
14、合作组织逐步由松散型合作向紧密型合作转变,由一般合伙制向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转变,由主要在本村、本乡镇内的联合向跨区域经营转变,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组织。要依托优势产业和优质产品组建专业协会或行业协会,逐步形成以同一产品为纽带、相互联系、上下贯通的合作组织网络体系。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管理水平的专业合作社,可积极争取冠省区划名称。要依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规范化管理,指导其制订合作章程,健全议事决策、财务管理、资产运营、利益分配等管理制度,促其有序健康发展。3充分发挥农产品专业市场的牵头服务作用。一方面要依托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和发展市场,做大做强市场;另一方面要通过大
15、力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并做大做强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和基地。对全市已有的260多处各类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要进行改造提升,加快建设市里已规划的具有电子交易功能的农产品大型现代物流批发市场,打造一批具有强大聚合力和辐射力的龙头大市场,加强与全国各地农产品交易市场的信息联网,带动优质农产品基地加快发展。4积极探索生产基地公司化经营的新路子。引导社会资本和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基地型农业生产经营公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基地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企业化管理,不断提高基地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四、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化、品牌化因地制宜培育区域优势,为发展
16、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加强规划和引导,大力培育专业村、专业乡镇、专业区域,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业一片”区域化发展,强化南部蔬菜粮油、北部林果畜牧、西部林果金银花、东部油料果茶等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银杏、杞柳、茶叶、烤烟、中药材、牧草、食用菌、苗木花卉、高效蔬菜、特色果品、木本粮油、生物环保养殖、生态渔业等高效特色农业,实现优势产业区域化、区域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品牌化、品牌产业集群化。立足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和品牌优势,盘活资本存量,整合资源要素,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培育一
17、批优质名牌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联合舰队”和“航空母舰”,带动基地培育和品牌创建,形成龙头企业与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互促互进、共同提高、集群发展的格局。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奖励和宣传,除注重营业额、利税等指标外,还要着重考查其对基地和农户的带动作用。立足县区优势,加快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沂水食品加工,莒南板栗加工、花生加工、茶叶加工,郯城银杏加工,沂南肉鸭加工,以兰山、费县为主的板材加工,以地方罐头城为主的平邑果品加工,以金锣工业园为主的兰山肉食品加工,以河东、临沭为主的脱水蔬菜加工、草柳编加工等,要加快扩大企业的群体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强化企业群体及配套关联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快
18、提升集群的规模和档次;蒙阴、苍山要依托各自的果品、蔬菜等优势,积极引导和培植果品加工、蔬菜加工等产业集群;费县要立足已有的植物油加工基础,培植和发展植物油加工产业集群。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产业集群的内涵,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积极引导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通过产程分工、相互协作、关联经营等,扩大群体规模,增强关联度,实现集群化发展。大力鼓励集群内的骨干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形成领先型企业技术创新和扩散、中小型企业积极承接和跟进的技术传递链条,推动产业集群由低端型向创新型转变,提高集群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加强业内自律,鼓励建立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培养自律诚信的集群经营氛围,形成团队合力。产业相近的
19、产业集群和集群内产品相近的企业,要积极实行差异化市场战略。要通过产品品种花色上的细分,形成各自的特色产品,减少或避免内部过度竞争。五、围绕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全面加强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以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品牌为标志,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为社员提供从生产到市场终端的全方位服务。组织农民综合运用生产、技术、购销、信用合作等手段进行优质农产品生产,打好季节差和品种差,开发“新特优”农产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优势,扩大市场、提高收益。高度重视农产品市场营销。依托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
20、组织)+基地+品牌+超市”和专卖店、专柜、贵宾配送卡等直销模式,通过品牌销售、农超对接、连锁配送、定点直销等方式,推进优质农产品直接进入大中城市、特别是大型超市等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搞好“沂蒙优质农产品”形象策划,设计规范的形象标志和形象口号,强化形象塑造和宣传。要注重并发挥好互联网的作用,注册和建立专门的“沂蒙优质农产品”网站。全方位地展示我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的优势、做法和成效。积极组织优质农产品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农博会、展销会、商贸洽谈会和网上交易等平台,扩大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的营销宣传,不断提高市场占芸率。创新完善涉农服务体制机制。结合市县乡机构改革。以农业技术推
21、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为重点,整合涉农部门服务力量,改革服务体制、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健全和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畜牧生产服务体系、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农资供应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糸、农村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效能,使其服务基地求双赢。重视培育新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农村供销社、农村信用社、邮政物流、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大载体”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兽作用,大力推进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帮助农民解决优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信息、技术、资金、加工、销售等困难,推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强化科技对基地建设
22、的支撑作用。推进科技资源整合,组建各具特色的农技服务机构,形成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科研、教育等机构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推广方式,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园、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农技110、科技入户工程、涉农信息服务平台等推广载体和手段,大力推广新品种、新肥料、节水灌溉、配方施肥、设施栽培、动物疫病防控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重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示范功能和龙头作用,做给农民看,服务农民干。鼓励农技专家、基层干部联农户包基地或直接牵头领办创办优质农产品基地,鼓励农林水类专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创业就业。六、放大“沂蒙优质农产品”品牌效应,大力发
23、展休闲观光农业把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特色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生态农业旅游项目、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旅游项目和设施农业旅游项目,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农业产业。(1)突出经济功能,建设一批现代农业高科技观光精品园。以现有的农业高科技园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花卉苗木基地、特种养殖场等为依托,改造、提升、新建一批集生产、科研、休闲、观赏、体验、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基地。(2)突出生态功能,建设一批生态休闲农业景观。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利用我市良好的生态大环境和山区多样化的小环境,发展“名特优新”种养项目,依托生态型特色农业、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质 农产品 基地 品牌 创建 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9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