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河道综合治理设计方案(DOC66页).doc
《小型河道综合治理设计方案(DOC6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河道综合治理设计方案(DOC66页).doc(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日照岚山日照岚山黄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黄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二九年一月九年一月2董 事 长:刁 锋项目负责人 :陈克森、崔振才技术负责人 :冷爱国、甄红锋报告编写人 :冷爱国、张云清主要设计人员:水利水文计算:崔振才、肖 汉建筑物设计 :冷爱国、张云清、刘昌礼、吕贵梅、张 宁经 济 评 价:陈克森、肖 汉、丁健全估 算 编 制:张云清、刘祥柱黄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i目目 录录一、综合说明一、综合说明.11.1 工程概况.11.2 工程建设缘由.11.3 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71.4 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91.5 工程建
2、设内容.121.6 工程量及投资.13二、基本概况二、基本概况.132.1 自然地理概况.132.2 地形地貌.142.3 水文气象.152.4 社会经济状况.16三、水文水利计算三、水文水利计算.193.1 设计标准.193.2 设计洪水.19四、工程地质四、工程地质.214.1 区域地质概况.214.2 河道工程地质条件.22黄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ii4.3 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22五、流域污水治理规划五、流域污水治理规划.255.1 污水处理水质标准和环境目标.255.2 污水处理规划.25六、工程总体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六、工程总体布置和主要建筑物.266.1 工程布置原则.2
3、66.2 工程总体布置.276.3 护坡布置.276.4 漫水桥设计.286.5 挡水堰设计.296.6 平板桥设计.306.7 河道清淤.31七、施工组织设计七、施工组织设计.347.1 施工条件.347.2 施工方法.347.3 施工进度.35八、水土保持方案八、水土保持方案.368.1 方案编制总则.368.2 水土流失预测.378.3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378.4 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方案.37黄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iii九、环境影响评价九、环境影响评价.419.1 环境现状.419.2 社会影响评价.419.3 环境影响评价.419.4 综合影响评价.42十、工程管理十、工程管理
4、.4410.1 管理体制.4410.2 管理机构.4510.3 建设期管理.4510.4 运行期管理.46十一、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十一、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811.1 编制依据.4811.2 定额采用.4811.3 基础单价.4911.4 费率标准.4911.5 项目划分及编制方法.5011.6 投资估算.52十二、经济评价十二、经济评价.5612.1 评价依据与基本参数.5612.2 国民经济评价.57十三、结论十三、结论.60黄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iv十四、十四、附图附图1.黄墩河综合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2.挡水堰布置图3.漫水桥布置图4.平板桥布置图5.河道护坡横剖面图黄
5、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1一、综合说明一、综合说明1.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黄墩河流域治理工程位于位于黄墩镇辛庄至大朱洲段,总长度20km,工程包括河道清淤、两岸衬砌、交通桥、河道截流等。其中河道清淤 20km,河道护坡 50002m,漫水桥 9 座,平板桥 2 座,挡水堰 50 座。建成后达到“上看水库连水库,下看瀑布连瀑布”的效果,有效的达到涵养水源、根除水患、美化环境、发展生产的目的。1.2 工程建设缘由工程建设缘由岚山区黄墩镇地处两市四县区交界处,辖 54 个行政村,5.6 万口人,总面积 153 平方公里,是个山区农业大镇。2005 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6 亿元,农民人均
6、纯收入 3956 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和 11.8%。突出地方特色,建设生态黄墩。立足土地肥沃、气候独特的优势,加大生态农业、经济园林和道路林网建设力度,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 43,被评为“全国绿化造林百佳乡镇”和“全省生态示范镇” 。以赵家滩井为示范,积极实施“四位一体”生态家园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构建“养猪不垫圈,照明不用电,做饭不需柴和炭,种菜不花化肥钱,绿色产品无污染”的生产格局。全镇现已规划建设“四位一体”生态家园 40 个,发展“一池三改”项目 600 户。黄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加快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产业。以种植日本栗为重点,全镇发展各类经济园林面积 6.8 万
7、亩,全镇形成了以日本栗、黄烟、茶叶、桑蚕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其中板栗面积 5 万余亩,人均近 1 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日本栗栽培基地。2006 年,日本栗总产量实现 1800吨,产值 1500 万元;黄烟 4600 亩,共销售干烟叶 66 万公斤,产值604 万元;桑园 3000 亩,销售鲜茧 26.4 万公斤,产值 820 万元。三项产业产值比去年分别增长了 369%、77.6%和 76%。加强基础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去年以来,投资 160 万元完成了镇驻地集中供水工程,新建大口井 1 眼,蓄水池 1 个,安装铺设供水主管道 4 条 5.8 公里,为 9 个行政村、32 个镇直镇办单位和
8、农产品加工区 1.2 万人提供了优质的用水,极大地缓解了镇驻地用水压力;完成了陈家沟等 8 个村的自来水工程,大辛庄等 15 个村的自来水改造建设工程已经或准备开工建设;完成了双疃流域、下大峪流域、孔家口子流域、孙蒲旺流域 4 大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新建塘坝 22 座,增加蓄水量 68 万立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完成了草涧、杨家沟 2 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强村村通道路建设,54 个村全部实现了公路村村通,硬化总里程达130 余公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和率达到 86%。全镇人口出生率达到 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1%。完成了镇教委和“四中心”信息网络建设。全镇信访工
9、作实现“三无”目标。以黄墩大街拓宽改造工程为重点,迅速启动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近年来,该镇黄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3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镇为目标,按照“速度争第一、总量求突破、纵向上台阶、横向进位次”的发展思路,突出现代农业、镇村建设、项目推进、生态旅游四个重点,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黄墩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捷。北靠 335 省道,东依222 省道,距日东高速公路 10 公里,距日照港 40 公里,境内油路总里程 28 千米,铺设水泥硬化路 149.2 公里,全部行政村实现
10、了道路“村村通” 。近年新修成的百里环山路总里程 100 余华里,把全镇九大流域、5.2 万亩经济园林串成串,连成线,搭起了绿色长廊。黄墩镇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宜人。地处北纬 35.4 度,东经119 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镇森林覆盖率达 43,被全国绿化委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 ,被省政府命名为“生态示范乡镇” 。黄墩镇虽地处沿海,但海拔地势较高,属黄淮水系,系淮河源头,镇内河流均自东向西流淌,自成一体。镇内有大小水库、塘坝 320 多座,水质良好,有效灌溉面积 5.2 万多亩,镇内大气质量常年保持一级。境内群山连绵,山峰如列,绿草绿阴,溪水潺
11、涟,三季花香,万壑鸟鸣,是名副其实的“生态镇” 。为改进生产条件、改良生态环境,该镇连年连续实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1996 年,该镇与韩国黎明通商株式会社签订万亩日本栗基地建设合同,成为全国首家引资上山的外资项目。经过连年连续黄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4的开发,目前全镇已完成陈家沟、孔家沟、黄墩北山、辛庄等十大流域的开发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5 平方公里,整理土地面积3000 余亩,建设各类水利工程 820 余项,发展各类经济园林 6.8 万亩。黄墩河作为岚山区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黄墩镇,对黄墩镇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成为一条美化环境、造福群众的靓丽风景线。然而,近年来,随着
12、黄墩河流域内工业企业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沿河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体,至使黄墩河成为了一条严重污染的河流,影响了黄墩镇的环境和形象,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对黄墩河进行综合治理势在必行,非常必要。(1)河道整治是保护两岸公共设施、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近年来,黄墩河洪水频繁,致使沿河两岸河岸损坏、农田被淹,经济损失逐年增大,严重影响沿河群众的正常生产。当地政府和两岸群众要求治理黄墩河的呼声越来越高,所以对其进行整治已迫在眉睫。(2)加快小城镇建设,保障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黄墩镇政府对黄墩河整治工程非常重视,先后做了大量工作。为保护和改善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营造绿水相连的优美景观,在黄墩镇总体
13、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对黄墩河进行整治的要求。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设施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减少洪灾损失,促进黄墩河生态环境的改善,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黄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5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黄墩镇政府提出了建设黄墩河的目标。黄墩河综合治理工程是黄墩镇建设的一个亮点工程,通过综合治理形成一条内涵丰富、品位提升、品牌响亮、功能完善的景观长廊和文化长廊。黄墩河综合治理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黄墩镇政府作出这一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镇政府彻底治理黄墩河、改
14、善生态环境、造福人民群众的坚定决心,必将促进黄墩镇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开创新的局面。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农业综合开发的宗旨和开发方式表明,它追求的是全面、协调、可
15、持续发展理念,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界定范畴。首先,是开发方式的综合,即对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其二,是资金来源的综合,即以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广泛吸引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和农民自筹资金的综合投入。其三,是治理黄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6措施的综合,即有针对性地采取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相结合治理措施,实现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第四,是部门上的综合,即整个工作开展需要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最后,就是治理效果的综合,既要求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综合效果。黄墩河发源于黄墩镇东南部、甲子山北麓的陈家沟水库。其支流汇集黄墩镇境内绝大部分土地,最后向西流
16、入莒县境内,汇入沭河。在黄墩境内的流域面积 140 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 7 条,分别是后崖河(4.83) ,辛庄河(5.75) ,邵家沟河(2.45) ,滩井河(4.61),孔家沟河(8.38),草涧河(2.46),以及粮山河(14.44),干流长度为22.6 公里,支流长度为 42.92 公里,流域囊括黄墩镇 54 个行政村内的 51 个,占行政村总数的 94.4,黄墩镇农业总人口 5.2 万中的4.97 万在这个流域,占 95.6。可以说,黄墩河是黄墩镇的母亲河,也是黄墩镇的生命之河,黄墩河流域,无论从土地面积、人口还是产值,都占了黄墩总量的95左右。黄墩河无论在防洪、灌溉、人畜饮水还是
17、各个行业的用水方面都是无可替代的。可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规模迅速膨胀,各行各业规模迅速扩大,建设规模逐年扩张,给黄墩河带来毁灭性打击。河道采砂严重,导致河床逐年下降,地下水位随之下降,两岸土地干旱化逐年加剧,河道内桥梁等建筑物损坏严重;河道内违章建设,违章栽植树木,阻塞河黄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7道,导致河流行洪不畅,险情频出,危及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工业及生活污水、垃圾随意向河道内排放、丢弃,污染了水源,破坏了环境。黄墩河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了。二 00 八年,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下半年为抵御世界经济危机,中央制定了扩大内需,扩
18、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其中农业、水利设施投资占了重要部分,黄墩镇在岚山区属于典型的纯农业乡镇,这就把黄墩河治理工程提上了重要议程。黄墩镇干部群众终于盼来了黄墩河治理的春天。黄墩镇党委政府委托专业技术部门对黄墩河进行了综合勘测设计,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制定了切实方案。主要思路是:将河道进行全面清理疏浚,彻底清除河道内妨碍行洪安全的建筑物、树木、礁石,将河道走向、河床比降和河床宽度进行综合、科学的设计。将河床断面进行优化设计,有条件的进行河岸护砌,条件不具备的进行河堤整理,两案河堑修建防汛道路。根据河床比降,在河道内层层截流,拦蓄河水,抬高地下水位,形成“上看水库连水库,下看瀑布接瀑布”的景观。在河
19、道内交通路口修建桥梁,满足交通要求,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经过综合治理,河道走向、比降、河宽经过科学规划,水流顺畅、不淤不冲;河堑整理后,堑上有路、路边栽树,既加固了河堑,又方便了交通,还美化了环境,一举三得;黄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8河道内层层截流后,增加蓄水,涵养水源,增加灌溉面积,抬高地下水位,形成水体景观。治理后,黄墩将形成以黄墩河为中心,集防洪、灌溉、养殖、观光为一体的综合配套工程,彻底解决河道隐患,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形成黄墩的一条亮丽风景线。1.3 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黄墩河的初步治理始于六十年代,当时主要是修筑河堤以防洪水漫溢,七十年
20、代又断断续续地修建了一些小堤,由于年久失修,投资较少,再加上其它原因,近些年黄墩河的防洪能力正逐步下滑。由于历史的原因,黄墩河从未得到过系统完善的规划和治理,所以防洪能力非常有限,多次出现了洪水泛滥的险情。洪水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且对黄墩镇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搞好河道治理的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迫在眉睫的事情。总结历年来的洪涝灾害情况,我们认为黄墩河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流域地处丘陵,地形起伏,河床比降大,遇到大雨时易形成山洪暴发,造成洪涝灾害。二是流域内山体岩石裸露,土层覆盖比较薄,雨水渗透量较少,易形成径流,产生洪涝灾害。三是沿海风雨易
21、同时发生,形成暴雨,产生洪涝灾害。四是年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降雨大都集中 7-8 月份,易形成洪涝灾害。五是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工程未得到有效的治理,防洪能力下降,遇大雨易产生洪涝灾害。黄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9几十年来,为沿岸地区在防洪、供水、农业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沿岸地区经济及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河道从未统一规划治理,致使存在安全隐患,历年也多次发生洪涝灾害,对沿岸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河道淤积严重。目前河道中下游泥沙淤积,沙丘遍布,并逐年向上游推进,淤积层厚度在 1.2-2.5 米之间,淤积层平均厚度
22、1.0米左右。 2、两岸堤防残、缺、矮、薄很不规则,且时断时续。20 公里长两岸堤防残缺的问题相当严重。堤坝随着村庄走,堤高在 1.52 米之间。 3、河道弯道多。河道在多处转了 90的急弯,水流形成左冲右撞之势,使两岸险工交错出现,从而加重了中下游河床的淤积。 4、上游至下游多处桥梁下河道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淤积及杂草丛生问题,桥长均小于河道实际宽度,不同程度缩窄了河道,使得水流不畅。 综上所述,黄墩河防洪安全存在严重问题,防洪工程基础设施薄弱,不能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一旦失事,后果不堪设想。需要对黄墩河进行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理。1.4 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一、编制依据 (
23、一)政策依据黄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10l、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 年)、国务院关于投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 号);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现行财税制度; 3、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 4、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发展纲要 ; 5、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 6、国土资发(2006)296 号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06 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06 年本) ; 7、 日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 8、 岚山区国民
24、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 9、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 ; 10、黄墩镇总体规划; 11、山东省水利、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费用定额; 12、项目承办单位对项目的要求和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13、上级或者主管部门有关方针政策方面文件。 (二)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黄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1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6、 山东省旅游管理条例 ; 7、 日照市旅游业管理条例 。 二、执行的主要规范、规程 1、 水利水电工
25、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 2、 防洪标准GB5020194; 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4、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5、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2000) ; 6、 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 (DL/T 5015-1996) ; 7、 水闸设计规范 (SL265-2001) ; 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 9、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GB50218-94) ; 10、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11、 山东省水文图集 ; 1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DJ338-8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型 河道 综合治理 设计方案 DOC6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92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