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痛课件.ppt
《下腰痛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腰痛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下腰痛,下腰部主要是指腰椎、骶椎、双侧骶髂关节及其邻近的组织,可涉及肌肉、韧带、筋膜等。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有过下腰痛的历史。经常有人发生下腰痛后就说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下腰痛症状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1,引起下腰痛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腰椎先天性或发育的异常:包括先天性的腰椎融合、半椎体畸形、隐性脊柱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脊椎峡部不连或滑脱症、脊柱侧弯、第三腰椎横突肥大、游离棘突、棘突过大或过小、钩状棘突、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症等。(2)腰椎退行性改变:包括腰椎肥大性脊柱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假性腰椎滑脱、老年性
2、驼背、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下腰椎失稳症(3)下腰部炎症:包括腰背部筋膜纤维织炎、腰椎结核、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脊柱炎、腰3横突滑囊炎、腰椎间盘炎等。(4)下腰部损伤:包括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韧带损伤、腰椎骨折、脱位、骶尾部损伤、骶髂关节扭伤等。,2,(5)下腰部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原发的良性肿瘤:如骨样骨瘤、骨囊肿、骨母细胞瘤、骨软骨瘤、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等。原发的有恶性病变倾向的肿瘤:如脊索瘤、骨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等。原发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骨母细胞瘤、腰骶部肉瘤等。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癌等恶性肿瘤转移至腰骶部都可产生下腰痛症状。(6)邻近组织
3、的疾患:如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等;泌尿系统的结石、肾盂肾炎、肾周围脓肿等;消化系统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胰腺炎等;妇产科的子宫体炎、附件炎、子宫脱垂、盆腔肿瘤等;腹膜后的肿瘤侵蚀脊柱也可以产生下腰痛。(7)功能性缺陷:如体势不良、妊娠、扁平足、下肢不等长、腰臀肌力不足等。(8)其他:中毒性疾病,如氟骨症等;营养性疾病,如骨质软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等。,3,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概述定义:由于腰椎间盘退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和刺激腰脊神经根而引起腰腿痛的临床疾患。,4,约占腰腿痛门诊的1520 好发年龄、性别:3050岁体力劳动者; 男女 好发
4、部位:L 4、5 L5S1,5,椎间盘,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成人23个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弹性垫作用,缓冲外力对脊柱的震动,增加脊柱的运动幅度中胸部较薄,颈部较厚,腰部最厚颈腰部的椎间盘前厚后薄,胸部相反;颈腰椎间盘易向后外侧突出,6,二、解剖生理,因环推与枢椎之间骶椎尾椎之间不存在椎间盘,7,8,病因病理,(一)病因1、椎间盘退变(主因): 成人椎间盘无血液供应(纤维环表层有少量血供) 营养靠淋巴渗透 髓核、纤维环含水量( 90、80随年龄逐渐递减) 髓核蛋白多糖 髓核 胶原纤维 弹性(张力) H2O 纤维环 玻璃样变 纤维环与软骨板、椎体缘附着处松弛、 囊样变,退变,摩擦,9,2.累积
5、性损伤(促使椎间盘退变的主因,也是椎间盘破裂突出的诱因)约1/3椎间盘突出患者无明显外伤史即使有外伤史,也往往是累积性劳损基础上最后一次外力所致;伸膝弯腰搬动20kg重物,椎间盘受力可达30kgf/cm2椎间盘压力测定(1981年)以站立为基础,前倾取物增加100,前屈及扭转增加400,10,腰 痛 的 易 患 因 素:(1)不良坐姿:脊柱后凸(弓背)坐姿可使腰椎处于屈曲位,并使腰椎后方韧带终点过度牵伸。因此,McKenzie认为不良坐姿可引起或加重腰痛。有研究表明,坐位时,当腰椎越趋向后凸位,椎间盘内压力就越大;当腰椎越趋向前凸位,则椎间盘内压就越小。(2)屈曲的频度:人们日常活动中不断进行
6、腰椎屈曲而很少伸展,每天大量的时间腰椎处于屈曲状态。有统计表明,腰椎屈曲的频度可高达30005000次/d。周而复始,腰椎常持续地处于最大屈曲状态而很少处于最大伸展状态。以上两种易患因素共同作用,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导致腰椎伸展活动范围受限。,11,椎间盘退变 年龄,挤压,牵拉,扭转应力,12,长期保持固定姿势,活动量很少的人群极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时间从事重体力活以及长期处于寒冷或潮湿的环境中的人群也容易发生此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致病因素包括: 1. 职业因素即慢性损伤,多见于负重较大的工人如煤炭、建筑工人及长期处于某一体位或颠簸状态的工作者如护士、电脑族、司机。2. 急性因素如急
7、性腰扭伤(包括反复多次的习惯性扭伤)、腰椎压缩性骨折等等。3. 环境因素长期居住或工作于潮湿或寒冷环境中的人易患此病。,13,4. 长期吸烟长期吸烟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会加速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5. 增加腹压剧烈的咳嗽、喷嚏、屏气、用力排便等。(诱发因素)6. 生理因素年龄多发生在青壮年,2040岁发病占到80%性别男女发病率之比是46:1;体形太高、太胖、太瘦的人易得;妊娠体重及姿势的缘故易得。7. 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发病的报道。8. 脊柱畸形先天发育不良或继发性脊柱畸形者同时并发此病的机会较大。,14,(二)病理类型,腰突症的病理机制复杂,与椎间盘突出的好发水平、方位、破裂形式、
8、以及神经根的相互关系有关。1. 好发部位: 90下两个椎间隙 原因:下两个间隙劳损重、退变多 L5及S1神经在椎管内分别跨越两个椎间盘2. 突出方位:椎退程度不一 向上/下突入椎体内 力学因素 向前突出(经骨突出) 后外/后突出(临床主要类型)临床上接近90%的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间盘的后外方。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压迫和刺激了位于其后方神经根管内的神经根,产生相应的神经根性痛及功能障碍。,15,单侧型 髓核突出和神经根受压只限 于一侧后外/后突出 双侧型 从后纵韧带两侧突出,两侧 神经根皆受压 中央型 正中突出,出现马尾刺激症状,16,17,根据髓核突出的病理形态分为四型隆起型纤维环部分破裂,表
9、层完整。退变的髓核经薄弱处突出。突出物呈弧形隆起,表面光滑。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退变和破碎的髓核从纤维环的裂口突出,达后纵韧带前方。脱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退变和破碎的髓核从纤维环的裂口脱出,并穿过后纵韧带抵达硬膜外间隙。突出物不规则,呈菜花样或碎片状。游离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块经纤维环破口脱出,穿过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游离的髓核碎块可远至上或下一个椎间隙平面,甚至位于硬膜背侧。,18,19,临床表现,腰痛:是最早症状坐骨神经痛:表现为股后部、小腿外侧、足跟、足背外侧,放射性疼痛,咳嗽、喷嚏、排便等增加腹压时椎管内压增加使疼痛加剧,久坐或久站疼痛加剧;单侧坐骨神经痛居多,中央型突出可出
10、现双侧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压迫感觉神经纤维所致,麻木区域与受累神经根支配区一致间歇性跛行:长时间行走疼痛加剧须下蹲休息肌力减弱马尾综合征:大小便障碍,会阴区感觉丧失,下肢软弱下肢发凉,无汗,因腰椎间盘突出时,刺激了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反射性引起下肢血管壁的收缩而致小腿水肿,20,体征,步态:疼痛步态(跛行),腰前倾、侧弯、臀部向一侧凸出压痛:突出间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棘旁脊柱外形异常:腰椎生理前凸消失变平直甚至后凸,代偿性侧凸(避免神经根受压机体自我调节)腰部活动受限,21,体 征,神经系统表现: L4 L5 S1感觉 股前区及 小腿外侧 小腿后侧足背 小腿内侧 足背内侧 外侧 足底 肌力
11、 股四头肌 拇趾背伸 趾及踝跖屈 反射 膝腱 跟腱 ,22,直腿抬高试验,仰卧,髋膝关节伸直,检查者左手置于膝关节前方,保持膝关节伸直位,右手托住足跟部被动抬高患肢若60以内出现大腿后方放射痛为可疑,出现大腿后方,小腿外侧乃至足背、足跟放射痛或原有放射痛加剧为阳性正常情况下L4神经根可被动牵拉滑动1.5mm,L5神经根3mm,S1神经根4mm,直腿抬高可达50-70,23,检查,直腿抬高试验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痛,24,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出现放射痛时逐渐降低角度至疼痛消失,被动背屈踝关节,若放射痛再度出现为阳性抬头屈颈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平放,慢慢抬头屈颈,此时出现下肢放射性痛即
12、为阳性。,25,直腿抬高加强(),26,屈颈试验(),痛,27,挺腹试验(),痛,28,下肢后伸试验(),痛,29,腹压增高可诱发症状加重 腹压 椎管内压力 刺激神经根棘间韧带两侧可触及压痛点压痛点可诱发症状出现或加重小腿前外侧或后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膝腱、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椎管内容物,30,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得出诊断依据1. 病史 存在外伤或职业因素等致病因素。2. 症状 腰痛: 突发或逐渐发生腰痛 ,常呈钝痛 ,酸痛 ,当受到某种诱因如外伤、扭伤、劳累时疼痛加重。 腿痛: 一般为放射痛,疼痛部位在腰骶部、臀后部、大腿后外侧、
13、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部,呈锐痛 ,烧灼痛。 3. 体格检查4. 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片、侧位片)腰椎侧位片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的重要价值要高于正位片CT (诊断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为83100)、MRI (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为89.5100)。,31,诊断标准,1. 腿痛重于腰痛,腿痛呈典型的坐骨神经痛; 2. 下肢感觉异常,单一神经根在腿或足部痛觉异常(腰5、骶1或腰4脊神经根分布区);3. 下腰脊神经根牵扯体征: 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0;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阳性; 健腿抬高试验阳性 以上三种体征必需有一种为阳性。4. 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运动无力、感觉减退、反射
14、减弱);5. 与临床检查一致水平的影像学检查(X片/CT/MRI)发现首推MRI检查!以上五个标准均为阳性,才能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32,正、侧位X光片表现: 脊柱侧弯 椎间隙变窄 椎体边缘唇样增生!X光片不能作为本症唯一影像学诊断依据确诊需CT、MRI、神经电生理学等支持,33,鉴别诊断,表一,34,表二,35,表三,36,治疗目的,缓解局部组织疼痛,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 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盘外压力,促使突 出物还纳,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条件 改变突出物位置,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 促进局部循环,消除炎性产物,37,非手术疗法基本疗法,适应症:1.年轻、初次发作、病程短2.症状、体征较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腰痛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9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