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信息加工课件.ppt
《人的信息加工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信息加工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人的信息加工,第一部分 导论,本章目录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第二节 信息输入第三节 信息处理第四节 信息输出第五节 信息加工调节,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一、信息加工模型二、信息传递能力,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一、信息加工模型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由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三个阶段组成按照信息加工理论相关信息信息输入:感觉和知觉信息处理:记忆、思维以及问题解决信息输出:人的行为和言语反应,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一、信息加工模型二、信息传递能力(一)信息量(二)信息量计算方法(三)信道容量,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一、信息加工模型二、信息传递能力(一)信息量1、适宜刺激2、感觉阈限,第一节 人的
2、信息加工,一、信息加工模型二、信息传递能力(一)信息量1、适宜刺激各种感受器有自己特定的适宜刺激,他们只对各自的适宜刺激有最大的感受能力,产生清晰的、有意义的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一、信息加工模型二、信息传递能力(一)信息量1、适宜刺激 2、感觉阈限人能够感觉的最小刺激或者最小刺激变化绝对阈限:刚刚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公式:E=1/R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也叫最小可觉差公式:K=I/II为标准刺激强度;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常数,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
3、工,一、信息加工模型二、信息传递能力(一)信息量(二)信息量计算方法信息量可以认为是预测某一时间发生需要获得的信息量信息量的单位是比特(bit)信息量计算等概率事件:H=log2n H为信息量;n为等概率事件不等概率事件Hi=log2(1/Pi) Hi为事件i包含的信息量;Pi为事件i发生的概率,第一节 人的信息加工,一、信息加工模型二、信息传递能力(一)信息量(二)信息量计算方法(三)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是指人的传信通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达到的最大信息量计算公式: C=(nlog2N)/T C为信道容量;N为辨认的刺激数目 n为单位时间内正确反应的刺激数目 T为对一个刺激进行正确辨认的反应时间,第
4、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三、注意及其特征,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1、色觉特性2、视觉空间特性3、视觉时间特性,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1、色觉特性可见光谱段的电磁波同时作用于人的眼睛,就会产生白光的感觉。如果不同频率或波长的电磁波分别作用于眼睛,则会引起不同的颜色光感觉,即色觉色觉具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种基本特性色调:区别不同色彩的特性明度:颜色的明暗程度饱和度: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和鲜明程度,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
5、性1、色觉特性 2、视觉空间特性视觉对比: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明暗对比:受到周围物体明度的影响而产生的明度变化颜色对比:受到周围物体颜色的影响而产生的色调变化视敏度: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的能力,也称为视力换算公式:V=D/DV为视敏度;D为能够分辨的最小距离;D为1分视角的标准距离,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1、色觉特性 2、视觉空间特性 3、视觉时间特性视觉适应:视觉环境中的光量发生变化时,眼睛对光的感受性随之发生相应变化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后像:刺激物
6、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是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的视觉现象闪光融合:断断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就会得到融合的视觉感觉,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1、强度特性2、时间特性3、空间特性4、掩蔽5、适应与疲劳,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1、强度特性听觉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声音的物理强度一般用声强表示声音密度用声压来计算实际生活中一般用单位分贝的声压级来对声波强度进行评价和度量,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1、强度特性 2、时间特性声音的时间特性主要
7、指声波在频率方面,也就是在声调方面的特征客观上音调取决于声波的基频高低物理量主观上一般以单位“美”(mel)来度量,一般定义响度为40方的1000Hz纯音的音调为1000美心理量,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1、强度特性 2、时间特性 3、空间特性双耳时间差:人脑通过双耳时间差可以分辨不同方位双耳强度差: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被某种物体挡住,听到的声音音量会变小耳廓效应:借助达到鼓膜的声波频谱特征与其声源的方向以进行声音定位,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1、强度特性 2、时间特性 3、空间特性 4、掩蔽在人的听觉上,
8、一个较强声音的存在掩蔽了一个较弱的声音存在前行掩蔽:听到强音之前的短暂时间内存在的弱音可以被掩蔽同时掩蔽:强音和弱音同时呈现,弱音被掩蔽,也叫频率掩蔽后行掩蔽:当强音消失后,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重新听到弱音,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一)视觉及其特性(二)听觉及其特性1、强度特性 2、时间特性 3、空间特性 4、掩蔽 5、适应与疲劳声音较长时间连续作用,引起听觉感受性的显著降低,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一)知觉加工(二)知觉特性,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一)知觉加工数据驱动加工:又称自下而上的加工,由外界刺激特征开始的信息加工
9、方式概念驱动加工:又称自上而下的加工,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经验开始的,并且形成期待或者对知觉的假设,从而影响特征觉察器以及对细节注意的引导,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一)知觉加工(二)知觉特性1、对象性2、整体性3、恒常性4、理解性,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一)知觉加工(二)知觉特性1、对象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一些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作知觉背景的特性,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一)知觉加工(二)知觉特性1、对象性 2、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的是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
10、整体的特性,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一)知觉加工(二)知觉特性1、对象性 2、整体性 3、恒常性定义: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的知觉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知觉恒常性的分类: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一)知觉加工(二)知觉特性1、对象性 2、整体性 3、恒常性 4、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能够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解释知觉对象使其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这个过程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三、注意及其
11、特征(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二)注意的特征,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三、注意及其特征(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定义: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分类: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自觉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三、注意及其特征(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二)注意的特征1、选择性2、分配3、广度4、稳定性,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三、注意及其特征(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二)注意的特征1、选择性在一定时间内,
12、人只能从众多信息中选择所需要的一部分信息进行输入和处理的注意特性,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三、注意及其特征(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二)注意的特征1、选择性 2、分配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一个以上的对象上的注意特性,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三、注意及其特征(一)注意的概念及分类(二)注意的特征1、选择性 2、分配 3、广度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能意识到的不同对象的注意特性随着注意对象特点、注意任务难度、以及知识经验的不同,注意的广度会有所变化,第二节 信息输入,一、视觉和听觉二、知觉加工方式及特点三、注意及其特征(一)注意的
13、概念及分类(二)注意的特征1、选择性 2、分配 3、广度 4、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保持在特定刺激或活动上的特征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是注意的分配性,第三节 信息处理,一、记忆二、思维及其特征三、问题解决,第三节 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作用(三)记忆的影响因素,第三节 信息处理,一、记忆(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记忆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中,感觉器输入的信息,经过编码而成为人脑可以接受的形式然后在中枢神经进一步加工处理,以便存储在需要的时候,那些组织有序的信息就很容易提取根据信息在记忆中保持或存储的时间长度可以把记忆分为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 加工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92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