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课件.ppt
《生理学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肾脏的功能:(1)泌尿功能 肾脏泌尿功能的意义: 排除机体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机体过剩余的物质和异物; 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 (2)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肾素、前列腺素、活性维生素D3、促红细胞生成素,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肾脏的结构 一、肾单位的构成 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的两侧肾约有170-240万个肾单位。,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肾单位: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髓旁肾单位)二、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 颗粒细胞:分泌肾素 系膜细胞 致密斑: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第二节尿生成过程尿
2、的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滤过:循环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滤入肾小囊腔而形成滤过液(原尿)的过程。血浆与原尿比较(表),滤过膜的三层结构:组成机械屏障 内皮细胞上的小孔(窗孔70-90nm)小分子溶质和蛋白质均可自由通过,但血细胞不能通过。内皮细胞表面带负电。 基膜:由基质和带负电的蛋白质构成,是主要的屏障。微纤维网的网孔( 2-8nm )允许水和部分溶质通过。 肾小囊的上皮细胞:滤过裂隙膜上有直径4 -11nm的孔,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有效滤过压(图)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3、。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囊内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血浆流量: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2.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正常人两肾生成的超滤液180L/D,而终尿为1.5L。重吸收方式重吸收: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的过程。,被动转运:溶质顺电化学梯度通过肾小 管上皮细胞的过程包括扩散、渗透和易化扩散,水的溶质拖曳主动转运:溶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肾小 管上皮细胞的过程。 原发性主动转运(质子泵、钠泵、钙泵) 继发性主动转运,肾小管与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一)Na+、Cl-和水的重吸收 1、近端小管 重吸收约70%
4、Na+、CI-和水;其中约2/3经跨细胞转运途径,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前半段;约1/3经细胞旁途径被重吸收,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后半段。80%的HCO3-,葡萄糖、氨基酸全部被重吸收;泌H+。 重吸收的动力:基侧膜的Na+泵,近端小管前半段:大部分Na+与GS、AA同向转运、与H+逆向转运主动重吸收。HCO3-被重吸收。近端小管后半段:由于前半段Cl-不被重吸收,所以后半段小管液中的Cl-浓度高,同时,顶端膜上有Na+ -H+交换和Cl-HCO3-逆向转运体,进入胞内的由基底侧膜上的K+-Cl- 同向转运至细胞间隙,再吸收入血。 Na+为顺电势差扩散,Cl-为顺浓度差扩散。(图) 水的重吸收是被动
5、的,是靠渗透作用经跨上皮细胞和紧密连接而进入细胞间隙后再进入血管中的。此段是等渗重吸收。,2、髓袢(图) 重吸收20%的Na+、Cl-和K+。降支细段:钠泵活性低,Na+不通透,水通透。升支细段: Na+和CI-易通透,对水不通透。升支粗段: 是NaCl在髓袢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其机制是通过顶端膜上的Na+-K+-2Cl-同向转运体主动重吸收。能量来自基底侧膜的钠泵。 这过程在尿液稀释和浓缩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速尿、利尿酸通过抑制同向转运体发挥利尿作用,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重吸收12%Na+、Cl-和水,同时也分泌K+和H+。该部位对Na+、Cl-和水重吸收受机体水盐代谢的需要而调节。 N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 课件 第八 肾脏 排泄 功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91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