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求得发展.docx
《在学习中求得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学习中求得发展.docx(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天放(2005年第2期) 教育管理在学习中求得发展-创建学校骨干教师学习型组织的思考傅伟荣3 同中校刊 天放(2005年第2期) 教育管理学校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织,也是讲学习的场所,作为学校骨干教师群体就应当是一个学习型组织。骨干教师群体的数量和质量往往决定着学校的知名度,骨干教师对全校教师的影响、示范、辐射的功能也非常明显。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重视并加强创建骨干教师学习型组织,不仅可以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速度,还可以促进骨干教师队伍整体更优化,进而推动学校的发展。一、对学校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认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学校是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阵地,学校的发展
2、与人的发展自然具有了内在的统一性。综观我国发展的实践,真正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决定性因素,并非物质资本不足,也非科学技术落后,更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没有得到真正开发。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我们,务必牢记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所指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因此,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要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学校发展诸多条件中,人是最主要的。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
3、两个主体,教师的全面发展才可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骨干教师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必须重视和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二、对骨干教师学习型组织的认识骨干教师群体是宣传学校形象、打造学校品牌的中坚力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骨干教师自身素质也亟待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应积极倡导和创建骨干教师学校型组织,并为之提供所需的精力、物力和财力,努力构建使骨干教师进一步发展的平台,落实组织结构、制度建设、措施保证、考核激励等方面保障。骨干教师学习型组织要确立六种理念。1、学习为本的理念。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技能的根本途径,也是
4、进步、创新的基础,更是增强竞争能力,保持竞争优势的力量之源。2、终身学习的理念。世界在变化,知识在更新,新情况、新问题在出现,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必然要把终身学习作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3、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即实现“知”和“行”的高度统一,把学习和工作看作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两个视角、同一过程,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增强学习力的理念。所谓的学习力是指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三要素的总和,增强学习力是要求“学力至上”,而非“学历至上”;要求“能力第一”,而非“文凭第一”;要求“共同发展”,而非“个人奋斗“。、以创新求作为,有作为才有地位的理念。创新是信
5、念的升华,是毅力的体现,是经过长期学习积累而一朝迸发的结晶,创新是一个长期学习积累的厚积薄发、蓄势待发的过程。6、共同发展的理念。我们追求的是“百花齐放”,并非“一枝独秀”。骨干教师要在自身的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影响人、帮助人、带动人的辐射功能,从而带领更多人获得新的发展。正确的理念不仅可以指导实践,而且能激发人主动地、创造性地实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和推进,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骨干教师必须在学习型组织中发挥带头作用,努力学习并积极践行,让自己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新的升华。1、师德。师德建设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师德是在一般公民道德规范基础上对教师的应具有道德修养
6、的要求。这种道德修养具体表现为:教师的政治素养、品格、职业道德、哲学修养。骨干教师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德才兼备,仅有才不可能成为骨干教师。如我们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自觉地敬业、勤业、精业”作为我们学校的教师形象内容,虽没有涵盖师德规范的全部,但也体现了教师应具有的道德修养。、观念。观念是行动的指针,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思想基础,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有的专家提出,现今需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主要有:()对教育的认识上的更新,特别是对现代教育内涵的重新理解;()对教学的认识上的更新,特别是教与学的关系的重新定位;()对师生关系的
7、认识上的更新,特别是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新型的学生观、成才观、评价观的认识;()对教育技术手段的认识上的更新。这些命题,需要骨干教师率先去直面、去研究,去判断、去选择、去实践。、能力。能力的提高,主要内容为:适应课程改革的能力,学科教学能力,掌握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以及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等。、素养。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绝大多数教师是在狭窄的专业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当时所学的知识大多陈旧、过时。目前,教师承担的课程门类较单一,相关学科知识较匮乏,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不够,科学人文素养也不高。实施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趋
8、势日益明显,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首要条件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现今,我们学校已定位于由普高向职高发展,办学模式的转变,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这些都客观地要求教师加强学习,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扩大猎取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而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提高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综合能力,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实现向综合型教师的转化。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是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较大影响的教书育人专家,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江泽民同志指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骨干教师应当不断更
9、新和充实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自然科学素养,培养高尚的人文修养、宽广的视野和胸襟、综合和活泼的社会发展观,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的独特眼光,使知识与修养达到多元、综合、融合,学会多角度多层次认识问题的方式方法。还有骨干教师的心理素养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骨干教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大于普通教师,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要防止心理问题被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所掩盖的倾向。三、对学习与发展的认识有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的先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学习,是个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发展的明智选择,只有跟上时代发展潮流,才可能不
10、落伍,才能在竞争的社会中有立足之地、立身之本。身为骨干教师,对学习应有更深的理解,只有学习在前,发展在前,才能带领更多的人共同发展,才能推动学校、学生健康发展,这是历史赋予骨干教师的重任。学习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学习成效的体现;要取得发展的成果,必须重视学习这个基础。学习与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 主题,我们要把学习作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活要追求质量,学习也必须追求质量。在不断的学习中,促进自我发展; 在学习的互动中,推进本单位乃至社会的发展。从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说起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周金虎天放(2005年第2期) 德育研究2005年10月,我同里中学教科室编制教师专
11、业成长档案表,为学校每位专任教师建立了一份专业成长档案,并分类汇总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信息,着手建立同里中学专任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数据库为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在同里中学尚属新生事物;而其后继工作大有文章可做。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尝试和探索呢?首先,我们认识到,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最终实效的关键性因素。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发展速度和专业化程度,不仅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保障基础教育进步的最重要的因素。早就听人说,一所大学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有“大师云集”。那么承担义务教育重任的广大中小学校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硬件、软件、人件”历来被视为学校教育成功的三要件
12、;其中“人件”主要是指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三要件中最最活跃的因素。一所学校如果能拥有众多名优教师以及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群体,也就拥有了最宝贵、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精神财富。这也是“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保障。其次,我们反思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缓慢之现状。目前,广大农村初中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教育人力资源的不足与流失,尤显窘迫。农村初中学校师资队伍或差参不齐,或青黄不接,或后继乏力;难吸引人,难培养人,更难留住人。从大面上看,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养结构欠均衡,专业发展起点低,起步晚,发展慢,专业化程度水准不高。虽然,近年来一系列教师专业制度建设大
13、大促进了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但这些制度关注的是把不符合要求的教师“过滤”掉,并无法保证每一位教师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多数教师往往被动地实现外界所制定的专业标准和要求,成了被动的专业发展者。在现实教育中,有不少教师有了教师资格证书,学历达了标,特别是评上高级教师职称后,似乎就没有什么其它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动力了,往往就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出现了停滞、倒退的现象。再次,我们观察发现,现行农村初中学校教育管理多以追求教育“卓越性”为目标,多关注教师工作岗位责职和教育教学成果,视学生成绩对教师实施职能测验和规范性评价,缺乏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管理机制,没有真正培育起有利
14、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大大制约了农村初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少教师仅视教书为谋生职业,年复一年,疲于应付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日复一日,从事着机械重复的习惯性教学,缺乏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批判和反思;导致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学方式机械单一,理念行为难以更新变化;逐渐倦怠教学以至力不能胜,往往岁未老而心先衰。如此,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愿望淡漠,教师专业素养不进而退,更遑论与时俱进了。基于上述思考,我校为全体专任教师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该专业成长档案表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信息:教师基本情况(包括职称、学历)、德育工作经历、学科教学经验、课堂教学能力、教学业务水平、教育科研成果、专业思想精神人格以
15、及专业发展愿景。通过填写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表,通过分析教师专业发展要素,尤其是通过开展这项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意在引导广大教师确立专业发展意识,走上自主的主动专业发展之路。一、树立专业发展意识,了解专业发展进程,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诚然,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但教师不只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而应在“付出”的同时获得自身专业成长。因为,学校不只是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天地;校园是师生生命成长的摇篮,课堂是“没有天花板”的教师成长舞台。学校应该是开放性的学习型组织、研究型组织,而教师理所当然是这一组织中的主人。因此,每一位教师应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
16、愿望和专业发展意识。此其一。其二,从整体看,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从非专业化到专业化,从群体被动专业化到个体主动专业化的过程。现在,大多数教师以符合社会的评价为工作主要动力,往往被动实现外界所制定的专业标准和要求,属于被动的专业发展者,没能走上自主的主动专业发展道路。从目前的整体情况看,中小学教师还不能与医生、律师相提并论;教师专业化充其量只能是准专业化。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从教师群体专业化转向个体主动专业化,实现专业自律和专业自主,即在专业自律性的范围内负起作出判断和选择的责任,自觉走上自主的专业发展之路。其三,从个体看,教师专业成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专业认同期(包括预备期)、专业
17、适应期、专业成熟期(包括高原期)、专业突破期和平稳期。一个新教师从专业认同到专业适应,从专业成熟到进入高原期,最后突破高原期进入专业平稳期从,即发展成为教学的专家,达到较高的专业化水平。这是一个由低到高、持续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而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也会对教师专业化提出新要求。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可以启发教师审视和反思自身专业发展状态:我正处于教师人生的哪一个环节?怎样才能把握事业发展的关键期?我的专业成长之路应该怎样走,如何获得突破?其四,明确提高专业素养的方向。余文森教授曾在骨干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素养这一报告中提出: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专业精神与专业人格是骨干教师应具备的四大教育素养。“教
18、育思想”包含教育认识、教育观念、教育理念三个层次,它决定教师知不知道“教”,即教的方向;“专业精神”包括敬业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它决定教师愿不愿意“教”,即教的动力;“教育智慧” 分内容类智慧和方法类智慧,也可分为专业性知识(“教什么”的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如何教”的知识),它决定教师能不能够“教”,即教的本领;“专业人格”包括良好的个性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格,它决定教师“教”得多好,即教的背景。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能促使教师对自身专业素养结构进行审视:我具备了哪些方面的素养?哪些方面还相对缺乏?如何做一个高素质的成功教师?二、在实践中学习,于反思中教学,携手走上专业发展之路。教师的工作性
19、质决定了“教师要接受来自于知识的、智慧的、意志力的经常性挑战,还要无条件的扮演人生导师、智慧化身、心理支持者的角色。”因而,教师从教所消耗的个人资源十分严重。教师理应持续生成和丰富充盈自己不断流失着的个人资源,使自己保持与当今社会发展和谐适应的知识技能结构、思维方式和心智模式。因此,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会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专家们也这样指出,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体现为个体“实践性知识” (即“如何教”的知识,属于“沉默知识”)的不断外化、改造和丰富。显而易见,教师“学会学习”主要是“学会教学”;教师学习最重要的方式是“在实践中学习”,即是以自身实践、自我反思、合作分享为基础的学习。首
20、先,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即善于利用时间和机会,进行有针对性、批判性的自觉学习,不断建构理论知识和教育认识。学习内容有专业的与综合的,理论的与实践的;学习渠道有正规的和非正规的、系统的和非系统的;学习方式有文本式、网络式、生活式。而其关键是教师学习的自觉性;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学习后要有新的教学行为,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创新行动和创造能量。其次,学会在反思中教学即学会不断反思自我教育教学经验与习惯,经常反省、思考、解决自身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尤其要立足自身教学全过程,实施“问题假设检验”式的反思性教学,关注发现自我行为问题背后的理念问题,剖析、矫正自身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改造个体“实践性知识”。同
21、时,教师要有选择地撰写反思性教育随笔日志、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以不断筛选改造自身既有经验和习惯,增进教育认识和教育智慧,铸就专业精神和人格。第三,要学会合作性学习即教师应与同行为友,跟身边的同事合作,向同行中的榜样请教,与专家大师们对话,积极参与课堂观摩、评课研讨、评估诊断及沙龙论坛、专题研讨、网络论坛等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对话协作,彼此相互学习,交换信息,共同研究,分享经验,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和交流,实现理念与行为之间的转换,携手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应该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每位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种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成功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职业情感和责任感,
22、深广的学科专业和综合知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自觉的教学研究反思意识和能力,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率,丰厚人文底蕴和人格魅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典型案例很多,苏霍姆林斯基、于漪、魏书生我们吴江也有个薛法根老师。诚然,每个成功教师都有其特殊性,其专业成长道路可能有多种类型,如教改领先型、信念成就型、科研卓越型、管理绩效型、质量超群型等等;但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教益和启迪,可以探讨一些共性和规律,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色,选择属于自己的专业发展途径和策略。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仅仅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中的发轫之举。期望全体同仁能形成共识,培养起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愿望,扎根于课堂、校园的田野,
23、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修炼,以不断改进和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育思想,真正走上自主的专业发展之路,展示美丽幸福的教育人生舞台,实现自我教育生命的最大值。参考资料: 周金虎,活出教育生命的意义,人民教育,2005年第3-4期。 周金虎,在实践中反思,于反思中教学,江苏教育,2005年第5期A版。 周金虎,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乐土,江苏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重师德,育新人,乐其中陆 菲13 同中校刊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式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应具备全面的素质教育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2
24、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现代社会在带给人们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沉重的负荷。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作为培育下一代的言传身教者,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与培养下一代息息相关的大事。教师不是神,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做人有做人的准则,干工作要求具备起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果说对教师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求得 发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9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