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学(全套ppt课件).ppt
《史料学(全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料学(全套ppt课件).ppt(2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史料学,课程介绍,史料学:主要介绍史料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分析不同历史时段史料的类别、价值和特点;介绍搜集史料、研究史料和运用史料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强化学生针对特定的选题进行搜集史料、鉴别史料和运用史料的训练,从而让学生熟悉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运用史料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课程介绍,史料学课程参考书目:翦伯赞史料与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荣孟源史料和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7。傅斯年史料论略及其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陈高华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安作璋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何忠礼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课程介绍
2、,张革非等中国近代史料学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张注洪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述论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张注洪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何东中国现代史史料学求实出版社1987。陈明显中国现代史料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课程介绍,王晖先秦秦汉史史料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黄永年唐史史料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蓝吉富佛教史料学东大图书公司1997。王向明档案文献检索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胡光林电子文献检索教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王彦坤文史文献检索教程商务印书馆2010
3、。,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一、史料、史料学与历史科学 梁启超:史料就是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 1.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史料,就是研究历史所需要的各种资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史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史料包括了字宙世界所存在的一切事物,若按形式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实物史料,一类是口传史料,再一类是文字史料。狭义的史料,就是指文字史料。文字史料又有甲骨文字史料、金文史料、帛书史料、简牍史料、石刻文字史料、典籍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2.史料学是研究史料的搜
4、集、鉴别和运用的科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史料学的任务是对史料进行搜集、整理、校勘和考订,辨别史料的真伪,说明史料的价值,揭示搜集、研究和运用史料的规律和方法,为历史研究提供丰富的、可靠的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3.历史科学的任务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详细地占有材料,并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研究,作出科学的结论,以阐明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提高人们的认识,丰富人们的思想。研究历史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正确的理论,一是足够的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4.史料学与历史科学的关系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史学本是史料学”(蔡元培:明清史料序言,中央研究院史语所1930年出版) 。傅斯年:“史学便是
5、史料学。”史家的责任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只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史学方法导论,傅斯年全集第二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出版),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史料学与历史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有重要的区别。史料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基础学科,历史科学在充分占有材料方面要依靠史料学。史料学是辅助历史科学来搜集、研究、编辑史料,为历史科学服务的。史料学有自己具体的任务、特点,是独立的学科。但史料学不能离开历史科学而独立存在。,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历史科学的研究要依靠史料,但史料不等于历史,史料学不等于历史科学,更不能代
6、替历史科学。荣孟源:史料学是历史科学的辅助课目。翦伯赞:“不钻进史料中去,不能研究历史;从史料中跑不出来,也不算懂得历史。”,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二、史料的分类 史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按照史料的形式、性质、版本和内容这四种分类方法,其中最重要、最方便的分类方法是按史料的形式特点来分类。,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一)按照史料的形式分类 按史料的形式可分为三大类: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传史料。1.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史料。根据书写文字的载体不同又分为甲骨文字史料、金文史料、帛书史料、简牍史料、石刻文字史料、典籍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1.文字史料:按文字史料的内容特点又可分为若干类
7、。(1)历史记录,即历史事件发生时或稍后所做的记录。如殷墟甲骨文,春秋战国各国的史记,历朝的起居注、实录,个人的日记、游记、杂记,及近代以来的政府公报、文件、报纸杂志等等。,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2)历史著作,根据历史记录、文件和其他材料综合改造而写成的历史著作,这类史料更完备而有系统。如春秋以来各种体裁的通史、断代史、国别史及某一历史事件的专史;汉魏以来的地理书、及后来的地方志;各种学术、行业、团体的历史、家谱、个人传记;各种研究历史的著作、历史教科书、历史读物等。,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3)文献汇编,把历史文件、记录、著作以及其他各种史料汇编成书,这类史料多有原始文献。如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文
8、献汇编,古代目录学称之为“史钞之祖”。旧史部目录中的史钞类、类书;诏令、奏议、尺牍、电稿文编;以一个历史事件、一个学科、一个集团或个人等为专题而汇辑的各种史料都属于这一类。,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4)史部以外的群籍,古代传统的经史子集分类法除史部以外的其他书籍;近代以来的图书分类就是指的历史类之外的其他书籍,都可以按照具体情况用作史料,甚至有时是某一具体问题的主要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2.实物史料:存在于世界上的一切与人类历史发展有关的实物和遗迹。以往人们所使用过的、制作成的甚至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器具,都可以作为实物史料。如生产工具、生活资料、武器和刑具、货币、度量衡器、印信、建筑、墓葬
9、、历史遗迹、模型、雕塑、照相、绘画、语言、文字、碑刻、砖瓦、纪念物等。陈列于博物馆中的展品,绝大多数都是实物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3.口传史料:也称为口碑史料,就是口传的史料。口传史料主要有传说、民间童谣、谚语、诗歌、回忆录、调查访问的记录等。远古入类没有文字,或文字很简单,或很不普及,他们的历史,大多借助于传说和民歌得以保存。,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如司马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写成史记,说明他也重视口传史料。蒙古秘史用蒙古文追记流传在蒙古大草原上的传说故事和谚语而成。我国著名的三大英雄诗史: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王传、柯尔克孜的玛纳斯王传,都是长期流传在这些民族中的诗歌,它们不
10、仅代表了某一民族在古代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也为研究这一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二)按照史料的性质分类 按史料的性质可分为四类:原始史料、撰述史料、文艺史料和传抄史料。1.原始史料:就是没有经过改造的、保持原来状态的史料。如生产、生活中所用的实物和文件;当时的记录、日记、回忆录、调查记录等。,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2.撰述史料:根据原始史料、其他史籍或新史料撰写的历史著作。如根据原始史料鲁史记撰成的春秋;综合旧史籍和新史料撰成的史记;综合旧史籍撰成的晋书等。这类史料很多因为它们采纳的旧史籍已经遗失,大部分也已经成为今天可以利用的原始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3
11、.文艺史料:经过了艺术加工、改造的史料。如诗歌、戏剧、小说、雕塑、绘画等文学、美术作品都属于这一类。其中有一些真实历史的反映和再现,而又不见于其他类型的史料中,但要审慎加以辨别和运用。,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4.传抄史料:传袭、抄录其他史料、著作而形成的史料。如类书、史钞、教科书、历史读物等。这类史料在其他文献亡佚后才有史料价值,如类书。教科书和历史读物如有独到的见解或独有的材料,可纳入撰述史料,如抄录成书则没有史料价值可言。可以作为寻找史料的线索、辑录佚书的依据和考订史料的参考。,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三)按照史料的版本分类 按史料的版本可分为五类:原件、复制品、改制品、重版和伪造品。1.原件
12、:就是没有经过任何改动的史料。原件史料比较可靠,而且原件不止其形式、花纹、文字可以用为史料,其制造或印刷技术及原料等也可用作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2.复制品:一切书报、文件、实物等的模型、仿制、照像、绘图等都属于这类。复制品有利于相关史料的流传,一般与原件有相同的史料价值,但却不能表现原件的制造技术和原料,不能表现原件的整体、真实的细微部分,也有复制过程中的错误和篡改,需要加以鉴别。,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3.改制品:根据原件或复制品再加以改造,一部分是史料的本来面目,而另一部分是伪造的。4.重版史料:重版史料专指文字史料的传抄和翻印。原件、复制品和该制品都可以传抄和翻印。5.伪造品,第一
13、章 史料学概论,(四)按照史料的内容分类 按史料的内容可分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人物等类别。 按照史料的内容对史料进行分类,可以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便利,有助于各类专史科研工作的深入。,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此外,按时代先后分类,可分为古代史料、近代史料、现代史料,或先秦史料、秦汉史料直到明清史料、民国史料等。按学术领域和学科分类,可分为社会科学史料、自然科学史料、哲学史料,以及考古史料、民族史料、文化史料、文献学史料、文艺史料等等。,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按史料传播范围归类,可分为公开资料、内部资料、保密资料等。按史料文种归类,可分为中文史料、外文史料、少数民族文字史料等。按史料来源归类,分为
14、私人撰述、官方文书、会簿录、考古资料、民俗资料等。,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三、史料的特点1.史料具有自身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史料是人类活动的遗迹,任何史料都是人的创造物。人类活动是在漫长的时间系列和广阔的空间范围内逐步展开的一个过程,因此任何史料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特定区域性特点。,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2.史料具有民族性、阶级性的特点创造史料的人群属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阶层,他们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社会地位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他们所创造的史料也表现出明显的民族性和阶级性的差异。如实物史料方面的建筑、墓葬、服饰等,文字史料有不同的民族文字、语言习惯,以及站在不同立场写成的不同典籍。,第一章 史料
15、学概论,3.非有意而存在者占了绝大多数今天的史料。就是前人活动的记录,有些记录是有意传至后世的,如二十四史和国史、实录之类,但更多的史料却是无意遗留下来的。很多实物史料、口传史料如此,文字史料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意留下来的,甲骨文、金文、简犊、帛书中的文字史料;古代某个商人所记之长年流水账,某个地主所记之历年收租簿等。,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4.史料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宇宙世界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史料,今天出现的事物,到明天就成了史料。在典籍中,国史、实录、会要等固然是较集中的史料,即使是策论、诗赋之作,也保存着大量史料。,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5.史料之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主要看人们的需要和远
16、见卓识如甲骨文,殷商人视之为垃圾;清末人视之为中药,金石学家王懿荣视之为古董,刘鹗、罗振玉视之为古文字,王国维、郭沫若等学者视之为殷商史料。同样一件史料,放在不同的研究者手中,得出的结论和获得的研究成果也不完全相同。,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6.残破而不完整,失去的多于保存的仅以典籍论,宋末元初人刘壎就以为:“自汉以来,书籍至今百不存一。” 唐以后,随着雕版印刷的发明和逐渐推广,典籍失传的速度虽大为减缓,但失去的仍比保存的多。如南宋灭亡距今才七百余年,但宋史艺文志所载录的史籍大部分也已经不存。,第一章 史料学概论,7.散乱揉杂、真伪并存不同性质的史料、有用无用的史料往往混在一起,找到史料后,就需要
17、作一番认真的整理和发掘。因大多数史料是无意留下来的,其年代、地域、人物、用途、真伪往往不能确定,即使有意留下来的史料,也会存在上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对史料作出认真的考证和鉴别。,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第一节 先秦史料概要一、先秦史料的特点1.大部分史书记事简单,内容晦涩,利用比较困难。2.先秦史书数量本身不多,散佚又十分严重,造成史料的极端匮乏。3.有相当一部分史料来源于对口传史料的追记,因此真实性较差。4.许多史料被保存在儒家的经典中。,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二、先秦史料介绍1.甲骨文史料甲骨文史料内容丰富,是当时确凿的历史记载,未经后人篡夺的第一手史料,是研究殷商历史的重要的、真实
18、可靠的史料。甲骨文史料也有局限性,记事多是无意识的、零散的、简单的,加上年代久远,连结、释读困难,应用难度很大。,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收录甲骨文字拓片的著作主要有: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主编小屯南地甲骨,中华书局1980年;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13册,甲骨文资料收录最完整,中华书局1979-1983年。甲骨文字辞典: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编甲骨文编收录甲骨文字基本齐全,中华书局1965年。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2.金文史料金文是研究殷商尤其是西周和春秋、战国历史的重要的第一手史料。金文的体裁分记言和记事两种。金文内容主要有祭祀典礼、征伐旌功、赏赐
19、锡命、颂扬祖先等。但金文史料也有简单、零碎、不易释读等缺点。,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金文史料和字典: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编殷周金文集成20册。著录殷周铭文器约万件左右。包括殷商、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各类有铭文铜器。全书由铭文集、图像集、释文和索引组成。是当前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商周金文著录著作。字典有容庚编著金文编;孙稚雏编金文著录简目。中华书局出版。,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3.经史文献儒家六经及附着于六经的历史文献。主要有:六经:诗书礼易乐和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逸周书、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世本辑本、山海经等。其中尚书、左传、国语和战国策是了解和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典籍。,第二章
20、中国古代史料概要,4.诸子文献:其它一些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论语、孟子、荀子、管子、墨子、孙子兵法、老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楚辞等,睡虎地秦墓竹简1O种、荆门市博物馆编著郭店楚墓竹简,主要是研究思想史、哲学史、经济史、军事史等方面的重要资料。,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5.主要文物考古著作杂志文物、考古;文物考古著作: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商周考古、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新中国考古五十年,及“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31种。,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第二节 秦汉史料概要一、两汉史料的特点1.史料范围扩大,种类增加,经史开始分家。2.出现了史记、汉书等史学巨著
21、,史书主要由私人修撰。3.首创了纪传体这一重要的史书体裁,并为后来的正史奠定了基础。,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二、秦汉史料介绍1.基本史料史记、汉书和后汉书。2.其它史籍综合类:荀悦汉记、袁宏后汉记(取材广,保留多种已佚旧史,史料价值高)、东观汉记(东汉时人撰东汉当代史,保留比较原始的东汉安帝以前的史料)、应劭风俗通义(两汉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面貌)、周天游八家后汉书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经济类:泛胜之书(西汉农业生产)、桓宽盐铁论(记录西汉盐铁会议内容,全方位涉及西汉经济)、崔寔四民月令(东汉庄园经济生活) 职官制度类: 汉官六种(清孙星衍所辑有关两汉官
22、制的辑本,所辑大都为汉代佚书,对研究两汉官制有一定史料价值。包括汉官1卷、东汉卫宏汉旧仪2卷、应劭汉官仪2卷,共6部。),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思想类:陆贾新语、贾谊新书、淮南子(西汉初政治思想);董仲舒春秋繁露、扬雄发言;桓谭新论、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东汉人指斥东汉时政);班固白虎通义(汉章帝白虎观会议结集,官方正统思想)。科技类:数学天文历算:周髀算经2卷、张衡灵宪残篇、九章算术9卷医药:神农本草经(3卷,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伤寒杂病论13卷。,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3.考古史料 秦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十种;边塞地区汉简:流沙坠简、敦煌汉简、居延汉简、罗布泊汉简、武威汉代医
23、简;内地汉简:长沙马王堆汉简、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江陵凤凰山汉简等。,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史料概要一、魏晋南北朝史料的特点1.正史在史料中占有重要地位。2.私史众多,官修的史书也大都在私史基础上完成。3.为史作注之风大盛,使所注书的史料价值比原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传记、谱碟、地志和佛道两教的史料大大增加。,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二、魏晋南北朝史料介绍1.以正史为核心的基本史料正史:二十四史中与魏晋南北朝有关的达十一部之多。三国志(西晋陈寿)、晋书(唐 房玄龄)、宋书(梁 沈约)、南齐书(梁 萧子显)、梁书 陈书(唐 姚思廉); 魏书(北齐 魏收)、北齐书(唐
24、 李百药)、周书(唐 令狐德棻) 。,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正史:南史:对宋、南齐、梁、陈四书的删补移易,删宋书最多、补梁书最多;北史(唐 李延寿):改编魏、北齐、周、隋四书,删魏书最多,补北齐书最多。对人物传记以家族为线索的祖孙合传。后汉书、隋书也有相当内容涉及这一历史时期,特别是隋书的十志(梁、陈、齐、周、隋五代史志)。,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正史的特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各部正史中交叉的现象突出,如朝代交替之际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交叉;正史中均无表,有志的也只有晋、宋、南齐、魏和隋这几本,清代学者有大量的补表、补志,收于二十五史补编中。,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
25、概要,补充正史的其它基本史料: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晋南北朝部分;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以事件为中心了解这段历史;杜佑通典,补很多正史无志的缺憾;许嵩建康实录六朝编年体史书,详于吴、东晋、宋(多不见于宋书),也是研究南京历史地理的重要史着。十六国春秋辑补本;,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概要,宋 刘义庆撰,梁 刘孝标注世说新语,以三国两晋时的名士为主,记汉晋间人物的言行和故事,多不见于正史。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隋 颜之推颜氏家训,作者历仕梁、北齐、北周,死于隋,深晓南北士族风尚和南北朝史事,以此陈述立身治家之法,告诫子孙。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中华书局1993年。,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料 全套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9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