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第四届中小学暨幼稚园教育专业创新与行动研究成....docx
《台北市第四届中小学暨幼稚园教育专业创新与行动研究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北市第四届中小学暨幼稚园教育专业创新与行动研究成....docx(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台北市第四屆中小學暨幼稚園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成果發表參加組別:國中組參加項目:論文發表類 別:語文教育字 數:約34000字主 題:降低國中學生錯別字之行動研究(我不再寫錯字!)設計團隊:台北市南門國中語文領域國文科研究小組召集人:魏靖峰 老師研究小組:魏靖峰、王霞琴、吳 萍、謝惠香、徐淑琴、鍾雅君、蘇柔雯、梅家瑛、王筱媛、劉怡秀 等 (共十人)研究協助:曾毓倫、吳嘉莉、姜亭安 (南門國中實習教師)通訊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廣州街6號(南門國民中學)電 話:(02)23142775*35(南門國中教務處教學組)主題:降低國中學生錯別字之行動研究(我不再寫錯字!)摘要對於國中國文教師而言,除了平
2、日教學、班級經營等工作分量極重之外,中學生錯別字眾多的現象,更是大家心中最沈重的負擔,往往一篇作文改下來,錯別字多如牛毛。然而,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分析字詞的用心,卻又往往不敵網路上文字濫用的惡習,以及各類媒體、廣告錯別字的密集傳播。於是本校國文科教師在魏靖峰老師的領軍下,推動行動教育研究,從篩選文字a設計教案a填空評量a實施教學a應用評量,提出有效的對策,來試圖挽救這場文字混亂的浩劫。歷程雖然辛苦,但成果卻是十分豐碩,教師們除自我省思之外,更具體提出教學建議,盼與從事國文教學的夥伴們分享。大綱壹、前言 整理者:王筱媛.p3貳、動機 整理者:王筱媛p4參、目的 整理者:王筱媛p4肆、文獻報告 整
3、理者:劉怡秀p4伍、中學生錯別字原因探究 整理者:蘇柔雯p8陸、研究歷程簡介 整理者:劉怡秀p9柒、教學過程 整理者:鍾雅君p9捌、解決方法 整理者:魏靖峰p11玖、行動研究省思事項 整理者:蘇柔雯.p12拾、結論 整理者:徐淑琴.p12壹拾壹、建議事項 整理者:徐淑琴.p15壹拾貳、參考資料 整理者:劉怡秀.p16附錄一 三年級對照組紀錄p18附錄二 收集中學生錯別字 教師用表格p21附錄三 研究紀錄表、研究紀錄表 舉隅.p22附錄四 學生能力評量(前測) 填充卷p25附錄五 學生能力評量(前測) 填充卷答案p26附錄六 南門國中學生常見誤用百字表p27附錄七 南門國中學生常見誤用百字彙集p
4、28附錄八 學生能力評量(後測) 改錯卷.p33附錄九 學生能力評量(後測) 改錯卷答案.p37附錄十 教師百字講義p41附錄十一 學習角講義 舉隅p66附錄十二 酸甜苦辣留言板.p68關鍵字教育行動研究論文國中生錯別字壹、前言 整理者:王筱媛今年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閱卷召集人、台大中文系教授何寄澎表示,這兩年他參與學測國文閱卷發現,考生程度並沒有明顯低落,但使用錯別字情況很嚴重。這對基層教學的教師們來說,實在有口難言,因為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分析字詞的用心,往往不敵網路上文字濫用的惡習,以及各類媒體、廣告錯別字的密集傳播。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要降低錯別字出現的機率,就得靠教師找出有效而確實的
5、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使其養成正確判斷文字的能力。貳、動機 整理者:王筱媛對於國中國文教師而言,改作文始終是大家心中最沈重的負擔,除了工作分量極重之外,中學生錯別字的現象更是令老師們頭痛的最大原因,往往一篇作文改下來,錯別字多如牛毛。加上電腦打字的便利、網路文字使用的混亂,使得學生辨別正確用字的能力大幅下降。於是校內國文科教師們決定針對此一嚴重問題,提出有效的對策,來徹底解決這場文字混亂的浩劫。參、目的 整理者:王筱媛本次的行動研究目的就是針對國中生的常見誤用百字,整合,研究可行的改進辦法,經由統整後的教學,進行前測及後測,統計實際量測的結果、分析結論,最後祈使學生能正確辨字、有能力改正錯別字,
6、並有效提升國中學生書寫用字上的正確度。肆、文獻報告 整理者:劉怡秀一、研究生:廖傑隆 (碩士)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指導教授:高淑芳 (一)論文名稱:國小六年級學生錯別字研究(1999)(二)論文名稱:國小學童錯別字研究-字的頻率、筆畫、形體結構與表音線索的效果探討(1999)(三)關 鍵 字:國小、錯別字、字的出現頻率、筆畫、形體結構、表音線索(四)摘 要:以往在國語科教學研究上,對於錯別字的研究多以調查法的方式,將錯別字的種類依照研究者本身經驗加以歸類,而缺少實證性的研究。本研究則是以近年來心理學界的研究結果,所歸納出影響漢字辨識的幾個主要變項:字的筆劃、出現頻率、字的形體
7、結構、以及表音線索,再加上性別因子為組間變項,以實證研究的方式觀察這些變項與錯別字之間的關係。將國小國語課本中所出現過的2753個生字加以編碼,並且以台北縣二所智類小學的12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本研究共分為兩個實驗,實驗一採222設計,以性別作為組間變項,並操弄筆劃以及字的出現頻率等變項,再將這些研究的結果,在性別因子方面發現,國小男學童比女學童在默寫時容易發生錯誤,而且這種情形在低頻、高筆畫別或是在無表音線索時更為明顯。在字頻因子方面則發現,國小學童默寫低頻字比寫高頻字容易發生錯誤,特別是在男學童身上,或是在寫高筆畫字時,以及在無表音線索的左右結構字和不管有無表音線索的上下結構字時,頻率效果更
8、是顯著。在筆畫因子方面發現,國小學童默寫筆畫較多的字比寫筆畫較少的字容易寫錯,特別是在男受試學童身上,以及在低頻時,筆畫效果更為明顯。在表音線索因子方面發現,國小學童默寫無表音線索的字比寫有表音線索的字容易發生錯誤。針對研究結果,研究者建議,教師對於低頻、高筆、無表音線索的字應該多予以複習,而且對於男學童的學習時的指導以及作業量,應與女學童有所不同。而對於國小國語科課本的編定者來說,生字的編定應採取螺旋式的編定方式,以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頻率高低,以及筆畫的多寡等作為依據,逐漸由易而難,並且重複出現,以增加複習機會,減少錯別字的發生機率。二、研究生:陳佩櫻 (碩士)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課程與教學
9、研究所)指導教授:張玉燕(一)論文名稱:台北市國小學童作文錯別字之研究(1992)(二)關 鍵 字:錯別字、錯誤、類型、性別、字頻、筆畫、年級(三)摘 要:本研究主旨在瞭解台北市國小學童作文中錯別字的錯誤情形,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童在錯別字錯誤率、錯誤類型之差異狀況。且進一步瞭解筆畫和字頻等背景變項在錯別字的分佈情形與差異。本研究以台北市24所公立國民小學480名學童為研究對象,採內容分析法就學童之960篇作文進行探究,以描述性統計、積差相關、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和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歸納研究主要發現,獲致以下結論:1.不同性別之國小學童作文中錯別字錯誤率有顯著差異。
10、2.不同年級之國小學童作文中錯別字錯誤率達顯著差異,四年級學童的錯誤率高於六年級。3.台北市國小學童作文中總字數與錯別字次數為正相關,但錯別字次數仍不足以代表實際之錯誤情形,應以學生個別之錯誤率為觀察標準。4.台北市國小學童作文中常犯錯別字之錯誤情形具有相似性、一致性和固定性。5.台北市國小學童作文中錯別字在各錯誤類型的錯誤率有顯著差異。6.台北市國小學童之性別因素在錯字和別字各錯誤類型之錯誤率無顯著差異。7.台北市國小學童之年級因素在別字義近致誤和音近形似致誤之錯誤率有顯著差異,而錯字之各錯誤類型則無顯著差異。8.台北市國小學童作文中錯別字之筆畫分佈約略呈常態,以715畫次數最多。9.台北市
11、國小學童作文中錯別字之字頻分佈以低頻字最多,其次為中頻字,高頻字的比例最少。10.台北市國小學童作文中錯字和別字字頻之平均筆畫數達顯著差異,以低頻字最多,其次為中頻字,高頻字最少。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具體建議:1.教學方面的建議(1)採集體檢討的方式訂正錯別字(2)適當給予反覆練習、及時複習(3)著重造字原則、形音義的字辨教學與文字知識的綜合比較(4)培養學生寫作時正確之態度(5)針對學生錯字做文字結構的剖析(6)針對學生別字採用與正字比較或解析字源字義之方式(7)教師板書宜力求端正(8)漢字教學可利用口訣、謎語進行部件教學2.教科書編輯的建議出版社宜於語文科教科書內容編排時,將課文中低頻字作
12、註記或額外列出,以提醒教師加強學生之練習或製造該字出現之機會。(1)研究方面的建議改變研究變項持續探究實際學童錯別字之錯誤率,以便瞭解國內學童漢字學習的成果。減少樣本數,降低統計困難因素,以利探討國小學童作文中錯別字的筆畫效應情形擴大或改變研究對象三、研究生:王鴻儒 (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班) 指導教授:周虎林博士(一)論文名稱:高中職學生作文錯別字研究-以高雄市高中職學生作文為例(1993)(二)關 鍵 字:錯別字(三)摘 要:高中職學生作文錯別字研究-以高雄市高中職學生作文為例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收集高雄市高中職學生作文錯別字,透過資料統計、分析,期能降低高中、職學生書
13、寫錯別字之頻率,提昇現代高中、職學生之語文程度與正確使用文字,俾便更精確表情達意。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如何降低高中、職學生書寫錯別字之頻率。研究範圍八十八、八十九學年高雄市高中職學生作文錯別字及學生電腦繕打之自傳及讀書計畫之別字。文獻探討出版社針對錯別字問題出版不少相關書籍,但內容大同小異;單篇期刊論文又不夠詳細深入,高中職學生錯別字之研究付之闕如。研究方法問卷調查、統計法、分析法、歸納法、測驗法、田野調查。術語界說定義錯字、別字、形近字、音近字、誤用率、錯類率之意義。第二章由錯別字之實務調查,將錯別字分類、統計,提出具體數字為證據,了解高中職學生錯別字詳細情況,就高中職學生錯別字與學制、年級、
14、性別之關係,以圖表分析之,提供直觀證據,呈現明確而實在之錯別字訊息。第三章探討錯別字何以會產生之原因,分成三方面探討:一為現代漢字之內在問題;二為學生之學習歷程;三為電腦中文輸入問題;四為廣告文字之污染。第四章從歷代主要文字典籍、現代權威字典、辭典、政府公布之標準字體、現代專家學者之個別研究為糾正錯別字之依據。在明瞭錯別字發生之原因後,提出辨析文字要素及充分比較練習之方法,提供教師教學參考,發揮其實用價值。第五章選錄錯誤次數超過三十次以上之錯字,共廿九字及錯誤次數超過別字,共七十七字,將其正字例、字頻序號、誤用詞例、錯別字類別、錯字例、別字例、五十次以上之錯誤次數、誤用率%、錯類率%、說明等逐
15、一列出,提出學生寫錯別字之明顯線索,期教師能掌握其中關鍵,學生能了解辨字訣竅。第六章結論提出六項項積極作為:一、文字工作者應有文字學之基本素養;二、重視學生作文能力之培養;三、電腦字型軟體的設計要合乎政府所公布之標準字體;四、推廣標準字體;五、教師應避免寫簡體字;六、研究國中生錯別字。以上作為可減少學生寫錯別字之外在不良因素,讓現代學子之國語文學習有更好的環境。伍、中學生錯別字原因探究 整理者:蘇柔雯一、自身的問題1.不認識、沒看過此字。2.對字意理解不清或學習時沒有吸收。3.心不在焉,草率下筆。4.貪快,缺乏耐心。5.偷懶簡筆,不願認真寫。6.同音字或相似字混淆,辨似不清。7.閱讀課外讀物太
16、少,缺乏辨字能力。8.閱讀漫畫等速食刊物,缺乏文字概念。9.粗心大意且寫完不做檢查。10.沒有良好的訂正習慣或不願訂正。11.多用電腦打報告或作業,少自己書寫。12.電腦打字,輸入法選字不確實。13.不喜歡或不習慣使用工具書。14.將錯就錯,懶得去改或探究正確的寫法。15.學習外語,忘了國字的寫法或受外來語影響。16.模仿別人寫法。17.緊張或壓力,致使突然忘記該字的寫法。18.罰寫太多,反倒不會寫了。19.故意寫錯以引起別人的注意特立獨行。20.功利、價值觀的問題只要我喜歡,有什麼關係,隨性就好。二、受學校、家庭、同儕的影響1.老師講授有誤。2.老師不糾正。3.小學語文教育未落實。4.父母太
17、忙,沒有時間督促孩子做功課。5.父母以自己的寫法教導小孩,但這些字是錯的或已被修正了。6.同儕之間善用簡單文字代替繁雜的用字。三、受社會的影響1.受網路、報紙、新聞用字的影響。2.廣告有意誤用。例如:雙關、諧音用字。3.以訛傳訛、積非成是。4.教育制度改變,讀書壓力減少,相對看書時間也變少了。5.教育當局對文字改革有缺失,改來改去,令人無所適從。陸、研究歷程簡介 整理者:劉怡秀一、前置作業 討論主題決定主題徵求研究小組成員文獻報告收集學生常見錯字篩選出一百字(一年級80字;二年級100字) 學生能力評量(前測)(填充測驗)教材開發(研究小組成員各設計十個字的教案) 整理我不再寫錯字教師講義二、
18、教學現場 研究小組成員以自己的任教班級為實施對象,以我不再寫錯字教師講義為據,再視學生程度、學期教學進度、教學現場之狀況,彈性實施教學或隨堂階段性測驗,並將教學方法、過程作成紀錄。三、成果探討 學生能力評量(後測)(改錯測驗) 資料分析作出結論提出建議省思柒、教學過程 整理者:鍾雅君以下為七年級、二年級教學情況。三年級因學測在即,無法從事完整教學,加上與學弟妹起點行為不同,多了變因,難以比較,故經簡單施測後,僅將所得結果列於附錄之中供作參考。七、二年級老師在第一次測驗後,將易錯百字分析講解,講解過程大都以口述、問答方式,逐字板書講解,將相似字並列比較。學生以遊戲、考試方式反覆練習。老師們的教學
19、過程分列於後: 一、魏靖峰老師教學過程1.每節課講五個字。2.以第一次評量表錯誤的多寡,作為略述或詳解的依據。3.聯絡簿或作文中又出現已講完的錯字,除訂正外,再罰寫兩遍。4.全部教完後,每節請五位同學上台聽寫,由大家共同訂正。5.以改錯題評量成效。二、王筱媛老師教學過程1.講解:以口頭講述,分析該組字的字形分辨原則。2.提問:以問題刺激學生理解,並回答正確字詞。3.聯想:較難理解的字詞,則利用有趣的聯想,幫助學生記憶正確的詞組,並正確辨別。4.筆記:要求學生以作文紙作筆記,除了聽,還要動手抄重點,並且回收筆記,打平時學習分數。5.抽測:每10字講解完畢,作簡單抽測,讓學生更熟悉各組字詞的辨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台北市 第四 中小学 幼稚园 教育 专业 创新 行动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9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