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敖平镇雅居乐小学 陈会,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的主要内容 共分六个单元、四个领域,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一年级下册,(二)教材的编写特点,1.精心设计“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 2、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实现3、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4、精心设计练习题,提供了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习题5、遵循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二、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数与代数,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 识与比较,第三单元
2、生活中的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 识与比较在具体情景中描 述数的相对大小 关系,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 与比较第二学段亿以内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1、数的认识,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7课时,1.数数:,逐一计数,按群计数,理解数的意义,对数数价值的认识:1.体会基数,序数2.积累数数经验,发展数感。3.数数中蕴含数学思想:一一对应4.为四则运算打基础:一个一个顺着数是加,倒着数是减;几个几个顺着数是乘,倒着数是除。,问题:教材为什么专门安排两节数数的课?,对学情的了解:一节课学生最多数3次,如何通过有效策略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一个一个数,初步了解
3、100以内数的顺序, 从整体感受一百,抽象出一百。,检查:再数一次几个几个数,经历按群计数,进一步感知100有多少。,“拐弯”数探究:二十九之后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引入新数:一百体会一一对应,感知数的结构,体会数与数间的关系,(出声数)体会位值制的价值。,检查习惯:容易数错丰富数数经历,数数:第一节 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体会100以内数的顺序及关系,情境创设,问题串:经历三个数数活动,如何通过有效策略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认识100及计数单位百:操作体会10个十就是1个百,进而抽象出新的计数单位“百”。,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之间的十进关系。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
4、。,进一步认识数的结构,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第二节 借助两种直观模型认识100及计数单位“百”,如何通过有效策略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2.读数与写数:学习数的表示,扩充对数位的学习和认识,体会同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前三个问题:经历“估数、数数拨数、写数(抽象出数) 读数”的过程。,激发数数兴趣,让学生用不同方式表示数,体验“创造”数学的乐趣。,借助计数器模型学习写数,读写一体,读写数的核心:位值,拨数、画图、写数,如何通过有效策略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数豆子”教学建议:在计数器上认识百位,直观描述三个数位的位置顺序,理解数位的意义 。
5、通过计数器完成写数教学,写数是一种技能,在写数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对“位值”的理解。让学生学习用不同方式表示数,展示数的构成,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发展数感。,如何通过有效策略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3.数的比较:通过多种活动,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培养数感,比较的核心 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 数数 借助标准 比较十位上的数,问题串:多层次多角度比较经验积累的过程: 一个一个地比 一群一群地比 从高位比比较快,如何通过有效策略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对客观事物不仅能进行定量刻画,还能进行定性描述。,推理活动,理解并运用“多得多”
6、“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等词语。,3.数的比较:通过游戏活动,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培养数感 。,问题串:1.学习:借助经验描述,初步感受大小关系2.应用:利用所学知识猜数,初步体会大小关系,发展推理能力3.应用:利用所学知识选择,进一步体会大小关系积累经验,不要当做知识点来教,如何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4.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提高探究的乐趣 。,竖行规律,斜行规律,充分认识百数表的价值,并能创造性地使用。(利用百数表探索算法)要通过探索和交流,使学生都有所发现。,补:横行规律,如何通过有效策略帮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发展数感?,2、数的运算,已学过的
7、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 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后续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与混合运算,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9课时,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及其应用,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 实际问题,后续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及其应用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连
8、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与混合运算,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8课时,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加法 、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一年级下册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及其应用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及其应用,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 实际问题,后续的相关内容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与混合运算,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11课时,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计算的乐趣,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位数的计算过程中,学生既会因为对计算道理的不理解出错,也会因为粗心出错关注理
9、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认真、验算)非常重要,直观模型:小棒、计数器、数线,一下,注重利用模型促进学生对计算道理的理解,每一节课出现的计算模型最多不超过两种。,小棒 能够较好体现按“群”计数,小数目时容易操作。,一下:25+4,一下:25-4,计数器 当不涉及进位和退位时,使用的是生活中真实的计数器。,一上:13+2,一上:18-2,计数器当涉及到进位和退位时,真实的计数器上没有办法真正呈现。可以用摆图片或画的方式,也可以边操作边想象。,一下:15-9,二下:87+139,计数器成为了学生非常方便、且富有乐趣的计算工具,计数器,数线 从一年级上册,数的认识中第一次出现(由数字轨道开始,活泼生动
10、),后续的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中多次出现。,一年级:对数线的使用要求仅限于辅助运算,即给出数线及数线上的数字,不要求学生自己独立画数线。,图形与几何,已学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上册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简单物体,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和形状不同第二学段三个方向观察用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体会不同范围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2课时,第一层次:实物观察 通过观察实物,获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直接经验。,1.安排不同层次与水平的观察活动,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一年级 下册 教材 分析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88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