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深加工技术课件.ppt
《淀粉深加工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淀粉深加工技术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绪论,一、基础知识1、淀粉变性的目的原淀粉的许多固有性质限制了淀粉在工业中的应用:如冷水不溶性,糊液在热酸、剪切作用下不稳定,淀粉颗粒的流动性,淀粉糊透明性差、易凝沉、冷却成凝胶等,因此有必要根据淀粉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处理,使之符合应用的要求。,基础知识,人们根据淀粉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开发了淀粉的变性技术,即运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手段进行处理,使其具有更适合某种特殊用途的性质,这一过程称为淀粉的变性,其产品称为变性淀粉。通过分子切断、重排、氧化或在淀粉分子中引入取代基制得性质发生变化、加强或具有新的性质的淀粉衍生物。,2、淀粉变性的可能性,淀粉分子中具有许多醇羟基,它们反应活性高
2、,能与许多化学试剂起反应可能引进多种基团生成酯或醚,或与具有多元官能基的化合物起反应得交联淀粉,或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单体经接枝共聚反应得共聚物。淀粉是高分子聚合物,易被外界因素 (物理、化学、酶)的作用发生结构断裂,最后生成降解物,而导致性质的改变。,3、淀粉变性的内容(或途径),(1)破坏淀粉分子的部分或者全部结构、松动颗粒组织、降低分子量;(2)赋予淀粉冷水成糊性,提高或降低糊化温度和水溶解度,改善其疏水性、保水性、增稠性、黏度及其稳定性、弹性和抗剪切性;(3)引进化学基团,使淀粉具有阴、阳或两性离子的特性,改变其对别的物质的亲和性,强化其反应活性;,淀粉变性的内容,(4)通过交联技术加强
3、淀粉糊的稳定性,尤其强化抗机械剪切力;(5)通过物理或化学诱发,与其他单体进行接枝共聚,明显加大了淀粉的吸水性;(6)通过遗传育种或分离方法,改变直链与支链淀粉的含量比例;(7)通过各种方法降低水分,改善物理外观,控制降解程度;(8)重新排列分子结构。,二、变性淀粉的产品分类,按原料来源分类:来自谷物的玉米、小麦或高粱等;来自薯类的马铃薯、木薯或甘薯;或来自豆类的豌豆、绿豆等。按生产方法分类:化学方法、物理方法,酶法等按产品用途分类:造纸、食品、纺织、制药或发酵等行业应用的淀粉。,三、淀粉变性的物理化学原理,1、反应部位 淀粉活性部位体现在羟基和糖苷键 (C-O-C)上面这两部分分别是发生置换
4、反应 (-OH基的功能)和断链 (C-O-C链)的反应区域。,2、特性分析 一般分物理分析和化学分析两大类。(1)物理分析。主要分析变性淀粉的白度、颗粒度、糊化温度、黏度、pH、斑点、水分等指标。(2)化学分析。主要测试所引入化学基团的含量。平均每个脱水葡萄糖单元中羟基被取代的数量称为取代度,由于淀粉中大多数葡萄糖基有3个可被取代的羟基,所以DS(取代度)的最大值为3。,2、特性分析,(1)物理分析。主要分析变性淀粉的白度、颗粒度、糊化温度、黏度、pH、斑点、水分等指标。(2)化学分析。主要测试所引入化学基团的含量。,取代度与分子取代度,平均每个脱水葡萄糖单元中羟基被取代的数量称为取代度由于淀
5、粉中大多数葡萄糖基有3个可被取代的羟基,所以DS(取代度)的最大值为3。分子取代度 (MS):平均每个脱水葡萄糖单位结合的试剂分子数分子取代度可大于3。,取代度与分子取代度,3、变性淀粉的特性,变性作用能够改变天然淀粉的糊化和蒸煮特性,减轻直链淀粉的凝沉和胶凝倾向,降低淀粉的糊化温度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其他的高分子取代基可授予疏水特性等。,变性淀粉的性质取决因素,植物来源物理形态 (颗粒化、预糊化)直、支链淀粉的比例或含量分子量分布的范围或聚合度分布范围缔合成分 (蛋白、脂肪酸、磷化合物)或天然取代基预处理 (酸解、酶降解或糊精化等)变性的类型 (酯化、醚化、氧化、接枝共聚等)取代基的性质 (乙
6、酰基、,羟丙基、胺基等)取代度 (DS)或分子取代度 (MS)大小。,4、淀粉变性工艺反应相,淀粉变性反应主要依靠淀粉颗粒的特殊性质。因为淀粉在冷水中不溶解,温度升高或者碱存在时颗粒膨胀,所以反应过程存在着两种工艺可能性。(1)匀质反应相(2)非匀质相,5、影响淀粉变性的因素,(1)淀粉原料 淀粉的来源不同,有来自薯类的(马铃薯、木薯、甘薯等),有来自谷类的(玉米、小麦、高粱等),这些淀粉的理化性质不同、颗粒结构都有差别,因而在淀粉的变性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2)温度 变性反应是根据反应媒介和有关的原料与产品来选定温度的。在单一固态媒介中,生产糊精类产品需要温度100(白糊精)至180(黄
7、糊精)。在非匀质相中,变性反应温度一般不超过50。,影响淀粉变性的因素,(3)机械剪切 淀粉糊被搅拌、管路和泵输送时发生剪切作用,当剪切力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影响到变性淀粉生成物的性质,黏度明显下降。(4)酸媒介 pH越低,(1,4)糖苷键水解速度越快(5)催化剂 在酯化和醚化的置换反应中,采用碱试剂(NaOH和KOH) 减弱或者削除分子间的氢键,碱用量应该是淀粉的1%左右。钠盐 (硫酸钠或氯化钠)对于磷酸化反应有促进作用,它们能明显抑制颗粒膨胀,使糊化温度提高到较高温度。,四、变性淀粉的生产工艺与设备,重点,变性淀粉 取代度(DS)分子取代度(MS)变性淀粉的种类影响淀粉变性的因素变性淀粉生产
8、工艺流程(干法工艺和湿法工艺),第二节 预糊化淀粉生产与应用,一、生产方法,1、工艺原理 末变性淀粉具有微结晶胶束构造,冷水中不溶解膨胀,对淀粉酶不敏感,这种状态的淀粉称为-淀粉。将-淀粉在一定量的水存在下进行加热,使之糊化,规律排列地胶束结构被破坏,分子间氢键断开,水分子进入其间。这时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失去双折射现象,结晶构造消失,并且易接受酶的作用,这种结构称-结构。,1、工艺原理,生产-化淀粉的原理就是在热滚筒表面使淀粉乳充分糊化后,迅速干燥或在挤压设备内淀粉受到高温高压作用,从微细的喷嘴喷出,压力骤降,淀粉颗粒瞬间膨化,由原-结构转为-结构。,2、生产方法,热滚法(又称滚筒干燥法)喷雾
9、干燥法挤压膨化法微波法目前应用于生产的是热滚法和挤压膨化法。,二、生产工艺与设备,1、热滚筒干燥法(1)-淀粉生产工艺流程,2、挤压法,将含水20%以下的干淀粉,加入螺旋挤压机。原料首先进入的是特种金属材料制成的圆腔内,在120160的温度下,用螺杆高温挤压,淀粉颗粒在挤压腔内由低压区挤向高压区,逐渐承受高温高压,借助于挤压过程中物料与螺旋摩擦产生的热量和对淀粉分子的巨大剪切力,使淀粉分子断裂而糊化。最后由13mm的终端微孔喷爆出来,淀粉颗粒瞬间膨胀,其-结构转成-结构,即由生淀粉转成熟淀粉, -化产物经干燥、粉碎和过筛即得成品。,2、挤压法,该法生产的-化淀粉由于受到高强度剪切力作用,黏度低
10、、弹性几乎没有,比滚筒法产品的溶解度大,产品收率高,几乎达99%,制造过程中基本不需加水,干燥不需热源,被认为是最经济方法之一。 挤压机分成单螺杆和双螺杆两种类型。螺杆使用寿命是挤压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也是国产挤压机与国外产品主要差距所在。挤压法虽有很多优点,但产品黏度不够,设备材质要求高且价格昂贵,在一定程度上使该法的应用受到限制。,三、原材料规格,1、对淀粉的要求:要求原料淀粉的纯度要高,蛋白质、纤维素和铁、磷等灰分含量要低,杂质越少越可显著提高-化淀粉的黏弹性。 2、对水质的要求:生产-化淀粉的水质应该纯净,含铁、钙、镁、铅等离子越少越好,否则影响终产品的黏弹性和色泽。pH应为中性,因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淀粉 深加工 技术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87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