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食用菌栽培技术课件.ppt
《第4章食用菌栽培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食用菌栽培技术课件.ppt(1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章_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是重要的生命物质和营养物质。新鲜的食用菌含蛋白质1540%。 食用菌富含人体极易缺乏的VB1、VB12等,且比肉类含量高。 食用菌是低脂食品,其脂肪含量(干品)仅为0.20.3%,其中7384%为不饱和脂肪酸。,保健和药用价值,1.提高机体综合免疫水平2.抗肿瘤 3.预防和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4.抗菌消炎作用 5.其它 :尚有抗病毒、调节内分泌、保肝护肝、清热解表、镇静安神、化淤理气、润肺祛痰、利尿祛湿等功效 。,食用菌生产的现状和趋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食用菌的生产和发展,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2、: 1.调整品种结构,发展珍稀菇类 2.加快食用菌规模化生产进程 3.发展加工品种,提高产品深加工层次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5.大力发展药用菌生产,返回本章,第二节 食用菌菌种的来源与培育,一、母种的分离与培育 二、原种和栽培种的培育 三、菌种质量的判断,食用菌菌种的分类与制作流程,制种是食用菌生产最重要的环节。常言道:“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可见菌种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菌种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培育优良菌种,是提高食用菌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 人工培养的菌种,根据菌种培养的不同阶段,可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类。制作菌种的具体操作工艺
3、流程如图所示。,食用菌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流程,一、母种的分离与培育,食用菌母种的获得与确定主要有五个步骤: (一)培养基的制备 (二)种菇的选择 (三)纯种的分离 (四)母种培养与选择 (五)母种的鉴定培养,(一)培养基的制备,常用的食用菌母种培养基有三种: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 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培养基) 马铃薯综合培养基( CPDA 培养基),各培养基配方,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去皮),葡萄糖20g,琼脂18-20g,水1000ml,pH自然。适合一般的食用菌母种分离和培养。 PSA培养基:马铃薯200g(去皮),蔗糖 20g 琼脂 18-20g,
4、水1000ml,pH自然。适合一般的食用菌母种分离和培养。 CPDA 培养基:马铃薯200g(去皮),磷酸二氢钾 3g, 硫酸镁 0.5g ,葡萄糖 20g ,维生素 10mg ,琼脂 18克 ,水1000 毫升,pH自然。 用于培养和保存灵芝、平菇、香菇等食用菌菌种。,培养基的制作步骤,(1)将马铃薯洗净,削去皮与芽眼,切成薄片,加水1 000 mL,在锅内煮沸后保持20 min,用48层纱布过滤。 (2)继续用小火加热,并准确称量其余药品,加到马铃薯汁中搅匀,琼脂粉最后加入(如果用琼脂条,需要边加热边搅拌,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其余药品),加热使其完全溶化,补足水量至 1 000 mL。,
5、(3)分装试管。将培养基趁热倒入漏斗中或分装器中,分装试管。试管的装量大约为15,各支试管装量一致。然后510只捆成一捆,准备灭菌。 (4)把捆好的试管塞上棉塞,放进灭菌锅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打开灭菌锅取出试管,在干净的房间里把试管摆成斜面,斜面一般是试管长度的12左右,不得超过35,然后放入培养箱3537培养一天,检查无污染后保存待用。,培养基的制作步骤图解(1),1削皮,2称量,3切块,4加热,培养基的制作步骤图解(2),5削皮,6加水定容,7加琼脂,8加糖,培养基的制作步骤图解(3),9倒入漏斗中,10分装,11塞棉塞,12包报纸,培养基的制作步骤图解(4),13装锅,14灭菌,15摆
6、斜面,15摆斜面,(二)种菇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种菇呢? (1)选取符合本品种典型特征的个体; (2)要在出菇早、出菇均匀、生长旺盛的菇木和菇床上挑选; (3)选朵型正常,菌盖肥厚,菌柄短壮,无病虫害; (4)野生菇木的选择应选出菇多而无杂菌生长的幼龄菇木。,(三)纯种的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组织分离法、孢子分离法和菇木分离法。,1. 组织分离法,(1)选种菇:菇型正常、发育健壮、中等成熟的平菇子实体, (2)种菇消毒:用75%酒精棉球擦拭表面,在接菌箱内掰开。 (3)取组织:用接种针在菌盖和菌柄交界部位中间挑取一小块组织放在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中部,在25的恒温箱中培养,即可萌发形成菌丝,再经
7、提纯移接于新的斜面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即成母种。,灼烧接种针,剖菇体,取组织,接种后,(2)孢子分离法,此法为直接挑取担孢子培养或者通过孢子收集器收集孢子,然后在培养基上培养,获得母种。,利用孢子收集器分离孢子流程图,1,5,4,3,2,孢子印法分离孢子流程图,1,6,3,4,2,5,(3)菇木分离法,(1)将已长菇的木段带回实验室,晾干,轻轻敲掉沾附的土和杂物; (2)剥掉树皮,削去表层木质部。 (3)选取菌丝洁白、浓密的部位切取菇木的中间部位,然后锯成3cm厚的薄片。带有菌丝的木块即为分离材料,带进无菌室进行分离。 (4)取选好的菇木小薄片,用75%酒精擦洗表面消毒,之后放入0.1的升汞内消毒
8、12min,再用无菌水洗去升汞残液。随后将其截成如火柴梗大小的小木条,移接在斜面培养基中央。经2527恒温培养,待菌丝生长后,再行转管培养。,菇木分离示意图,(四)母种培养与选择,将分离得到的菌种接入试管后,放入25的培养箱中培养。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菇木分离法,23 天即看到菌丝生长,孢子分离法须一周左右才能用肉眼看到孢子萌发。此时即应检查菌丝生长情况,淘汰污染的及未萌发菌丝的试管,挑选菌丝发育健壮的试管分离扩大培养,即为平菇纯菌种(母种)。,(五)母种的鉴定培养,培养好母种后,除用肉眼观察菌丝长势强弱外,还应做好瓶栽出菇试验。将母种接到装有灭菌棉籽皮或木屑培养基的菌种瓶内,置于25恒温箱中培
9、养。菌丝长满瓶子后,置于1518有光亮的地方培养。观察子实体生长情况,选择长势旺、出菇快而多的株系扩大制种。,二、原种和栽培种的分离与培育,在获得母种后,下一步要进行原种和栽培种的生产,主要过程包括培养基制作、培养基灭菌、母种接种、培养获得原种和栽培种。,(一)培养基的配方及制作,原种和栽培种生产,常用的培养基有棉籽壳培养基、木屑麸皮培养基、麦粒菌种培养基和种木培养基。,棉籽壳培养基,麦粒培养基,木屑培养基,1.棉子壳培养基,配方:(1)棉子壳88%,麸皮或米糠10%,石膏1%,过磷酸钙1%。(2)棉子壳93%,麸皮或米糠5%,石膏1%,过磷酸钙1%。配制步骤: (1)选用无霉味、新鲜干燥的棉
10、子壳,称取各种原料混合,每千克料加水120130 kg,水中加多菌灵或高锰酸钾,按水重的千分之一计算。 (2)充分拌匀,使料中水分含量在6570,可用手紧捏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为宜。 也可在水中加消毒剂石灰,按水质量的1添加,石灰可使培养料pH偏高,有利于抑制杂菌生长,经平菇生长过程产酸以后,正好为平菇生长所需的pH。料中加入高锰酸钾、多菌灵、石灰,都可以使料中杂菌不易生长繁殖。,2.木屑麸皮培养基,配方: 木屑(阔叶树种)47%,棉子壳35%,麸皮(或米糠)15%,糖1%,石膏1%,过磷酸钙1%。配制步骤: 按配方称取原料,先将糖溶解于适量水中,其他原料进行混合,然后加入糖水拌匀,使料含水
11、量达60%65%(每千克料加水120 kg130 kg)。简便检查含水量的方法,是用手取一把培养料紧握,以指缝间有水纹但不滴下为适度。,3.麦粒菌种培养基,配方 (1)小麦粒1 000 g,石膏粉20 g。 (2) 小麦粒1 000 g,石膏粉12 g,碳酸钙3 g。配制步骤: (1) 将麦粒倒入盛有2%3%的石灰水(pH9)上清液中浸泡。浸泡至麦粒变软,从石灰水中捞出麦粒在草席等物上摊晾。 (2)重新浸入2%3%的石灰水中,一般12 小时左右(20水温)。 (3)将麦粒捞出后装入蒸笼,用热蒸汽在100下蒸1 小时或放入锅中加水煮沸2025 min,以煮至捏开麦粒时里面没有“白心”为度 。 (
12、4)麦粒蒸后稍加摊晾,除去表面多余水分 。 (5) 将摊晾后的麦粒加入称好的石膏及碳酸钙,使之与麦粒充分混匀。,4.粪草培养基,配方: 粪草90 kg,麸皮或米糠8 kg,白糖1 kg,碳酸钙1 kg。配制步骤: 将干牛粪与稻草(麦草)以64之比,堆积发酵1520 天,在这过程中要翻堆23次,然后挑出半腐熟的稻草,切成23 cm长,晒干即为粪草备用。制培养基时,按比例取粪草与其他辅料混匀,用糖水拌料,含水量约60%。,5.种木培养基,配方: 种木(木块、三角木、枝条)1 000 g,木屑100 g,米糠50 g,水150200 mL。配制步骤: 制作木块菌种时,先将种木锯成木条,再用刀切成楔形
13、木块,或将种木横锯成1.21.5 cm厚的木片,风干后备用。 配制时先将准备好的种木浸入蔗糖或淘米水中24 小时,使其充分吸足水后捞出。同时将木屑、米糠等原料拌和,调节含水量达60%左右,然后取出三分之二与种木拌和均匀即可装瓶。而另三分之一可留下,覆在种木培养基的上方,以填补种木间的空隙。,(二)灭菌,培养基制好后,采用湿热灭菌的方法,杀死培养料内杂菌及孢子。,棉籽壳、木屑一般0.137兆帕,60分钟;麦粒、粪草、原木等90分钟。常压灭菌98100,一般8 12小时。,(三)接种,灭菌后的瓶装培养基,在无菌室或接种箱内及时进行接种,每个母种斜面试管,可接种58瓶原种,将母种菌丝块放入原种培养基
14、瓶后,塞上棉塞,置于25的温室内培养,约经20天左右,菌丝长满全瓶就可作栽培种接种之用。,(四)栽培种生产,原种转接到栽培种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获得栽培种。一瓶原种可接40瓶栽培种。 具体制法是:在接种箱中将原种瓶用5%的来苏儿擦洗瓶壁,然后用消毒的镊子从原种瓶中夹取1小块菌种,放在栽培瓶料中央,塞上棉塞,置于培养室内(25)培养30 天,菌丝发满瓶,无杂菌污染,即可做栽培种使用。,三、菌种质量的判断,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生产的成败。 优良的菌种应具备:种性优良,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菌丝的生活力强、纯度高、适宜的菌龄、无病虫害等特征。,返回本章,第三节 常见食用菌栽培
15、实例,一、平菇 二、香菇 三、金针菇,一、平菇,(一)概述(二)生长和发育特性(三)栽培品种(四)栽培技术,(一)概述,平菇又名鲍鱼菇、白香菇、凤尾菇等,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菇)属 。 平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面积最大的食用菌之一,国内除青海、西藏和宁夏之外,其余省份均有栽培。 平菇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较强,栽培原料广范,是食用菌中最易栽培的菇类。,(二)平菇的生长和发育,平菇的生长和发育主要分为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长两个阶段。平菇的生活史是:孢子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子实体孢子。 其生长发育时期主要经历原基期、桑葚期、珊瑚期、成形期、幼菇期和成熟期等六个时期。平菇菌丝体的生长是通过菌
16、丝尖端生长点不断向前延伸实现的。菌丝生长速度很快,一部分菌丝可以伸展到空气中变成气生菌丝,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进一步扭结转化为子实体。,平菇生活史,食用菌的生活史,平菇生殖生长各时期形态,(三)主要的栽培品种,(1)糙皮侧耳 是目前栽培最广泛的种类。主要是低温型和中温型品种。常见的品种有平杂17、细胞AX3、天达、江都792、黑89、常州2号、双耐等。(2)凤尾菇 是一种栽培较为广泛的中高温种类。常见的品种有平菇831、F327等。(3)榆黄菇 属于高温型品种。常见的品种有东北榆黄蘑、农大榆黄96等。(4)佛州侧耳 属于中低温型种类。常见的品种有中蔬10号和平菇AS5.184等。(5)黄白
17、侧耳 又名美味侧耳、小平菇,属于中低温型种类。常见的品种有姬菇9008、姬菇9811等。(6)桃红侧耳 高温型种类。常见的品种有福建桃红平菇、江西桃红菇等。,(四)栽培技术,平菇生产流程,母种接种,采收,播种与管理,栽培种接种,原种接种,1菌种的获得和选择标准,平菇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个级别,其来源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市场采购;另一种是自己制备。平菇菌种选择的主要标准是:菌丝体粗壮、密集、洁白,呈棉毛状,有爬壁现象;菌丝体长满瓶,菌丝分布均匀一致,刚形成少量珊瑚状的小菇蕾。,2培养料的选择、配方与处理,培养料就地取材,棉籽壳、玉米芯、棉秆粉、豆秆粉
18、、锯木屑(阔叶树)、稻草、麦秆等均可采用,其中以棉籽壳最好。使用前,棉籽壳应在日光下晒天,凡霉坏变质的均不能采用。,培养料的配方,()杂木屑78%、米糠或麸皮20%、蔗糖1%、碳酸钙或石膏粉1%,水适量,pH 6.5。()杂木屑93%、麸皮或米糠5%、蔗糖1%、尿素0.2%0.4%、碳酸钙0.4%、磷酸二氢钾0.2%0.4%,水适量,pH 6.5。()棉籽壳98%、生石灰(CaO)2%、多菌灵0.1%0.15%,水适量,pH 6.5。()棉籽壳96%、过磷酸钙2%、石膏粉2%、石灰水0.5%,水适量,pH 6.5。,3栽培方式与出菇管理,平菇的栽培方式很多,有椴木栽培、枝束栽培、室内床架式栽培
19、、扎捆栽培、阳畦栽培法、地道山洞和坑道栽培法以及塑料袋栽培法等等。 生产上用生料塑料袋栽培平菇较多。,生料塑料袋栽培法,(1)装袋接种 技术要点: 选择新鲜无霉变的棉籽壳,播种前晴天翻晒34d,降低棉籽壳的杂菌含量; 用长筒形塑料袋,分层装料接种。装料前将塑料筒的一端用线扎好,先放一层菌种,厚约0.51cm,然后放入拌好的棉籽壳,稍加压紧后再放1层菌种和1层棉籽壳。按照此方法在袋中共放入23层菌种; 装料结束后,用8号医用针头在放置菌种的地方均匀地扎20个微孔,以确保通气顺畅。,(2)堆积发菌 技术要点: 入室培养时,提前对发菌室(棚)进行消毒,杀死空气中的杂菌孢子,净化环境; 将菌袋呈“井”
20、字形逐层堆放,每层放4个菌袋,一般堆放78层; 发菌期间,要保持培养室空气新鲜,每天中午进行通风换气; 经常检查菌袋的生长情况,发现污染菌袋立即剔除,以免向其它菌袋蔓延。在室温2223条件下,一般经过20d左右,菌丝即在袋内长满。,(3)出菇管理 技术要点 (1)培养的地点最好在塑料大棚、太阳能温床或者地下室出菇; (2)袋内出现菇蕾时,此时应及时解开袋口,将塑料袋口翻卷露出菌蕾; (3) 出菇期间随时向空间、地面和袋子上喷水,使周围环境湿度达9095%。 (4) 出菇期间要经常补水和通风换气,以保持平菇适宜的生长条件。,4.间歇期管理,第一潮菇采收之后1015d,就会出现第二潮菇,共可收四到
21、五潮,其中主要产量集中在前三潮。 在两潮菇之间是菌丝休整积累养分的时间,此时要做到: (1)清理菌板表面老菇根和死菇,防止腐烂。 (2)轻压菌板并使老菌皮破裂,以利新菇再生。 (3)将门窗打开通风45h,换入新鲜空气。 (4)用清水将薄膜正反两面彻底擦洗干净,然后贴菌板覆盖,清理室内杂物,保持卫生。 (5)一周后按头茬菇管理法,浇出菇水和用温差刺激催蕾。以后管理均按头茬菇管理方法,以后各茬菇照此管理。,5.病虫害及杂菌的综合防治,平菇培养阶段,易发生病虫害,对病虫害采用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三者结合的综合措施来控制蔓延。 (1)控制主要的环境因子 温度:室温不宜超过22,料温不超过25。
22、 湿度: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之间。菌丝生长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2)杂菌的预防 培养料要新鲜,无霉烂变质,配料前先暴晒12天。 每次栽培前培养室及用具都要清洗、熏蒸。 生料栽培时,培养料尽量少加或不加有机氮源和糖类物质。 菌种量要大,加速菌丝生长,优先占领养料,抑制其他杂菌繁殖。 注意防鼠,堵塞鼠洞,防止交叉感染。,(3)常见杂菌及其防治 栽培平菇时常见的杂菌有木霉、青霉、曲霉、脉孢霉、根霉、枝孢霉、粘菌、鬼伞类以及酵母等。 在开放式栽培中,发现杂菌可用石灰粉遮盖污染部位;封闭式栽培中可用注射器或滴管将杀菌药液按比例稀释后注射或滴到污染部位。常见的杀菌剂有高锰酸钾1
23、000倍液、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多菌灵(含量50%)1 000倍液,含量25%的500倍液等。,(4)虫害防治。 平菇栽培时常见的害虫有:线虫、螨类、蚋、鼠、蚁、蛞蝓、蜗牛、马陆、果蝇、菇蚊等。 药剂防治可用2.5%溴氰菊脂乳剂2 500倍液喷雾;用灯光和糖醋液诱杀蝇类;骨头烤香诱杀螨、蚁类;用盐杀蜗牛、蛞蝓等。 注意:平菇对敌敌畏极为敏感,低浓度的敌敌畏就会致使小菇蕾枯死。,二、香菇,(一)概述(二)生长和发育特性(三)栽培品种(四)栽培技术,(一)概述,香菇又名香蕈、花菇。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斗菇属。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我国香菇出口贸易量近10年逐渐
24、上升,年递增率约为2%,目前中国的香菇年产量为8万吨,在全球10万吨中占有8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二)生长和发育特性,香菇的生长和发育主要分为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生长两个阶段。 香菇的生活史和典型的担孢子菌的生活史基本相似。,香菇生活史,(三)主要的栽培品种,香菇品种大致可分为高温型、中温型和低温型3种。秋季栽培的香菇品种中温型品种和中温偏低温型品种为主;春栽香菇,选择耐高温的中温和中高温品种。 中高温型常见栽培品种有:Cr20、Cr04、8001等。 中温型常见栽培品种有:鲁育6号、Cr02、82-2、农1、Cr62、L26a等。 中温偏低温型常见栽培品种有:SL-8815、7402
25、等。,(四)栽培技术,母种接种,出菇,转色管理,栽培种接种,原种接种,香菇的总体栽培流程大体为五个阶段。,1.菌种的获得和选择标准,香菇菌种和平菇菌种一样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个级别。 选择香菇菌种的主要标准是:菌丝洁白,生长均匀、旺盛,不易产生厚的菌被,易形成子实体,而且子实体发生多,抗病虫害的能力强。菌丝呈棉毛状,生长快,分泌酱油色液体,菌丝体长满瓶后1015d内的菌种为最好。,2培养料的选择、配方与处理,栽培香菇主要用木屑做培养料,木屑中加15%20%麸皮,碳氮比适合,菌棒质地紧密,后期浸泡不易松散。 一般应选阔叶树种,以硬质的壳斗科和桦木科的木屑最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用菌 栽培技术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86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