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炼句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炼句课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古代诗歌鉴赏,1.炼字2.炼句3.语言风格,鉴赏诗歌语言,学习目标1、能通过典型的炼句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2、通过解题训练,掌握该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命题特点,分析下面高考题,归纳炼句类题目的命题特点。,(2012 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 分),(2012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4 分),比较赏析型,(05福建卷)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小结2:常见题型赏析诗句分两种题型:一是综合赏析型,二是比较鉴赏型。,小结1:常见提问方式1、请赏析某句(联)。2、诗中某句与另一版本某句比较哪句更妙。,例1 (2012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初见嵩山 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4分),【答案】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 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
3、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 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释句义,2.明技巧,3.析作用,点意境,表情感,答题步骤,释句意,明技巧,析作用,答题规律,练一练 忆仙姿 贺铸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注:鲤鱼风:九月风。请结合全词赏析“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描写主人公伫立楼上凝望,登高怀远思人。诗人用“凝伫,凝伫”的叠词(反复),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凝望时间之久和神态之痴,从而表
4、现相思之苦; “楼外一江烟雨”则用孤寂的小楼、无情的江水、迷蒙的烟雨衬托出主人公怅惘失意之情。虽无一字提到离别相思,却将离别相思之情写得淋漓尽致。,1、句意,2、手法及效果,3、作用(内容、结构),例2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答题步骤】,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
5、 如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 如抒情句,就指出其抒发的情感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步骤三)“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仗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参考答案,练一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纫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
6、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故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同样是写庐山瀑布,徐诗三四句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较,你更喜欢哪句,为什么?(4分),参考答:1:我更喜欢李白的诗句。李诗“疑是银河落九天”,将瀑布喻为银河倾泻,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想象奇异,气势磅礴;徐诗的“白练”“破青山”虽有比喻夸张,却无显然不如银河的气势足。从语音平仄来讲,李白的诗更加流畅,朗朗上口。参考答案2:我更喜欢徐凝的诗句。千古长如白练飞,把瀑布喻为
7、飘动的白绸,景象轻柔飘逸,比喻贴切,形象传神。李诗比喻并不新奇。,特别提示: 1.忌脱离全篇,断章取义 2.忌只贴标签,不加分析 3.忌不分层次,思路混乱, 语言表述理路不清。,课堂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梅花九首(其一)明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注 何郎:南朝诗人何逊,其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被历代文人誉为咏梅佳作。(1)这首咏梅诗的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高士、美人设喻,雪中的梅花如高士横卧山间,月下的梅花如清雅的美人从林
8、间款款而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花的神韵,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修辞角度),参考答案:烘托手法。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为背景来烘托梅花,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的精神风貌,象征了作者的高洁襟怀。(表现手法角度),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村行 北宋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本诗作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因仗义执言而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 结合全诗,赏析“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这两句的妙处。,结合全诗,赏析“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这两句的妙处。答:_【解析】这两
9、句所写之景由下而上,由深而高。“万壑”写山壑之多,“有声”暗写山泉淙淙有力,衬托了“数峰无语立斜阳”一句。山峰本不能言,以“无语”称之,看似无理,却有妙理奇趣。人对山而忘言,山对人而无语,真是契合无间。答案:这两句描写山景,意境阔大而又趣味盎然。上句动中有静,万条谷壑泉水淙淙,奏出天籁之音;下句静中有动,山峰肃立,静静聆听山鸣谷应。“立斜阳”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晚山的可爱。,3(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高考真题,参考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课后练习(2009年天津卷)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答:_,再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8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