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血、津液课件.ppt
《精、气、血、津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气、血、津液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气、血、津液,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精第二节 气第三节 血第四节 津液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精 中医学的精理论,是研究人体之精的概念、代谢、功能及其与脏腑、气血等相互关系的学说。与古代哲学的精或精气在概念上有着严格的区别。,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或流动于脏腑之间。,人体之精的涵义广义之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包括气、血、津液及从因食物中
2、吸收的水谷精微。狭义之精:是指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有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精的本始含义),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精的代谢过程,分精的生成、贮藏和排泄等三个不同而相关联的阶段。(一)精的生成从精的生成来源而言,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胚胎形成和发育的原始物质,又是人出生以后生长发育之要素,先天之精藏于肾中,其中一部分发育成熟后具有生殖机能。后天之精:又称五脏六腑之精,是水谷饮食物在后天脾胃的消化功能作用下生成并灌溉五脏六腑的水谷之精,后天之精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除了脏腑功能活动需要外,其余部分贮藏于肾,以滋养先天之精。,(二)精的贮藏
3、与排泄 1.精的贮藏五脏皆藏寓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但有成分比例的不同。肾精主要是先天之精,但受后天之精的充养;其他脏腑主要是后天之精,但有先天之精的成分。,2.精的排泄精的排泄有两种形式: 一是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二是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生命。,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一)化神(繁衍生命、充脑化神) (二)化气(化生元气、充养和促进 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 决定抗病能力) (三)化髓化血,第二节 气 中医学的气学说,是研究人体之气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及其与脏腑、精、血、津液之间关系的系统理论,与古代哲学的气学说有着明显的区别。,一、人体
4、之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中医学的气概念,可能源于古人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也受到古代哲学气学说的渗透和影响。,二、人体之气的生成 (一)生成之源 人体之气来源于: 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元气), 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谷气), 自然界的清气。 后两者又合称为宗气; 三者结合而成一身之气, 内经称为“人气”。,(二)相关脏腑功能 1.肾为生气之根 2.脾胃为生气之源 3.肺为生气之主,先天之精,后天之精,一身之气,元
5、气,谷气,自然界清气,宗气,肾为生气之根,肺为生气之主,脾为生气之源,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3.气运动的意义: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4.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 间失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气机失调”。 气机不畅: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 气滞:气在局部阻滞不通。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气脱: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 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
6、于内。,(二)气化 1.气化的概念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诸如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及输布,精微物质之间、精微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以及废物的排泄等等都属气化。 在中医学中,气化实际上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2.气化的形式 气化就是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如: 饮食水谷化为水谷精微; 精化为气; 精与血同源互化; 津液与血同源互化; 血的化生与其化气生神; 津液的化生与其化汗化尿; 气的生成与代谢,包括化为能量、热量以及生血、化精、化神等。,(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 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
7、程的根本,是气化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件。 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各种运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现出来的。 气的运动及其所维持的气化过程永恒存在于生命过程的始终。,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 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它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起着推动和激发其运动的作用.此外,人体的整个水液代谢过程,也都要依赖于气的推动而完成。如果气有所虚衰或气的推动、激发作用减弱,则均能影响及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或使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减退,或使血和津液的生成不足或运行迟缓,从而引起血虚
8、、血液运行不利和水液停滞等病理变化。,2.温煦作用 所谓温煦,是说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故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人体的体温相对恒定,主要靠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和调节;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也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机体内的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也要依靠气的温煦,才能维持正常的循环运行。故又有“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等说法。如果气的温煦作用失常,则不仅可出现畏寒喜热、四肢不温、体温下降、血和津液运行迟缓等虚寒之象;还可因某些原因,引起气聚而不散,气郁而化热,从而出现恶热喜冷、发热等实热之象。故素问刺志论说:“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3.防御作用 机体的防御系统是非常复杂
9、的,虽然包括了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多方面的综合作用,但毫无异议,气在防御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气的防御作用,主要体现于护卫全身的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如卫生宝鉴说:“盖阳气为卫,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开合,此皆卫外而为固也。”医旨绪余亦说:“卫气者,为言扩卫周身,温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也。”,正因为气有防御外邪之作用,所以,一旦外邪侵入人体,则气能趋于病所,积极与邪抗争,并能驱邪外出,使人体恢复健康。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说,邪气侵入人体“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止。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所谓“气归之”、“气因于骨”,即是说明气有趋向病邪留“结”之处而与邪抗
10、争的功能。而素问评热病论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则是说气的防御作用减弱,则全身的抗病能力必然随之而下降,外邪则易于乘虚侵袭,从而使机体罹患疾病。,4.固摄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指对于血液、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具体可表现在:固摄血液,使之在脉管中循行,防止其逸出于脉外;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等,控制和调节其分泌排泄量,以防止其无故流失;固摄肾精,使其不妄泄而耗损;摄纳清气,能维持呼吸的深沉及清浊之气的正常交换;提固维系内在脏腑器官,使之保持正常的位置,而不致虚陷下垂。,应当指出,气的固摄作用与推动作用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如气一方面能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
11、布、排泄;另一方面,则气又可固摄体内的液态物质,防止其无故流失。正是由于这两个方面作用的相互协调,构成了气对体内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分泌、排泄的调节和控制,方才维持了机体正常的血液循行和水液代谢的正常进行。,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人体之气,从整体上说,由肾中精气、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和由肺所吸入的清气所组成,并充沛于全身。但具体来说,则人体的气是多种多样的,且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之不同,而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主要有如下几种:,元 气 元气,又称“原气”、“真气”。元气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由先天之精(元精,真精)化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与肾气的概念类同。,生成与分
12、布:元气来源于肾。元气的组成,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依赖于肾中精气而化生。难经三十六难说:“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即明确地指出了元气根于肾之“命门”。人的肾中精气,以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为基础,又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而壮大。故灵枢刺节真邪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可见,元气亦是由先天之精所化,又依赖水谷精气之补充而旺盛,而且后天之精气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故景岳全书论脾说:“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可以看出,元气的盛衰,并不完全取决于先天之禀赋,亦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之功能强弱,密切相关
13、。,元气是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的,内至五脏六腑,外达于肌肤腠理,皆都以三焦为通道而作用于机体的各个部分。故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生理功能: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激发和温煦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所以,元气不仅有“与谷气并而充身”的作用,而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机体的元气充沛,则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活力就旺盛,机体的素质就强健而少病。,故金匮要略说:“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反之,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失调,或因久病耗损,则可致元气生成不足或损耗太过,就会形成元气虚衰,脏腑机能低下,而产生种种病变。因此
14、,元气是否充沛,乃是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保证。现代实验资料证实,益气助阳药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加速免疫力形成的作用。因此,有人提出“元气可能是机体免疫能力形成的物质基础”的论断。,宗 气 又称“大气”。宗,有本始之意。故在灵枢五味中称之为“大气”。医门法律大气论亦说:“大气,即宗气之别名。宗者,尊也,主也,十二经脉奉之为尊主也。”所以,宗气是积于胸中的后天宗始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故灵枢五味又说:“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组成与分布: 宗气,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相互结合而成。因此,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
15、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旺盛与衰少。,宗气的分布,是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上“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 。 上行者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下行者注于丹田(下气海,脐下1.5寸),并注入足阳明之气街(相当于腹股沟部位)而下于足;其贯心者,经心脏入脉中,推动血气的运行。,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两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故清周学海在读书随笔中指出:“宗气者,动气也
16、。凡呼吸声音,以及肢体运动,筋骨强弱者,宗气之功用也。”,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宗气的分布与功能示意图,宗气,呼吸道,助肺司呼吸,心脉,助心行血气,丹田,资助先天元气,营 气,1、基本含义 营,是营养、营运之意。营气,是与血共同运行于脉中之气。营气,富于营养,故又称为“荣气”。营气与血液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又常常“营血”并称。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故又称为“营阴”。,2.组成与分布: 营气,主要来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循脉上下,营运于
17、全身。,3、主要功能(1)化生血液(营气必须和津液相作用化 生血)(2)营养全身,卫 气,1、基本含义 卫,有卫护、保卫之意。卫气,是运行于脉外之气。卫气与营气相对而言,属于阳,故卫气亦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又称之为“卫阳”。,2、组成与分布 卫气,为水谷精微之慓疾滑利(慓,活动力强;疾,流速快)的部分。所以其分布不受脉管的约束,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故素问痹论说:“卫者,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功能:卫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 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 三是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
18、体温的相对恒定等。,应当指出,营气和卫气,虽都以水谷之精气为其主要的生成来源,但是“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灵枢营卫生会);营主内守而属于阴,卫主外卫而属于阳,两者之间的运行必须协调,不失其常,方能维持正常的腠理开合、正常的体温、正常的“昼精而夜寐”,以及正常的防御外邪的能力;反之,若营卫失和,则可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多汗,“昼不精而夜不寐”(灵枢营卫生会),以及抗御外邪能力的低下等等。,具体路线,说法不一: 营卫并行,阴阳相随。灵枢营卫生会“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二十五度”难经三十难“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息,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故知营卫相随也” 昼行于阳,夜行于阴 在黎
19、明开始,当眼睛睁开的时候,卫气从目内眦上行头部,循手足太阳、手足少阳和手足阳明经,至四肢末端,再通过四肢的阴面上至目,是为一周。每一白天,卫气环行阳分二十五周次。从入夜到黎明,则从肾开始,依次由肾,心,肺,肝,脾五脏,又返回肾,一夜之中,卫气往复环转于阴分,亦二十五周次,昼夜合为五十周次。 散行于全身 外达皮肤之中,筋骨分肉之间;内至胸,腹,脏腑,育膜等处。,营气与卫气,其 他 此外,人体的气,除了上述最重要的四种气之外,还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 即元气分布于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即成某一脏腑之气或某一经络之气。仍是属于元气的一部分。既是构成脏腑和经络的最基本物质,又是推动脏腑和经络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津液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85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