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国家地籍最终课件.ppt
《论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国家地籍最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国家地籍最终课件.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简论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国家地籍,基于法律各权技术的分析,2,不动产的法律定义,1,地籍和国家地籍的概念,2,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意义及与国家地籍的关系,3,我国不动产行政的原则和任务,4,不动产行政的法律特征,5,目 录 Contents,3,不动产行政的主要内容,6,不动产登记中的权与法,7,不动产登记的物证技术,8,我国不动产登记的现状,9,关于不动产登记的展望,10,目 录 Contents,4,不动产的法律定义,1,地籍和国家地籍的概念,2,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意义及与国家地籍的关系,3,我国不动产行政的原则和任务,4,不动产行政的法律特征,5,目 录 Contents,5,一、不动产的法律定义
2、,国外法律对不动产的定义,罗马法中,动产称为可动物,是指能够自行移动或者用外力移动而不改变其性质或价值的有体物;不动产称为不动物,是指不能自行移动也不能用外力移动,否则就会改变其性质或者减损其价值的有体物。日本民法典第86条规定,土地及其定着物为不动产,此外的物为动产,无记名债券视为动产。,6,在不动产法律定义下整合登记的职责,总理李克强主持本届国务院的第一次常务会议,对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任务进行细化分工,其中第九项明确:“整合房屋、林地、草原和土地登记的职责”。标志我国不动产的统一登记即将从行政机构改革开始付诸实施。由不动产的法律定义可以看出,在管理实践中应当从法律关系上认识
3、统一管辖的必要性。,7,不动产的法律定义,1,地籍和国家地籍的概念,2,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意义及与国家地籍的关系,3,我国不动产行政的原则和任务,4,不动产行政的法律特征,5,目 录 Contents,8,二、地籍和国家地籍的概念,狭义地籍的概念是基于土地的社会属性的定义。我国土地基本术语规定:地籍是指记载宗地的权利人、土地权利内容及来源、权属界址、面积、用途、质量等级、价值和土地使用条件等土地登记要素的簿册。,现代地籍,广义地籍的概念,狭义地籍的概念,广义地籍的概念是基于土地的自然资源及社会不动产的双重属性的定义。,现代地籍通常是指记载并管理土地自然资源和不动产两种法律关系要素的全部数据及其变
4、动状况的地籍信息系统。,9,地籍的种类引自我国土地基本术语,以课税为目的而建立的地籍。主要记载纳税人姓名、地址、宗地面积及为确定税率所需的土地等级,多用途地籍,产权地籍,税收地籍,以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利为目的而建立的地籍。主要记载土地权利人姓名、宗地位置、界址、面积和土地权利内容、来源等,以土地产权登记、课税和科学管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等多种用途为目的而建立的地籍,它记载有关宗地的全部属性,10,地籍的维度,由定义可知,地籍是全面记录不动产物权法律关系要素的证据材料和各宗地经济社会信息的系统性历史档案。因此其维度的构成决定于不动产法律关系的三大要素,即:法律关系主体(人)法律关系客体(空间维)
5、和法律关系内容(权利存续时间)。流行的所谓“二维地籍”和“三维地籍”之称,本质上应指地籍图的视读模式,即平面视图和立体视图的区分。地图中的地籍图均应是三维数据,地籍的维度应是五维,即人、产权存续时间、宗地及其定着物的三维数据(x、y、z)。,11,国家地籍概念,国家地籍是指国家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由政府建立并管理的地籍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和不动产双重法律关系各要素的原始数据和变动信息,是具有历史连续性、公示性和公信力的社会公共产品依据土地法和地籍法的相关规定,国家地籍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组织制定地籍技术标准、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并监督职能部门实施,12,
6、不动产的法律定义,1,地籍和国家地籍的概念,2,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意义及与国家地籍的关系,3,我国不动产行政的原则和任务,4,不动产行政的法律特征,5,目 录 Contents,13,三、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意义及与国家地籍的关系,我国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意义促进整合不动产登记行政管理体制,有利于政府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效率与便民服务促进整合不动产调查资料和登记档案,有利于国家地籍系统的统一和完善促进整合不动产物权法律制度,有利于实体法的统一协调与程序法的统一配套促进不动产登记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实现产权明晰、严格管理的目标,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要件,统一法制基础,统一管理体制,统一技术标准,统一
7、信息平台,Page 14,15,与国家地籍的关系,不动产统一登记是建立国家地籍的法制措施。不动产登记是实现不动产物权保护的主动形式,开展总登记是通过公共财政支持和行政强制力保障来建立国家地籍的主要手段国家地籍是保障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技术基础。国家地籍的建立过程,是对不动产法律关系要素进行调查取证,获取规范数据和信息的系列物证技术活动,为不动产登记提供证据材料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国家地籍是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国家地籍分別为不动产行政中产权管理和产籍管理的子系统,16,建立国家地籍的目的,17,实施国家地籍工作的原则,保持国家地籍管理系统和操作规程在全国的统一性保持宗地变化特
8、征随时记入国家地籍资料的现势性保障国家地籍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公开性保障国家地籍资料与国家其它簿籍和信息资源中的资料的可比性和兼容性,18,国家地籍在国家信息资源系统中的地位,19,不动产的法律定义,1,地籍和国家地籍的概念,2,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意义及与国家地籍的关系,3,我国不动产行政的原则和任务,4,不动产行政的法律特征,5,目 录 Contents,20,四、我国不动产行政的原则和任务,不动产行政的基本原则: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完善土地管理制度。这十六字原则不仅适用土地行政管理,而且适用以土地为基础的不
9、动产行政管理其逻辑顺序是: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显然,“产权明晰”不仅是这项原则的第一要件和其它要件存在的基础,而且是不动产管理质量控制的核心指标,21,不动产行政的主要任务:依法调整人们在不动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社会关系,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市场秩序,为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其核心是以“产权明晰”为目标,以“明晰产权”为过程的产权管理与产籍管理所谓“产权明晰”,是指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主体、权利与义务必须明晰。所谓“明晰产权”,就是指为达到“产权明晰”的目标而对产权法律关系要素进行界定和证明的过程。“产权明晰”和“明晰产权”分别是考核不动产
10、行政管理质量与控制过程的约束性指标,22,不动产行政的主要任务:,不动产行政是以产权与产籍为基础的管理系统包括地籍调查、不动产登记、统计分析和档案管理。地籍调查是由国家组织实施,对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法律关系要素,进行现场调查和勘验取证的活动不动产登记是国家不动产登记机关,按照法定物权和行政职责,对主张不动产权法律关系建立、变更或终止的申请,依法进行调查、核实、审结后,记载于登记簿的活动统计分析是不动产行政管理部门依据统计法,对不动产的总量、结构、空间分布及变化动态进行统计分析的活动档案管理是不动产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档案法,对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保管、积累和应用的
11、活动,23,“产权明晰”指标(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物权法律规定的土地权利和义务因公共政策限制而具有的用益限制因法定相邻关系而承担的义务因契约而设定的产权负担或处分限制,内容必须明晰,客体界定的精度指标设计依据所有权客体(宗地边界和定着物、附着物边界) 的测定使用权(准所有权)客体(宗地边界和定着物、附着物边界)的测定他项权利(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客体之有体物边界的测定,客体必须界定,主体必须确认,所有权主体的确认使用权(准所有权)主体的确认他项权利(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主体的确认,24,“明晰产权”的主要原则:,25,“明晰产权”的主要措施,健全土地法律体系(土地法、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法、
12、权属界标法、地籍测量法、产权总归户法、登记簿法等)完善地籍管理制度(实行地籍调查法制化、建立产权审查前置和登记把关制度)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维护国家地籍信息系统,26,不动产的法律定义,1,地籍和国家地籍的概念,2,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意义及与国家地籍的关系,3,我国不动产行政的原则和任务,4,不动产行政的法律特征,5,目 录 Contents,27,五、不动产行政的法律特征,管理的过程是明晰产权的行政执法活动。在法律适用上,既有实体法的适用又有程序法的适用。为明晰产权,要求全过程的法律适用必须正确无误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保护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在保护方式上,既有事先保护的作用又有事后保护的作用。具体
13、工作包括产权的审查(包括实地调查)确认和保护(土地登记、争议调处、行政复议) 管理的要求是保证结果的公示性和力。具体包括物权法定、程序法定、限差法定原则和以法律事实为基础以公信产权证据为核心的证明原则管理的方法技术采用法律关系分析法、证据方法、案例分析法和物证勘验与鉴定的技术。为行政管理的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提供基础保障,28,不动产行政的主要内容,6,不动产登记中的权与法,7,不动产登记的物证技术,8,我国不动产登记的现状,9,关于不动产登记的展望,10,目 录 Contents,29,六、不动产行政的主要内容,产权审核地权审核是涉及各类土地非诉行政案件审理的前置关口。土地非诉行政案件是
14、指地政管理的相对人在没有民事权益争议的情况下,请求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确认其某种事实和权利的案件。主要案由有:行政审批案(征地拆迁、工程移民、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农地转用、企业改制、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项目等)市场交易案(土地出让、转让、抵押、交换等)破产清算案(企业破产后土地拍卖)登记申请案(总登记、日常登记之产权主张) 地权审核的任务,就是审核上列请求事项涉及的土地产权法律关系是否明晰,并对此进行必要的调查和取证。因此,为实现产权明晰而进行的产权审核,应是各类土地非诉案件审理中的前置程序和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30,产权确认,土地权利确认是土地产权管理针对确权请求的经常性工作,不只是地籍调查及土地
15、登记涉及地权确认,还包括土地界线鉴定、丢失或损毁界址恢复、以及地权证据质量判定等。不动产登记簿是产权确认的法定形式,是产权法律关系的证据获得行政司法釆信的公示记录,31,产权保护,不动产产权的行政保护有三种方式,一是权利登记,二是争议调处,三是行政复议不动产登记是对不动产权利依法进行事前保护的主动措施,与权属争议调处及行政复议的事后保护措施相配套,共同构成对不动产物权实施行政保护的制度体系,32,1)不动产权利登记,依据物权法律规定,不动产权利只有依法进行登记才可发生排他性的物权法律效力,并且具有公示性和公信力,所以对土地权利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建立产权明晰的土地市场秩序、解决土地权属争议和
16、纠纷问题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地政措施适用法律有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土地登记条例、土地登记条例实施细则、土地登记办法等,33,我国现行规定的土地登记种类有:总登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其它登记(更正、异议、预告、查封)根据产权明晰的内涵可知,土地登记的标的是土地权利法律关系(其客体为宗地,主体为人法人、自然人),内容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土地权属,不应仅指土地权利的归属(即法律关系主体),而应是指土地权利的法律属性(即法律关系的三要素),34,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我国的土地登記实行物之所在地县级政府管辖的原则,也称属地管辖原则或第一原则由于个案登记的后果在影响范围和责任
17、承担能力上存在着不同,因此也存在根据这种特殊需求而同时釆用由上级受理负责,交属地承办的管辖的原则,也称级别管辖原则或第二原则例如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中对案件管辖的有关规定中就是采用了属地管辖与级别管辖相结合的原则,35,2)权属争议的调处,为产权事后保护的方式。现行法规主要有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办法,36,3)权属案件的行政复议,为产权事后保护的方式。现行法律有行政复议法,37,产权档案的主要构成,法律意义:权威性证据、具有公信力、不动产物权生效的档案记录在明晰产权方面的主要作用:核发权利证书和查档确权的主要依据附有权源权属证据,土地登记地籍总归户册,地籍图与地籍册,土地登记簿,地籍图是不动产
18、物权法律状况的图形记录,与有体物对应成比例关系。地籍册与地籍图相匹配,是对应地籍图内容的文字记录,具有互补关系档案中的图表卡册簿形成证据链关系,以经济部门编成的土地产权总归户(产业部门分类、行业部门分类)以法人编成的土地产权总归户(机关法人、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以自然人编成的土地产权总归户(住宅、私营产业),38,不动产行政的主要内容,6,不动产登记中的权与法,7,不动产登记的物证技术,8,我国不动产登记的现状,9,关于不动产登记的展望,10,目 录 Contents,39,七、不动产登记中的权与法,不动产登记中的公权和私权1、公权(不动产登记行政管理权)土地管理具有七种公法权力,并
19、承担作为不当和不作为的相应责任:(1)行政立法权(2)行政组织权(含行政命令权)(3)行政执行权(4)行政许可权(5)行政监督检查权(6)行政处罚权(7)行政司法权(法律赋予行政机关以一定范围内的司法权,允许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裁决和处理与行政管理有关的民事、行政争议和纠纷) 作为行政权力行使主体的行政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来行使行政权力,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行政机关不能随意增加、减少或者转让对行政权力的行使,更不能放弃对行政权力的行使。具体行政行为的作为不当和不作为,都是可诉的,40,2、私权(民事财产权之不动产物权)物权的基本分类:自物权和他物权(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动产 统一 登记 国家 最终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8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