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的影像诊断课件.ppt
《踝关节的影像诊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踝关节的影像诊断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踝关节病变的影像检查与诊断,大体解剖与影像解剖,踝关节包括:胫距关节、远端胫腓关节、距下关节踝关节组成 1、胫腓骨、距骨、跟骨 2、三个主要韧带组: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韧带联合复合体 3、远端胫腓骨纤维关节,踝关节病变的影像检查方法,X线平片 前后位、侧位、踝穴位CT 平扫、三维重建(MPR、VR)MRI 常规MRI、增强MRI、关节腔造影,常规X线平片正位,显示内、外踝,距骨上面及胫骨关节面的影像远端胫、腓骨关节面,外踝与距骨是重叠的,常规X线平片侧位,清晰显示后踝以及距骨的前面的影像 内、外踝相互重叠,常规X线平片,正位显示:内、外踝骨折,侧位显示:后踝也有骨折,特殊体位踝穴位,摄片方
2、式:踝关节以正位为主轴,脚尖内旋15-20。作用:远侧胫、腓骨关节面不互相重叠,外踝内侧缘与距骨不重叠适应患者病情和手术需要的摄片方式,可利于诊断,可显示踝关节功能 恢复情况,更好满足临床要求,特殊体位踝穴位,足内旋20正常X线片:所有的关节间隙等宽;胫骨关节面的软骨下骨板位于间隙上方,与腓骨的骨板相延续,无台阶,当腓骨出现短缩,即使很轻微的短缩也可表现出台阶,距骨的外移和内侧间隙的增宽也可看。,特殊体位踝穴位,摄片位和效果图,CT检查,横断位,CT检查,MPR(冠状位),MPR(矢状位),CT检查,VR,MRI检查,T1WI,T2WI,FSE T2WI,MRI检查,T1WI,T2WI,FSE
3、 T2WI,平片、CT、MRI在踝关节损伤中的合理应用,三者各有优缺点,互为补充。了解三种检查各自的特点,根据病情合理使用。 首选X线平片 优点:平片对骨结构的空间分辨力最高。 显示病灶整体(定位定性),为CT、MR扫描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缺点:软组织层次显示差,骨性结果为重叠影像。,平片、CT、MRI在踝关节损伤中的合理应用,CT密度分辨力高,无结构重叠。 能显示细微骨折,能行多平面重组(MPR)、VR图像,从多方位显示骨折的情况。 显示软组织有无肿胀,关节囊有无积液。 缺点不能显示肌腱、韧带以及软骨的损伤,平片、CT、MRI在踝关节损伤中的合理应用,MR对软组织结构显示最佳,在关节及软组
4、织损伤的定性诊断价值最高。 适合于显示踝关节非骨性结构的损伤,踝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以及关节软骨的损伤缺点:禁忌症:病情危重患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瓣膜、骨折后植入钢钉及钢板、人工关节、人工耳蜗等不能行MRI检查,隐匿性骨折也称骨挫伤,常规X平片及CT多无阳性表现,踝关节的损伤隐匿性骨折,踝关节正侧位未见骨折征象,踝关节的损伤隐匿性骨折,踝关节CT平扫未见骨折征象,踝关节的损伤隐匿性骨折,T1WI外踝斑片低信号,T2WI压脂见斑片高信号,STIR见斑片高信号,踝关节损伤韧带损伤,正常韧带在MRI所有序列上均表现为低信号轴位和冠状位能显示其全貌韧带在MRI上表现为纤维索条样改变,内侧副韧带(三角
5、韧带)损伤,连续性中断T2弥漫性高信号并发水肿、出血和肉芽组织-肿块样表现,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损伤,跟腓韧带损伤,诊断要点: 失去正常形态 T2WI呈高信号 边缘模糊,跟腓韧带损伤,踝关节损伤肌腱部分、完全撕裂,10-20%的跟腱损伤临床上难以判断,MRI成为必要完全或部分撕裂临床上有时诊断困难,需要影像检查判定, MRI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X线平片及无法诊断,踝关节损伤肌腱部分、完全撕裂,完全撕裂: 跟腱附着点上34cm常见; 矢状位用于T2WI显示肌腱及其周围软组织出血和水肿; 横断位用于显示积液、出血或跟腱炎症变化、评价其它肌腱和踝关节支持带的完整性;部分撕裂: 表现为线状或局灶的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踝关节 影像 诊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85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