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课件.ppt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课件.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第一节营养学基础,熟悉小儿对能量需要的特点 了解六大营养素的功能、小儿消化系统 功能发育与营养关系,2,营养学基础营养素与参考摄入量,营养素 机体为了维持生存、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体力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一些需要的物质。,3,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 矿物质、维生素、水其它:膳食纤维等,4,宏量营养素 蛋白质 脂类 碳水化合物 三大产能营养素,微量营养素 矿物质 维生素水,5,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平均需要量 , EAR 推荐摄入量, RNI 适当摄入量, AI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2、, UL,6,能量:由三大产能营养素供给 儿童对能量的需要包括: 基础代谢率 生长所需 食物的热力作用 活动消耗 排泄消耗,7,基础代谢率(BMR) 在清醒、安静、空腹状态下,处于 20 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包括体温、呼吸、循环、肌张力、腺体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8,小儿代谢旺盛,基础代谢较成人相对高,约占总能量的。 1岁:55Kcal/Kg/d 1岁时:50Kcal/Kg/d 7岁时:44Kcal/Kg/d 12岁时:30Kcal/Kg/d,9,生长所需:小儿所特有,与生长速度成正比。婴儿生长最快,需要量最多 个月:Kcal /Kg/d 1岁: Kcal/Kg/d 1岁:渐减少
3、至 Kcal/Kg/d 青春期又增高,10,食物的热力作用(TEF):摄取和吸收利用食物而引起机体能量消耗额外增多的现象蛋白质TEF最大,为自身产热量的3 脂肪为自身产热量的碳水化合物为自身产热量的婴儿期蛋白质需要量大,TEF占总的78,11,活动消耗 与身体大小、活动强度、活动持续时间、活动类型有关 婴儿:Kcal/Kg 12-13岁:3Kcal/Kg,12,排泄消耗:未经消化吸收的食物排泄至体外损失的能量,占总能量的10% 疾病情况下如腹泻、消化功能紊乱则,13,小结: 年龄越小,相对总能量需要越大 总能量不足导致小儿消瘦、营养不良 总能量过剩导致肥胖、成年期慢性疾病 和代谢综合征,14,
4、宏量营养素,蛋白质(protein) 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成分, 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 人体氮的唯一来源 次要功能:供给能量,每克供能量4kcal (占总能量的8-15%),15,人体所需八种必需氨基酸,此外小儿必需:组氨酸早产儿必需:精氨酸、胱氨酸 酪氨酸、牛磺酸,16,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互补作用 婴儿蛋白质的 RNI 1.53g/(kgd),17,脂类 (lipids) 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主要功能是提供热量,每克供能量9kcal 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和DHA婴儿脑和视网膜 婴儿脂肪需要量4g/kg.d 供能占总能量的3545,18,碳水化合物(carbohydr
5、ate) 最主要的供能营养素,每克供能量4kcal 构成机体重要物质的组成成分(如糖 脂,糖蛋白等) 主要以糖原形式储存 2岁以上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565%,19,微量营养素,维生素(vitamins)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族(B1、B2、B6、B12、 PP、叶酸) 维生素C,20,矿物质 常量元素:钙、磷、钠、钾、氯、鎂 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碘、锌易缺乏 共同特点:不能在体内生成;在体内新陈代谢中不消失;不提供能量,但为构成机体组织及维持内环境及一切生理功能所必需;某些在体内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极其接近。,21,水:维持生命的重
6、要物质基础, 维持内环境稳定 参与一切代谢和生理功能 来源:饮水、食物、食物内生水 婴儿需水150ml/kg.d, 从乳汁和其他食物中获取,应避免额外给予过多的水等液体;以后,每3岁减25ml/kg.d,22,其它: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是一种多糖,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 人体内不被消化酶水解,不能吸收,常以原形排出。 可溶性纤维:减低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吸收而降血脂 不溶性纤维:防治便秘,23,小儿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营养关系,一、消化酶与宏量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蛋白质 消化:胃蛋白酶(3月后活性,18个月达成人水平);胰蛋白酶(1个月达成人水平) 吸收:部分以吞饮的方式,有利吸收
7、大分子(如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24,脂肪 消化:胃脂肪酶,新生儿期发育较好,母乳中亦含量丰富;胰脂酶2-3岁后渐达成人水平。 吸收率:婴儿期随年龄增加而提高,早产儿65-75%,足月儿90%,生后6月95%,25,碳水化合物 出生6个月内食物中主要是乳糖 肠双糖酶的出现是肠功能发育的标志, 消化乳糖较好; 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生后3月活性渐,2岁达成人水平,故不宜过早添加淀粉类食物,26,二、与进食技能有关的消化道发育食物接受的模式发展 婴儿先天的甜、酸、苦等基本味觉反射 后天学习刺激形成味觉感知 儿童食物接受的模式源于对多种食物刺激的经验和后天食物经历对基础味觉的修饰,27,觅食反射和吸
8、吮反射原始反射 口腔小 舌短而宽(舌系带固定) 颊脂肪垫 唇肌发育好,28,挤压反射 3-4个月婴儿对固体食物的抵抗,一种 保护性反射,29,咀嚼 有节奏的咬、滚动、磨的口腔协调运动 食物转换必需的技能 对语言的发育有直接影响 需要适时的生理刺激,后天学习训练,30,咀嚼行为 学习敏感期 生后4-6月,31,训练婴儿7月左右咬嚼指状食物、从杯咂水9月学用勺自喂1岁断离奶瓶,均有利于儿童口腔发育成熟,32,三、肠道菌群与消化功能发育婴儿肠道菌群的建立 母亲的微生物菌群 分娩方式 出生环境 喂养方式,33,婴儿粪便性状和肠道菌群有密切关系双歧杆菌等益生菌 保护肠道内环境稳定 维持肠道正常蠕动 合成
9、各种维生素和生物酶 激活肠道免疫系统等肠道菌群失调,34,第二节 婴儿喂养,熟悉母乳喂养的优点、辅食添加的原则,35,婴儿喂养,喂养方式 分为母乳喂养(breast-feeding)、 人工喂养(bottle-feeding)、 混合喂养(mixture-feeding)三种形式,36,一、婴儿消化系统的特点1、口腔 婴儿的颊部脂肪垫发育良好,足月新生儿可以自己吸吮乳汁并且吞咽。出生时唾液腺发育不良,淀粉酶含量少,也是不宜过早进食淀粉类食物的原因之一。,37,2、食管 婴儿食管壁的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不全,为发生溢乳原因之一。3、胃 呈水平状,胃容量相对较小、喷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而幽门括约肌发
10、育较好,因此容易发生溢乳。,38,4、肠 相对较长,为身长的6倍,且游离度大,容易发生肠套叠。肠壁的屏障功能较差,肠道内的微生物、毒素和异种蛋白质等过敏源易透过肠壁进入血行引起感染或致敏。5、胰腺 生后5个月以内,淀粉酶分泌少且活性低,故3个月以下小儿不宜过早添加淀粉类食物。,39,6、肝 占体重4%(成人只占2%),1岁前常能在右肋下12cm处摸到,质地较软,血管丰富,感染和心力衰竭等情况下易淤血肿大。7、肠道菌群及粪便 母乳中乳糖较多,肠道菌群以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则以大肠杆菌为主。婴儿的粪便因此呈现不同的性状。,40,二、母乳喂养:4个月内完全予人乳喂养 母乳的产量和成分,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营养 障碍 疾病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85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