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疗法和药物过敏试验课件.ppt
《药物疗法和药物过敏试验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疗法和药物过敏试验课件.ppt(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章药物疗法和药物过敏试验,基础护理学教研室 刘婵娟,本 章 内 容,第一节 药物疗法的基本知识,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第三节 雾化吸入给药法,第四节 注射给药法,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及其过敏反应处理,第六节 其他给药法,精品资料,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第十三章 药物疗法和药物过敏试验,掌握给药原则;注射原则;各种注射法;青霉素过敏 反应的类型;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和各
2、种药物过敏试 验法。熟悉各种药液的抽吸方法;各种吸入给药法;滴入、栓 剂和皮肤给药法。了解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药物疗法的影响因素; 口服给药法。给药原则;注射原则;各种注射给药法;青霉素过敏性休 克的急救措施。,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一、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片剂、溶液、合剂、胶囊、丸剂、酊剂、散剂等。,溶液、粉剂、油剂、结晶及混悬液等。,溶液、酊剂、软膏、粉剂、搽剂、滴剂、栓剂、洗剂及涂膜剂等。,粘贴敷片、植入慢溶药片、胰岛素泵等。,1内服药,2注射药,3外用药,4新剂型,(一)药物的种类,第一节 药物疗法的基本知识,(二)药物的领取,1.病区内常用的药物,由指定人员负责领取一定数量,存
3、放在病区内备用。2.患者使用的特殊药物或贵重药物凭医生的处方领取。3.剧毒药和麻醉药(吗啡、哌替啶),病区内有固定数量、使用后凭医生的处方领取补充。,(三)病区内药物的保管(1),1药柜管理 通风干燥、光线充足,专人负责,确保安全。2分类保管 按内服、外用、注射、剧毒药等分类保管。按有效期的先后顺序使用。剧毒药和麻醉药,加锁保管,每班交接。个人专用的特种药物,单独存放。,3标签明确 内服药用蓝色边,外用药用红色边,剧毒药和麻醉药用黑色边。注明药品名称、剂量、浓度。,(三)药物的保管(2),(三)药物的保管(3),4定期检查 发现药品如有沉淀、浑浊、异味、变色、变性、潮解等,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
4、停止使用。,5妥善保存 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保存方法。 (1)易被热破坏的药物-放置冰箱内保存(冷藏于210)。 如疫苗、胰岛素、抗毒血清、胎盘球蛋白、血液制品和青霉素皮试液等。 (2)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需装瓶、密闭盖紧。 如酵母片、糖衣片、乙醇等。,(三)药物的保管(4),(3)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装有色密盖瓶中,置于阴凉处,针剂应放在黑纸遮光的药盒内。 如维生素C、氨茶碱,盐酸肾上腺素等。,(三)药物的保管(5),(4)易燃、易爆的药物-单独存放于阴凉处,远离明火。 如乙醚、环氧乙烷、乙醇等。(5)易过期的药物-按有效期时限的先后,有计划地使用。 如各种抗生素、胰岛素
5、等应定期检查。(6)患者个人专用的贵重或特殊药物-应单独存放,标明床号、 姓名。(7)各类中药-均置于阴凉干燥处, 芳香性药品应密盖保存。,(三)药物的保管(6),二、药物疗法的原则,必须严格执行医嘱,不得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立即提出,询问清楚医院常用的外文缩写及中文译意,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和方法。一注意:注意观察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做到五准确,即将准确的药物、剂量、途径、时间内给予准确的病人。熟练掌握给药方法和技术,能与病人有效沟通并给予用药指导。注意配伍禁忌。 防止过敏反应发生。,(一)遵照医嘱准确给药,(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6、三)安全正确给药,(四)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给药途径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机体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情况和治疗需要选择。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含服、吸入、皮肤黏膜用药、直肠给药及注射(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等。给药次数与时间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应以能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为最佳选择,同时考虑人体的生理节奏及药物的特性。,第一节 药物疗法的基本知识,三、给药的途径,四、给药的次数与时间,医院常用外文缩写与中文译意,qd 每日1次bid 每日2次tid 每日3次qid 每日4次qod 隔日1次biw 每周2次qm 每晨1次qn 每晚1次qh 每小时1次q4h 每4小时1次am 上午pm
7、下午,12n 中午12点12mn 午夜12点ac 饭前pc 饭后Hs 临睡前St 即刻DC 停止prn 必要时(长期)SOS 需要时(限用1次,12h内有效)ID 皮内注射H 皮下注射IM或im 肌内注射IV或iv 静脉注射,五、药物的影响因素,(一)药物的因素 药物剂量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次数联合用药(二)机体的因素 生理因素 年龄 性别病理状态心理因素,1生理因素年龄与体重:儿童和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均应酌减。性别:月经、妊娠、哺乳期。2病理因素 肝肾功能受损,药物代谢缓慢,易导致中毒。3心理因素 病人的情绪、对药物的信赖程度、医护人员的语言和暗示作用等影响药物作用。,(二)机体的因素,
8、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3),返回,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优点与缺点优点最常用、最方便、又比较安全。 缺点吸收慢,不适用于急救。对意识不清、呕吐不止、禁食等病人不宜用此法。,一、安全给药指导(P247),1抗生素及磺胺类药-准时给药。2健胃药-饭前服。助消化药和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饭后服。3磺胺类药物-多饮水。4止咳糖浆服后不宜立即饮水。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应最后服。5服用强心甙类药物先测量病人脉率(心率)及节律。成人脉率60次/min或节律异常-暂停服药并报告医生。6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使牙齿染色的药物用吸水管吸入,服后及时漱口。7. 缓释片、肠溶片、胶囊吞服不可嚼碎8对危重及不能自行服药者应
9、喂服鼻饲者-研碎溶解后,从胃管注入,再温水冲净胃管。,二、口服给药技术,【目的】 减轻症状、治疗疾病、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协助诊断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返回,【操作步骤】,备药严格查对 正确取药 再次查对固体药:用药匙取。粉剂、含化片用纸包好。水剂:用量杯取。油剂、滴剂、药量不足1ml;在药杯内倒少量温开水,滴剂用滴管吸取。发药准备分发 核对解释 协助服药 消毒整理,【注意事项】,1严格查对,一次不能取出两位病人的药物。2发药前应了解病人的有关情况。3病人提出疑问,护士应重新核对,耐心解释。 4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第三节 注射给药法,定义:是将无菌药液注入
10、体内的方法,达到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优点:药物吸收快,效果迅速,适用于药物迅速发挥作用或不宜口服给药的病人。缺点:可造成组织一定程度的损伤,引起疼痛和感染。 包括: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及动脉注射。,一、注射原则(1),(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注射前洗手、戴口罩、剪指甲,保持衣帽整洁。2注射部位消毒:2%碘酊+75%乙醇脱碘手法: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周围呈螺旋式消毒面积:直径在5cm以上,待干(约20s)后脱碘:范围大于碘酊消毒面积,乙醇挥发后方可注射。用0.5碘伏或安尔碘以同法涂擦消毒12遍,无需脱碘 3. 注射器的乳头、活塞、空筒的内壁和针头的针梗、针尖、针栓内壁
11、必须保持无菌。,一、注射原则(2),(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1“三查七对”。2检查药液质量。3同时注射多种药物,查对配伍禁忌。,(三)严防交叉感染 一人一套物品:注射器、针头、止血带、小垫枕。物品先消毒,后处理。一次性物品按规定处理。 (四)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液剂量、性质选择注射器和针头。一次性注射器不漏气, 在有效期内。,一、注射原则(3),(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血管、神经处。 炎症、化脓感染、瘢痕、硬结及皮肤病处。长期注射:有计划地更换部位。 (六)药液应现用现配 临时抽取,及时注射。 (七)注射前排尽空气 以防气体进入血管形成栓塞。防止药液浪费。,一、注射原则(4),(
12、八)注射前检查回血 (进针后,注射前) (九)掌握无痛注射技术1解除病人顾虑,分散注意力,维持正确、舒适的姿势,使肌肉放松。2注射时做到 “二快一慢”(进针、拔针快,推药慢)。3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选用粗长针头,深部注射。多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一、注射原则(5),二、注射用物(1),1注射盘 常规准备下列物品(1)无菌持物镊(2)皮肤消毒液(3)无菌棉签、砂轮、弯盘、启瓶器、棉签。静脉注射时加止血带、小垫枕等。2注射器及针头,二、注射用物(2),3注射药液 按医嘱准备。4.注射依据:,注射器及针头,三、药液抽吸技术,【目的】注射做准备。【准备】【操作
13、步骤】【注意事项】,四、常用注射法,【操作步骤1】,备盘查对 自安瓿吸取药液消毒折断 抽吸药液排尽空气 查对备用,【操作步骤2】,自密封瓶吸取药液法 消毒瓶塞 注入空气 抽吸药液 排气备用,【注意事项】,1认真查对,特别须检查药液质量。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抽药时不可用手握住活塞。 3根据药液的性质抽取药液:结晶、粉剂药用生理盐水、注射用水或专用溶媒将其充分溶解后吸取,然后再抽吸;混悬剂应摇匀后吸取;粘稠油剂可稍加温或双手对搓药瓶(药液易被热破坏者除外)后,选用稍粗针头吸取。 4抽尽的安瓿或空药瓶不可立即丢弃,以备查对。,四、常用注射技术,(一)皮内注射术(ID),定义:将小量药
14、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目的及部位】【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一)皮内注射术(2),(二)皮下注射,【目的及部位】,1药物过敏试验-前臂掌侧下段 (内侧)2预防接种-卡介苗接种:上臂三角肌下缘。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实施局麻处,【操作步骤】,核对解释选择部位消毒皮肤核对排气进针推药 :持针方式-平执式 进针角度-与皮肤呈5角拔针观察进针深度-针尖斜面完全刺入皮内拔针观察整理记录,【注意事项】,1注射前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2忌用含碘消毒剂。3进针角度不宜太大。4嘱病人勿按揉注射部位。,(二)皮下注射(H),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目的】【准备】【操作步骤】【注意
15、事项】,(二)皮下注射术(H),(三)肌内注射,【目的】,【目的】1用于不宜口服,且需在一定时间内发挥药效的药物。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药物注射。适合小剂量及刺激性弱的药物注射。2预防接种,如各种菌苗、疫苗。3局部供药,如局部麻醉用药。,【操作步骤】,核对解释选择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等消毒皮肤核对排气进针推药: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针梗的23拔针按压整理用物,【注意事项】,1长期注射,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2刺激性过强的药物不宜做皮下注射。 3药液不足1ml时,选1ml注射器。 4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过瘦者捏起注射部位并减少进针角度。,(三)肌内注射术(I
16、M),定义: 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目的:1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的药物,且要求药效比皮下注射更迅速。2注射剂量较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注射部位: 肌肉丰厚且远离大血管、神经处。常用的部位: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三)肌内注射术(2),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1)十字法,(2)联线法,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肌内注射术,(四)静脉注射,【操作步骤】,核对解释安置体位定位消毒核对排气进针推药:拔针按压整理用物,以执笔式持注射器手臂带动腕部的力量进针角度:90 刺入针梗
17、2.53cm (针长2/33/4),12岁以下婴幼儿常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不宜选用臀大肌。2注射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防针梗衔接处折断。针头折断,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用血管钳将断端取出。3长期注射,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如出现硬结,可用热敷,理疗等。4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注射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注意事项】,(四)静脉注射术(IV),定义:将一定量药液自静脉注入体内的方法。 药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是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方法。,1四肢浅静脉注射,上肢:常选用肘部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腕部、手背静脉;下肢:常选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足背部静脉。,【目的】【准备】【操作步骤】【
18、注意事项】,1四肢浅静脉注射,2.股静脉注射,【目的】,(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又需要迅速发生药效时。 (2)作某些诊断性检查或试验,如静脉注入造影剂。 (3)静脉营养治疗。 (4)输液或输血。,【操作步骤】,核对解释选择静脉:扎止血带消毒皮肤核对排气穿刺静脉两松固定: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 注药观察:确定针头是否在静脉内随时听取病人主诉观察局部情况及病情变化 拔针按压:将无菌干棉签放于穿刺点上方 整理记录,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及静脉瓣长期静脉用药,有计划的自远心端到近心端选择,【注意事项1】,(1)根据病人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推药速度,随时听取病人主诉
19、,观察病人及注射局部情况。(2)注射对组织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时另备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注射穿刺成功后,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在静脉内;再换上抽有药液的注射器缓慢推药,以免药液外溢而致组织坏死。,【注意事项2】,(3)静脉注射常见失败原因,原因1:针尖斜面没有全部进入血管,部分药液溢出至皮下临床判断:抽吸可有回血,推药时局部隆起并有痛感,原因2:针头刺破静脉对侧管壁部分药液溢至深层组织临床判断:抽吸有回血,无局部隆起,原因3:针头穿破静脉壁进入深层组织临床判断:抽吸无回血,注入药液局部无隆起,病人主诉有痛感,病历分析:,病人龙某,男性,46岁。静脉注射50%葡萄糖,推注过程中病人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物 疗法 过敏 试验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8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