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课件.ppt
《第九章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9.1 基本概念和设计过程,9.2 变换分析,9.3 事务分析,9.4 启发式设计策略,9.5 设计优化原则,.,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即结构化方法(简称SD方法),是根据需求阶段对数据流的分析设计软件结构。数据流主要描绘信息在系统内部加工和流动的情况,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根据数据流的特性定义两种“映射”,这两种映射能机械将数据流转换为程序结构。该方法的目标是为软件结构设计提供一个系统化的途径,使设计人员对软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章所描述技术用于概要设计描述,包括模块、界面和数据结构的定义。理论上讲,任何软件系统都可以用数据流图表示,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可用于任
2、一软件系统的开发。该方法对那些顺序处理信息且不含层次数据结构的系统最为有效。,.,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SD)以数据流图为基础,它定义了把DFD变换成软件结构的不同映射方法.,映射方法涉及信息(数据)流的类型.,9.1 基本概念和设计过程,1、基本概念,(1)变换型数据流图,变换型数据流(变换流):在基本系统模型中信息通常以“外部”所具有的形式进入系统,经过处理后又以这种形式离开系统,如图9.1。输入信息流沿传入路径进入系统,同时由外部形式变换为内部形式,经系统变换中心加工、处理,作为输出信息流又沿传出路径离开系统,并还原为外部形式.如果数据流图所描述的信息流具有上述特征,则称作变换流.,图
3、9.1,(2)事务型数据流图,事务型数据流(事务流):由于基本系统呈现变换流,所以任意系统中的信息均可以用变换流刻画。但是如果数据流如图9.2所示,则称为事务流。此时,单个数据项(事务)沿传入路径(接受通道)进入系统,由外部形式变换为内部形式后到达事务中心,事务中心根据数据项计算结果从若干动作路径中选定一条继续执行.,图 9.2,.,基本模型,变换型数据流 结构,事务型数据流 结构,传入,变换,传出,变换中心,传入部分,传出部分,事务分析,事务中心,动作 1,动作 2,动作 3,接受,接受部分,.,变换型数据流举例,.,事务型数据流图举例,.,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系统的数据流中,变换流和事务流往往
4、交织在一起。如,在基于事务流的系统中,当信息沿动作路径流动时,可能呈现变换流的特征,因此,在具体进行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时,两种方法交叉使用。,.,变换中心,输入,输出,变换型结构,事务中心,接受路径,动作路径,事务型 结构,由输入、变换中心和输出三部分组成,具有在多种事务中选择执行某类事物的能力,根据信息流类型,系统结构特征可归纳为两种典型形式:变换型结构和事务型结构.其基本模型特征如下:,.,SD方法是基于模块化、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结构化程序设计等技术发展起来,能够方便地将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结构,其过程分为六步: (1)分析DFD,精化DFD.(2)确定DFD类型,划定边界.(3)映射为软
5、件结构.把DFD映射到系统模块结构,设计出模块结构的上层;基于DFD逐步分解高层模块,设计出下层模块.(4)提取层次控制结构.(5)通过设计复审和使用启发式策略进一步精化模块结构.(6)模块接口描述,2. 设计过程,.,面向数据流方法的设计过程,提取控制结构,.,SD方法的两种映射过渡方法,.,初始的SC,.,1.变换分析设计方法变换分析由一系列设计步骤组成,经过这些步骤就能够把具有变换流特点的数据流图按照事先确定的模式映射成软件结构。步骤如下: 1)复审基本系统模型基本系统模型是指顶级数据流图和所有由外部提供的信息。该步骤是对系统规格说明书进行评估。这两个文档是描述软件界面上信息的流程和结构
6、。2)复审和精化软件数据流图主要是对软件规格说明书中的分析模型进行精化,直至获得足够详细的数据流图。逐步求精,逐层细化,底层的加工和数据流都应该进行分解。,9.2 变换分析,.,变换分析设计方法,3)确定DFD的特性,判定它为事务流还是变换流一般来讲,系统内部的信息流总可以用变换流表示,如果为明显的事务流特性,还应该采用针对事务流的映射方法。因此,分析人员首先要判定DFD中占主导地位的信息流,并且确定其特性,然后孤立具有变换特性或者事务特性的支流,这些支流将用于精化由主导数据流推出的程序结构。4)划定输入流和输出流的边界、孤立变换中心即区分传入、变换中心、传出部分,在 DFD 上标明分界线,输
7、入和输出流的边界的划分可能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员可能把边界沿着数据通道向前推进或后退一个处理框,不过这对最后的软件结构影响不大。,.,.,变换分析设计方法,5)执行“一级分解”一级分解的目标是导出具有三个层次的程序结构,顶层为主控模块;底层为模块执行输入、计算和输出功能;中间层次为控制和协调底层的工作。即区分逻辑输入、输出和中心变换部分。在结构图中,方框表示模块,方框内注明模块名称或主要功能。方框之间的有向边表示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对于变换流可以得到一级的分解结构图的上两层如下:,.,.,第一级分解后的SC,输入流控制模块,接收所有输入数据;变换流控制模块,对内部形式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输出流控制
8、模块,产生输出数据。,.,变换分析设计方法,6)执行“二级分解” (分解SC各分支)自顶向下分解,设计出每个分支的中、下层模块.二级分解的任务是把数据流图中每个处理框映射成程序结构中一个适当的模块,二级分解过程是从变换中心的边界开始沿输入,输出通道向外移动,把遇到的每个处理模块映射为程序结构中的一个模块。程序结构的模块名称已隐含了模块的功能,但仍然有必要为每个模块写一个简要的处理说明,应该包括:(1)进出模块的信息(接口描述);(2)模块的局部信息;(3)处理过程陈述,包括主要的判断点和任务;(4)对有关性质和一些特性的简要说明。,.,传入分支的分解(1),.,传入分支的分解(2),.,传出分
9、支的分解,.,中心加工分支的分解,.,变换分析设计方法,7)采用启发式设计策略,精化所得程序结构雏形,改良软件质量对于程序结构的雏形,以“模块独立”为指导思想,对模块合并或分解,旨在追求高内聚、低耦合,易于实现、易于测试和维护的软件结构。上述七个步骤的目标是给出软件的一个整体的描述。一旦有了这样的描述,设计人员就可以从整体角度评价和精化软件的总体结构,此时修改所需耗费不多,却能够大大低提高软件质量。,.,2. 举例(P209),例1:“家庭保安系统”的传感器检测子系统(1) 复查基本系统模型(2) 复查并精化数据流图(3) 确定DFD的特性,判定它为变换流还是事务流(4) 划定输入流和输出流的
10、边界,孤立变换中心(5) 执行“一级分解”(6) 执行“二级分解”7)采用启发式设计策略,精化所得得程序结构雏形,改良软件质量,.,1. 事务分析设计方法,任何情况下都可使用变换分析方法设计软件结构,但如数据流具有明显的事务特点时 (有一个明显的事务和事务中心 ),以采用事务分析方法为宜。事务分析法的步骤和变换分析法基本类似,主要区别在于从数据流到程序结构的映射。事务分析法的步骤可以概括如下:,9.3 事务分析,.,事务分析设计方法,1)复审基本系统模型;2)复审并精化软件数据模型;3)确定数据流图的特性;显然,前三步和变换分析法相同。4)指出事务中心,在DFD上确定事务中心、接收部分和发送部
11、分。确定有事务中心发出的每一动作路径的数据流特性。数条动作路径的公共源头就是事务中心,事务中心确定为“启动命令处理”框。事务中心一旦确定,即可以划定接受路径与所有动作路径的界限,随后判定每一个动作路径上数据流的特性。,.,事务分析设计方法,5)把数据流图映射为事务处理型的程序结构。画出SC框架,把DFD上的三部分分别映射为事务控制模块、接收模块和动作发送模块。事务处理型的程序结构由“输入”和“散转”两部分组成,输入部分的构成方法如变换分析法,即从事务处理中心开始,沿输入通路向外推进,每个处理框映射为一个模块。“散转”部分的顶层为一“散转”模块,它总控所有对应于每一动作路径的控制模块,每条动作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章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课件 第九 面向 数据流 设计 方法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84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