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体系及研究进展简介课件.pptx
《装配式建筑体系及研究进展简介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建筑体系及研究进展简介课件.pptx(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装配式建筑体系及研究进展简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业化研究中心田春雨 李然2017.2,内容,4 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1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2 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介绍,3 装配式结构体系研究进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规范:建筑的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构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基本特征: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1.1 装配式建筑的定义和特征,结构体系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外围护体系外墙、屋面、外门窗及附属物,设备管线系统给
2、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电气和智能化、燃气等设备及管线,内装系统楼地面、墙面、轻质隔墙、吊顶、内门窗、厨房、卫生间和套内设备管线等系统,建筑物组成,4,4,发展历史:国内20世纪50年代:开创(主要是前苏联技术)20世纪6080年代:发展20世纪90年代:低潮21世纪10年代:恢复、发展、创新,形成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开展推广应用,1.1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第 I 阶段 20世纪50年代 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提出 借鉴前苏联、东欧国家经验 推行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式施工的房屋建筑建造方式 1955年在北京东郊百子湾兴建北京第一建筑构件厂,5,1.1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起步阶段,第 I
3、I 阶段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多种装配式建筑体系得到快速发展,原因:当时各类建筑标准不高、形式单一,容易采用标准化方式建造;房屋建筑抗震性能要求不高;总体建设量不大,预制构件厂供应可满足需求;木模板、支撑体系和建筑用钢筋短缺;施工企业用工采用固定制,预制装配可减少现场劳动力投入。,6,持续发展阶段,1.1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停滞,7,低潮阶段,1.1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唐山大地震中预制装配房屋破坏严重,结构整体性、抗震性差;大板住宅建筑等出现渗漏、隔音差、保温差等使用性能方面问题。我国建筑建设规模急剧增长;建筑设计出现个性化、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房屋建
4、筑抗震性能要求提高;农民工大量进入城镇,劳动力成本低;各类模板、脚手架的应用普及,商混普及,现浇施工技术大发展;,现浇结构相较装配式结构更适应这一时期国情,现浇结构应用广泛,第 III 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8,8,劳动力成本上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的需求节能环保的要求:大幅度减少建筑垃圾,降低噪声污染,节约用水技术逐步成熟,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建筑功能和质量要求提高,1.1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装配式结构逐渐符合现阶段国情,新发展阶段,第 阶段 2008年左右开始至今,1.2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及应用,西方发达国家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已经发展到了
5、相对成熟、完善的阶段。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按照各自的经济、社会、工业化程度、自然条件等特点,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和方式。,建筑工业化起源于二战后欧洲 社会背景 - 战争损坏大量房屋,战后欧洲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房荒严重 - 劳动力不足, 传统技工特缺 - 传统的建筑施工效率很低, 不能适应当时所面临的房屋增长的迫切需要。 技术基础 - 工业的底子厚,战后恢复和发展都迅速 - 充裕的水泥、钢材和施工机械等,为建筑工业化的推行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 英国莱茵建筑体系、瑞典的哥腾堡公寓建筑体系、法国的卡缪大板住宅建筑、 苏联 的盒子结构建筑等。 1970年代欧洲住宅建筑工业
6、化水平 - 东欧: 东德、匈牙利、捷克、前苏联等工业化水平达到50%-90% - 西欧: 英国、丹麦、荷兰、挪威、法国等工业化水平达到20%-40%。,1.2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及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和科技水平相关- 欧洲非地震区,低层和多层建筑为主,且工业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劳动力稀缺,因而德国、法国、丹麦等欧洲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高装配化建筑;- 日本地震烈度大,等同现浇为主,减震隔震技术先进;完备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十分关键- 英国和德国的全产业(供应)链管理- 配套部品部件体系政府的作用十分明显,政府采购中强制采用- 新加坡组屋中强制推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强制要求
7、建筑模数化选择适合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技术路线- 法国、丹麦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为主; 英国走了钢结构建筑道路; 瑞典木结构为主- 更多的国家选择多元化发展的道路,1.3 总结与启示,完善法律法规可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美国工业化住宅建设和安全标准为建材产品和部品部件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本立法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技术基础和进步十分关键- 基本建筑体系和关键技术- 产业化技术工人- 工业化部品部件生产质量水平- 部品部件物流体系- 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等认证和评价制度可提升质量水平- 日本BL优良部品认证制度- 美国“节能之星”评价制度- 加拿大CPI认证,1.3 总结与启示,内容,2 装配式建筑
8、的技术体系介绍,4 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1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3 装配式结构体系研究进展,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其他,框架-支撑结构,框架-核心筒,大板结构、箱式结构等,框架、框架-支撑、钢管束剪力墙结构,轻钢体系,新型模块式结构、板柱结构、交错桁架结构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木(竹)结构,钢结构,装配式结构体系,2 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介绍,按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框架支撑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按装配程度:结构主体现浇,围护、楼梯等采用预制构件部分竖向构件现浇剪力墙结构结构主体全部装配,按连接方式:湿式连接及干式连接强连接及弱连接混合,2.1 装配式混凝土结
9、构体系,按连接形式,(通过连接件将相邻构件的受力纵筋相连,在连接处浇混凝土。为等同现浇形式。),(连接区通过焊接、螺栓、预应力或者栓钉连接,不需要现浇混凝土。为非等同现浇形式。),目前主要的研究和应用形式,等同现浇,JGJ1-2014,17,框架结构,18,18,现浇剪力墙配预制围护墙体系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叠合式剪力墙体系多层剪力墙体系,剪力墙结构,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预制(叠合)板、预制(叠合)梁、预制外围护墙或外墙模、预制楼梯、预制隔墙等构件现浇剪力墙、柱等,核心仍是现浇剪力墙体系注重外挂墙板的设计以及安装施工(线连接、点连接),内浇外挂及PCF,剪力墙结构,20,套筒灌浆
10、连接的预制剪力墙浆锚搭接连接的预制剪力墙底部预留后浇区的预制剪力墙,部分预制的套筒灌浆连接的预制剪力墙,浆锚搭接连接的的预制剪力墙,底部预留后浇区的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在构件内连接,竖向钢筋在后浇区连接,剪力墙结构,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21,浆锚搭接连接,剪力墙结构,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降低了套筒的使用数量,仅在 “预制腿”处应用套筒灌浆连接,降低了综合成本,在预制墙体内预留孔洞,由顶端浇注混凝土,自上而下的灌注产生了强大的压力确保了后浇区内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底部预留后浇区的预制剪力墙,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叠合板式预制剪力墙,双板剪力墙,沿厚度方向分为三层,外层预
11、制,中间层现浇。通过桁架钢筋连接。但预制混凝土板及其内的钢筋网与上下层不相连接强化现浇边缘构件,增加适用高度适用于地下结构,宝业,元大、宇辉等,剪力墙结构,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多层剪力墙体系,剪力墙结构,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预制框架-现浇剪力墙预制框架-现浇核心筒预制框架-预制剪力墙,南科大厦,框架-剪力墙,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日本进行过类似研究并有大量工程实践,但体系稍有不同,国内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在开展研究。,钢筋桁架叠合楼板,可做单向、双向板,总板厚130mm,楼盖体系,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清水面,带防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装配式 建筑 体系 研究进展 简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8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