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通信的基本概念课件.ppt
《第一章 通信的基本概念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通信的基本概念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通信的基本概念,第一章 绪论,本章内容通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信技术的发展简况通信的构成要素、特点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通信网,1.1 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俗的讲通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之间传递信息的过程。通信是信息在人人,人机器,机器机器之间进行的传递与交换(信息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通信是信息或其表示方式(表示媒体)的时/空转移。communication,信息交流Telecommunication,电信号的处理和传输,1.1.1 什么是通信,信号的传递与交换媒体的分类感觉媒体:声音、文本表示媒体:编码表现媒体:显示器存储媒体:数字化传输媒体:传输介质,(1)信息与信号,信息冗
2、余消息中不定的部分 信号 信息的物理载体:电、光信号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2)信息量,任何信源产生的输出都是随机的,采用统计方法定性。对接收者来说,只有消息中不确定的内容才构成信息。信息量:可能性小,概率小,信息量大码元传输速率比特率:Rb=RBNlog2N (bit/s) 波特率:RBN=Rb/log2N (B),1.2 通信的发展,古代,现代,未来,1.2.1 古老的通信,声音:击鼓、鸣锣、礼炮、土电话动物、器械:鸽子、风筝、狗人力:著名马拉松比赛源于一位为传递马拉松捷报的信使长跑42.195公里后牺牲。烽火台、狼烟驿邮、通信塔,人力:马拉松,“马拉松”是古希腊的一个地
3、名,位于雅典城东北。公元前490年,波斯远征军入侵希腊,在马拉松这个地方布阵的消息传到雅典后,雅典就派出一名叫菲迪皮茨的信使前往斯巴达求援。这位信使用35小时跑完了150公里的路程。但是斯巴达人却说10天之后才能出兵。信使把消息带回马拉松,失去救援的雅典人背水一战,结果以少胜多打败了波斯人。这位信使带着胜利的喜讯又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广场(距离为42195公里),向雅典人民高喊:“我们胜利了!庆祝吧!”随即倒地身亡。为了纪念这位信使,人们把“马拉松”作为一项固定的比赛项目,一直延续至今。,通信的发展,鸿雁传书青鸟传书黄耳传书鱼传尺素竹筒传书,鸿雁传书,“鸿雁传书” 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
4、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但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血和泪写下了一封思念夫君、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书信,让鸿雁捎去。 “鸿雁传书”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千百年,而“鸿雁传书”也就渐渐成了邮政通信的象征了。,鱼传尺素,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
5、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书信和“鱼”的关系,其实在唐以前早就有了。秦汉时期,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窟行, 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之情,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这首诗中的“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
6、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至于诗中所用的“烹”字,也不是去真正去“烹饪”,而只是一个风趣的用字罢了。,黄耳传书,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
7、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风筝通信,我们今天娱乐用的风筝,在古时候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早在春秋末期,鲁国巧匠公输盘(即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种以竹木为材制成的会飞的“木鹊”,就是风筝的前身。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纸糊之,便成了“纸鸢”。五代时人们在做纸鸢时,在上面拴上了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风筝”这个词便由此而来。 最初的风筝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军事侦察,或是用来传递信息和军事情报。到了唐代以后,风
8、筝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并在民间流传开来。,竹筒传书,在我国历史上,还有用竹筒传书的故事哩。竹筒传书的故事,得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0年)说起,那年十一月,南方各地纷纷发生叛乱,为了平定叛乱,稳定江山,隋文帝紧急下诏,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前去讨伐。 杨素率领水军渡江进入江南,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收复了京口、无锡等地,士气非常旺盛。于是,杨素一鼓作气,率领主力部队追踪叛军,一直追到了海边。面对绵延的山脉和茫茫的大海,杨素一面命令大部队就地驻扎,一面指派行军总管史万岁率领军队两千人,翻山越岭穿插到叛军的背后发动进攻。 史万岁率部猛进,转战于山林溪流之间,前后打了许多胜仗,收复了大片的失地
9、。当他想把胜利的战况向上级汇报时,却因交通的阻绝和信息的不畅而无法与大部队取得联系。一日,他站在山顶临风而望,看到前面茂密的竹林正波浪状随风而舞,忽有所悟,立即派人截了一节竹子,把写好的战事报告装了进去,封好后放入水中,任其漂流而下。几天后,有一个挑水的乡人看到了这个竹筒,便打捞起来打开一看,发现了史万岁封在里面的报告,便按报告上的提示将它送到了杨素手中。史万岁一去无音讯,不知生死,为此杨素正焦急不安,忽见乡人送来报告,大喜过望,立即把史万岁部队接连取得胜利的战况向朝廷作了报告。隋文帝听到喜报,龙颜大悦,立即提拔史万岁为左领军将军。然后,杨素率领大部队,继续乘胜追击反隋散兵,没用多久,就彻底平
10、定了叛乱。,通信的发展,通信的发展,古代通信特点: 1、范围小 2、内容少 3、笨重、费时 4、时效差,1.2.2 现代通信的发展,1888年德国赫兹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电报通信时代,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成功研制了电报机1844年开通了华盛顿-巴尔的摩电报线路,电话通信时代,1876年A.G.贝尔发明了电话机:电话通信时代,无线通信时代,1895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同时发明无线电波1899.3.28,马可尼成功地发了第一封无线电报(英国至法国),马可尼,电报传输线,广播,1920.10.27,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成立,广播发射机,KDKA电台发射机,1938年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通信的基本概念课件 通信 基本概念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84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