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发展规划(装订稿).docx
《十二五发展规划(装订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发展规划(装订稿).docx(2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省仁寿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仁寿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一年七月49前 言十一五期间,全县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产业为载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变样目标。全县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果品重点基地县、中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百强县、中国枇杷之乡、中国青见之乡、全省首批渔业生产重点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四川农村改革开放30年巡礼最具活力十大特色县等称号。十一五发展成效,为十
2、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事关三农发展大局,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建设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全程、全域、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是实现“123”核心强县富民战略打造西部幸福县的必然需要。仁寿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名单组 长:顾贵鹏 县委常委 、县政府副县长副组长:刘子才 县农工办主任成 员:辜盍明 县农业局局长任国太 县林业局局长苏海青 县畜牧兽医局局长刘开权 县水务局局长郭建英 县计生委主任冷玉良 县农机局局长林 强 县气象局局长黄慧建 县移民办主任张玉贵 县农工办副主任、县农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仁
3、寿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办公室人员名单主 任:张玉贵 县农工办副主任、县农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成 员:陈永刚 县农业局副局长杨志刚 县林业局副局长杨学文 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黄祟建 县水务局总工程师李华江 县农机局副局长任大东 县移民办副主任黄健康 县农工办产业化股股长陈学良 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杨卫权 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胡成军 县畜牧兽医局招商办主任余见文 县水务局水产渔政站站长陈中军 县农机局管理股股长余 立 县气象局业务股长蒋旭东 县移民办办公室主任曹晓军 县农业园区管委会招商部部长目 录 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发展定位1一、十一五回顾1(一)农村保持健康快速发展1(二)基础条件得到较
4、大改善1(三)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四)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强2(五)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3(六)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3(七)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3二、制约因素4(一)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任务十分迫切4(二)产业经营不够完善,转变农业持续增长方式十分迫切4(三)社会事业相对滞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分迫切4(四)农村环境相对较差,改善基础设施环境面貌十分迫切5三、发展定位5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5一、指导思想5二、规划原则6(一)农民增收原则6(二)统筹城乡原则6(三)农业生态原则6(四)机制创新原则7三、发展目标7(一)总体目标7(二)发展指标7四、规划年限8第三章 建设
5、重点8一、强力推进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建设8二、强力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10三、强力推进十大农业基础工程建设11四、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5第四章 保障措施15一、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村政策稳定15二、加大项目支撑,以项目落实规划17三、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支农长效机制17四、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发展新机制18附: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汇总表20 四川省仁寿县农业种植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7四川省仁寿县农业科技及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41四川省仁寿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81四川省仁寿县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121四川省仁寿县林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131四川省仁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五发展
6、规划149四川省仁寿县农业机械化十二五发展规划165四川省仁寿县移民安置十二五发展规划181四川省仁寿县气象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196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发展定位一、十一五回顾(一)农村保持健康快速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农牧渔业总产值73.91亿元,与十五期末同比(下同)增加22.5亿元,增长43.77%。农业增加值42.794亿元,增加15.1214亿元,增长54.64%,占全县GDP的27.71%。粮食总产量83.134万吨,增加7.33万吨,增长9.67%。一、二、三产业比重由33.9:35.6:30.5调整为27.7:45.3:27,一产业下降6.2%,二产业上升9.7,三产业下降3.
7、5%。农民人均纯收入4855元,增加1849元,增长61.51%。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等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正在逐步形成。(二)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公路总里程2922公里,硬化村社道路1310公里,水泥路通乡率、通村率分别为85%、60%。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6573处,蓄引提水能力5.5亿立方米,建成各类渠系5363条8586公里,应防渗4699公里,已防渗1380公里,占29.4%。有效灌面85.8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69万亩。新造林17.72万亩,林业总面积123.33万亩,森林覆盖率32.1%。农田整治总面积6万亩,建成高标准粮田40万亩。建成农村
8、户用沼气池68282口,新型清洁能源使用农户占全县总农户的18%。农机总动力59.3万kW,各种农机具21.28万台,机耕作业机械化程度达48%,机械值保和半机械植保机械化程度达95%,小麦机械收割机械化程度达12 %,水稻机收机械化程度达25%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达70%。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20.15万人,参合率达到92 %,农村养老保险开始在部份乡镇试点。农村集中和分散供养“五保”人口16053人。中小学在校学生19484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医院、卫生院68个,床位3040张,技术人员2712人。有线电视村通率达60%,入户率
9、达26%,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光纤联网60个乡镇。(三)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建设以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为特征的特色效益农业生产基地,建成“一村一品”专业乡镇10个、专业村200个。建成优质粮油基地40万亩,发展优质水果56万亩、优质蔬菜22万亩、优质水产11.5万亩,优质竹木15.6万亩。出栏生猪200.95万头、肉牛3.32万头、山羊133.40万只、家禽4221.97万只、肉兔1134.70万只,肉类总产量26.14万吨,禽蛋产量3.83万吨。(四)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强。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省级4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
10、济组织255个,成员农户12.8万户,带动农户27.6万户,农户覆盖率达到70%。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全县农副产品注册商标50件,其中市级知名商标6件(张五芝麻糕、张记芝麻糕、文宫枇杷、曹家梨、新店青见、千合枇杷)。标准化农业快速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推进110万亩,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6个,产品6个,面积12万亩。文宫枇杷、曹家梨获全市首批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登记产品认证。(五)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城乡综合环境整治力度。抓好以沼气为纽带,以“两池六改”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和乡村清洁示范工程,大力推广“畜沼粮”生态农业模式,基本
11、建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124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21个、县级110个。(六)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突破。扶贫总投入3190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1750万元,建成扶贫新村240个,覆盖农户6.67万户,人口23.48万人,新增及改扩建公路1092公里,新增蓄水66万立方米,解决饮水困难人口3.31万人,产业结构调整10198亩,劳务扶贫培训3875人,实现1.624万低收入人口脱贫。(七)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减、免和停征农业税,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种子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一免两补
12、政策;规范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加强服务性收费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展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二、制约因素(一)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任务十分迫切。科技创新机制滞后,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质量不优、特色不明显;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传统的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还难于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农业的产业链不长,集约化水平还偏低;农产品精深加工率不高,融入市场参与流通的比例较小,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利益
13、机制;农业比较效益低,仍处于弱势地位,缺乏现代化的规划,生产和经营管理体系,农业投入偏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还难以形成长效发展积累,影响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功能发挥和农民收入增加。(二)产业化经营不完善,转变农业持续增长方式十分迫切。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整个农业在向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转变,但总体上农业组织化、科技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难以适应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三)社会事业相对滞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分迫切。与城镇相比,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不足,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较差,农村人才流失相对比较严重,乡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文化体育等
14、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程度总体上比较落后,与广大农民群众要求改变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四)农村环境相对较差,改善基础设施环境面貌十分迫切。农村建设缺乏强有力的规划指导,历史形成散乱的自然村布局还未打破,村镇公用设施投入不足,建设水平不高,一部分行政村尚未通自来水、有线电视和公交班车,一些乡村面貌变化不大,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相比存在强烈反差。三、发展定位生态型现代农业争取到2015年,逐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从十一五期间资源型现代农业经济向生态型现代农业经济转化,合理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业的良性循环和资源高效利用,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环境效益的同步提高和协调发展,
15、创造优美的生态农业环境和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最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按照“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资源型农业向生态型农业转变,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体思路,以承接成都市农业产业转移为契机,围绕“一节点、两新城、三基地”核心富民强县战略,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为载体,以标准化和品牌化为重点,以打造西部幸福县为目标,加强生态型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规划原则(一)农民增收原则。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优化各种农业
16、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依靠科技,大力实施产业结构、品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落实强农惠民政策,发展农业园区、农产品商品基地,推进以业主经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支撑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和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撑产业和主导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促进农民增收。(二)统筹城乡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工业对农业的产业反哺、就业反哺和资金反哺力度,促进城镇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人才、技术、土地收益、金融保险、医疗、养老保险、农民工待遇等各类有利于农村发展的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农村发展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增
17、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三)农业生态原则。加快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基地,突出发展“粮、猪、果、菜”特色优势优势产业,打造全省生态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特色效益农产品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信息化生产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突出发展食品加工产业,构筑优势产业群,创建名牌产品,推进产业升级,发展生态科技旅游农业,大力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实现农业“接二连三(承接二产业,连接三产业)”功能。(四)机制创新原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探索建立农业管理、农
18、村金融、土地征用、土地流转、林权出让的新机制,优化农业招商引资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协调发展。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打造生态型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打造都市型农业基地农产品配送、农业旅游休闲建成丘陵农业经济强县民富村美、文明和谐(二)发展指标经济总量:到“十二五”末,粮食播种总面积稳定在240万亩,年产量85万吨,农业增加值(现价)56亿元,年均增长5%。新增农村固定资产投入158.44545亿元,养殖业和种值业比重调整为6: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年均增长10%。农业种植业总产值40亿元,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产品商品率70%
19、以上。新发展水果18万亩达到74万亩,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4万亩达到40万亩。畜牧业总产值9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8%。出栏生猪251万头、山羊160万只、肉兔1460万只、肉禽7600万只,主要畜禽良种化水平达95%,适度规模养殖比重达65%,畜产品深加工率达50%,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比达1.5:1。林业总产值40亿元,新造林业面积10万亩,改造低效林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农民林产业年纯收入达1000元以上,跻身全省林业经济强县。水产业总产值5.76亿元,水库、山平塘、稻鱼轮作养殖面积12.5万亩,水产品总量4.8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0万千瓦,年均增长5%,耕种收综合机械
20、化水平达48%,年均增长3%,新建提灌站60座、修复改造500座。气象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3个百分点,100%镇乡建设成气象防灾电子显示屏和大喇叭。四、规划年限20112015年。第三章 建设重点一、强力推进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建设优质粮油产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40万亩,建设标准良田15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5亿斤,粮食产量85万吨,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105万亩。优质畜禽产业。到2015年,全县出栏生猪251万头,山羊160万只,肉兔1460万只,肉禽7600万只,主要畜禽良种化水平达95%,适度规模养殖比重达65%,畜产品深加工率达50%,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比达
21、1.5:1,全面建成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科技对畜牧业生产的贡献率达60%以上。150)优质水果产业。配合都市农业、乡村旅游,新发展枇杷5.5万亩总面积达22万亩,新发展柑桔6万亩总面积达25万亩,新发展桃2.7万亩总面积达11万亩,梨子面积稳定6万亩,新发展枣、李、核桃及其它小水果3.8万亩总面积达10万亩。全县优质水果面积新增18万亩达到74万亩。优质蔬菜产业。建成蔬菜基地25万亩(其中专用蔬菜基地即大棚蔬菜基地面积5万亩),蔬菜种植总面积新增14万亩达到40万亩,新建占地500亩整体温室大棚一个,智能化育苗工厂1个,大型保鲜工厂一个,蔬菜加工厂2个,蔬菜批发市场一个。优质水产业。打
22、造优势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5个,发展名优水产1万亩,每年新增水产品2000吨,到2015年,全县水库、山平塘、稻鱼轮作养殖面积达12.5万亩,年水产品总量4.8万吨。优质林产业。在西北部的洪峰乡等6个乡镇和在南部的天峨乡等10乡镇,分别建设林产业大示范片,依托天保工程、退耕还林、林业血防等重点工程,五年打造工业原料林15万亩,竹林5万亩,建成工业原料林30万亩,竹林25万亩。新造林总规模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二、强力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以产品为核心、地域为外延、效益为目的,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加快建设29个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全面建成“2+3+5”十大农业产业园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二 发展规划 装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79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