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生产环节风险清单和检查要点.docx
《医疗器械生产环节风险清单和检查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生产环节风险清单和检查要点.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等21种医疗器械生产环节风险清单和检查要点一、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二、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三、电生理消融导管四、医用胶原蛋白海绵五、宫内节育器六、膜式氧合器七、一次性使用静脉插管八、PTCA球囊扩张导管九、血管介入用导丝十、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十一、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酶联免疫法)十二、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化学发光法)十三、ABO/Rh血型检测卡(微柱凝胶法)十四、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十五、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十六、基因测序仪十七、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十八、婴儿培养箱十九、呼吸机二十、
2、除颤仪二十一、便携式电动输液泵一、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生产环节风险清单和检查要点序号风险环节风险点检查要点1机构与人员是否配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职检验人员。1.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生产企业应具备需要常规控制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项目的检测能力及生产环境、制水等项目的监测能力。如成品检验项目:加压排空、采集速度、采血针与转移管、采血针、输血插口、悬挂、透明度、色泽、热稳定性、水蒸汽透出、抗泄漏、微粒污染、还原物质、酸碱度、紫外吸光度、醇溶出物、环氧乙烷残留量、无菌、热原(细菌内毒素试验)等。2.确认企业是否配备了足够数量、具备相应资质与能力的专职检验员承担相关质量控制工作。查阅相关人员的相
3、关培训记录,确认是否配备了具备相应资质与能力的专职检验员承担洁净区环境监测、产品生物学检验和工艺用水生物学检验等工作。3.是否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如洁净室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卫生以及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培训。包装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包装基础作业培训,灭菌室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灭菌基础作业、灭菌作业培训等。2厂房与设施1.是否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确定在相应级别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的过程,避免生产中的污染。2.洁净室(区)是否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合理布局,人流、物流走向是否合理。1.是否按照无菌附录的规定在十万级洁净室(区)内完成生产过程:挤出、组装、焊接、单包装工序,以保证产品
4、初始污染保持稳定的控制水平。企业洁净室(区)面积应与洁净室(区)内的人数、生产工序、生产规模相适应。2.查看生产区平面图、生产工艺流程图等,现场核实洁净室(区)生产工艺流程布局是否与图纸一致,布局是否合理,人流物流是否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相邻区间的生产操作是否有防止产生生产中的污染的措施(如不同空气洁净级别洁净区之间设双层传递窗、气闸室,相同洁净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设置压差梯度)等。3.现场查看气体净化处理装置、灭菌设施(如有)及管理要求实施情况,包括其日常维护及管理情况,查看验证文件及检测记录情况,防止不洁净的工艺用气对产品的影响。3设备1.一般生产设备配备是否与其生产产品相适应。2.是否配备
5、了纯化水和/或注射用水生产设备及其相关设施。3.是否配备了与生产产品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设备。4.空气净化系统是否正常运行。1.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认是否配备相应的生产设备。查看设备清单,是否与现场设备一致。确认设备数量、状态等是否保持账、物一致。生产设备、工装在规定的维护、维修、保养程序下状态是否良好,是否具备批量生产产品的能力。2.若适用,确认是否具备自行制备纯化水和/或注射用水满足工艺用水的能力,工艺用水的储罐和输送管道应当用不锈钢或其他无毒材料制成,是否定期清洗、消毒并记录。3.依据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是否具备:加压排空、采集速度、采血针与转移管、采血针、输血插口、悬挂、透明度、色泽
6、、热稳定性、水蒸汽透出、抗泄漏、微粒污染、还原物质、酸碱度、紫外吸光度、醇溶出物、环氧乙烷残留量、无菌、热原(细菌内毒素试验)等项目检测能力。对照产品检验要求,核实检测设备,确认主要设备是否制定了操作规程,检测设备是否经过计量并在合格有效期内。4.检查空气净化系统的管理规定、运行记录和周期确认记录。4采购是否对采购物品进行检验和验证,需要进行生物学评价的材料,采购物品是否与经评价的材料一致。1.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主要原材料有:PVC2.主要零部件有保护件、保护帽、采血针等。3.需生物学评价的材料一般是:PVC。应确认企业的采购文件、检验规程相关内容是否与注册核准原材料、原材料验证/确认结果相关
7、参数一致。确认企业设计更改是否涉及重要原材料的更改。若涉及,是否按规定进行变更注册。若设计更改不涉及变更注册,企业是否开展周期性重要原材料再验证/再确认活动或同品种原材料因供应商更换而进行的相关验证与确认活动。4.现场应查看采购控制程序文件、采购物品清单和采购合同,确认采购的原材料是否按批进行检验或对供方的检验报告进行确认。5设计开发1.设计和开发输出是否满足输入要求,包括采购、生产和服务所需的相关信息、产品技术要求等。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当得到批准,保持相关记录。2.生产企业灭菌的,应明确灭菌工艺(方法和参数)和无菌保证水平(SAL),并提供灭菌确认报告。1.查看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设计开发文件,
8、查看设计开发验证、确认参数是否符合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强制性标准及产品技术要求。企业是否对生产的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并保存记录(包括确认方案、确认方法、操作人员、结果评价、再确认等内容)。2.查阅设计开发文件,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挤出、焊接、组装、初包装、灭菌等过程应在设计开发时进行确认、验证。查看作业指导书、操作流程卡及生产记录与设计和开发输出文件是否一致。3.确认灭菌工艺控制与放行要求是否与确认报告确定的相关参数一致。是否开展周期性再确认或工艺变更确认相关活动。灭菌残留物处理、监测、放行记录与相关规定是否一致。6生产管理1.是否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并保存记录。2.是否对灭菌过程进行有效确认和再确认并
9、转化成有效的生产规范和检验规程。3.进入洁净室(区)的原料和零配件是否按程序进行净化处理。4.是否在生产过程中标识产品的检验状态,防止不合格中间品流向下道工序。1.确认是否对各洁净生产区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监测并保持相关记录。2.确认是否按规定开展产品灭菌、是否按检验规程开展质量控制并放行产品,是否持续保持相关记录并符合可追溯性要求。查看灭菌过程控制文件,灭菌记录是否可追溯。3.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通常需要清洁处理的零配件主要有采血针,可能需要进行末道精洗,在精洗车间进行超声波清洗、烘干。现场查看处理过程,确认符合相关规定。4.确认是否对检验状态标识方法作出规定,现场查看生产过程中的检验状态标识
10、是否符合文件规定。7质量控制1.是否具备无菌、微生物限度和阳性对照的检测能力和条件。2.是否规定产品放行程序、条件和放行批准要求。3.是否根据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的产品技术要求制定产品的检验规程,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需常规控制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项目原则上不得进行委托检验。)1.现场查看是否具备无菌、微生物限度和阳性对照的检测能力和条件。是否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和检验人员(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灭菌器等)。2.确认产品放行程序及条件和要求,抽查产品放行记录。3.依据相关强制性标准和产品技术要求,确认制定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规程。查看检验规程是否涵盖强
11、制性标准以及注册产品技术要求的性能指标。抽查产品的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确认是否按照规程进行检验。查看常规检验项目的检验仪器及使用记录,检验报告或证书能够证实产品符合要求。成品检验项目:主要是:加压排空、采集速度、采血针与转移管、采血针、输血插口、悬挂、透明度、色泽、热稳定性、水蒸汽透出、抗泄漏、微粒污染、还原物质、酸碱度、紫外吸光度、醇溶出物、无菌、热原(细菌内毒素试验)如果用环氧乙烷灭菌,应关注环氧乙烷残留量指标。主要检验仪器有: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灭菌器、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微粒检测仪等。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重要性能指标的控制示例采血针(GB14232.1第5.7项)
12、1.原材料进货检验。2.部件清洗不彻底,产生内毒素不合格。3.采血针与管路脱落。1.检查进货检验规程及进货检验记录2.检查生产过程中清洗、连接牢固度的抽检记录。加压排空(GB14232.1第5.3项)生产过程检验,通过挤压装置检验是否漏液。1.检查生产过程焊接记录、过程检验记录。2.查产品出厂检验记录。采血管和转移管(GB14232.1第5.6项)通过20N拉力连接处无漏液。通过目测检验管路无裂纹、气泡、纠结。管路系统在盘装灭菌后易造成打折,造成流速降低。1.检查生产工艺文件。2.检查过程检验记录。输血插口(GB14232.1第5.8项)注塑成型不好,导致产品穿刺后漏液。1.检查生产注塑工艺文
13、件。2.查注塑过程生产记录。3.检查过程检验记录。悬挂(GB14232.1第5.9项)施加20N拉力60min不断裂。1.检查过程检验文件。2.查生产过程悬挂检验记录。抗泄漏(GB14232.1第6.2.7项)生产过程中通过测漏装置进行检验。1.检查生产管理过程检验文件。2.查组装过程生产记录。3.查生产过程测泄漏记录。微粒污染(GB14232.1第6.2.8项)避免微粒污染。1.检查环境监测记录。2.检查成品检验记录。包装1.包装袋破损。2.封口质量不合格,不能满足屏障。1.对包装袋供应商进行充分的供方评定,并对包装袋工艺验证;2.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规程进行包装封口。灭菌灭菌不彻底导致微生物不
14、合格。1.检查灭菌生产工艺文件。2.检查成品检验记录。8不良事件监测、分析和改进是否按规定开展不良事件监测;是否建立纠正预防措施程序,确定潜在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问题发生。1.确认企业建立了不良事件监测的规定,确认规定覆盖了部门/人员职责、监测程序、报告时限、报告途径、调查、处置、内外部接口等内容。确认企业按规定开展了不良事件监测活动并持续保持相关记录。2.企业是否建立纠正预防措施程序,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相关问题再次发生。二、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环节风险清单和检查要点序号风险环节风险点检查要点1机构与人员1.是否配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职检验人员。2.人员进入
15、洁净室(区)是否按程序进行净化。1.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企业应具备需要常规控制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项目的检测能力及生产环境、制水等项目的监测能力。成品检验项目主要关注:环氧乙烷残留量、可萃取金属含量、酸碱度、易氧化物、无菌、热原(细菌内毒素方法)、配件微粒污染、连接牢固、密封性等基本配置和选用配置相关成品性能指标。确认企业是否配备了足够数量具备相应资质与能力的专职检验员承担相关质量控制工作。2.现场观察人员进入洁净室(区)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净化,穿戴工作帽、口罩、洁净工作服、工作鞋等。2厂房与设施1.是否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确定在相应级别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的过程,避免生产中
16、的污染。2.洁净室(区)使用的压缩空气等工艺用气是否经过净化处理,并进行验证和控制。1.是否按规范要求在十万级洁净室(区)内完成的生产过程:注塑/挤塑、清洗、组装、小包装等工序,以保证产品初始污染保持在稳定的控制水平。企业洁净室(区)面积应与洁净室(区)内的人数、生产工序、生产规模相适应。相邻区间(进料间、出料间、模具进出间)的生产操作是否有防止产生生产污染的措施。如不同空气洁净级别洁净区之间设双层传递窗、气闸室;相同洁净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设置压差梯度等。2.使用洁净压缩空气的工序一般是:注塑、测漏、挤塑。现场查看气体净化处理装置及管路设置(如三级管道过滤器、冷干机),包括其日常维护及管理情况
17、;查看验证文件及检测记录情况,确认控制措施及实施情况,如是否定期监测压缩空气质量(洁净度、含菌量)等,防止不清洁的工艺用气对产品的影响。3设备1.一般生产设备配备是否与其生产产品相适应。2.是否配备了纯化水和/或注射用水生产设备及其相关设施。3.是否配备了与生产产品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设备。4.空气净化系统是否正常运行。1.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依据生产组件不同而有所不同,可能有:注塑机、拉管机、喷涂机、封口机、真空包装机等。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符合规定的委外工序除外),确认企业是否配备相应的生产设备;查看设备清单,是否与现场设备一致;确认设备数量、状态,账、物是否保持一致,生产
18、设备、工装在规定的维护、维修、保养程序下状态是否良好,是否具备批量生产注册产品的生产能力。2.企业是否具备自行制备纯化水和/或注射用水,满足工艺用水的能力。工艺用水的储罐和输送管道是否用不锈钢或其他无毒材料制成,是否定期清洗、消毒并保持记录。3.依据注册产品技术要求,对照成品检验项目,核实企业实际能够投入使用的所有检测设备,确认主要设备是否制定了操作规程;计量检测设备是否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应当校准的设备是否按规定定期校准。4.检查空气净化系统的管理规定及空调机组运行记录和周期确认记录。4采购采购的产品原材料是否与经生物学评价和注册批准的原材料持续保持一致。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主要原材料/组
19、件有:ABS、PP、PC、麻醉用针、空气过滤器、药液过滤器、注射针、玻璃注射器、注射器、麻醉导管、麻醉导管接头、棉球、纱布、乳胶手套等。主要选配配件有:负压管、导管支架、镊子等。需生物学评价的材料一般是:ABS、PP、PC等。审批部门在注册证书、经批准的注册产品标准或产品技术要求中会对产品原材料予以明确。应确认企业的采购文件、检验规程相关内容与注册核准原材料、原材料验证/确认结果相关参数是否一致;确认企业设计更改是否涉及重要原材料的更改;若有更改,是否按规定进行变更注册;若设计更改不涉及变更注册,企业是否开展周期性重要原材料再验证/再确认活动或同品种原材料供应商更改相关验证与确认活动。现场应查
20、看采购控制程序文件、采购物品清单、采购合同,及合格供应商目录;确认采购的原材料是否按批按规定进行检验或对供方的检验报告进行确认。5生产管理1.是否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并保存记录。2.是否对灭菌过程进行有效确认和再确认并转化成有效的生产规范和检验规程。3.进入洁净室(区)的原料和零配件是否按程序进行净化处理。4.是否在生产过程中标识产品的检验状态,防止不合格中间品流向下道工序。5.生产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清洁剂及脱模剂,是否经验证不得对产品造成污染。1.确认企业是否对各洁净生产区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监测与保持相关记录。2.确认企业是否按规定开展产品灭菌、是否按检验规程开展质量控制并放行产品,
21、是否持续保持相关记录并符合可追溯性要求。查看灭菌过程控制文件,灭菌记录是否可追溯。生产批号与灭菌批号是否明确;环氧乙烷气体存放是否有控制规定及实施措施等。3.一次性使用麻醉穿刺包需要清洁处理的零配件主要有:玻璃注射器。通过模具成型后通常不需清洁的零配件是:镊子、负压管等。现场查看处理过程和方法并确认是否与相关规定一致。4.确认是否对检验状态标识方法作出规定,现场查看生产过程中的检验状态标识是否符合文件规定。5.查看各助剂清单(如润滑剂是医用硅油),根据清单进行评价,确认采取相应措施不会对产品造成污染,抽查验证报告。6质量控制1.是否具备无菌、微生物限度和阳性对照的检测能力和条件。2.是否规定产
22、品放行程序、条件和放行批准要求。3.是否根据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的产品技术要求制定产品的检验规程,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或证书。(需常规控制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项目原则上不得进行委托检验。)1.现场查看是否具备无菌、微生物限度和阳性对照的检测能力和条件(微生物检测应在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条件下进行操作);是否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和检验人员(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等、生物安全柜、灭菌器等)。2.确认产品放行程序及条件和要求,抽查放行产品记录。3.依据相关强制性标准和产品技术要求,确认制定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规程;查看检验规程是否涵盖强制性标准以及注册产品技术要求的性能指标;抽
23、取产品的批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进行核查,确认企业是否按照规程进行检验;查看常规检验项目的检验仪器及使用记录,检验报告或证书能够证实产品符合要求。成品检验项目:主要是环氧乙烷残留量、无菌、细菌内毒素、麻醉用针(微粒污染、针座、衬芯座外观、针管刚性、韧性、耐腐蚀性、针管外表面、针管刻度线、衬芯、针尖、连接牢固度、针管与针座连接、色标、针座、)、麻醉过滤器外观、药液过滤器(滤除率、微粒含量、壳体密合性、液体流量)、空气过滤器(滤除率、壳体密合性)、麻醉用过滤器接头、导管与导管接头连接牢固、密封性、导管及导管接头典型结构型式、导管(基本尺寸、外观、分度线、流量、断裂力)导管及导管接头微粒污染、导管接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器械 生产 环节 风险 清单 检查 要点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79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