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发展现状.docx
《农村公路发展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公路发展现状.docx(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章 绪论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以江苏省为例,截至2008年底江苏省农村公路(县道,乡道和村道)总里程为128191.688公里,占全社会总里程的90.95%。按照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到2012年,还将新改建1.8万公里农村公路。随着农村公路规模的不断扩大,随之产生的交通安全问题愈显突出。据公安部门统计,2007年江苏省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绝对数超过全省死亡数的50%以上。近几年来,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交通部从2004年起在全国开始实施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
2、对从根本上提高公路的交通安全性能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然而,农村公路在公路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对农村公路实施安全保障工程,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性,而且也将对公路网交通安全性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从减少交通事故的角度讲,只注重道路本身几何构造的设计是不够的,交通安全设施的完善无疑对减少交通事故起数和严重度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农村公路由于受经济、技术等条件制约,在无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往往随意、盲目的选用、设置交通安全设施,甚至在必须设置交通安全设施的危险路段不设置安全设施,使驾驶员在这些危险路段不能及早地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轻事故的严重度。尤其是近几年,
3、由于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而导致的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率有逐年攀升的趋势。因此,有必要通过交通安全设施的合理设计、设置来改善农村公路不良的交通安全状况。但是目前国内的农村公路普遍等级较低、建设资金不足,所以要按照一般公路的标准在农村公路上设置交通安全设施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结合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对各种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设置方法进行研究,得到既能满足安全性要求而又不增加投资的适用于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设置方案。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2.1 国外研究概况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对交通安全设施的开发研究及其应用非常重视,不断推出形式多样、经济美观、性能优良和安全适用的新产品,以满足交通运输发
4、展对安全设施的需求。目前,交通安全设施的应用正朝着国际统一化和新型材料的研究应用方向发展。在标志方面加强了对高亮度反光膜、吸能型自发光标志等新产品的研发;在标线方面注重了对新型涂料的开发;对于防撞护栏,将从最大限度的保障人、车安全,降低事故严重度的角度出发,研制高吸能、经济、耐久的新型护栏及缓冲防撞系统。总体来说,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对交通安全设施的研究起步较早,在设计与设置上也比较成熟,尤其是在与我国农村公路相对应的一些地方公路或乡村道路上,路侧防撞设施、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情况比我国同等级公路上完善的多。如路侧护栏往往采用造价较高、安全性较好的半刚性护栏;交通标志齐全、易懂;交通
5、标线也较为完善,而且通常是全线设置。另外在国外一些地方公路的车辆失控多发路段常常能看到避险车道和减速带的设置。但是这些交通安全设施在选用与设置上往往也是沿袭一般公路,针对地方公路或乡村道路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交通安全设施,国外也没有专门的研究和成形的理论。美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研究十分成熟,并制定了一些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如美国国家公路和交通局(AASHTO)的高速公路路边设计指南、美国国家研究会交通研究所在1981年制定的高速公路安全设施评价标准“Effect of Highway standards on safety”报告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美国在公路上已经建立了系统成熟的道路交通
6、安全设施。在美国各州的高速公路或干线公路上,固定式标志牌的设置相当规范,且大方、气派、现代化程度高。普通指向标志牌为统一的玫瑰绿底色,字体和图案为白色,加一个白色的边框,均采用反光涂料。限速、弯道类标志牌为橙黄底色,黑字或黑图案。禁行类标志牌采用红底白字。美国对标线设计不仅重视其使用寿命和外观,而且对标线的性能指标要求很高,特别强调标线的逆反射性能、视认性、防粘污性和防滑性以及通过标线时车辆的平顺性等,美国的联邦高速公路协会(FHWA)于2000年颁布新的标线法规,用计算机辅助的道路标线能见度测定仪来评定标线的能见度,并明确规定了标线的逆反射性能的最低要求,同时有32个州参与了对各种标线材料和
7、路面分类评定的研究。美国从1920年起就开始了护栏的研究与使用,在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车足尺护拦碰撞验证实验和公路上的应用实践,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丰富的经验。美国的道路交通情况与日本不同,其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尽量减轻碰撞时车上乘员的伤亡程度。美国的高速公路和汽车专用公路,几乎全线安装防撞护栏。1.2.2 国内研究概况我国对交通安全设施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结合我国国情和道路特点,对交通安全设施的材料、结构形式和设计原则等展开了全面的研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模确定及技术标准等主要是参照国外标准,借鉴了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的有关技术规范。随着实践探索,我国
8、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标准体系,先后编制了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实施条件也进行了部分规定和要求,如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公路交通标志板、LDE车道控制标志、临时性公路标志、锥形交通路标、路面标线涂料、高速公路波形梁钢护栏、公路防眩设施技术条件、塑料防眩板、隔离栅技术条件、突起路标、轮廓标技术条件等与交通安全设施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有效地推进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和产品质量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以上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出台,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对道路交
9、通安全设施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在规划、管理、设计、工程、制造、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具有了一定的实力,已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制造、施工规范的交通安全设施。我国交通安全设施的应用,也正朝着国际统一化和新型材料的研究应用方向发展。在标志方面,加强了对高亮度反光膜、吸能型自发光标志等新产品的研发;在标线方面,注重了对新型涂料的研发;对防撞护栏,将从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车安全,降低事故严重度的角度出发,研制高吸能、经济、耐久的新型护栏及缓冲防撞系统;在防眩和隔离设施方面,则注重经济、美观,对司机心理影响小和对风雪阻挡少的新型材料及结构形式的研究。针对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选用与设
10、置,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更没有统一的标准,致使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非常混乱,主要表现在交通安全设施缺乏、不合理和不配套三个方面。一些农村公路的危险路段经常缺少必要的交通标志、视线诱导设施和路侧防撞设施,或者用一些根本达不到使用效果的物体代替。而且在绝大多数农村公路的长陡下坡路段,没有设置失控车辆避险车道和相应的减速装置。还有一些交通标志或其他安全设施的设置方法和设置位置达不到使用要求。总之,交通安全设施缺乏、不规范、不配套等现象在农村公路上随处可见,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为农村公路埋下了事故隐患。因此,根据农村公路的交通量、设计车速、车辆构成等因素,研究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设置交通安全
11、设施,对于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选用与设置以及标准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3 研究内容纵观国内外研究动态可以看出,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设置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将以农村公路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及设置方法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3.1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与安全设施现状分析论文拟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研等多种调查方式,对江苏省农村公路安全状况进行普查。收集交通流数据、事故数据、公路线形数据(几何设计要素、视距条件等)、交叉口类型和技术参数、桥隧构造物及路基段的过渡形式等应信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确定农村公路的相关控制
12、要素;同时,总结农村公路上存在的事故易发地点,并分析事故易发地点对交通安全设施的需求。对农村公路上的交通标志、标线、护栏、诱导设施等安全设施的状况进行普查,并专门针对事故易发地点处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情况及使用效果进行调研,分析农村公路现状中交通安全设施存在的设计及设置方法上的问题。基于基础调查结果,明晰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设置方法上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1.3.2 农村公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及设置方法山区低等级公路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线形差、急弯、陡坡等不良路段相对较多,在这些交通事故易发地段缺少必要的标志,即使设置了标志也大多存在位置混乱、类型和尺寸不合理、损坏严重等问题,已经
13、不能起到有效警示驾驶员的作用。同样,由于交通条件、交通流特征等的区别,用于农村公路的标志无论在尺寸设计、设置距离等方面都应不同于高等级公路。本论文将针对农村公路的交通流特点,重新考量、计算,得到标志的设计要点以及设置方法;同时,考虑农村公路使用者的文化素质,从使用材料、版面内容等方面对现有标志进行改进,以达到有效防盗、易于理解、方便养护的目的。许多农村公路地面标线不清晰,有的甚至没有道路标线,还有一些路段由于长时间使用,养护不及时,地面标线只是隐约可见,长时间地面标线不清楚或没有道路中线,造成了驾驶员对遵守交通规则的忽视。而在一些需要减速的路段缺少相应的减速标线或是路边构造物上缺少立面标记等情
14、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将引起各种交通安全隐患。本论文将针对农村公路的特点,提出地面标线、立面标记、减速标线等标线形式在各等级农村公路的设置方法,同时,对应用于不同道路等级的减速标线的形式及相关参数进行定义。1.3.3 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设计及设置方法农村公路由于普遍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大多是在原有土路的基础上硬化而成,因而存在许多线形不良或是线形组合不良的情况;同时,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有限,存在危险路段的护栏等防护设施不能满足需求的安全隐患,甚至有些危险路段完全没有设置任何防护设施,导致车辆侧翻至路侧山坡、深沟、悬崖等造成车毁人亡的特大交通事故不乏其例。护栏的防撞机理是通过护栏和车辆的弹塑性
15、变形、摩擦、车体变位来吸收车辆碰撞能量,从而达到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生命安全的目的。合理的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可以防止车辆超出路外;使失控车辆回复到正常行驶方向;吸收碰撞能量,减小碰撞对驾驶员和乘客的损伤;诱导驾驶员视线等。由于交通条件及交通流特点等的区别,适用于高等级公路的防护设施不能完全适用于农村公路。本论文将通过综合研究分析公路现行护栏形式以及农村公路现有的其他防护形式,采用碰撞能量计算等方法,提出适用于农村公路的防护设施设计及设置方法。1.3.4 农村公路其他安全设施设计及设置方法在急弯及与急弯连接的区间、或其他视距不良路段连续设置视线诱导标,可清晰的显示出道路轮廓,使驾驶员了解道路线形的急
16、剧变化,有效的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交通安全。农村公路,尤其在山区的农村公路线形差、视距不良等现象常见,缺少诱导设施或是诱导不合理都将对行车安全产生不良影响。本论文将提出农村公路上各种事故易发地点、视距不良路段上设置线形诱导标、突起路标等视线诱导设施的方法,并根据部分农村公路的建设经费有限、偷盗现象严重的特点,因地制宜,提出适用的简易诱导设施及其设置方法。对于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较低的状况,考虑高等级公路与农村公路衔接或转换路段的速度控制具有重要的安全意义,因此,本论文对速度控制设施在农村公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用的速度控制设施的设计及设置方法。同时,农村公路普遍缺少精细处理的边沟、边坡及路肩
17、同样是安全的隐患所在,因此,本论文提出了农村公路的边沟、边坡和路肩的处理方式。高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还包括防眩设施、隔离设施等,但此类设施极少应用在农村公路上,因此,本论文将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1.3.5 研究重点与难点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分析江苏省农村公路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保障技术标准研究,开发适用于江苏省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保障技术标准,论文研究的重点如下:(1) 农村公路交通标志设计;(2) 农村公路交通标线设计;(3) 农村公路防护设施设计。研究难点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常规安全设施在农村公路的使用原则、设置依据以及相关参数的研究在高等级公路普遍适用的常规安全设施同
18、样不能直接套用在农村公路上使用。因此,应该在综合考虑农村公路交通流特性、建设资金限制、道路使用者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区别于高等级公路的常规安全设施的使用原则、设置依据以及相关参数。(2) 适用于农村公路的简易安全设施的提出虽然目前农村公路上存在一些运用了“土方法”的安全设施,但此类设施的使用一般较为随意,没有相关的技术标准以及设置依据;同时,在引进交通静化的相关技术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在总结提出适用于农村公路的简易安全设施的同时,需要通过综合考虑其适用条件、安全性能等因素,提出完善的使用原则、设置依据以及相关参数。1.4 研究技术路线论文拟采取以下研究步骤确保研究目标的
19、顺利完成:步骤1:通过阅读文献确定研究目标。步骤2:进行大量相关交通调查。步骤3: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步骤4:交通标志设计及设置方法研究。步骤5:交通标线设计及设置方法研究。步骤6:防护设施设计及设置方法研究。步骤7:其他安全设施设计及设置方法研究步骤8: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设置示例。步骤9:完成论文。本论文技术路线见图 1.1。图 1.1 论文的技术路线73第2章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与安全设施现状分析第2章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与安全设施现状分析2.1 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口号的提出,农村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央以及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农
20、村公路作为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对保证整体公路网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乃至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村公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公路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达深度逐步提高,布局日趋合理,技术状况逐年改善,总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2008年底,全国农村公路里程为321万公里,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88.7%,东、中部地区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率分别达89.7%、79%,西部地区行政村通公路率达78.1%。 下面对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安全现状以及安全设施现状分析多采用江苏省的相
21、关数据。2.1.1 江苏省农村公路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基建政策的两大重心是能源和交通。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交通的建设正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经过江苏省交通系统的共同努力,江苏省农村公路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特别是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关心和支持,四年农村公路的建设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改善了农村公路路网的结构,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既是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江苏省“两个率先”的实现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2003年以来,江苏省率先在全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农村公路建设,随着
22、四年的建设,全省农村公路总规模不断增加,到2006年末,江苏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4197公里,比95年末统计里程增加53977公里,年平均增长11.3%。农村公路网密度达到123.5公里/百平方公里、17.5公里/万人,面积密度居全国前列。农村公路技术等级逐年提高,路面状况不断改善,全省所有的市、县实现了县到乡公路等级化,乡至村畅通化。江苏省目前已建成了覆盖所有乡镇、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2007年底,全省1103个乡镇,1788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灰黑化等级公路连通,县至乡镇、乡镇至行政村至少实现单向连通,公路通达率100%。2008年底公路行政等级里程构成见表 2.1。2008年农村公路
23、技术等级构成见表 2.2,由表中数据可知,农村公路网中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比例增长到15.2%,等级公路占90.1%。表 2.3为2008年江苏省农村公路路面铺装分布表,从表中数据可看出江苏省所有的市、县(市)实现了县到乡公路等级化,乡至村畅通化。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由95 年末的31.8提高到2008年的81.2%。路面结构型式主要根据技术等级决定,根据实地调查江苏省农村公路路面三级以上公路多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四级公路多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乡村公路多为四级公路,路面类型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表 2.1 2008年江苏省公路行政等级里程分布表(单位:公里)国道省道专用公路县道乡道村道公路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公路 发展 现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78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