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解读.docx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解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解读教学目标:掌握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质量安全农产品的种类教学重点:(1)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2)质量安全农产品的种类。教学难点:我国当前农产品质量发展的限制问题及主要对策。教学时数:6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教学内容:一、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背景(一)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国际背景(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国内背景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内容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一)农产品概述(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含义(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三、质量安全农产品种类(一)有机产品(二)绿色食品(三)无公害农产品(四)质量安全农产品
2、的共性和区别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中的限制因素及对策(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主要解决的问题(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限制因素(三)加速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板书设计:专题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解读一、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背景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内容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三、质量安全农产品种类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中的限制因素及对策导言:教学内容一、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背景(一)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国际背景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地球上发生了三种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发达国家率先采用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武装农业,显著提高
3、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二是随着人口急剧增长、食物供需矛盾增大;三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类自身的生存构成了新的障碍,也影响子孙后代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变化给世界带来了八大问题: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海洋污染、热带雨林减少、野生动植物减少(有的已经或濒临灭绝)、土地沙漠化、毒物及有害废弃物扩散;进而给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人类不合理的社会活动破坏了环境和资源,已经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由于急于发展经济、增加物质财富,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所产生的危
4、害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扩散性,因此长期未被人们重视。1962年,美国R卡逊女士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书中写道:“全世界遭受治虫药物的污染,化学品已侵入万物赖以生存的水中,渗入土壤并且在植物上布成一层有害的薄膜,已对人类有严重的危害。除此以外,还有可怕的后遗症,可能近几年内无法查出,甚至于对遗传有影响,几个世代都无法觉察。”此书发表后,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引起强烈的反响,再加上50、60年代世界上发生的伦敦烟雾、日本水俣病、痛痛病、粮油中毒、北爱尔兰海鸟死亡等一系列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敦促人们提出一种新的思想,即可持续发展思想。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是随着人们对环境认识的深入,在80年代逐步形成的。年世界
5、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 :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也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是,生产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保持平衡,即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满足后代
6、人同等发展的需要。绿色食品在生产方式上对农业以外的能源采取适当的限制,以更多地发挥生态功能的作用。2、对现代农业的反思农业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最大特点是将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提供食物,维系人类的生存,一方面又承担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职能。按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农业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用工业技术装备、受实验科学指导、以商品生产为主的农业。基本特征:一是使用现代化的工业提供的机械能源、生产工具和产品,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二是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农业,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饲养产出率;三是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
7、商品化的组织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农业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现代农业也带来严重问题: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上大量残留,并污染环境,造成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富积;再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农、畜、水产品中,最终损害人体健康;过分依赖机械和化肥投入,加上不合理地耕作,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盐渍化、沙漠化,恶化了土壤理化性状,降低了土地生产能力;过度加大商品性生产资料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减少了农业收入。3、可持续农业的确立在人类对环境、资源、食物、安全、健康的日益关注下,对现代农业反思的结果;促进了一系列替代农业的发展,如生态农业、有
8、机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农业、再生农业等。这些替代农业名称虽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生产过程中避免或尽量减少化学合成物质的使用,生产出无污染的安全食品,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在技术路线上,强调重视传统农业技术的应用,运用生态农业技术,调节和控制生物生产的环境和生物的生长发育。由于环保主义运动、有机农业运动的兴起,部分国家制定了“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创立了不少有机农产品的优良品牌。受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得以确立,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2000年转向可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制订了可持续农业生产:对国际农业研究的要求
9、文件,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的“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丹波宣言、行动纲领,给可持续农业的定义是:“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体制变化的方向,以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需要。这种持续发展能够保护土地、水、植物和动物资源,不造成环境退化,同时要在技术上适宜,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接受”。目标是:建立节约资源的生产系统,保护资源和环境;实施清洁生产,提高食物质量,增进人体健康;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倡导“绿色消费”也是消费维权国际化的要求。“绿色消费”作为国际消费者联会的工作主题已经多年。联合国也在1999年第54届会
10、议通过了将“可持续消费”的内容纳入联合国保护消费者准则,要求“各国政府应当拟订或保持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政策,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不受危害”。1999年11月30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环保这道“绿色壁垒”成为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中国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国际背景。为了全人类共同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必须倡导“绿色消费”,建立“绿色壁垒”,发展可持续农业。(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国内背景1、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吃饭、喝水、穿衣是头等大事,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农业,优先发展农业。我国的资源
11、,特别是土地和水资源贫乏:世界人均耕地0.27hm2,中国只有0.1 hm2;世界人均水资源10800m3,中国只有2700 m3;世界人均农林牧面积2.23 hm2,中国只有0.44 hm2;世界人均森林1 hm2,中国只有0.12 hm2。我们要以占世界6.8的耕地,生产占世界20的粮食,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进一步增长,我国相对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耕地减少、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迫使我们保护环境和资源,发展可持续农业。2、农业发展战略转变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战略的出现了大的转变,提出了
12、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即由单一数量型发展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发展的方向转变;实行“五个结合”:种养加结合、产供销结合、农工商结合、农科教结合、内外贸结合。农业发展的二项措施: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二是选准拳头产品,围绕支柱产业,建设龙头企业,开展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建立规模化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组建专业化农产品营销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3、消费者对食物质量的要求经过80年代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对食物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1)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品
13、种要优良、营养要丰富、风味和口感要好;(2)对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拒绝滥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人工合成色素的食品;(3)对卫生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关注食品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细菌超标等;(4)对包装要求越来越高,既考虑包装的外观,又注意包装材料是否对食品产生污染;(5)对品牌要求越来越高,购买食品时看品牌,找名牌,希望买得放心,吃得舒心。4、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中国加入了WTO,攻克了它国的关税壁垒,也失去保护本国市场的关税壁垒,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新局面。发达国家早在世纪年代就开始形成现代消费观念:“绿色消费”,建立起“绿色壁垒”。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了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因质量安全
14、问题导致中国出口农产品遭遇拒收、退货、扣押、销毁、索赔、终止合同、停止贸易交往等现象十分突出。据调查,中国有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近亿美元。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无法可依,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对中国设置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借口之一。而发展中的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尚未改变,中国的“绿色壁垒”尚未健全,国外达到和很多没有达到有关国际标准的产品,则可大量冲击中国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发展中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弘扬“绿色消费”,并建立中国的“绿色壁垒” 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内容及问题开发质量安全农产品、食品有两个基本目的
15、:一是通过质量安全农产品、食品的生产保护生态环境,二是通过质量安全农产品、食品的消费增进人民身体健康。(一)农产品概述: 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1.农产品:广义农产品包括农作物、畜产品、水产品和林产品。狭义农产品仅指农作物和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农业活动:包括传统的种植、养殖、采摘、捕捞等传统农业活动,也包括设施农业、生物工程等现代农业活动。“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是广义的农产品概念,包括在农业活动中直接获得的未经加工的以及经过分拣、去皮、剥壳、粉碎、清洗、切割、冷冻、打蜡、分级、包装等粗加工,但未改变
16、其基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初加工产品。初级产品:初级产业产出的未加工或只经初加工的农、林、牧、渔、矿等产品。有未经加工的原始形态的产品及经过初步加工的产品。有些直接用于消费,也有作为制造其它 产品的原料。区别于经过加工已基本不能辨认其原有形态的“食品”或“产品”。 这样来理解农产品的具体内涵有利于我们明确对象,有效采取措施。2.质量安全质量:是指产品品质的优劣的程度,包括外观和内在的品质;如农产品质量包括:营养成份,色香味和口感、加工性能、安全性等。国家标准GB/T 19000-2000(ISO 9000:2000)对质量的定义为:食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
17、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明示的”是有表达方式的要求,如在食品标签、食品说明中阐明的要求,消费者明确提出的要求。“通常隐含的”是指消费者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如食品必须保证食用者的安全,不能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要求。“要求”往往随时间而变化,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求”可转化成具有具体指标的特性。 安全:是指有保障,无危险。安全是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包括:生产、服务、活动过程无事故,能顺利实现预期目标;生产、服务、活动过程中对人没有危险,对产品、对环境无危害;也包括产品消费过程中及消费后对人类无危险,对环境无危害。质量安全:生产、服
18、务过程顺利进行;生产、服务过程对人类无危险,对产品质量、环境质量无危害;产品外部品质和内在品质优良、对人类无危险,对环境无危害;三方面内容的综合。(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含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人们不仅要求吃得饱,而且还要求吃得好,也就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通常所说的农产品质量既包括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质量要求,也包括涉及产品的营养成分、口感、色香味等非安全性的一般质量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定义为: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定义的完全表述应为:生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生产、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的全过程实
19、现标准化;全过程能顺利进行,把自然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并且对人类无危险、对产品和环境无危害;生产的生物产品及不同层次的加工产品营养丰富、符合人类身体健康的需要和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要求,而且对人类无危险,对环境无危害。农产品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因素,主要指: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对人、对动、植物和环境存在的危害和潜在危害。食品的质量安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满足保障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要求,不存在危及健康和安全的危险。食用的农产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不应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污染途径食用农产品来源
20、于动物和植物,受各种污染的机会很多,其污染的方式、来源及途径是多方面的,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等各个环节均可能出现污染,因此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仅局限于微生物污染、生物毒、化学物质残留及物理危害,还包括如营养、食品质量、标签及安全教育等问题,大致包括兽药或农药残留超标、动物疫病、环境因素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及人为的掺杂使假等几个方面。一是物理性污染。指由物理性因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如通过人工或机械在农产品中混入杂质、农产品因辐照导致放射性污染等。二是化学性污染。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化学合成物质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如使用农药、兽药、添加剂等造成的残留。三是
21、生物性污染。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性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如致病性细菌、病毒以及某些毒素等。此外,农业转基因技术可能导致质量安全问题。生物性污染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控制难度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全程质量控制 基地建设、生产、包装、贮藏、运输、销售全过程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系列标准,实现标准化,实现全程质量监控,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品质量安全 最终到达消费者餐桌,被消费者食用的农产品或经过较深层次加工的食品,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层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的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营养丰富、味美质优、无污染(农药和重金属残留低于相关标准)的产品。生产环境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
22、全基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相关层次的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而且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过程不会对基地环境产生破坏,确保质量安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不会下降。生产资料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订了一系列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资料,必须符合各层次质量安全农产品相关的生产资料使用准则的要求,从而确保生产资料的安全。生产过程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过程是以生态农业技术为基础,执行一整套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过程。通过执行相关生产技术标准,指导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者进行生物生产和加工活动,从而保证了生产过程中生产者、环境和产品的安全。包装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
23、包装具有保护质量安全农产品、保护环境和资源再生三方面的意义。包装标准要求:从原材料的采集、包装产品的设计、制造,到废弃物回收再生及最终处理,整个过程都不能对质量安全农产品、人类和环境产生污染和危害;并且包装要轻量化,节约资源和能源;从而确保质量安全农产品包装安全。运输、贮藏安全 国家外贸、财政、交通、铁道、卫生、环保、工商、质检八个部委办局共同开展以“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质量安全农产品的运输、贮藏,都必须严格执行相应层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从而就能保证运输、贮藏过程中质量安全农产品和环境不受污染和危害。销售安全 “培育绿色市场”多方协作,共同努力,
24、逐步建立起“从土地到餐桌”,从批发到零售的流通网络体系,开办各种形式的质量安全农产品专卖店,物流中心;确保质量安全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确保消费者身体健康,保护环境资源,从而确保了销售安全。(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在当今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既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其影响面非常大。1.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会危及公众健康科学研究表明,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直接影响人的生长发育,诱发急性中毒和慢性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球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因食品污染、饮用水污染而患病。在美国由于食品受出血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产品 质量 安全问题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78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