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南宁市信息化发展分析报告.docx
《企业信息化--南宁市信息化发展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信息化--南宁市信息化发展分析报告.docx(1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宁市信息化发展分析报告南宁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目 录第一章 前言 1第二章 信息化综述2第一节 国内信息化发展2一、中国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二、2004年中国信息化软环境建设状况3三、信息产业发展状况4(一)2003年信息产业发展状况4(二)2004年信息产业发展状况5四、中国电子政务发展6五、中国电子商务发展7(一)中国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概况7(二)中国电子商务目前存在的问题10(三)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11六、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13(一)大型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由普及走向深入14(二)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快步发展,由硬件转为软件14第二节 广西信息化发展17一、信息化基
2、础设施建设状况17二、信息化环境建设情况17三、信息产业发展18四、电子政务情况19五、电子商务情况20六、企业信息化21第三节 南宁市信息化情况22一、城市信息化建设22(一)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22(二)作为城市信息化重点的应急联动系统建设进展迅速23二、电子政务建设24(一)建成了全市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24(二)建设完成市政府门户网站24三、中国东盟博览会推动会展信息化25四、信息资源建设25五、企业信息化26六、信息产业27七、信息化发展当中的问题27(一)信息化基础建设相对薄弱27(二)信息产业发展落后27(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27(四)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水平低27(五)环境
3、支持体系不完善,全民信息化意识有待加强28(六)偏重于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明显滞后28第三章 南宁信息化发展调查研究情况29第一节 政府信息化29一、政府单位信息化基本情况29二、部门信息化的投入状况31三、人力资源及其对信息化支撑情况36四、信息化建设情况38五、信息化应用状况38六、门户网站推广情况42七、安全系统42八、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和需求43第二节 信息产业信息化46一、电子信息产品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分析46(一)电子信息产品企业样本情况46(二)企业样本的人力资源情况48(三)企业产品情况53(四)企业总资产及收益情况54(五)企业发展情况56(六)企业本身信息化应用状况5
4、8(七)应用效果评价59二、软件企业情况分析60(一)软件企业样本情况61(二)企业样本的人力资源情况63(三)企业产品情况68(四)企业总资产及收益发展情况69(五)企业发展情况72(六)企业本身信息化应用状况73(七)应用效果评价75第三节 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77一、信息化基本状况77(一)企业样本性质77(二)企业规模情况81(三)计算机人才构成情况85(四)企业拥有IT设备及技术情况90(五)企业操作系统应用情况92二、信息化投入情况95(一)2005年信息化投入情况95(二) 2003-2004年投入情况99三、 信息化应用状况102(一)信息系统投入情况102(二)企业自筹资金完成
5、的信息化建设项目107四、企业接入互联网情况109(一)企业建网情况109(二)企业网络接入方式113(三)网站推广方式117(四)利用互联网主要目的120(五)希望从Internet上获得的信息服务124(六)希望了解的IT服务情况127五、安全系统131(一)如何保障电脑安全131(二)如何保障系统安全131六、应用效果评价131(一)信息化对企业决策的支持程度131(二)企业信息化应用是否降低成本135七、企业信息化建设目的及需求情况139(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139(二)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142(三)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得到的支持146(四)企业最希望获取的信息
6、咨询服务或培训150第四节 学校信息化建设155一、中小学信息化建设155(一)学校基本状况155(二)信息化投入情况157(三)信息化应用状况159(四)学校接入互联网情况159(五)学校信息化建设目的及需求情况161二、大中专院校信息化建设164(一)学校基本状况164(二)信息化投入情况165(三)信息化应用状况169(四)互联网接入情况169(五)信息化建设目的及需求情况171第一章 前 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从二十世纪末至今,世界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其中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被
7、看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信息化,许多国家都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促进本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中国的信息化进程同样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同志号召“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那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些论断都充分说明了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8、。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地理位置优越,拥有资金、人才等优势,更肩负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和在自治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托。“十五”期间,南宁市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建设“数字南宁”的目标。按照“数字南宁”的总体规划,以系统和信息资源整合为纽带,以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普及为核心,以推进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电子政务、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重点行业信息化等方面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二章 信息化发展综述第一节 国内信息化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信息产业增长势头较快,我国已基本建成无
9、线、有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覆盖最多人口的广播电视网,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金关、金税、金盾等重要业务系统应用效果显著,教育信息化日益普及,信息化立法、标准、培训等基础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一、中国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3年,我国光缆总长度达271万公里,局用交换机容量达35401万户,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达33632万户,通信业务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246.4亿元。截止2003年底,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3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固定电话用户合计2633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6869万户。城市固定电话用户17129万户
10、,其中住宅电话12468万户。农村电话用户9201万户,其中住宅电话8415万户。已通固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89.2%,截至2004年底全国固定电话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4.3%和25.7%。目前,我国基本建成了有线、无线、卫星多技术、多层次混合覆盖的全国广播电视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3.34%和94.61%,其中有线电视网已近40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亿;全国共有电影院6000多家,已建成区域和跨区域电影放映院线35条。我国宽带网迅速发展。到2003年12月31日,我国国际出口带宽的总容量为2721M,比上年同增长190.1%;到2004年6月达54000M,
11、国际出口带宽的迅速增长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截至2004年底,互联网用户达9400万家,CN域名达432077个,WWW站点数为668900个截止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8700万人,仅一年就新增190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CN上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38万和62.7万。教育、农业等行业加大信息基础建设。据统计2004年,全国近千所高校、26000多所中小学、56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了校园网,数万所农村中小学建设了计算机教室或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点,全国远程高等教育在册学员达到230万人;农业信息化进展显著,全国77%的县、47%的乡镇政府设置了农
12、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二、2004年中国信息化软环境建设状况在加大硬件基础建设的同时, 2003-2004年,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软环境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2004年6月中旬,信息产业部部长办公会正式通过了草案,意味着这部酝酿期长达20年的行业法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明确了电子政务的方向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子政务建设破除了观念保障;2004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将于2005年4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的实施确立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电子签名将与传统的手写签名和盖章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同时将对我国的电
13、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国务院18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鼓励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信息产业部积极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制定各项实施细则,推进国务院18号文件各项政策的落实,这大大促进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信息产业部会同国家版权局、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政府部门应带头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积极推动正版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行业管理,保护软件知识产权。信息产业部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35所高校试办了示范性软件学院,2004年再次与团中央、全国青联共同进行第二届十大软件杰出青年的评选工作。.这大大有利于软件人才队
14、伍建设。三、信息产业发展状况(一) 2003年信息产业发展状况2003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完成741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6%。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51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其中:电信业务收入为4610亿元,同比增长13.9%;移动通信业务达2160亿元,同比增长17.3%,占电信业务总收入的46.9%。全国电话用户新增1.12亿,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用户2.63亿户,移动电话达2.69亿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20.8部/百人;全国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89.2,互联网用户达到7950万户,同比增长34.5。 200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88亿元,同
15、比增长34%,完成工业增加值4000亿元,同比增长34%;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000亿元,同比增长16%。信息产品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2742亿美元,同比增长32.2%;电子产品出口总额1421亿美元,同比增长53.2%,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2.4%,对我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44.4%。 电子全行业拥有企业1.75万个,比2002年增长27%。其中制造业1.05万个,比上年增长16.5%;软件企业大幅增长,已有7000家,比2002年增长34%,高出全行业增幅13个百分点。电子全行业从业人员408万人,比上年增加23.5万人,同比增长11%。从产业结构来看,计算机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3年增
16、速达到65%,全行业比重为33.6%,增加了6.3个百分点,名列全行业之首。通信制造业占全行业比重为19.5%;视听电子产品占全行业15%,电子元器件占全行业比重22.9%。 2003年由于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拉动,我国计算机类产品高速发展,其中PC机生产3216万台,同比上年增长98%,销售增长99%,出口增长55.5%。 2003年我国电子家电产品在技术创新中快速发展,彩电生产6521万部,同比上年增长30.3%,出口增长16.6%。视盘机的产量超过1亿台。VCD出口达3000万台;完成了“DVD/CD只读光学头通用技术规范”的行业制定工作;组织企业开展可录DVD及相关产品的研发。
17、2003年国家大力倡导数字电视,组织数字电视产品标准制定的有关工作。2003年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为投资类整机配套的IC(如:通信电路)讯速增加,占总量比重达46%;消费类电路比例降为27%;IC卡芯片、存储器、ASCIC电路以及SOC系统级芯片发展迅速,成为新经济增长点。2003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完成产量124.1亿只,同比增长37.5;销售122.5亿只,同比增长40.5%。出口额59.7亿美元,增长165.7%。2003年在我国境内建成和在建的6-8英寸生产线达20余条,最高工艺水平为中芯国际在北京建的12英寸、0.13微米生产线。上海IC产业一路领先,现已有8英寸生产线
18、7条,芯片设计企业80多家,后封装企业15家,成为全国最重要的IC设计、生产、封装基地,芯片企事业已形成群聚效应,完整的IC产业链基本形成。2003年信息服务市场规模已达544亿,年增长速度达26.7%。(二) 2004年信息产业发展状况200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信息产业增加值完成95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2004年1-7月,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329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目前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达6.17亿户,其中:固定电话达到3.02亿户,移动电话达到3.15亿户,普及率达到24%,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90%。1-7月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6
19、.5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2.5%。2004年1-7月份,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28万亿元,同比去年增长42.32%;完成工业增加值2719亿元,同比增长44.5%。1-7月份实现利润506亿元,同比增长43.93%;上缴税金159亿元,同比增长22.61%;2004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品完成进口总额1702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52.7%;1-7月份,电子产品出口完成1050亿美元,同比增长55.2%,高出全国外贸出口17.2个百分点,占国家外贸出口总额的34.2%,对国家出口贡献率为46.3%;顺差62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软件产业总额约1200亿,全国共认证1259家软件企
20、业,登记软件产品3934个,“中国芯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成的12英寸、0.13微米集成电路生产线具备规模生产能力,电台、电视台达1900座,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亿。四、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2004年,我国电子政务在基础环境建设、业务系统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4年,按照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规划的重点工程任务大部分得已落实,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重要基础信息资源库和重点业务应用系统等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2004年下半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政府外网工程都顺利通过审批,标志着我国电子
21、政务建设由此步入了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和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新阶段。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已建立业务系统的不断完善(如:“金税”、“金关”),部分新建业务应用系统有序启动,在建和新建的业务系统的建设和审批明显加快(如:“金审”、“金盾”、“金水”),一些与金字工程配套的业务系统加紧论证和审批。2004年,我国电子政务重点应用系统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市场监管为主要建设内容的业务系统不断加强和完善,经济效益比较明显;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业务系统建设较快,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业务系统之间的互动和协同有所增强,提高了政务信息化水平。2004年
22、我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迅速发展,截止2004年底,我国以GOV结尾的站点数已经达到10260个,93.4%的部委拥有了门户网站, 73%的地方政府(省、地、县)已经建立了门户网站,政府门户网站的覆盖率从2003年的50%提高到2004年的73.5%,其中地级和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增长速度较快,全年政府门户网站数量增长超过40%。总体看,2004年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快速发展,有力的带动了政务信息公开,进一步改善了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质量,电子政务为民服务的理念在门户网站建设中初步体现。我国信息化资源开发和数据库建设取得较大的成效。2004年12月中央发出关于加强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这一指导性文
23、件,它指明了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对推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据统计截止2004年有关部门建成了与主要业务相关的主题数据库400多个,数量近30TB,记录总数约为200亿条。数据库内容覆盖领域不断扩大,为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及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加强信息资源开发的过程,数据更新日趋及时,信息共享程度进一定的提高。根据调查显示,有31%的数据库实现了每日更新,15%的数据库实现了每周更新,17%的数据库实现了每月更新,实现实时更新的数据库也已经达4%。同时根据调查显示部门内部共享的数据库占57%,实现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信息化 南宁市 发展 分析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777219.html